《壽世編》~ 下卷 (27)
下卷 (27)
1. 救急門
傷而氣未絕者,急用蔥白炒熱,遍敷傷處。繼而呻吟,易熱蔥再敷。俟蘇定,以真三七研末,用口沫調敷,漸愈。
生半夏末,帶血敷上,暫止痛,漸生肌。
或韭菜汁拌陳石灰,陰乾,敥之。
倘出血不止,水調幹腳泥,於傷處四圍敷之。若傷頭面敷頸,傷手敷臂,傷足敷腿,截住其血,令不來潮,其傷口仍用膏散敷之。
杖傷三方
杖後急飲熱童便,以免血攻心。
用熱豆腐鋪傷處,熱蒸腐紫,頻易之,傷轉淡血色為止。內服白芨末,米飲下。
韭菜滾水泡,鋪貼傷處。
肉潰爛膿二方
甘石、赤石研末,豬油和藥,熬膏,攤紙炙熱,加冰片少許貼之。一日周一換。先用淨油內湯洗,後用鹽調陳茶洗。
吊揚塵、大黃末、桐油燈盞,熬膏貼之,括膿去毒極妙。
夾傷
熱童便一盆,浸足,冷則燒石淬熱,浸至童便上浮白油,則傷盡出。肥皂搗爛,雞蛋清和勻,罨傷處,裹紮勿動。內服:人中白煅一兩,乳香、沒藥各二錢,牛膝二錢,木耳燒存性、自然銅煅各二錢,共為末,再用牛膝煎酒,調服三五錢。
夾傷並治手足折傷三方
舊蒲扇把子七個,燒過存性,砂糖一杯,調服。
威靈仙、熟地、木瓜各五錢,生地、牛膝各六錢,枸杞七錢,全當歸三錢,公豬爪、陳酒二瓶,滾水煎服。
腳魚三四斤者佳,活煮爛,儘量食飽。湯浸足,骨殼搗碎敷之。
暴雷震死
急用蚯蚓搗爛,覆臍上,可活。
觀音救苦神膏此方系唐天師葉真人,誠心濟世,往求大士賜以良方,日以三十六天罡攻之於外,以菩提水一杯應之於內,萬病皆除矣。菩提水,即甘草湯也。久病七日即愈,新病三日即痊。危病不待日者,作丸如豆大,每服七粒,滾水送下即蘇。真神方也。
(原書眉批:此膏若遇毒重,可作丸吞服。搓丸須在水中,搓至綠豆大。體壯者可服五六丸,弱者只可服三粒。吞後常吃葷腥,庶不嘈人。再囑:此膏有甘遂在內,與甘草相反,吞丸切不可飲甘草湯)
用大黃、甘遂、萆麻子各二兩,當歸兩半,木鱉子、三稜、生地各一兩,川烏、黃柏、大戟、巴豆、肉桂、麻黃、皂角、白芷、羌活、枳實各八錢,香附、芫花、天花粉、桃仁、厚朴、檳榔、杏仁、細辛、全蠍、五倍、穿山甲、獨活、元參、防風各七錢,黃連、蛇退各五錢,蜈蚣十條,香油六斤,入藥浸五日,煎去渣,至滴水成珠,加密陀僧四兩,飛丹二斤四兩,熬至不老不嫩,收貯。埋地下三日,以去火毒。
隨病攤貼。但熬膏最宜虔誠,須設香案供奉大士,更妙。切忌汙穢、婦人、雞犬之類衝破。
偏正頭風貼患處,或卷條塞鼻;眼目赤腫,將耳上角刺出血,貼上;脹膜倒睫,各貼患處;咽喉雙、單娥,貼患處,仍將膏含化,立愈;頭面虛腫,風火牙痛,貼患處;九種心胸肚腹疼痛,各貼患處,甚者作丸吞,溫水送;中風,以箸撬開口,作丸溫水吞下;瘧疾,貼臍上,甚者作丸,熱酒送;痢疾,貼胃口;紅痢,用龍眼連殼、核七枚,打碎煎湯送丸;白痢,用荔枝七枚,打碎煎湯送,赤白痢兼用;勞瘵有蟲,貼夾脊、尾骨、肚臍,飲甘草湯,七日勞蟲盡死;咳嗽吐痰,貼前後心,不可吞服;鼓脹,貼臍下丹田,服丸亦可;噎膈貼胃口,服丸;痰火哮喘,貼前後心,服丸;大小便閉,貼肚臍,服丸;傷寒,蔥、薑湯服,一汗而愈;六七日不大便者,服下即愈;婦人赤白帶下,貼丹田;難產及胞衣不下,作丸溫酒服;血塊痞積,貼患處,若肚健者作丸服,一日便瀉出矣;小兒驚風,作條塞鼻,作丸服;疳症,貼臍;腫毒惡瘡,貼患處,服丸;臁瘡,即十年不愈者,貼之,每日洗換,十日全愈;痔漏,內卷條,外貼;便血、腸紅、夢遺、白濁,貼肚臍;吐血、鼻血,貼兩腳心,俱飲甘草湯。
白話文:
救急門
受傷但氣息尚存,立即用蔥白炒熱,敷在傷口上。如果傷者呻吟,就換上新的熱蔥再敷。等到傷者情況穩定後,用真三七研磨成粉末,以唾液調和敷在傷口上,就能漸漸痊癒。
生半夏磨成粉末,與血一起敷在傷口上,可以暫時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或者用韭菜汁拌和陳石灰,陰乾後研磨成粉末使用。
如果出血不止,用水調和幹了的泥土,敷在傷口周圍。傷到頭面就敷在頸部,傷到手就敷在手臂,傷到腳就敷在腿部,阻止血液繼續流出。傷口本身則繼續使用膏藥或藥粉敷貼。
杖傷三方
被杖打後,立即喝下熱童子尿,防止血液衝擊心臟。
用熱豆腐敷在傷口上,豆腐熱蒸變紫後,頻頻更換,直到傷口顏色變淡為止。內服白芨磨成的粉末,用米湯送服。
將韭菜用滾水泡過,敷貼在傷口處。
肉潰爛膿二方
將甘石、赤石研磨成粉末,與豬油混合熬成膏藥,攤在紙上加熱,加入少許冰片,貼在患處。一天換一次。使用前先用乾淨的油湯清洗傷口,再用鹽巴調和的陳茶清洗。
將吊揚塵、大黃粉末和桐油一起熬成膏藥敷貼,能有效清除膿液和毒素。
夾傷
用一盆熱童子尿浸泡腳部,如果水冷了就用燒紅的石頭加熱,持續浸泡直到童子尿表面浮起白色油脂,傷處的瘀血就會排出。將肥皂搗爛,與雞蛋清混合均勻,敷在傷口上,用布裹紮好,不要移動。內服:人中白煅一兩,乳香、沒藥各二錢,牛膝二錢,木耳燒存性、自然銅煅各二錢,混合研磨成粉末,用牛膝煎煮的酒調服三到五錢。
夾傷並治手足折傷三方
將舊蒲扇把子七個燒成灰,和一杯砂糖混合服用。
威靈仙、熟地、木瓜各五錢,生地、牛膝各六錢,枸杞七錢,全當歸三錢,公豬爪、陳酒二瓶,用滾水煎煮服用。
用三到四斤重的活魚煮爛,盡量吃飽,用魚湯浸泡腳部,並將魚骨搗碎敷在傷處。
暴雷震死
立即將蚯蚓搗爛,敷在肚臍上,可以救活。
觀音救苦神膏(此方為唐天師葉真人誠心向觀世音菩薩祈求而得)
此膏藥能治萬病,久病七日可癒,新病三日可癒,危急之症則立刻見效。製成豆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粒,用滾水送服即可。
藥方:大黃、甘遂、萆麻子各二兩,當歸半斤,木鱉子、三稜、生地各一兩,川烏、黃柏、大戟、巴豆、肉桂、麻黃、皂角、白芷、羌活、枳實各八錢,香附、芫花、天花粉、桃仁、厚朴、檳榔、杏仁、細辛、全蠍、五倍子、穿山甲、獨活、元參、防風各七錢,黃連、蛇退各五錢,蜈蚣十條,香油六斤。將藥材浸泡五天後煎煮去渣,熬到滴水成珠,再加入密陀僧四兩,飛丹二斤四兩,熬至不老不嫩,收起儲存。埋在地下三天去除火毒。
根據病情敷貼。熬製此膏藥時應虔誠,最好設香案供奉觀世音菩薩。忌諱汙穢之物、婦女、雞犬等靠近。
治療偏頭痛,將藥膏貼在患處,或做成條狀塞入鼻孔;眼目赤腫,可在耳上角刺出血,再貼上藥膏;眼瞼內翻倒睫,貼在患處;咽喉腫痛,貼在患處,並將藥膏含化;頭面虛腫、風火牙痛,貼在患處;各種心胸腹痛,貼在患處,嚴重者可製成藥丸吞服,溫水送服;中風,用筷子撬開嘴巴,將藥丸用溫水送服;瘧疾,貼在肚臍上,嚴重者可製成藥丸,熱酒送服;痢疾,貼在胃部;紅痢,用龍眼連殼、核七枚打碎煎湯送服藥丸;白痢,用荔枝七枚打碎煎湯送服藥丸;赤白痢皆可用;勞瘵(肺癆)有蟲,貼在夾脊、尾骨、肚臍處,並喝甘草湯,七天蟲子就會死掉;咳嗽吐痰,貼在前後心窩處,不可吞服;鼓脹,貼在肚臍下丹田處,可同時服用藥丸;噎膈,貼在胃部,服用藥丸;痰火哮喘,貼在前後心窩處,服用藥丸;大小便閉塞,貼在肚臍處,服用藥丸;傷寒,服用蔥薑湯,出一身汗即可痊癒;六七天不大便者,服用藥丸即能痊癒;婦女赤白帶下,貼在丹田處;難產及胎盤不下,製成藥丸用溫酒送服;血塊痞積,貼在患處,如果腹部健康,可製成藥丸服用,一天就能排泄出來;小兒驚風,做成條狀塞入鼻孔,並服用藥丸;疳症,貼在肚臍上;腫毒惡瘡,貼在患處,服用藥丸;臁瘡(即使是十年不癒的),貼上藥膏,每天清洗更換,十天就能痊癒;痔漏,藥膏可內塞也可外敷;便血、腸紅、夢遺、白濁,貼在肚臍處;吐血、鼻血,貼在兩腳心,並喝甘草湯。
(原書眉批:此膏若遇毒重,可作丸吞服。搓丸須在水中,搓至綠豆大。體壯者可服五六丸,弱者只可服三粒。吞後常吃葷腥,庶不嘈人。再囑:此膏有甘遂在內,與甘草相反,吞丸切不可飲甘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