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編》~ 上卷 (6)
上卷 (6)
1. 附:薛氏治法
產後,(產後調理,諸書論之詳矣,茲不復贅。但取一二要緊及所未言者存之,以備採擇)產後上床,宜高枕靠墊,勿令睡下,膝宜豎起,勿伸直,隨飲熱童便一盞。只宜閉目靜養,勿令熟睡。恐倦極熟睡,血氣上壅,因而眩暈。然不宜高聲急叫,以致驚恐。四壁遮風。不問有痛無痛,俱用熱童便和酒各半,每次一杯,一日三次,三日而止。酒亦不宜多。若無大病,只是如此,不必服藥(童便性寒傷胃,必和酒熱服之)。產後宜用慄炭燒紅,置大銅勺內,不時以醋澆沃,令其氣達產母鼻中,不至血暈。臨盆時須預備。雖健婦順產,亦不可缺。每日三四次,產後即行之,三日止(此治產後血暈如神之方也。或燒鐵秤錘、白石子等物淬醋中,並可。然不若醋炭之法更為佳矣)。或有惡血衝心,血暈昏悶,不省人事者,用韭菜一把切碎,放有嘴壺內,以熱醋一大碗灌入,密扎口,扶起產母,以壺嘴向鼻遠遠熏之(虛弱人韭菜不宜用,竟將慄炭燒紅,淬醋中,令醋氣入鼻更佳。夏月炭火略遠。按《醫宗金鑑》云:產後血暈,有因惡露少去,內有停瘀上攻迷暈者,面唇必赤色,宜用佛手散。有因去血過多,血脫而暈者,面唇必白色,宜用清魂散)
生男生女,夫命所招,蓋百世禋祀,以夫家為主,與婦人何涉。倘或連胎生女,此亦人事之常,不可在旁咨嗟嘆息,令其氣苦。曾見有不明公婆,愚蠢夫婿,將婦抱怨,每每致病傷生,可笑可恨。凡此只宜寬慰為主。又有將女溺死者,忍心害理,後嗣不昌。
產後各處風俗不同,或用紅砂糖,或用山楂,或用吳茱萸,或用胡椒,煎水飲之。總莫妙於熱酒對童便。或腹痛之甚,用生化湯一服,無不愈者。(以益母草二兩煎湯代水,煎生化湯,更效。苦草斷不可吃,以此物損胃耗血,最易墮發。益母為穩)
產後飲食亦各處不同:徽俗,才上床即與肥雞、乾飯;吳俗,率與齏粥。產後胃弱,驟與雞飯,殊不相宜,然其患猶小。吳中終日食飯,致產後腸胃空虛,正宜滋味調養,以生氣血,轉令食齏食粥,習俗移人,牢不可破,說亦不信。予謂必有以此傷生者,習焉不察耳。及至虛弱,發熱咳嗽,此大虛也。
血脫益氣,急宜大劑參、耆驟補,猶可挽回。(此為血脫大虛者言之,非謂產後發熱咳嗽,定當峻補其氣也。若不善會,必致有誤)卻又謂之產勞,且與滋陰降火,以致死而不誤,良可嘆也。
(按《醫宗金鑑》云:產後發熱之故,非止一端,或飲食太過,或外感風寒,或瘀血停留,或亡血陰虛,或產時勞乏,或三日蒸乳,或攻或補,或用涼藥正治,或用溫藥反治,要在臨床細細參考也。此下又有產後發熱咳嗽諸症治法,亦從刪)
白話文:
附:薛氏治法
產後調理的方法,各書記載已很詳盡,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只擷取幾點重要的和以前沒提到的內容,以供參考。產婦上床後,應墊高枕頭,不要平躺,膝蓋應彎曲,不要伸直,並喝一碗溫熱的童便。產婦應閉目靜養,不要熟睡,因為擔心睡得太熟,血氣上湧,導致頭暈。但也不宜大聲喧譁,以免受驚嚇。產房要遮風避寒。無論產婦有無疼痛,都用溫熱的童便和酒各半,每次一杯,一天三次,連服三天即可。酒的用量不宜太多。如果沒有大病,只要這樣做,就不用服用其他藥物(童便性寒傷胃,必須用酒溫熱後服用)。產後可用栗炭燒紅,放在大銅勺裡,不斷澆醋,讓醋氣到達產婦鼻中,防止血暈。臨盆前就要準備好。即使是健康的婦女順利生產,也不能缺少此步驟。每天三四次,產後立即施行,連續三天即可(這是治療產後血暈的神奇方法。也可以用燒紅的鐵秤錘、白石子等物淬在醋中,但不如醋炭的方法好)。如果產婦出現惡血衝心,血暈昏悶,不省人事的情況,可用一把韭菜切碎,放入有嘴的壺中,倒入一大碗熱醋,密封壺口,扶起產婦,用壺嘴遠遠地熏其鼻孔(虛弱的人不宜用韭菜,還是用燒紅的栗炭淬在醋中,讓醋氣入鼻更好。夏天炭火要放得遠一些。《醫宗金鑑》記載:產後血暈,有的因惡露排出少,瘀血停滯上攻而昏迷,此時面唇會呈現紅色,宜用佛手散;有的因出血過多,血虛而暈倒,此時面唇會呈現白色,宜用清魂散)。
生男生女,是命中注定,是幾代祖先祭祀的結果,以夫家為主,與婦女沒有關係。即使連續生下幾個女孩,也是正常的人事,旁人不應唉聲嘆氣,讓產婦心裡不舒服。我曾見過一些不明事理的公婆和愚蠢的丈夫責怪產婦,常常導致產婦生病,真是可笑可恨。對於這些情況,應以寬慰為主。還有一些人溺死女嬰,這是殘忍不仁的行為,後代也會不興旺。
產後各地風俗不同,有的用紅砂糖,有的用山楂,有的用吳茱萸,有的用胡椒煎水喝。但總不如溫熱的酒兌童便好。如果腹痛嚴重,服用一劑生化湯,就都能痊癒。(用益母草二兩煎湯代替水煎生化湯,效果更好。苦草絕對不能吃,因為它傷胃耗血,很容易導致脫髮。益母草比較安全)。
產後飲食各地也不同:徽州地區,產婦剛上床就吃肥雞、乾飯;吳地,則通常吃稀粥。產後胃弱,突然吃雞肉和飯,很不適宜,但危害相對較小。吳地產婦整天吃飯,導致產後腸胃空虛,正需要美味的食物來調理,以滋生氣血,但卻習慣吃稀粥,習俗難以改變,勸說也沒用。我認為一定有人因此傷身,只是他們自己沒察覺而已。等到虛弱,發熱咳嗽,那就是大虛之症了。
血虛氣弱,應急用大量人參、黃耆迅速補益,或許還能挽回。 (這指的是血虛氣脫嚴重的人,不是說產後發熱咳嗽就一定需要峻補氣血。如果不善於判斷,很容易出錯。)卻又有人說這是產後勞損,並用滋陰降火的方法治療,結果導致死亡,真是令人惋惜。
(《醫宗金鑑》記載:產後發熱的原因,不只一個,可能是飲食過度,可能是外感風寒,可能是瘀血停滯,可能是血虛陰虛,可能是生產時勞累,可能是三日乳脹,治療時要麼攻,要麼補,要麼用涼藥,要麼用溫藥,關鍵是要在臨床仔細觀察。以下還有產後發熱咳嗽等症的治療方法,這裡就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