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編》~ 上卷 (18)
上卷 (18)
1. 保嬰篇
禁忌(種痘房中須潔淨,忌衝犯,喜明亮,勿幽暗,並諸禁忌一一遵守,則吉。少有疏忽,必致敗事)忌一切不謹,(勿怒罵歌樂,勿對兒梳頭搔癢,勿暴動帷被生風。倘值烈風雷雨,大宜安定,勿使兒驚)忌一切穢氣,(如婦人經候氣,狐臭氣,勞汗氣,燒頭髮、魚骨氣,燭燼、硫黃、柴煙、蔥蒜、醉酒等氣)忌客人往來,(並不許僧道師巫、孝人入室,須專人守門)常燒闢穢香。(闢穢香用南蒼朮半斤,用生大黃四兩,共切細片,爐中不住燒之,可避偶爾不正之氣)
信苗(種痘發熱以前,小兒面部上忽出顆粒似痘,名曰信苗,此痘之將發毒氣之標也)信苗色紅而軟,聽之自消。若紅紫堅硬,(有如魚目者),急以銀針挑破,上以二聖散,則無虞。(二聖散用明雄黃、紫草等分,研細末,用油胭脂調下)
補種,下苗後,踚十四日而不發熱者,可相天時再為補種。(下苗後,或疏於照管,小兒捏出鼻中之苗,使氣泄無力,不發者有之;或因痘苗日久,氣薄不發者有之;或小兒五內壯實,不受苗氣,艱於傳入不發者有之;或因胎毒深藏,雖苗氣傳至,不能引出不發者有之,總當候至十四日為度)
自出,種痘必五臟傳遍,始能發熱。(鼻者肺之外竅也,種痘以苗塞鼻中,其氣發傳於肺,肺主皮毛;肺傳於心,心主血脈;心傳於脾,脾主肌肉;脾傳於肝,肝主筋;肝傳於腎,腎主骨。痘毒藏骨髓之內,感苗氣而發,其毒自骨髓盡達於筋,腎臟之毒解矣;自筋盡達於肌肉,肝臟之毒解矣;自肌肉盡達於血脈,脾臟之毒解矣;自血脈盡達於皮毛,心臟之毒解矣;自皮毛盡達於顆粒,肺臟之毒解矣。苗氣必歷五臟,層遞而入內,毒亦必歷五臟而出,此傳送之次序也)故下苗後七日而發熱者,常也。或有至九日、十一日、十四日而發熱者(傳送遲之故),亦不為奇。若發熱於五日以前者(此時苗氣尚未傳入,毒何由發,必是種後小兒適逢外感而發),是自出之痘(非關苗氣引出者),當愈加小心保護。
治法(種痘乃乘兒無病,引毒達表,事本平常,何須治法,但恐調理偶疏,或致仍夾他病,故治法亦宜講究)種痘倘有應治之處,當悉照自出之治法以治之。(痘苗既下,種師之事已畢。倘所發之症不無疑慮,宜兼請別位明醫療治,切勿專仗種師一人之力。自出之痘,傳染時氣有佳有不佳,且或值天時乖戾,往往危險。若種者,所用痘苗,必選極美,又擇天時,慎調理,故終究穩當也。至於治法,則有何分別)
上種痘萬全要法十條,毓蘭居士謹遵御纂《醫宗金鑑》及歷代名醫緒論而輯,至精至當,有兒之家,宜及早遵行,切勿輕視。而或窮鄉僻壤,罕遇種師,或兒有癬疥,未便即種,謹附異傳經驗,稀痘奇方於後。
白話文:
保嬰篇
禁忌:種痘房間必須乾淨整潔,避免衝犯,保持明亮,不要陰暗潮濕,所有禁忌都要一一遵守,才能順利成功。稍有疏忽,就可能導致失敗。要避免一切不謹慎的行為,例如:大聲怒罵、唱歌跳舞、為孩子梳頭搔癢、以及劇烈搖晃床鋪被褥,造成風吹。如果遇到強風雷雨,更要保持安靜,不要讓孩子受驚嚇。要避免一切污穢之氣,例如:婦女經期氣味、狐臭、汗臭、燒頭髮、魚骨的味道,以及蠟燭油燼、硫磺、柴煙、蔥蒜、酒氣等。禁止客人來訪,也不允許和尚、道士、巫師、孝子進入房間,必須專人看守門口。經常焚燒闢穢香。(闢穢香的配方:南蒼朮半斤,生大黃四兩,切成細片,在香爐中持續燃燒,可以避免偶爾出現的邪氣。)
信苗:種痘發熱之前,小兒臉上突然出現像痘疹一樣的小顆粒,叫做信苗,這是痘疹將要發作的徵兆。信苗顏色紅潤而柔軟,會自行消退。如果顏色紅紫堅硬,像魚眼睛一樣,就要用銀針挑破,然後塗上二聖散,就沒有危險了。(二聖散的配方:明雄黃、紫草等量研磨成細粉,用油脂調和。)
補種:痘苗接種後,十四天內沒有發熱,可以根據天氣情況再次接種。(痘苗接種後,如果照顧不周,孩子用手捏出鼻中的痘苗,導致痘毒洩漏,就可能不發疹;或者痘苗放置時間過久,毒氣減弱,也可能不發疹;或者孩子身體強壯,不易感染痘苗,而導致不發疹;或者胎毒太深,即使痘苗的毒氣傳入,也無法引發痘疹,這些情況都可能發生,總之要以十四天為觀察期限。)
自出:種痘必須經過五臟的傳播,才能發熱。(鼻子是肺的外部通道,種痘時將痘苗塞入鼻中,其毒氣首先傳到肺,肺主皮毛;肺再傳到心,心主血脈;心再傳到脾,脾主肌肉;脾再傳到肝,肝主筋;肝再傳到腎,腎主骨。痘毒藏在骨髓內部,受到痘苗毒氣的刺激而發作,痘毒從骨髓一直傳到筋,腎臟的毒氣就解除了;從筋一直傳到肌肉,肝臟的毒氣就解除了;從肌肉一直傳到血脈,脾臟的毒氣就解除了;從血脈一直傳到皮毛,心臟的毒氣就解除了;從皮毛一直傳到痘疹顆粒,肺臟的毒氣就解除了。痘苗的毒氣必須經過五臟,層層傳入,痘毒也必須經過五臟而排出,這就是傳播的順序。)所以,接種痘苗後七天發熱是很正常的。有的孩子到九天、十一天、十四天才發熱(這是傳播較慢的原因),也不奇怪。如果在五天內就發熱(此時痘苗的毒氣還沒有傳入,痘毒從何而來?一定是種痘後孩子恰好遇到外感而發熱),那就是自發的痘疹(不是痘苗引發的),就要更加小心保護。
治法:種痘是在孩子沒有疾病時,引導痘毒到達體表,本是平常之事,何需特別治療?只是擔心調理不當,或者導致其他疾病,所以治療方法也要講究。種痘如果出現需要治療的情況,就應該按照自發痘疹的治療方法來處理。(痘苗接種後,種痘師的工作就完成了。如果出現的症狀讓人擔心,應該同時請其他的醫生治療,不要只依靠種痘師一個人。自發的痘疹,傳染的時機好壞不一,而且可能遇到不好的天氣,往往比較危險。如果接種痘苗,必須選擇品質最好的痘苗,而且要選擇好時間,細心調理,所以最終會很安全。至於治療方法,則有所不同。)
以上是種痘的十個重要方法,毓蘭居士謹遵御纂《醫宗金鑑》及歷代名醫的論述而編寫,非常精確到位,有孩子的家庭,應該及早遵照執行,千萬不要輕視。至於偏遠地區,很少遇到種痘師,或者孩子有皮膚病,暫時不宜種痘,謹附上一些民間流傳的經驗和治療痘疹的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