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性味甘、 平。主治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用於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山藥性甘、平。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泄瀉便溏、肺虛喘咳、腎虛遺精、白帶過多、尿頻、虛熱消渴。
大棗性甘、溫。主治補中益氣、解藥毒、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黃耆性甘、微溫。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
黨參性味甘、平。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四肢乏力、肺虛喘咳、氣短自汗、氣微兩虧諸證。
何首烏性苦、甘、澀、性微溫。主治補肝益腎、養血益精血、祛風、烏鬚髮。治肝腎陰虧、髮鬚早白、血虛頭暈、腰膝軟弱、筋骨酸痛、遺精、崩帶、久瘧、久痢、慢性肝炎、癰腫、瘰癧、腸風、痔疾、肢體麻木、神經衰弱、高血脂症。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白芷性味辛、溫。主治去風解表、散風、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解蛇毒、通鼻竅。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決明子性鹹苦、平涼、無毒。主治祛風清熱、解毒利濕。用於風熱感冒、流感、目赤目暗、急性結膜炎、濕熱黃疸、急慢性腎炎、帶下、瘰癧、瘡癰癤腫、乳腺炎等症。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主治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本品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長於疏散風熱、故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麥門冬性甘、微苦、寒。主治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乾口燥、便秘。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牡丹皮性辛苦、涼、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生薑性味辛、溫。主治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西洋參性味甘、微苦、寒。主治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用於氣虛陰專火旺,咳嗽痰血,虛熱煩煩倦,內熱消渴,口燥咽乾。
丹參性味苦、微寒。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痺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等症。
金銀花性甘、寒。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外感風熱、子宮頸糜爛、蕁麻疹、熱毒血痢、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等症。
薏苡仁性甘、淡、微寒。主治利濕健脾、舒筋除痹、清熱排膿。主水腫、腳氣、小便淋瀝、濕溫病、泄瀉帶下、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肺癰、腸癰、扁平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