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Nemarrenha asphodeloides Bge. Rhizoma Anemarrhenae Asphodeloidis Anemarrhena Rhizome
- 別名:水浚,山韭菜,韭逢,羊鬍子根,兒草,耆母,苦心,連母,蚔母,水參,昌支,淮知母,提母,貨母,野蓼,水須,地參,女理,穿地龍,蒜辮子草,東根,莐藩,鹿列,兔子油草,蕁,蝭母,兒踵草,馬馬草,大蘆水,女雷,蝦草
- 來源: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莖。春、秋季均可採挖,除去莖苗和鬚根曬乾為毛知母,剝去外皮曬乾者為知母肉。切片入藥,生用或炙鹽水用。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山西, 河北, 甘肅, 新疆, 陝西,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江西,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寧夏, 內蒙古, 東北地區, 蒙古
- 生長環境:山坡, 丘陵, 草原, 草叢, 乾燥的山坡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知母的傳統功效
1. 滋陰
知母,味苦寒,歷代醫家多認為其具有滋陰功效,但其滋陰機制並非直接滋補陰液,而是透過清熱瀉火,間接達到滋陰的效果。 此觀點可從多部古代醫籍中得到佐證:
《神農本草經》記載知母「主消渴熱中」,說明其能治療陰虛火旺導致的消渴症,消渴的根本在於陰液虧損,知母能治,說明其能間接改善陰虛。 《藥性論》提及知母主治「心煩躁悶,骨熱勞往來,生產後蓐勞,腎氣勞」,這些症狀都與陰虛內熱相關,知母能治,更印證其清熱瀉火,從而間接滋陰的作用。
《蘭室祕藏》李東垣的論述最為精闢,他將知母的應用歸納為四點:「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滋化源之陰。」 此處「滋化源之陰」即說明知母並非直接滋補腎陰,而是通過清瀉腎中虛火,恢復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滋陰的效果。 他更指出,知母在白虎湯中佐石膏,清瀉肺腎之火,煩躁得以消除,此乃清熱瀉火,間接滋陰的典型案例。
《本草綱目》提到知母「腎苦燥,宜食辛以潤之;肺苦逆,宜食苦以瀉之」,說明知母苦寒的特性,能清瀉肺腎之火,而腎陰不足常伴隨燥熱,瀉火後,腎陰得以相對充足。 《醫學啓源》中也記載知母為「腎中本藥」,說明其與腎臟關係密切,但其作用機制並非直接滋補,而是調節腎陰陽的平衡。
《本草綱目》中也提到知母與黃柏的關係:「二藥必相須而行」,黃柏滋養腎陰,知母清瀉腎火,二者協同作用,才能更好地達到滋陰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正》則持不同觀點,認為知母本無生氣,不能直接補陰,其滋陰作用主要在於清熱瀉火。
綜上所述,知母的滋陰作用並非直接滋補陰液,而是通過清瀉肺腎虛火,間接達到陰陽平衡,從而改善陰虛症狀。 其作用機制更傾向於「清熱瀉火以滋陰」。
2.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性寒,是其清熱瀉火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且運用廣泛。其清熱瀉火的作用機制,並非單純的降低體溫,而是通過多個途徑,針對不同部位的實火,達到清熱瀉火,平衡陰陽的效果。
從古代醫籍來看,《神農本草經》已記載其能「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說明其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這些都與瀉火相關。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指出知母「甚療熱結,亦主瘧熱煩」,說明其能治療因熱邪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發熱、煩躁等。
《藥性論》則更進一步,指出知母主治「心煩躁悶,骨熱勞往來」,說明其能治療因心火、腎火亢盛引起的煩躁、骨蒸等症。張元素在《潔古本草》中則強調知母「涼心去熱,治陽明火熱,瀉膀胱腎經火」,明確指出知母能清瀉肺、膀胱、腎三經的實火。王好古《湯液本草》中也提到知母「瀉肺火,滋腎水」,說明其能同時清瀉肺火和滋養腎陰,達到陰陽平衡。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更詳細地闡述了知母的四種應用:「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滋化源之陰」。 他認為知母既能清瀉虛火,又能滋陰,並舉例說明其在治療失眠、小便閉塞等症中的應用,指出知母的使用需根據病情辨證施治,針對上焦或下焦的實熱進行清瀉。
總體而言,古代醫家對知母清熱瀉火的功效及臨牀應用有著豐富的經驗總結,其藥性寒涼,善於清瀉肺、胃、腎等臟腑的實火,並非單純的「降火」,而是通過清熱、利水、滋陰等多方面作用,達到平衡陰陽,恢復臟腑功能的目的。 但需注意,知母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3. 清肺熱利咽
知母,味苦,性寒,是其清肺熱利咽之效,古籍多有記載,其機理頗為精妙。
《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言其「甚療熱結,亦主瘧熱煩」,已點明知母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熱邪壅結導致的咽喉腫痛等症狀。 《藥性論》則進一步指出其能治「心煩躁悶,骨熱勞往來」,說明知母能清解肺經、心經之熱,緩解因肺熱引起的煩躁、咽痛等症狀。 《日華子諸家本草》中「潤心肺,消痰止嗽」更直接說明知母能滋潤肺燥,從而緩解咳嗽、咽痛等症狀。
張元素在《潔古本草》中指出知母「涼心去熱,治陽明火熱,熱厥頭痛,喉中腥臭」,這說明知母能清瀉肺胃實火,針對陽明經熱證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湯液本草》王好古則強調知母「瀉肺火,滋腎水」,此論點更精準地闡述了知母清肺熱的同時,兼顧了滋陰的特性,避免了單純瀉火導致陰虛的弊端。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更進一步指出知母應用策略,說明其在治療肺熱、腎陰不足所導致的咽痛等病症上的多樣應用。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中,知母清肺熱利咽的功效,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通過清瀉肺經實熱、滋潤肺陰,從而達到清熱利咽的目的。 其藥性寒涼,適合於肺熱盛、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實熱證候。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對知母的應用及理解亦有側重,需結合患者實際病情,辨證施治。
4. 止咳化痰
知母,味苦,性寒,其止咳化痰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 《日華子本草》明確指出其「消痰止嗽,潤心肺」。 這說明知母能清肺熱,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肺熱咳嗽,往往伴隨咽喉乾燥、痰稠等症狀。知母的苦寒之性,能清瀉肺經之熱,正如《湯液本草》王好古所言,「瀉肺火,滋腎水」。 肺熱得清,則肺氣得以宣降,痰液得以稀釋,咳嗽自然減輕或痊癒。 《本草正義》更進一步指出:「知母寒潤,止治實火,瀉肺以洩壅熱,肺癰燥咳宜之,而虛熱咳嗽大忌。」 這強調了知母適用於實熱型咳嗽,而非虛寒咳嗽。
除了直接清肺熱,知母的止咳化痰作用也與其滋陰功效相關。 《蘭室祕藏》李東垣認為知母能「滋化源之陰」。 陰虛則肺燥,肺燥則容易咳嗽。 知母滋陰,可以緩解肺燥,從而間接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醫學啓源》也提到知母可用於治療因肺陰不足導致的口乾咳嗽。 《藥品化義》則指出知母與貝母同用,非為單純清痰,而是「專為滋陰」。 這說明知母的滋陰作用在止咳化痰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總而言之,知母止咳化痰的功效,源於其苦寒清熱瀉肺以及滋陰潤肺的雙重作用,尤其適用於肺熱咳嗽、痰稠等症狀,但需辨證使用,虛寒咳嗽者慎用。 古籍中諸多論述,為知母的臨牀應用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
5. 安胎
知母,味苦、性寒,其安胎功效主要體現在清熱瀉火,滋陰降逆的作用上。歷代醫家對其功效及作用機制多有論述,其安胎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胎兒,而是通過調節母體陰陽平衡來達到目的。
《本草綱目》明確記載知母「安胎,止子煩」,這是知母安胎功效的最直接證據。許多醫家認為,孕期胎兒的穩定與母體的陰陽平衡密切相關。若孕婦陰虛火旺,則容易出現胎動不安、子煩等症狀,危及胎兒。知母的寒涼之性,能清泄母體的虛火,使陰陽歸於平衡,從而達到安胎的目的。
《蘭室祕藏》李東垣指出知母能「瀉無根之腎火」,腎為先天之本,孕期腎氣的充盈對於胎兒的發育至關重要。腎火過旺,會影響腎陰的滋養,進而導致胎兒不安。知母清瀉腎火,間接保護了腎陰,有利於胎兒的穩固。
《本草通玄》則指出知母「止咳安胎,莫非清火之用」,說明知母的安胎作用與其清熱瀉火功效息息相關。孕期若出現肺熱咳嗽等症狀,也會影響胎兒的穩定。知母清肺熱,能緩解咳嗽等症狀,從而 indirectly 保護胎兒。
綜上所述,知母安胎的機制並非直接作用於胎兒,而是通過清熱瀉火、滋陰降逆,調節孕婦體內陰陽平衡,從而間接達到安胎的效果。其安胎功效的發揮,與孕婦的具體症狀及體質密切相關,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知母的古代典籍
知母的現代功效
1. 其他功效
知母中的菝葜皂甙元具有抑制鈉鉀ATP酶(Na,K-ATP酶)活性的作用。鈉鉀ATP酶在機體產熱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陰虛內熱可能與鈉鉀ATP酶活性過高有關。研究顯示,菝葜皂甙元在體外實驗中能強烈抑制組織切片的耗氧率以及提純的兔腎鈉鉀ATP酶,抑制率可達88.6%。
在整體動物實驗中,甲狀腺激素會導致大鼠肝、腎和小腸粘膜的鈉鉀ATP酶活性顯著升高,但腦組織無明顯變化。此時,灌服菝葜皂甙元可使肝、腎的鈉鉀ATP酶活性恢復至正常水平,甚至使小腸的鈉鉀ATP酶活性低於正常水平,但對腦組織的鈉鉀ATP酶活性無明顯影響。同時,菝葜皂甙元也能使腎切片耗氧率恢復至正常水平。由於鈉泵在腸粘膜上皮及腎曲小管中能促進水分吸收,鈉泵活性過高可能導致產熱增加、大便乾結、尿短黃等症狀,這與陰虛內熱證相符,因此,知母滋陰清熱的機制可能與其抑制鈉泵活性有關。
酶抑制動力學研究表明,菝葜皂甙元對兔腎鈉鉀ATP酶的抑制曲線與哇巴因相似,但抑制作用較弱。二者都在1mol/L濃度下達到最大抑制效果。菝葜皂甙元的IC50為9.0×10-‘mol/L,而哇巴因為3.2×10-mol/L。菝葜皂甙元對鈉鉀ATP酶表現出混合性抑制,對ATP酶則表現出反競爭性抑制。磷脂不抑制哇巴因,但多種磷脂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菝葜皂甙元對鈉鉀ATP酶的抑制作用。
此外,菝葜皂甙元對PNP酶的活性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mol/L的哇巴因可完全抑制PNP酶活性,而1mol/L的菝葜皂甙元的抑制率為68.5%。
對整體大鼠紅細胞鈉泵的研究顯示,菝葜皂甙元能顯著抑制甲狀腺激素所致大鼠紅細胞攝取Rb能力的亢進。當劑量達到20mg/鼠·日以上時,可抑制90%以上,並且大鼠的甲亢表現也得到改善。然而,用知母皂甙2mg/kg給健康人試服,其紅細胞鈉泵呈現多相性變化,多數可見鈉泵抑制,但部分個體可能在抑制前1~2小時出現短暫上升。
2. 抗癌
知母的抗癌功效在現代藥理分析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調節癌發育基因表達:
- 知母皂苷能夠降低新生大鼠體內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同時顯著降低肝臟中 AFP mRNA 的含量。
- 然而,知母皂苷對白蛋白(ALB)mRNA 的影響不大。
- 這表明知母皂苷可能是一種調節癌發育基因表達的調節因子,而非直接的細胞毒殺作用。
2. 宿主代謝調節:
- 在人肝癌移植裸大鼠模型中,含有 0.04% 知母皂苷的水溶液可以明顯延長大鼠的生存期。
- 雖然腫瘤組織的生長速度有所減緩,但並無顯著差異。
- 且大鼠的生存期與腫瘤生長速度沒有明顯關聯。
- 因此推斷,知母皂苷的作用可能並非直接抑制腫瘤生長,而是通過調節和糾正宿主(即大鼠)的代謝來發揮作用。
3. 抑制鈉泵活性:
- 惡性腫瘤與細胞膜上的鈉泵活性密切相關,腫瘤細胞和宿主細胞的鈉泵活性都會明顯增高。
- 知母是 Na⁺, K⁺-ATP 酶的抑制劑,能夠抑制鈉泵活性。
- 抑制鈉泵活性可能有助于抑制癌瘤生長,促進宿主存活,同時可能減少機體的能量消耗。
- 初步臨床試驗顯示,口服知母皂苷可以降低肝癌病人的紅血球(RBC)鈉泵活性,長期服用可能具有較好的姑息治療效果。
3. 抗病原微生物
知母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它具有廣泛的抗病原微生物活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抗菌作用: 體外實驗表明,知母對多種細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進一步研究發現,知母的乙醇和乙醚提取物對結核桿菌H37RV表現出較強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濃度(MIC)分別為1:8000和1:64000。即使在存在血清的情況下,乙醚提取物的MIC仍可達到1:16000,顯示其抗菌效果較為穩定。然而,知母中的皂苷成分似乎不具備抗結核桿菌的作用。動物實驗方面,針對小鼠實驗性結核桿菌感染,含有知母的飼料可以減輕病變程度,但並未觀察到死亡率的降低。
- 抗真菌作用: 知母對某些致病性皮膚真菌以及白色念珠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 抗病毒作用: 在知母的成分中,芒果甙和異芒果甙被認為是主要的抗病毒活性物質。芒果甙對結核桿菌的最小抑制濃度為200ug/ml。而異芒果甙則表現出顯著的抗單純皰疹病毒(HSV-I)作用。在25~250pg/ml的濃度範圍內,於不同的給藥時間,異芒果甙均能有效地抑制HSV-I的致細胞病變作用。研究還發現,芒果甙和異芒果甙都可以阻止HSV-I在細胞內的複製。相較之下,芒果甙的抗HSV-I活性較異芒果甙弱。
4. 抗炎鎮痛
根據現有研究,中藥知母的抗炎鎮痛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現代藥理作用上:
知母具有解熱作用,並且其解熱有效成分已被確定為芒果苷。 具體而言,曾有研究表明,知母皮下注射可以有效降低大腸桿菌引起家兔發熱的症狀。 此外,研究也指出石膏與知母均具有解熱效果,且二者合用能顯著增強解熱作用。
芒果苷作為知母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表現出顯著的抗炎作用。 實驗數據顯示,對大鼠分別採用50mg/kg的劑量進行灌服或腹腔注射芒果苷,均能顯著抑制鹿角菜膠引起的大鼠腳爪水腫以及棉球性肉芽腫。 這表明芒果苷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少組織腫脹和肉芽組織的形成。
5. 抗潰瘍作用
知母的抗潰瘍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知母煎劑灌服能顯著抑制大鼠水浸捆縛應激性胃潰瘍的發生,直接證實其抗潰瘍的功效。
其抗潰瘍機制可能與知母中的芒果苷有關。芒果苷具備鎮靜和利膽作用,推測可能透過降低胃酸分泌,以及保護胃黏膜等途徑來發揮抗潰瘍作用。
知母煎劑在5g/kg劑量下,通過灌服給藥方式,對大鼠水浸捆縛應激性胃潰瘍具有顯著的抑制效果。
6. 改善學習記憶
知母作為傳統中藥,其改善學習記憶的現代藥理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 提升腦M受體含量: 研究顯示,知母能夠提高衰老早期動物的腦M受體含量。這種作用的機制在於,知母可以糾正衰老動物體內M受體合成速度相對減慢的現象,從而提升腦部M受體的數量。
- 知母皂甙元的類似作用: 知母中含有的活性成分知母皂甙元,具有與知母相似的作用,能夠顯著提高老年小鼠降低的腦M受體數量。更深入的研究發現,知母皂甙元能使小鼠腦中的K和Pr值升高,且Pr值的提升更為明顯,暗示知母皂甙元主要通過相對加快受體的合成來調節衰老動物降低的腦M受體數量。
- 改善老年動物學習記憶能力: 實驗證明,知母皂甙元能夠促進老年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
- 作用機制非阻滯M受體或抑制ChE活力: 有趣的是,知母皂甙元對東莨菪鹼導致的青年小鼠記憶障礙沒有顯著影響,並且對腦膽鹼酯酶(ChE)活力也沒有明顯作用。這表明知母改善學習記憶能力的機制並非通過阻滯M受體或抑制ChE活力來實現。
7. 降血糖
知母的降血糖功效,從現代藥理分析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知母多糖的作用: 知母含有知母多糖等降血糖成分。知母多糖能夠調節胰島素的分泌和利用,進而降低血糖濃度。
- 動物實驗的驗證: 知母水提物在多種動物模型中均顯示出降血糖作用。包括對正常家兔、四氧嘧啶糖尿病家兔和小鼠,以及胰島素抗血清所致糖尿病鼠,都觀察到血糖降低的現象。同時,知母水提物還能減少小鼠血液中的酮體。
- 降低血糖及肝糖原: 知母多糖通過灌胃方式給藥,可以明顯降低小鼠的血糖和肝糖原含量。對於四氧嘧啶誘發的高血糖小鼠,知母多糖無論是灌胃還是腹腔注射,均顯示出降血糖效果。
- 促進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 知母對正常大鼠沒有促進葡萄糖氧化的作用,但可以促進橫膈膜和脂肪組織等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從而使橫膈膜中的糖原含量增加,但肝糖原含量下降。
- 對尿糖及肝酶的影響: 雖然由知母、麥冬、玉竹、山茱萸組成的知母煎劑對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沒有顯著影響,但可以明顯減少尿糖的排放量,並降低異常增高的肝精氨酸酶活力及血 cAMP 水平。
8. 抗心律失常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從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主要體現在其對心血管自主神經系統的精確調控。研究觀察到,不論是單獨應用知母,還是將其與黃柏、石膏等藥物配伍使用,均能有效且顯著地減緩大鼠的心率。這種心率減慢的機制深入至中樞神經層面。知母作為一味中醫傳統上的「寒涼」藥物,其核心作用機制被認為是透過影響腦部中樞神經系統來實現的。具體而言,它可能改變中樞神經遞質的平衡,或透過其他尚未完全闡明的機制,增強大鼠的中樞抑制活動。這種中樞抑制效應直接導致了交感神經中樞的興奮性降低。由於交感神經中樞對心臟活動具促進作用,其受抑制自然會引發心率減慢。此外,知母還能進一步降低整個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的功能活動。此一推論得到實驗數據支持,例如研究發現使用知母後,實驗動物的腎上腺重量有所減輕,這間接反映了腎上腺激素分泌可能減少,進而減弱了交感神經對心臟的過度刺激。綜上所述,知母透過抑制中樞交感神經活動並降低周邊腎上腺系統的興奮性,有效穩定心臟節律,從而發揮其抗心律失常的功效。
9. 抗發炎
知母的抗發炎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尤其以芒果苷(Mangiferin)為核心。現代藥理研究深入分析顯示,芒果苷已被證實具有顯著的抗炎活性。
動物實驗進一步證實了這些功效:皮下注射知母提取物能有效降低大腸桿菌所引起的實驗動物發熱反應,提示其具備退熱及緩解感染性炎症的能力;當知母與石膏一同使用時,解熱效果更為顯著。此外,芒果苷對由鹿角菜膠誘導的大鼠腳爪水腫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這是一種常用的急性炎症模型;在棉球性肉芽腫模型中,芒果苷也展現出抑制作用,說明其對慢性炎症過程中的組織增生亦有調節潛力。這些實驗數據共同支持了知母及其主要成分芒果苷在不同炎症路徑上的廣泛抗炎作用。
10. 抗菌抗病毒
知母之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廣譜抗菌與抗病毒效能。體外試驗表明,知母對多種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肺炎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此外,知母亦展現出抗真菌活性,能抑制部分皮膚真菌及白色念珠菌之生長。其內含成分亦被深入探究,其中,芒果苷經證實對結核桿菌具備抑制效果。在抗病毒領域,知母所含之異芒果苷更被確認對單純皰疹病毒具有顯著的抗病毒作用,為其傳統應用提供了現代科學依據。
11. 防癌抗腫瘤
知母,特別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知母皂苷(Anemarrhena saponins),已被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具有抗腫瘤活性。在動物模型中,知母皂苷能顯著降低新生大鼠體內的甲胎蛋白(AFP)水平,並能有效延長人肝癌移植裸大鼠的生存期,顯示出其對腫瘤進程的抑制潛力。知母皂苷的抗腫瘤機制具獨特性,並非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造成細胞毒性,而是主要透過調節與糾正宿主(機體)的異常代謝來間接抑制腫瘤生長,提示其作用於腫瘤微環境或系統性代謝穩態。初步臨床試驗觀察到,口服知母皂苷能降低肝癌病患紅血球的鈉泵活性,這項指標的改變可能與其對細胞能量代謝、離子動態或訊號傳導通路等方面的影響有關。長期服用知母皂苷也展現出較好的姑息療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或延緩疾病進展。
知母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宜生用;入腎降火滋陰宜鹽水炒。
知母的炮製
- 知母:
- 揀淨雜質
- 用水撞洗
- 撈出
- 潤軟
- 切片
- 曬乾
- 鹽知母:
- 取知母片置鍋中用文火微炒
- 噴淋鹽水
- 炒乾取出,放涼(每知母片100斤,用鹽2斤8兩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 於槐砧上細銼
- 焙乾
- 木臼杵搗,勿令犯鐵器
- 揀肥潤里白者
- 去毛切
- 引經上行則用酒浸焙乾
- 下行則用鹽水潤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知母注意事項重點
- 脾胃虛寒,大便溏洩者忌服。
- 《別錄》:多服令人洩。
- 《醫學入門》:凡肺中寒嗽,腎氣虛脫,無火症而尺脈微弱者禁用。
- 《本草經疏》:陽痿及易舉易痿,洩瀉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洩等證,法並禁用。
- 《本經逢原》:外感表證未除、瀉痢燥渴忌之。
- 脾胃虛熱人誤服,令人作瀉減食,故虛損大忌。
- 性寒質潤能滑腸,脾虛便溏者不宜。
- 孕婦忌用:知母性涼,有收斂作用,容易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因此孕婦忌用。
- 大便祕結者忌用:知母有收斂作用,容易使大便更加乾燥,加重便祕。
- 脾虛便溏者慎用:知母性涼,容易傷脾胃,對於脾虛便溏者使用不當,可能會引起腹瀉等不良反應。
- 結石患者慎用:知母具有利尿作用,容易促進結石的形成,對於結石患者使用不當,可能會加重病情。
知母相關的方劑
知母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知母含有的化學成分
知母皁甙A-Ⅰ(Timosaponin A-Ⅰ), 知母皁甙A-Ⅱ(Timosaponin A-Ⅱ), 知母皁甙A-Ⅲ(Timosaponin A-Ⅲ / Zhimrsaponin A / Anemar saponin A1), 知母皁甙A-Ⅳ(Timosaponin A-Ⅳ), 知母皁甙B-Ⅰ(Timosaponin B-Ⅰ), 馬爾考皁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甙B(Marl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 B), 去半乳糖替告皁甙(Desgalactotigonin), F-芰脫皁甙(F-Gitonin), 偽原知母皁甙A-Ⅲ(Pseudoprototimosaponin A-Ⅲ), 異菝葜皁甙(Smilageninoside), 知母多糖A(Anemaran A), 知母多糖B(Anemaran B), 知母多糖C(Anemaran C), 知母多糖D(Anemaran D), 順-扁柏樹脂酚(cis-Hinokiresinol), 單甲基-順-扁柏樹脂酚(Monomethyl-cis-hinokiresinol), 氧化-順-扁柏樹脂酚(Oxy-cis-hinokiresinol), 對-羥苯基巴豆油酸(p-Hydroxyphenyl crotonic acid), 二十五烷酸乙烯脂(Pentacosyl vinyl ester),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杧果甙(Mangiferin), 煙酸(Nicotinic acid), 煙酰胺(nicotinamide), 泛酸(Pantothen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