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溫病條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2%
胃經 28%
腎經 16%
心經 12%
脾經 12%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化斑

整體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化斑。

主治

斑毒。痘後發斑,但紅不腫不痛者。

斑毒是指因熱毒內蘊,或外感風熱,或感受毒邪,或情志不遂,肝鬱化火,毒熱內蘊,灼傷肌膚而出現的紅斑。痘後發斑,是指在患過天花後,皮膚上出現紅斑,但不腫脹、不疼痛。化斑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化斑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斑毒、痘後發斑。

中藥功效分類及解釋

  • 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生津安神益智。
  • 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
  • 玄參: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利尿消腫。
  • 知母: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生津止渴。
  • 甘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文獻參考

  1. 中醫學大辭典》
  2. 中藥學
  3. 《中藥方劑學》

傳統服藥法

人參、知母、石膏、玄參、大青葉、甘草。
水煎服。
本方治上證,宜合四物湯去川芎,加黃芩。

方劑組成解釋

化斑湯由人參、石膏、玄參、知母、甘草組成。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的功效。玄參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擅自服用。
  • 本方有清熱解毒、涼血化斑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皮膚瘀血斑疹
結膜炎
蕁麻疹
痲風 [漢生氏病]
麻疹
紫斑症及其他出血性病態
暴食症
多痰
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化斑湯, 出處:《痘麻绀珠》卷十七。 組成:水楊柳、紫草、荊芥、甘草。 主治:痘毒緊湊心肝二經,形如蚊咬者。

化斑湯,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一。 組成:人參半兩,石膏半兩,玄參1兩,知母1兩,甘草1兩。 主治:斑毒。痘後發斑,但紅不腫不痛者。

化斑湯,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組成:人參、知母、石膏、牛蒡、連翹、升麻、甘草、糯米、地骨皮、淡竹葉。 主治:疹子之出,渾身如錦紋者。

化斑湯, 出處:《痘疹會通》卷五。 組成:黃柏、黃芩、生地、川連、元參、青黛、知母、生甘草、連翹、花粉、牛蒡子、蟬退。 主治:麻子渾身發斑。

化斑湯, 出處:《鎬京直指》卷二。 組成:黑犀角1錢,元參6錢,鮮生地1兩,大青葉3錢,石膏6錢,知母3錢,銀花3錢,人中黃1錢,黃連1錢。 主治:斑疹已出至足,目赤神濁,口渴舌燥,餘毒未淨。

化斑湯, 出處:《痘科類編》卷三。 組成:石膏4錢,知母1錢5分,元參1錢5分,甘草1錢,糯米1合。 主治:麻疹火盛,正出色紅者;或麻疹正出之時,偶遇大風大寒,或內傷生冷,令麻疹隱隱於皮膚之間,時有時無,欲出不出,如物影之搖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參膏湯

相似度 88%

加減白虎湯

相似度 83%

白虎加人參湯

相似度 80%

石膏化癍湯

相似度 80%

三聖湯

相似度 75%

白虎續命湯

相似度 75%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