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

BAI HU JIA REN CAN YI SHAN YAO DAI JING M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2%
胃經 25%
脾經 17%
腎經 13%
心經 11%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方中含有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表: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表、瀉火止渴之效。此方以石膏為主藥,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發熱、口渴、汗出、咽喉腫痛等症。
  2. 清熱生津: 石膏能清熱降火,生津止渴,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口渴咽乾等症。山藥補脾益氣,生津止渴,可與石膏相輔相成,清熱生津,滋陰潤燥。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中包含知母,主要原因在於:

  1. 清熱瀉火: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此方旨在治療熱病傷津,陰虛火旺所致的發熱、口渴、心煩等症狀,知母的清熱瀉火作用可有效緩解熱證。
  2. 滋陰潤燥:知母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熱病傷津導致的津液不足,配合山藥的滋陰補脾作用,共同達到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效果。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陰:白虎湯以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為主,偏寒涼,易傷脾胃之氣。人參性溫,具有補氣益陰的功效,可以溫補脾胃,防止寒涼藥物損傷正氣。
  2. 扶正祛邪:本方多用於治療熱病初期,患者體質較虛弱。人參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扶正固本,有助於機體抵抗邪氣,促進疾病康復。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方劑中使用山藥,主要是因為其補脾益氣、滋陰潤燥的功效。

山藥性平味甘,能健脾益氣,補肺益腎。方中以山藥代替粳米,一是因為山藥的滋陰作用較強,更能配合白虎湯清熱解毒之功,二是山藥黏性較強,有助於緩解白虎湯的燥性,防止傷陰。同時,山藥的補氣作用也能增強人參的補益效果,達到更好的療效。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白虎湯以石膏、知母、粳米爲主,寒涼性強,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緩急、調和諸藥的作用。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藥效,使方劑更有效地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舌燥等症狀。

甘草的加入,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是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源自《傷寒論》白虎加人參湯,經張錫純調整,以生山藥取代粳米,主治「寒溫實熱已入陽明之府,燥渴嗜飲涼水,脈象細數者」。其核心病機為陽明經熱盛,兼氣陰兩傷,特見於:

  1. 實熱熾盛:陽明燥熱內燔,症見高熱(肌膚烙手)、昏憒、渴飲涼水。
  2. 氣陰虧虛:素體羸弱(如勞嗽、年邁者),脈虛數,提示正氣不足,不耐純用寒涼。

張錫純應用於「脈虛證實」之危候,如案例中高熱昏憒而脈虛數,乃邪火耗氣陰,需清熱兼固本。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生石膏

  • 性辛甘大寒,直清陽明氣分實熱,透熱外達。
  • 量重(三兩),取「虎嘯風生」之勢,針對燥熱熾盛。

2. 臣藥:知母

  • 苦寒潤燥,助石膏清熱,兼滋陰生津,治燥渴。
  • 與石膏相配,強化清熱護陰之效。

3. 佐藥:人參、生山藥

  • 人參(六錢):補元氣、生津液,防石膏過寒傷正,治脈虛神昏。
  • 生山藥(代粳米):張錫純擅用山藥補脾肺之陰,其性平和,既能助人參益氣陰,又可固攝中焦,防石膏、知母寒涼傷胃。較原方粳米更具滋養之力。

4. 使藥:粉甘草

  • 調和諸藥,緩石膏、知母之苦寒,兼益氣和中。

組方特點

  • 清補並行:石膏、知母清熱為主,人參、山藥補虛為輔,適用於「實中夾虛」之證。
  • 脈證取舍:脈細數為陰液已傷,故需人參、山藥;若純實熱洪大之脈,可去補藥。

三、治療原理推導

  1. 清熱保津:石膏、知母分解熱邪,抑陽明獨勝之熱,防熱極津枯。
  2. 益氣固脫:人參大補元氣,山藥斂陰固脾,使正氣存內而邪熱退。
  3. 漸進給藥:少量頻服(如案例兩茶匙遞進),避免虛不受藥,體現「治大病需緩圖」之理。

此方體現張錫純「扶正祛邪並重」思想,尤其於虛人外感熱病時,山藥代人參、粳米之變通,深化了白虎湯法的臨床適應性。

傳統服藥法


生石膏(搗細)3兩, 知母1兩,人參6錢, 生山藥6錢, 粉甘草3錢。
用水5鐘,煎取清汁3鐘,先溫服1鐘,病癒者,停後服;若未全愈者,過2小時,再服1鐘
傷寒:一臾,年近六旬,素贏弱勞嗽,得傷寒證三日,昏憤不知人,診其脈甚虛數,而肌膚烙手,確有實熱。知其脈虛證實,邪火橫恣,元氣又不能支持。故傳經猶未深入,而即昏憒若斯也。躊躇再四,乃放膽投以此湯,將藥煎成,乘熱徐徐灌之。一次只灌下兩茶匙。閱三點鐘,灌藥兩鐘,豁然頓醒。再盡其餘,而病癒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寒涼之性較強,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生石膏(搗細)3兩,知母1兩,人參6錢,生山藥6錢,粉甘草3錢。 主治:寒溫實熱已入陽明之府,燥渴嗜飲涼水,脈象細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