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散

JIN M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胃經 21%
心經 15%
脾經 15%
腎經 10%
肝經 5%
膽經 5%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金明散中加入人參,乃基於其 補氣固脫 之效,主要針對方劑所治病症的以下兩個方面:

  1. 補益元氣: 金明散主治虛脫證,而人參為補氣之要藥,能 振奮心氣益氣回陽,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氣虛乏力、心慌氣短等症狀,提升抗病能力。
  2. 固護元氣: 方劑中加入人參,不僅能補氣,更能 固護元氣,防止氣血離散,避免病情加重。此舉對於因氣虛導致的脫症,如汗出不止、脈微欲絕等,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

金明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金明散主治小兒脾虛濕盛,導致的腹瀉、疳積等症,茯苓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腹瀉症狀。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備寧心安神的功效,能緩解小兒因脾虛濕盛導致的驚恐不安、夜啼等症狀。與金明散中其他藥材如白朮、山藥等合用,更能增強其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

金明散中包含秦艽,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疏風散寒,祛濕止痛: 秦艽性苦寒,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祛除濕邪、止痛的效果。金明散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而秦艽的功效正可針對此病症,有助於驅散寒濕,緩解疼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金明散中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防風等,亦具有疏風散寒的作用,與秦艽相配伍,可加強散寒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金明散中包含知母,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知母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之效,可降解體內燥熱,適合治療因熱邪內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便祕等症狀。
  2. 滋陰潤燥:知母性寒入肺、胃經,能滋陰潤燥,可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咽喉乾燥、口渴、皮膚乾燥等症狀。

金明散中知母的加入,可有效協調其他藥材的功效,達到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整體效果,針對燥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金明散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金明散主治風熱上攻,證見發熱、頭痛、口渴、咽痛等症,而石膏可以清泄肺胃之熱,達到解毒止渴、退熱止痛的目的。
  2. 生津止渴: 石膏除了清熱,還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金明散治風熱上攻,患者往往伴有口渴、咽喉乾燥等症狀,石膏能生津潤燥,緩解口渴不適,提升療效。

金明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的功效。金明散中其他藥材如蒼術、白朮等性燥,甘草可減輕其燥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與蒼術、白朮等配伍,可更有效地健脾燥濕,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病症。此外,甘草還有補氣益脾、緩解疼痛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主治功效


金明散

組成: 人參、茯苓、秦艽、知母、石膏、甘草。

性味: 甘、平。

歸經: 脾、肺、心經。

功效: 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活絡止痛、滋陰潤燥、抗菌。

總結: 金明散是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活絡止痛、滋陰潤燥、抗菌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 茯苓 秦艽 知母(炒) 石膏(煅) 甘草(炙)各等分
補肝臟勞極。
上為細末。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7片,蔥白2寸,煎8分,不拘時候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明散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金明散, 出處:《醫統》卷四十六引《青囊方》。 組成: 金明散(《醫統》卷四十六引《青囊方》。)出處:《醫統》卷四十六引《青囊方》。組成:人參、茯苓、秦艽、知母(炒)、石膏(煅)、甘草(炙)各等分。主治:補肝臟勞極。 。 主治:補肝臟勞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