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蒸湯

WU ZH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胃經 19%
心經 16%
脾經 16%
腎經 9%
膀胱經 3%
肝經 3%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五蒸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解毒之效。五蒸湯由多味藥材組成,甘草可將藥性調和,避免藥性過於偏激,達到藥效協調平衡。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藥效發揮更佳。例如,甘草能增強人參的補氣作用,並能減輕黃芪的燥熱之性,使藥效更加溫和。

總之,甘草在五蒸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調和藥性,還能增強藥效,使藥效更佳。

五蒸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五蒸湯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水腫等症,茯苓可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水腫,同時也輔助其他藥材發揮作用。

2.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因脾虛濕困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五蒸湯中往往配伍其他安神藥材,茯苓可與之協同作用,加強安神功效,改善患者睡眠,提高療效。

五蒸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人參味甘性溫,具有大補元氣、扶正祛邪之功效。五蒸湯常用於治療氣虛體弱、脾胃虛寒等症,人參能補益脾胃,提升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緩解病症。
  2. 溫陽助陽:人參性溫,能溫陽助陽,對於陽氣不足、畏寒肢冷等症狀有良好療效。五蒸湯中常加入人參,可改善陽氣虛弱的狀況,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五蒸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尿: 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的功效。五蒸湯多用於治療暑熱症候,淡竹葉可清熱解暑,並促進尿液排出,幫助機體排毒,緩解暑熱所致的煩渴、尿少等症狀。
  2. 涼血止血: 淡竹葉亦有涼血止血之效。若暑熱引起血熱妄行,則可配合淡竹葉清熱涼血,止血止瀉,緩解血熱所致的出血、腹瀉等症狀。

因此,淡竹葉的加入,不僅能清熱解暑,還能利尿消腫、涼血止血,與五蒸湯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暑熱症候的功效。

五蒸湯中包含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升陽止痛的功效。五蒸湯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葛根可以幫助疏散風寒,緩解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2. 舒筋活絡,通經活血:葛根還具有舒筋活絡、通經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因風寒阻滯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在五蒸湯中,葛根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解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

五蒸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其滋陰涼血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五蒸湯常用於熱證,如血熱妄行、發熱煩躁、口渴咽乾等,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緩解熱證,同時也能滋陰養血,改善因熱傷陰所致的津液虧虛。

此外,生地黃還有潤燥的功效,可緩解熱證所致的皮膚乾燥、便祕等症狀,進一步增強五蒸湯的治療效果。

五蒸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傷陰,或陰虛火旺所致的症狀。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能清肺熱、降腎火,並可滋陰潤燥。五蒸湯通常用於治療熱病後期,患者陰液虧損,出現口渴咽乾、虛煩不眠、手足心熱等症狀。知母的加入,可清熱瀉火,同時滋陰潤燥,幫助患者恢復陰液,緩解症狀。

此外,知母還可配合五蒸湯中其他藥材,起到協同作用,例如與生地黃、麥冬等藥物合用,可增強滋陰潤燥的效果。

五蒸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降胃火,止渴生津,並能涼血止血。五蒸湯多用於治療熱病,其症狀包括高熱、口渴、煩躁、脈數等,而石膏能清解熱毒,降溫止渴,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熱病的目的。此外,五蒸湯中若有血熱、吐血、衄血等症狀,石膏的涼血止血作用也能發揮效用,促進病患康復。

五蒸湯中加入大米,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補益氣血: 大米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益氣血、健脾和胃的功效。五蒸湯多以補氣血、益肝腎為目的,加入大米能增強藥效,使藥性更柔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二、 調和藥性: 五蒸湯多以多味藥材組成,部分藥材可能偏寒或偏熱,加入大米可以中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強烈,造成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蒸湯」,是一劑治療慢性筋骨痠痛、體溫經常處於發燒狀態、常常出汗的方劑。

五蒸湯的組成包括甘草、茯苓、人參、淡竹葉、葛根、生地黃、知母、石膏、大米。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大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補脾、益氣生津、清熱利尿、除煩渴、止瀉止痢、強筋骨等功效。

五蒸湯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利水消腫、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慢性筋骨痠痛、體溫經常處於發燒狀態、常常出汗等症狀。

總體而言,五蒸湯是一種有效的傳統中藥方劑,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多種疾病,但應在合格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甘草1兩(炙),茯苓3兩,人參2兩,竹葉2把,葛根3兩,乾地黃3兩,知母2兩,黃苓2兩,石膏5兩(碎),粳米1合。
解五蒸。
上切。
以水9升,煮取2升半,分為3服。亦可以水3升,煮小麥1升,乃煮藥。
忌海藻、菘菜、蕪荑、火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益氣生津、清熱除蒸的功效,適合於虛勞骨蒸、發熱、自汗的患者。但脾胃虛弱、氣虛下陷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五蒸湯,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範汪方》。 組成:甘草1兩(炙),茯苓3兩,人參2兩,竹葉2把,葛根3兩,乾地黃3兩,知母2兩,黃苓2兩,石膏5兩(碎),粳米1合。 主治:解五蒸。主治:虛勞骨蒸,發熱,自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