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人參白虎湯中添加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 益氣扶正: 白虎湯以石膏、知母清熱瀉火為主,容易耗傷正氣,而人參性溫,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可以扶助正氣,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
- 增強療效: 人參與白虎湯中的黃芩、甘草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特別適用於氣陰兩虛、熱病後期或熱病傷津等症狀,提高整體療效。
加味人參白虎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白虎湯本身主治陽明經熱證,而石膏的加入更能增強清熱瀉火之力,尤其適用於熱病發熱、口渴、煩躁、脈洪數等症狀。
- 保護津液:石膏除了清熱瀉火之外,還兼具生津止渴的作用。白虎湯中的白虎指的是「肺熱傷津」,而石膏的加入可以保護津液,防止熱病耗損津液,避免出現口渴、汗出、尿少等症狀。
加味人參白虎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人參白虎湯原方以石膏、知母爲主,清熱瀉火,解表散熱,用於熱病高熱、口渴、煩躁等。知母性寒,善清肺熱,配合石膏,清熱之力更強,更能有效控制高熱症狀。
2. 滋陰潤燥: 知母兼具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高熱導致的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等症狀,平衡石膏的燥性,避免損傷陰液。
綜上,知母的加入,既能增強清熱瀉火之功,又能滋陰潤燥,使方劑效力更佳,臨牀應用更廣泛。
加味人參白虎湯中的大米,並非藥材,而是作爲湯劑的“米飲”,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
大米性平,味甘,具有 健脾和胃,益氣生津 的功效。在加味人參白虎湯中,人參、白虎湯等藥材性偏寒涼,大米則可起到中和寒涼之性,避免傷胃,使藥性更溫和,利於吸收。同時,大米還能補充人體所需能量,增強病人抵抗力,輔助藥材發揮更好的療效。
加味人參白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肺經,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白虎湯偏寒涼,加入甘草可緩解其寒涼之性,使藥性平和,減少對脾胃的刺激。
- 增強補氣效果: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作用。甘草與人參合用,可以增強人參補氣之效,有助於改善患者氣虛乏力的症狀。
加味人參白虎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健脾:人參白虎湯原方以清熱瀉火為主,但若患者兼有脾胃濕困,則單用清熱藥恐傷及脾胃陽氣。蒼朮味辛性溫,善於燥濕健脾,可助於去除脾胃濕氣,使清熱藥物更容易發揮作用。
- 通竅利濕:蒼朮還有通竅利濕之效,可改善因濕邪阻滯所致的頭昏腦脹、四肢沉重等症狀,配合人參白虎湯清熱解毒,可更有效地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
主治功效
加味人參白虎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加味人參白虎湯主要用於治療暑熱傷氣所致的病症,症狀表現為:
- 中暑,身熱汗出: 由於暑熱侵襲,導致身體發熱,大量出汗。
- 頭痛大渴,煩躁不寧: 暑熱耗傷津液,引發頭痛、口渴難耐、心煩意亂等症狀。
- 甚則氣乏神倦,足冷惡寒: 暑熱傷氣,嚴重時會出現氣短乏力、精神倦怠,甚至出現四肢發冷、畏寒等類似虛脫的表現。
- 在麻疹相關症狀中,也用於治療熱留胃中,大便閉結或已硬,皮膚發紅如錦的發斑症,以及麻疹初起,煩渴便閉,致麻疹不出等危重證型。
治療原理:
加味人參白虎湯的治療原理基於「清熱生津、益氣養陰」。方中各藥物相互配合,達到以下效果:
- 清熱瀉火: 石膏為君藥,大清肺胃之熱,直折火邪;知母苦寒,協助石膏清熱瀉火,同時滋陰潤燥,防止清熱過度傷陰。這兩味藥針對暑熱病邪的核心,強力清除體內熱毒。 在麻疹中, 可用來清心瀉火。
- 益氣生津: 人參甘溫,補益元氣,用於緩解暑熱傷氣導致的氣虛症狀;大米(粳米)養胃生津,補充因暑熱、出汗、吐瀉所耗傷的津液。
- 調和脾胃: 甘草調和諸藥,並能緩急止痛;蒼朮健脾燥濕,用於去除因暑濕困阻脾胃而產生的停飲嘔水等症狀。
- 在麻疹治療中,本方通過加減變化,如去人參、甘草、糯米,加入大青、元參、生地黃、枳實、木通等藥物,強化清熱解毒、涼血透疹的功效,針對熱毒熾盛、麻疹難透的病機,促進疹毒外透。
- 又或者加入連翹、牛蒡子、玄參等藥物,用於治療麻疹初起,肺熱津傷的證型,通過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緩解症狀,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方劑組成分析:
- 人參: 補氣,健脾益肺。
- 石膏: 辛、甘,大寒。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 知母: 苦、甘,寒。滋陰降火,潤燥滑腸。
- 大米(粳米): 甘,平。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止瀉痢。
- 甘草: 甘,平。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 蒼朮: 辛、苦,溫。燥濕健脾,祛風散寒。
總結:
加味人參白虎湯以白虎湯為基礎,加入人參、蒼朮,使其在清熱生津的同時,兼顧益氣健脾。對於暑熱傷氣、津氣兩傷證,以及麻疹相關的熱證,能有效清熱解毒、益氣生津、調和脾胃,從而緩解症狀,促進康復。而根據不同病症和階段,靈活加減藥物,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人參、知母、熟石膏、葛根、天花粉、麥冬、淡竹葉、甘草。
生津解毒。
糯米1撮為引,水煎,以米熟為度。
原書治療上症,是以本方去人參、甘草、糯米,加連翹、牛蒡子、元參主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味人參白虎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腹瀉、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劑時,一定要遵醫囑,不可擅自加減。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人參白虎湯, 出處:《麻科活人》卷二。 組成:人參、知母、熟石膏、葛根、天花粉、麥冬、淡竹葉、甘草。 主治:生津解毒。主治:麻症心火內亢,肺焦胃枯,津液乾涸者。
加味人參白虎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三。 組成:人參、石膏(生)、知母(生)、粳米、甘草、蒼朮。 主治:中暑,身熱汗出,頭痛大渴,煩躁不寧,甚則氣乏神倦,足冷惡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