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解五蒸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解五蒸湯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可緩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脾胃。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使各藥材發揮最佳效用,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 保護脾胃: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能保護脾胃免受寒涼藥物的損傷,防止藥物過度刺激胃腸,導致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解五蒸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化濕。五苓散主治水腫,其組成中即有茯苓,而解五蒸湯亦屬利水消腫方劑,故茯苓有助於消除體內積聚的水分,改善水腫。
- 健脾益氣:茯苓亦具健脾益氣之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五苓散本身也具有健脾之功,加上解五蒸湯本身含有其他補益脾胃的藥物,茯苓的加入進一步加強了健脾益氣的作用,提升藥效。
解五蒸湯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本: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解五蒸湯本身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各種症狀,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促進氣血生化,從根本上解決病症。
- 扶正祛邪: 解五蒸湯中往往含有其他藥物,如茯苓、白朮等,這些藥物多具有健脾利濕、化濕消痰的功效,但可能存在較強的寒性。人參的溫陽作用可以中和這些藥物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陽氣,同時也能更好地扶正祛邪,達到治病的目的。
解五蒸湯中包含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除煩: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肺經,具有清熱除煩、利尿止渴的功效。解五蒸湯主治熱病煩渴、口乾舌燥、小便不利等症,而淡竹葉的清熱作用,有助於緩解熱邪所致的煩躁、口渴等症狀。
- 利水通淋:淡竹葉能利尿通淋,對於熱邪蘊結於膀胱,引起小便不利、尿赤澀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解五蒸湯中還包含其他利水通淋的藥物,如滑石、車前子等,淡竹葉的加入,可加強利水通淋之功效。
解五蒸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散寒: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風寒表證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狀,葛根能有效解表散寒,驅除風邪,使機體恢復正常。
- 通絡止痛:葛根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葛根能有效改善血脈運行,減輕疼痛,緩解痺痛。
因此,解五蒸湯中加入葛根,既能解表散寒,又能通絡止痛,對於治療風寒表證、風寒濕痺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解五蒸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解五蒸湯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入營分,導致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血分瘀熱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降解營分之熱,使患者的症狀得到緩解。
- 滋陰潤燥: 生地黃滋陰潤燥,可緩解溫熱病邪耗傷陰液所致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同時,生地黃還能滋養心陰,緩解心煩失眠等症狀,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進疾病的恢復。
解五蒸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解五蒸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邪毒熾盛,氣分熱盛,津液虧損的症狀,知母可以清泄肺胃之熱,緩解熱病症狀。
- 滋陰潤燥: 知母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熱病導致的津液虧損,滋潤肺胃,使患者的症狀得到緩解。
因此,知母作為解五蒸湯的組成成分,可以有效地清熱瀉火,滋陰潤燥,起到治療熱病邪毒熾盛的功效。
解五蒸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源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藥性。
黃芩味苦寒,歸肺、肝、膽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清肺熱、肝火,並能燥濕止瀉,適用於熱毒壅盛,肺熱咳嗽,濕熱黃疸,以及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瀉等症。
解五蒸湯主要用於治療溫病初起,邪熱鬱蒸,兼有濕熱者。黃芩在此方中,能清熱解毒,並有助於燥濕化痰,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清熱解毒、化濕止咳的功效。
解五蒸湯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之效。解五蒸湯主要針對熱病煩渴、口乾舌燥、神昏譫語等症狀,而石膏可以有效清解體內熱邪,降低體溫,緩解患者不適。
- 涼血止血: 石膏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解五蒸湯中也常會加入其他涼血止血的藥材,如生地黃、玄參等,共同發揮清熱涼血、止血止渴的作用。
解五蒸湯中加入大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大米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和中緩急的作用。解五蒸湯中多為寒涼藥材,加入大米可緩解藥性寒涼,避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服用。
- 增強療效: 大米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澱粉、蛋白質等,可增強患者體質,有利於機體抵抗疾病,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大米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可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解五蒸湯 **主治功效:**虛勞骨蒸是指人體陰精虧虛,以致虛火內生,骨髓蒸熱的病理現象。
**組成:**甘草、茯苓、人參、淡竹葉、葛根、生地黃、知母、黃芩、石膏、大米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淡竹葉:**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葛根:**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大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補脾、益氣生津、清熱利尿、除煩渴、止瀉止痢、強筋骨等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生地黃:**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總結:
解五蒸湯是由甘草、茯苓、人參、淡竹葉、葛根、生地黃、知母、黃芩、石膏、大米等多種藥材組成的中藥方劑。該方劑具有清熱瀉火、補氣益陰、滋陰養血等功效,主治虛勞骨蒸、潮熱盜汗、骨蒸潮熱、午後低燒、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頭暈耳鳴、口乾舌燥、消瘦乏力、女子月經不調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甘草1兩(炙),茯苓3兩,人參2兩,竹葉2把,葛根3兩,乾地黃3兩,知母2兩,黃芩2兩,石膏5兩(碎),粳米1合(一方無甘草、茯苓、人參、竹葉)。
上切。
以水9升,煮取2升半,分為3服。亦可以水3升,煮小麥1升,乃煮藥。
忌海藻、菘菜、蕪荑、火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適合於虛勞骨蒸的患者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脾胃虛弱。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解五蒸湯,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古今錄驗》。 組成:甘草1兩(炙),茯苓3兩,人參2兩,竹葉2把,葛根3兩,乾地黃3兩,知母2兩,黃芩2兩,石膏5兩(碎),粳米1合(一方無甘草、茯苓、人參、竹葉)。 主治:虛勞骨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