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玉尺

《婦科玉尺》,這部由清代醫家沈金鰲所著的婦科專書,不僅是清代醫學的重要文獻,更是研究中醫婦科發展的寶貴資料。書名《婦科玉尺》,其「玉尺」二字,作者在自序中闡明其義。尺者,量度短長、取其精準之工具;以玉為之,則喻其堅久不磨、準確無比。沈氏以此命名,寄寓其診治婦科疾病,力求診斷精確、用藥的當,如同使用一把精準的玉尺來衡量病情,不容絲毫誤差。

沈金鰲在自序中深刻分析了婦女疾病的複雜性及其診治難點。他認為,婦女由於社會角色和生活環境的限制,「深居閨房,則情不暢;見地拘局,則識不開;以身事人,則性多躁;以色悅人,則心偏妒」。這些特點使得婦女更容易受到情志因素的影響。稍有不遂,便易產生憂思、怨怒等情緒,而「憂則氣結,思則氣鬱,怨則氣沮,怒則氣上」。氣是血的統帥(氣為血帥),氣機的逆亂必然導致「血隨氣行」而血亦逆,最終「血氣乖爭,百疾於是乎作」。

更為棘手的是,婦女發病後往往「不自知」,或因「幽私隱曲,又不肯自達,且多掩蔽」。這使得醫生難以獲得全面的病情信息。面對這種情況,許多醫生「一委之醫,醫一憑之脈」。然而,沈氏認為單純依靠脈象來推測婦女隱私,如同「毫釐千里」,極易「貽禍不小」。他強調不能「妄意揣度」,必須使用「玉尺」——即精準、全面的診斷方法來「量之,且用玉尺以求得其準」。他推崇古代醫家如倉公通過細緻診察得知女子心事的例子,認為這才是「以玉尺量准」的典範。因此,他撰寫此書,目的就在於提供一把診治婦女病的精準「玉尺」,幫助醫者「按脈切症,要於的當,不失幽私隱曲之所在」。

沈金鰲在書中貫徹了「氣為血帥」的核心理論,認為婦女疾病的發生,往往先從氣機失調開始,進而影響到血的運行。氣機的鬱滯、逆亂或不足,皆能導致血的運行異常,如瘀滯、出血、虧虛等,進而引發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不孕等一系列病症。這一理論觀點,不僅是對傳統「氣為血帥」理論在婦科領域的具體應用,也與他強調情志因素導致氣機失調的觀點相呼應,構成了其婦科理論的重要基礎。

全書共分六卷,內容涵蓋了婦女從求嗣、月經、妊娠(胎前)、分娩(臨產)、產後,乃至崩漏、帶下及各種雜病,系統地梳理了婦科常見與多發疾病。卷一論求嗣與月經;卷二專述胎前病證;卷三涉及臨產與小產;卷四探討產後諸症;卷五集中論述崩漏及帶下;卷六則廣及婦人雜病。這種編排方式,基本囊括了婦女一生中與生殖生理、病理相關的主要環節,體現了作者對婦科疾病的全面認識和系統整理。

書中各篇章的編排體例嚴謹,首先總論該類疾病的病機與治法要點,提綱挈領;繼而廣泛引錄歷代醫家學說,旁徵博引,展現了作者深厚的學術積澱和對前人經驗的尊重與繼承;最後則附載有效的方藥,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這種結構使得讀者能夠先把握疾病的整體脈絡和治療原則,再了解前人的不同觀點,最後獲得具體的治療方案,層次分明,易於學習和應用。

沈氏在凡例中特別說明其選錄標準,體現了他治學的嚴謹態度。對於前人論說,他強調必須「擇至精且當,歸於一是」,力求避免矛盾和混亂。對於古方,則更為慎重,不僅要求「試驗獲效」,更要對方藥的性味進行「再四考訂」,確保其「果屬針對不爽」才敢收錄,即便僅是分量多寡,也需仔細斟酌,「未敢輕心相掉,貽誤將來」。此外,他也注意到可能存在與症相合但未在前文或前論中引用的有效方劑,特意將其「附錄備考,不肯割愛」,這種兼收並蓄的態度豐富了書的臨床參考價值。

同時,沈氏在凡例中也流露出其作為臨床醫家的靈活性。他認為雖然書中內容已力求「充類至盡」,「似無遺症」,但疾病變化萬千,「病變無方」,仍可能有未備之處。在這種情況下,醫者應「臨時裁度,因勢酌方,不可拘泥」。他引用岳武穆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將醫法與兵法類比,強調了醫者在具體臨證中,根據病人的個體差異和病情變化,靈活應變的重要性。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的醫學思想,使得《婦科玉尺》不僅是一部理論著作,更是一部充滿臨床智慧的指導手冊。

以卷一中的「月經」篇為例,沈氏首先闡明了月經的生理常規,即「經貴乎如期」。接著詳細論述了月經不調的各種表現(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頻、或閉)及其複雜病因。他並非簡單將經閉歸結於一類,而是細緻區分了不同因緣,如因脾胃傷損、飲食停滯、感寒食冷導致的「血凝經閉」;因精神壯盛、感寒食冷致氣滯血凝的「氣滯」;以及因先天不足、病後產後失調、真陰虧損、亡血、久患潮熱盜汗等導致的「血枯」。對於不同的證型,他都 제시了相應的治療方向(如調養脾胃、消食健脾、辛溫活血行氣、通氣活血、滋陰養血清火等)。他還詳細描述了痛經(多由瘀血、血熱氣滯)、經水顏色、量、塊狀物與病因(如淡色似水為血虛,色紫成塊為熱從火化或離經畜血)、伴隨症狀(如腹痛、口渴、呵欠、心痞、喜嘔、發熱、心神不寧、四肢微熱等)與臟腑病變或情志因素的關係(如口渴心痞喜嘔為脾病,呵欠食少無力為弱,發熱口乾苦為血熱妄行,心神不寧虛勞為曾受驚),以及月經先期(血熱)、後期(血虛有寒)等。

在「治月經病方」中,沈氏收錄了多首常用且經典的方劑,如治療氣血兩虛的八珍湯,治療血虛經閉或血虛經病的逍遙散及其加味方,治療瘀積經閉的調經湯,治療衝任虛損、月候不調或崩漏不止且適用於寒證的大溫經湯,治療經事將行臍腹絞痛(氣滯血澀)的八物湯等。此外還有用於通下逐瘀的大黃朴硝湯,用於夾痰的二陳湯,以及應變靈活的小柴胡湯加減,更有針對崩漏不止的必效散等。這些方劑的選用充分體現了沈氏在治療月經病時,能夠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靈活運用補益、清熱、溫經、活血、化瘀、理氣、化痰等多種治法,並且善於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加減化裁,使其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婦科玉尺》不僅是一部理論豐富的著作,更是一部極具臨床指導意義的實用手冊。它系統地總結了前人的婦科經驗,並融入了作者自身的臨證體會和獨特見解,特別是其對情志因素導致婦女疾病的重視,以及「氣為血帥」理論的運用,為後世婦科醫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其內容精要,論述透徹,選方實用有效,是清代乃至整個中醫婦科發展史上不可忽視的一部代表作。通過對病因病機的深入分析、對不同證型的細緻辨別以及對治療方藥的嚴格篩選,沈金鰲為後世醫者提供了診治婦科疾病的「玉尺」,幫助他們更加準確、有效地解決婦女的病痛,至今仍對中醫婦科臨床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自序

凡例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二 (13)

卷二 (14)

卷二 (15)

卷二 (16)

卷二 (17)

卷二 (18)

卷二 (19)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四 (6)

卷四 (7)

卷四 (8)

卷四 (9)

卷四 (10)

卷四 (11)

卷四 (12)

卷四 (13)

卷四 (14)

卷四 (15)

卷四 (16)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五 (6)

卷五 (7)

卷五 (8)

卷五 (9)

卷五 (10)

卷五 (11)

卷五 (12)

卷五 (13)

卷五 (14)

卷五 (15)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

卷六 (5)

卷六 (6)

卷六 (7)

卷六 (8)

卷六 (9)

卷六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