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玉尺》~ 卷二 (3)
卷二 (3)
1. 胎前
宜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皆能致二便之不通。妊娠有怔忡脈亂。驚悸不安。夜臥不寧。恍惚氣觸者。宜大聖湯。有血少神虛而心不寧者。宜益榮湯。有虛而心不定者。宜定志丸。有火盛者。宜安神丸。妊娠冒暑。或煩渴悶亂而不安。宜香茹飲。煩熱甚而多飲。宜香茹飲加麥冬、黃芩、花粉、五味、山梔。
妊娠傷食。胸滿脅痛。右關緊甚。宜於消導。如傷冷物而胸膈劣悶欲吐者。脈必遲。宜丁香散。如嘔。加姜。妊娠瘛瘲。肝風心火相熾也。宜鉤藤湯。妊娠霍亂。或邪在上胃脘。則當心痛而吐多。邪在下胃脘。則當臍痛而利多。邪在中脘。則腹中痛而吐利俱多。吐多傷氣。利多傷血。
邪擊胎元。母命易殞。氣血傷而無以養胎。子命易傾。此急症也。當急治。宜香蘇散。如轉筋加木瓜。胎動加白朮。夏加黃芩。冬加參、術。妊娠遺尿。或脬中蘊熱。宜加味逍遙散。或肝腎氣虛。宜六味丸。或脾肺氣虛。宜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仁,或肝火血虛。宜六味丸合加味逍遙散。
其因不一。妊娠尿血。乃勞傷經絡。熱邪乘之。侵及於血。血得熱則流滲入於脬故也。宜加味逍遙散、六味丸、續斷湯。妊娠臟躁。即仲景云。婦人臟躁。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數欠伸是也。推其故。或由肺有風邪。或由寒水攻心。故無故而但欲自悲耳。宜甘麥大棗湯。妊娠腹中兒哭。
蓋臍帶上疙瘩。兒含口中。因登高舉臂。脫出兒口。以故作有哭聲。只令妊婦曲腰就地如拾物。則疙瘩仍入兒口。哭自止。或再服藥。宜補遺方。其妊婦有腹內鐘鳴聲者。亦同法。妊娠胎不長。必其宿有風冷。故致胎痿。或將理失宜。臟腑衰損。氣血虛弱。故不能長大。或傷動胎氣。
又兼衝任素虧。無血養胎。俱當益氣養血。或兼治疾疢。宜長胎白朮丸、人參丸。或脾氣不足。面黃晡熱而胎不長。宜八珍湯倍參、朮、茯苓。或肝脾鬱怒。脅痛嘔吐。寒熱往來。而胎不長。宜六君子湯加柴胡、山梔、枳殼、紫蘇、桔梗。皆當究悉其因。妊娠心痛。風邪痰飲交結。
傷心支絡。故乍安乍作而痛。宜火龍散。亦或肝脾氣滯。胸脅脹。吞酸不食而痛。宜二陳湯加山楂、山梔、青皮、木香。妊娠腹痛。須辨寒熱虛實。寒者脈遲。宜理中湯。熱者脈數。宜芩芍湯。虛者脈無力。乃血少不能養胎。宜四君子湯加歸、芍。實者脈有力。宜香殼丸。便秘者脈兼實。
宜香殼丸加芩、芍、厚朴。又有腹中不時作痛。或小腹重墜者。名曰胎痛。宜地黃當歸湯。其心腹俱痛者。或有冷積。或新觸風寒。邪正相擊而並於氣。隨氣上下。上衝心則心痛。下攻腹則腹痛。上下混攻。則心腹俱痛。若不時差。其痛衝擊胎絡。必致動胎。可不懼哉。宜當歸芍藥湯。
白話文:
懷孕期間
-
適合使用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但這些藥方都可能導致排便不順暢。
-
懷孕期間若出現心悸、脈搏紊亂、驚恐不安、夜間睡眠不佳、精神恍惚、容易受驚嚇等情況,適合使用大聖湯。
-
若因血虛、精神不足而心神不寧,適合使用益榮湯。
-
若因虛弱而心神不穩定,適合使用定志丸。
-
若體內火氣旺盛,適合使用安神丸。
-
懷孕期間若因暑熱導致身體不適,出現煩躁、口渴、胸悶等情況,適合使用香茹飲。
-
若煩熱嚴重且口渴多飲,適合使用香茹飲,並額外加入麥冬、黃芩、花粉、五味子、山梔子。
-
懷孕期間若因飲食不當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胸悶、肋痛等症狀,且右脈較緊,適合使用消導藥物。
-
若因吃了寒冷食物而導致胸悶、噁心想吐,且脈搏較慢,適合使用丁香散。若有嘔吐,可加入生薑。
-
懷孕期間若出現抽搐,多半是肝風與心火相互影響所致,適合使用鉤藤湯。
-
懷孕期間若出現霍亂,若病邪停留在上腹部,則會出現心痛和頻繁嘔吐;若病邪停留在下腹部,則會出現臍周疼痛和頻繁腹瀉;若病邪停留在中腹部,則會出現腹痛、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頻繁嘔吐會損傷氣,頻繁腹瀉會損傷血。
-
若病邪侵襲胎兒,可能危及母親的生命。若氣血受損而無法供給胎兒營養,也可能危及胎兒的生命。這是危急情況,應立即治療,適合使用香蘇散。若出現腿部抽筋,可加入木瓜;若出現胎動不安,可加入白朮;若在夏季,可加入黃芩;若在冬季,可加入人參、白朮。
-
懷孕期間若出現小便失禁,可能是膀胱內有熱,適合使用加味逍遙散;也可能是肝腎氣虛,適合使用六味丸;還可能是脾肺氣虛,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益智仁;亦或是肝火旺盛、血虛,適合使用六味丸合加味逍遙散。病因多樣,需仔細辨別。
-
懷孕期間若出現小便帶血,多半是因勞累損傷經絡,又受熱邪侵襲,導致血液受熱滲入膀胱。適合使用加味逍遙散、六味丸、續斷湯。
-
懷孕期間若出現臟躁,就像醫書《傷寒論》所描述的「婦人臟躁,悲傷欲哭,如神靈所憑,頻頻打呵欠」,推測原因可能是肺部有風邪,或是寒水侵犯心臟,導致沒有原因的悲傷。適合使用甘麥大棗湯。
-
懷孕期間若胎兒在腹中哭鬧,可能是因為臍帶上的疙瘩被胎兒含在口中,因為孕婦登高或舉起手臂,導致疙瘩脫出口外而發出哭聲。只要讓孕婦彎腰蹲下,像是撿東西的姿勢,疙瘩就會回到胎兒口中,哭聲自然停止。若再配合藥物治療,可以服用補遺方。孕婦若腹內發出鐘鳴聲,也可使用相同方法處理。
-
懷孕期間若胎兒發育遲緩,可能是孕婦體內有寒氣,導致胎兒發育不佳,也可能是孕期調理不當、臟腑衰弱、氣血不足,導致胎兒無法正常生長,或是傷到胎氣。若同時兼有衝脈和任脈不足,導致沒有足夠的血來滋養胎兒,都應該益氣養血,或是兼治其他疾病。適合使用長胎白朮丸、人參丸。若因脾氣不足,出現面色發黃、午後發熱且胎兒發育遲緩,適合使用八珍湯並加倍人參、白朮、茯苓。若因肝脾鬱結、生氣,出現肋痛、嘔吐、忽冷忽熱且胎兒發育遲緩,適合使用六君子湯,並加入柴胡、山梔子、枳殼、紫蘇、桔梗。所有情況都應詳細了解病因。
-
懷孕期間若出現心痛,可能是風邪和痰飲相互影響,損傷心臟的支脈,導致疼痛時好時壞。適合使用火龍散。也可能是肝脾氣滯,導致胸悶、吞酸、食慾不佳而產生疼痛,適合使用二陳湯,並加入山楂、山梔子、青皮、木香。
-
懷孕期間若出現腹痛,必須辨別寒熱虛實。若屬寒,則脈搏較慢,適合使用理中湯;若屬熱,則脈搏較快,適合使用芩芍湯;若屬虛,則脈搏無力,多因血虛無法滋養胎兒,適合使用四君子湯,並加入當歸、白芍;若屬實,則脈搏有力,適合使用香殼丸。若同時有便秘,且脈搏偏實,適合使用香殼丸,並加入黃芩、白芍、厚朴。
-
若出現腹部不定時疼痛,或下腹部有下墜感,稱為胎痛,適合使用地黃當歸湯。
-
若同時出現心痛和腹痛,可能是體內有寒積,或是新受風寒侵襲,導致邪氣與正氣相互搏擊,隨氣上下流竄。向上衝擊心臟則引起心痛,向下侵襲腹部則引起腹痛,上下同時侵襲則引起心腹皆痛。若疼痛時好時壞,且衝擊胎兒經絡,可能會導致胎動不安,不可不慎,適合使用當歸芍藥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