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玉尺》~ 卷二 (2)
卷二 (2)
1. 胎前
名曰漏胎。當察其脈之何虛以治之。或氣虛。宜四君子湯加黃芩、阿膠。或血虛。宜四物湯加芩、連、白朮、益母草。皆不可混。妊娠因酒色過度。內傷胞門。或飲食積熱。以至水道秘塞。小便淋瀝而痛者。名曰子淋。宜安榮散。亦有兼內熱而淋者。宜五苓散。妊娠瘧疾。名曰子瘧。
或熱多寒少。宜清脾飲去半夏。或寒多熱少。宜人參養胃湯去半夏。或元氣虛弱。宜勝金丹。皆當分別。妊娠心痛。非心痛也。乃胎氣上升所致。亦名子懸。與四五月之子懸不同。須安胎養血。佐以順氣。而又有客熱犯胃而痛者。宜二陳湯去半夏加二朮、黃芩。又有客寒犯胃而痛者。
宜火龍散。妊娠咳嗽。名曰子嗽。此胎氣為病。產後自愈。不必服藥。然或因外感風寒。宜桔梗散。或因火盛乘金。宜兜鈴散、百合散。是又不可不治者。妊娠中風。頭項強直。筋攣語澀。痰涎壅甚。昏不知人。名曰子癇。宜羚羊角散。妊娠不守禁忌。縱恣口腹。過食生冷瓜果。
及當風取涼。以致胎冷不安。胸腹脹痛。腸中虛鳴。四肢拘急。便泄欲絕。名曰胎寒。宜安胎和氣飲。妊娠初時。即常患腹痛者。此由血熱之故。名曰痛胎。一時不易愈。只宜時服涼血藥稍解之。宜梔芩湯。以上皆妊娠病之有名可舉者也。此外如妊娠傷寒。其六經治例。與常人同。
但專以清熱安胎為主。或汗或下。俱當隨其五臟表裡所見脈症主治。切勿犯胎氣。故萬密齋治妊娠傷寒。在表發汗。用香蘇散。和解半表裡。用黃龍湯。在裡宜下。用三黃解毒湯。自謂家傳之秘。活人甚多。良有然也。如或妊婦稟受素弱。偏患傷寒。藥中必佐以四物。庶可無誤。
半夏犯胎。最易取用。以古方用之者多。須留心檢點。宜羌活湯及萬氏所用三方。病甚。再須護胎。宜護胎法。妊娠痢疾。若初起腹痛。裡急後重。元氣尚實者。攻之。宜香連化滯湯。痢久元虛。日夜無度者。補之。宜胃風湯。熱下迫痛。裡急者解之。宜黃芩芍藥湯。其餘赤白膿血。
一切等症。皆臨時酌治。總之胎前雜症雖多。惟傷寒痢疾。最為惡候。不可不慮。妊娠有泄瀉不渴。小便清白者。宜三白散加砂仁、厚朴、蒼朮、甘草。有泄瀉腸垢。煩渴內熱。小便赤澀者。宜黃芩湯加白朮、通草、茯苓。腹痛加砂仁、黃連。有泄瀉喜飲嘔逆。水穀不化。為協熱下利者。
宜黃連阿膠丸。有泄瀉或青或白。水穀不化。腹痛腸鳴。為洞泄者。宜五苓散。次用黃連阿膠丸。有泄瀉黃水有沫。腸鳴腹痛。脈沉緊數者。宜戊己丸。其餘如傷脾傷胃風冷暑濕等傷而致泄瀉者。皆隨症調治。妊娠二便不通。臟腑積熱也。大腸熱則大便不通。宜四物湯加枳殼、黃芩。
亦或由大腸氣滯者。宜紫蘇飲加杏仁、黃芩。小腸熱則小便不通。宜冬葵子湯。大小腸俱熱則二便不通。他如胃虛。宜六君子湯加紫蘇、杏仁。氣血虛。宜朝用八珍湯加桃仁。杏仁。晚用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心肝虛熱。宜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肝脾積熱。宜龍膽瀉肝湯。鬱怒傷肝。
白話文:
懷孕期間,如果出現陰道出血,稱為「漏胎」。這時要仔細觀察病人的脈象,了解是哪方面的虛弱,才能對症下藥。如果是氣虛,適合用四君子湯,再加黃芩和阿膠;如果是血虛,適合用四物湯,再加黃芩、黃連、白朮和益母草。這兩種情況不能搞混。
有些孕婦因為飲酒過度、性生活不節制,導致內傷子宮,或是飲食積熱,導致小便不暢,出現小便淋漓、疼痛的狀況,稱為「子淋」。適合用安榮散治療。如果同時有內熱的,適合用五苓散。
懷孕期間如果得了瘧疾,稱為「子瘧」。如果發熱多於怕冷,適合用清脾飲,但要去除半夏;如果怕冷多於發熱,適合用人參養胃湯,但要去除半夏;如果元氣虛弱,適合用勝金丹。這些情況都要仔細辨別。
懷孕期間出現心痛,並非真的心痛,而是胎氣上升引起的,也稱為「子懸」。但這種子懸與懷孕四五個月時的子懸不同,需要安胎養血,並輔以理氣的藥物。如果同時有外來的熱邪侵犯胃部而導致疼痛,適合用二陳湯,但要去除半夏,再加白朮、黃芩;如果同時有外來的寒邪侵犯胃部而導致疼痛,適合用火龍散。
懷孕期間咳嗽,稱為「子嗽」。這是胎氣引起的疾病,生產後會自然痊癒,不需要服藥。但是,如果是由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適合用桔梗散;如果是由於火熱過盛侵犯肺部引起的,適合用兜鈴散或百合散。這些情況也是不能不治療的。
懷孕期間如果出現中風,症狀為頭頸僵硬、筋脈攣縮、說話困難、痰多壅塞、昏迷不醒,稱為「子癇」。適合用羚羊角散。
有些孕婦不注意禁忌,放縱口腹之慾,過食生冷瓜果,或是受風吹涼,導致胎兒受寒不安,出現胸腹脹痛、腸鳴、四肢抽搐、腹瀉等症狀,稱為「胎寒」。適合用安胎和氣飲。
有些孕婦在懷孕初期就經常腹痛,這是由於血熱引起的,稱為「痛胎」。這種情況不容易立即治好,只能時常服用涼血的藥物來稍微緩解,適合用梔芩湯。以上這些都是懷孕期間常見的疾病。
此外,如果懷孕期間得了傷寒,治療方法與一般人相同,但要以清熱安胎為主。發汗或攻下等治療都要根據病人五臟表裡的脈象和症狀來決定,切不可傷害胎氣。因此,萬密齋治療孕婦傷寒時,如果是在表證,就用香蘇散發汗;如果是半表裡證,就用黃龍湯和解;如果是裡證,需要攻下,就用三黃解毒湯。他認為這是家傳秘方,救活了很多人,確實很有道理。如果孕婦本身體質虛弱,又得了傷寒,用藥時必須配合四物湯,這樣才不會出錯。
半夏容易傷胎,所以古代很多醫方都避免使用。一定要特別留意。可以用羌活湯,或是萬氏所用的三個方子。如果病情嚴重,還需要保護胎兒,可以採用護胎的方法。
懷孕期間如果得了痢疾,如果剛開始發病,出現腹痛、裡急後重等症狀,並且元氣還算充足,可以用攻下的方法,適合用香連化滯湯;如果痢疾持續很久,導致元氣虛弱,日夜腹瀉不止,可以用補的方法,適合用胃風湯;如果是熱邪下迫導致腹痛和裡急後重,可以用解毒的方法,適合用黃芩芍藥湯。其他的像是赤白膿血等症狀,都要根據具體情況臨時處理。總而言之,孕期的雜症雖然多,但傷寒和痢疾是最為嚴重的,不可不加以注意。
懷孕期間如果出現腹瀉,但不覺得口渴,小便清澈,適合用三白散,再加砂仁、厚朴、蒼朮和甘草;如果腹瀉時排出腸垢,感到煩躁口渴,有內熱,小便赤澀,適合用黃芩湯,再加白朮、通草和茯苓。腹痛的話可以加砂仁和黃連。如果腹瀉、喜歡喝水、嘔吐、消化不良,是協熱下利,適合用黃連阿膠丸;如果腹瀉時排出青色或白色的水便,消化不良,腹痛腸鳴,是洞瀉,適合用五苓散,其次用黃連阿膠丸;如果腹瀉時排出黃色泡沫水便,腸鳴腹痛,脈象沉緊而數,適合用戊己丸。其他的像是傷脾、傷胃、風寒、暑濕等引起的腹瀉,都要根據具體症狀來調理治療。
懷孕期間如果大小便不通暢,是因為臟腑積熱。大腸有熱導致大便不通,適合用四物湯,再加枳殼和黃芩;也可能是大腸氣滯引起的,適合用紫蘇飲,再加杏仁和黃芩。小腸有熱導致小便不通,適合用冬葵子湯。如果大小腸都有熱,導致大小便都不通暢。其他像是胃虛引起的,適合用六君子湯,再加紫蘇和杏仁;氣血虛弱引起的,適合早晨用八珍湯,再加桃仁和杏仁,晚上用加味逍遙散,再加車前子;心肝虛熱引起的,適合用加味逍遙散,再加車前子;肝脾積熱引起的,適合用龍膽瀉肝湯;如果是由於鬱怒傷肝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