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玉尺》~ 卷五 (1)
卷五 (1)
1. 帶下
帶下之因有四。一因氣虛。脾精不能上升而下陷也。一因胃中濕熱及痰。流注於帶脈。溢於膀胱。故下濁液也。一因傷於五臟。故下五色之帶也。一因風寒入於胞門。或中經脈。流傳臟腑而下也。然有赤白之分者何也。赤者屬血屬熱。熱入小腸而成。若實熱鬱結。則為赤白兼下。
白者屬氣屬寒。寒入大腸而成。因血少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亦有濕痰流注下焦。或肝腎陰淫之濕。或緣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或色欲太甚。腎精虧損之故。或產多之婦。傷血傷液。皆能成帶下之疾。宜概用蓮鬚、杜仲、續斷之輩。大抵屬痰與熱者居多。以濕熱下注而化痰也。
白話文:
帶下病的原因總共有四種。一種是氣虛,脾臟的精氣不能上行而導致下陷。一種是胃中有濕熱和痰,流入帶脈,溢出膀胱,因此下流濁液。一種是傷害了五臟,所以會出現五色的帶下。一種是風寒進入胞門,或是經脈,流傳到臟腑,從而導致帶下。然而,為什麼有紅白之分呢?紅色的一般來說是屬血屬熱,熱氣進入小腸形成的。如果實熱積聚,則會紅白交加一起排出。白色的一般來說是屬氣屬寒,寒氣進入大腸形成,因為血量不足,再次失去陽氣,所以會有白色滑膩的物質流出。也可能有濕痰流入下焦,或者肝腎陰液的濕氣,或者是因為驚恐導致木氣乘土位,導致濁液下流。也可能是由於色慾過度,腎精損失所致。或者產婦生產過多,傷及血液和體液,都能成為帶下病的病因。一般來說,這些情況大多與痰和熱有關,主要是因為濕熱下注,並轉化為痰。
治療上,可以使用蓮鬚、杜仲、續斷等藥物。大致來說,痰和熱的情況較多見,主要針對的是由於濕熱下注所導致的痰症狀。
宜投止澀升提之品。寒者十無一二。宜投鹿角膠溫澀之品。然總要健脾燥濕。升提胃氣。佐以補澀。如茯苓、白朮、柴胡、川芎之類。總之婦人多郁。鬱則傷肝。肝傷則脾受克。濕土下陷。脾精不守。不能輸為營血。而白物下流。宜開鬱補脾。若色如濃泔臭穢者。濕熱甚也。
宜二朮、芩、柏、半夏、車前。佐以升提。下如雞子白狀。脾腎虛也。腰腿痠疼。面目浮腫。必脾腎雙補。宜歸脾丸、八味丸。婦人又多憂思恚怒。傷損心脾。肺臟之火時發。血走不歸經。而患赤白帶下。白是脾虛。蓋肝氣鬱則脾受傷。脾傷則濕勝。皆由風木鬱於地中使然耳。
白話文:
應該使用止澀升提的藥物。寒症十之八九沒有用,應該使用鹿角膠等溫澀的藥物。但總的來說,要健脾燥濕,升提胃氣,輔以補澀。例如茯苓、白朮、柴胡、川芎等。總之,女人多郁,郁則傷肝,肝傷則脾受克,濕土下陷,脾精不守,不能輸為營血,而白物下流。宜開郁補脾。如果分泌物像濃泔一樣臭穢,則濕熱很嚴重。
應該使用二朮、黃芩、柏樹、半夏、車前子。輔以升提。如果分泌物像雞蛋清一樣,則脾腎虛弱。腰腿痠疼,面部浮腫,必然是脾腎雙虛。應該使用歸脾丸、八味丸。女人又多憂思恚怒,傷損心脾,肺臟之火時常發作,血走不歸經,而患赤白帶下。白是脾虛,因為肝氣鬱則脾受傷,脾傷則濕勝,都是由於風木鬱於地中造成的。
宜開提肝氣。助補脾元。宜補中益氣湯加茯苓、棗仁、山藥、蒼朮、黃柏、麥冬。或六味丸加杜仲、牡蠣。牛膝、海螵蛸。若陰虛火盛。則以滋陰清火為要。宜六味丸加五味子、杞子、黃柏、車前、菟絲子。昔人云。崩中日久。變為白帶。漏下多時。骨水枯竭。何謂也。蓋崩久氣血虛脫。
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也。必大補之。赤帶多因心火。時熾不已。久而陰血漸虛。中氣漸損。而下赤矣。必養心和肝。緩中涼血清氣之品。若赤帶久不止。必血虛矣。宜膠艾四物湯加麥冬、杏仁、牡蠣。帶下之因。不外乎此。其詳更有可述者。如白帶腥臭。多悲不樂。陽氣虛衰者。
白話文:
應該要開通提振肝氣,並幫助補充脾臟的元氣。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茯苓、棗仁、山藥、蒼朮、黃柏、麥冬,或六味丸加杜仲、牡蠣、牛膝、海螵蛸。如果出現陰虛火旺的狀況,就應該以滋陰清火為主要目標,可以服用六味丸加五味子、杞子、黃柏、車前、菟絲子。古人說,崩漏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白帶,如果漏下時間長了,骨髓中的精華就會枯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崩漏時間久了,氣血虛損,所以白帶就會不停地流下來。必須要大補氣血才能止住它。赤帶通常是因為心火熾盛,時間久了,陰血就會漸漸虛弱,中氣也會漸漸損傷,所以才會流下紅色分泌物。一定要滋養心肝,緩和脾胃,涼血清熱,才可止住它。如果赤帶時間長了,就一定是血虛了,可以服用膠艾四物湯,加入麥冬、杏仁、牡蠣。帶下的原因不外乎這些,還有更詳細的內容可以說明,比如白帶腥臭,常感到悲傷不快樂,陽氣虛弱的人。
大寒也。宜桂附湯。脈息沉微。赤白帶下。腹中痛。陰中亦痛。經來愆期。子宮虛冷。不能成孕者。寒甚也。宜元戎六合湯。白帶久不止。臍腹冷痛。陰中亦痛。經水不止。或因崩後。脈弱無力而痠疼。由於虛也。宜東垣固真丸。產後去血多。經水不調。白帶如傾。淋瀝臭穢。
亦由虛也。宜衛生湯。內熱脈數。赤白帶下不止。由於熱也。宜杞子、生地。內火盛。陰虛煩熱而赤白帶下。或七情所傷。脈數而帶下。亦由於熱也。宜二黃三白丸、白芷散。或益母草末酒服。肥人白帶。陰戶痛。身黃皮緩體重。陰中如水濕也。宜升麻燥濕湯。濕而挾熱。大便或泄或閉。
白話文:
大寒之症狀,適合服用桂附湯。脈搏微弱,赤白帶下,腹部疼痛,陰部亦有疼痛,經期延遲,子宮寒冷,無法成功受孕,此為嚴重寒症,應服用元戎六合湯。長期白帶不斷,肚臍周圍冰冷疼痛,陰部疼痛,經血不停,或者崩漏後,脈搏微弱無力且疼痛,這是因為虛弱所致。適合服用東垣固真丸。生產後失血過多,經血調節失常,白帶如流水般流出且有異味,這也是虛弱所致。適合衛生湯。內有熱氣,脈搏快速,赤白帶下不斷,這是熱症。適合使用杞子、生地。內火旺盛,陰部虛弱,出現煩熱和赤白帶下,或者受到情緒影響,脈搏快速且帶下,這也是熱症。適合二黃三白丸、白芷散。或者使用益母草粉加入酒中服用。肥胖者的白帶,陰部疼痛,全身發黃皮膚沈重,陰部如同被水浸透。適合升麻燥濕湯。濕氣夾雜熱氣,大便可能時洩時閉。
小便塞。脈澀而氣盛。濕熱也。宜十棗湯。下身畏冷。帶下如雞子白。脾腎虛憊也。宜補骨脂丸加肉桂。漏血久冷。赤白帶下。月水不調。面黃肢弱。經水或多或少。如梔子汁。如屋漏水。血虛而寒也。宜血虛帶下方。白帶淫水不絕。精神虛損也。宜八珍湯加升麻、南星、半夏、陳皮、香附。
白話文:
症狀一
小便不通暢,脈象澀滯而氣盛,這是濕熱引起的。建議服用十棗湯。
症狀二
下半身畏寒,白帶像雞蛋清一樣,這是脾腎虛弱導致的。建議服用補骨脂丸,並加入肉桂。
症狀三
漏血時間長且血色偏冷,赤白帶下,月經不調,面色發黃,四肢無力,經量時多時少,像梔子汁一樣,像屋頂漏水一樣,這是血虛寒引起的。建議服用血虛帶下方。
症狀四
白帶量多,持續不斷,精神虛損,建議服用八珍湯,並加入升麻、南星、半夏、陳皮、香附。
血氣不調。濕熱白帶。四肢倦怠。五心煩熱。痰鬱嘈雜也。宜解帶散。脈數而白帶不止。七情所傷也。宜側柏樗皮丸。女人癥瘕痃癖。腹脹胸滿。赤白帶下。久患血氣虛弱。萎黃無力。乃由寒濕也。宜大聖萬安散。赤白帶下不止。燥熱煩渴。由濕熱鬱於下焦之分也。宜宣明導水丸。
勞役過度。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以致陽氣下陷。白帶久不止也。宜補中益氣湯。時時帶下。由胃虛有痰。飲食減少。中氣不和也。宜六君子湯。健忘怔忡。驚悸不寐。怠惰體困。不思飲食。時常白帶不止。由思慮過傷心脾也。宜歸脾湯。臍下冷。撮痛。陰冷大寒。而白帶時下也。
白話文:
女性身體若出現血氣不調、白帶異常、四肢乏力、心煩意亂等症狀,可能是濕熱、痰鬱、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寒濕、心脾受損等原因導致,需根據不同的病因選擇不同的中藥方劑治療,如解帶散、側柏樗皮丸、大聖萬安散、導水丸、益氣湯、六君子湯、歸脾湯等。
宜延胡苦楝湯。勞傷血脈。胞絡受寒。小便白濁。日夜無度。臍腹疼痛。腰膝無力也。宜內金鹿茸丸。㿗疝。白帶下注。腳氣。腰以下冷。尿數。與白帶長流而不禁固。肌瘦身重。面白。目無見。行步欹側。腿膝枯細。大便閉。心下痞悶。懊憹。飲食不下。背寒。此上中下三陽真氣俱竭也。
故噦嘔不止。為胃寒已極。脈沉緊而澀。按之空虛。為陰寒已竭。宜酒煮當歸丸。老年白帶白淫不止。日久淋瀝。皆氣多血少。虛寒力衰也。宜老年白帶方。十全大補湯加益智仁。室女帶下純白。衝任虛寒也。宜白蘞丸。寡婦師尼室女。鬱火盛熾。陰戶或癢或痛。而成赤淋。
白話文:
如果出現勞損血脈、胞絡受寒、小便白濁、日夜過度、臍腹疼痛、腰膝無力的症狀,可以服用延胡索苦楝湯。如果出現疝氣、白帶下注、腳氣、腰以下冰冷、頻繁小便、白帶長期流出無法控制、肌肉消瘦、身體沉重、面色蒼白、視力模糊、行走歪斜、腿膝枯瘦、便秘、心口堵塞、噁心、食慾不振、背部發寒,這些症狀代表著中下三陽真氣都耗竭了。如果出現不停的乾嘔,代表著胃寒已經很嚴重,脈象沉緊而澀,按壓感覺空虛,代表著陰寒已經耗竭,可以服用酒煮當歸丸。老年婦女出現白帶白淫不止,長期淋漓不絕,都是因為氣多血少、虛寒力衰,可以服用老年白帶方和十全大補湯加入益智仁。處女出現純白的帶下,是衝任虛寒,可以服用白蘞丸。寡婦、尼姑、處女出現陰火旺盛,陰戶搔癢或疼痛,並出現血尿,也是一種病症。
乃血熱也。宜瀉膀胱之火。宜赤淋丸。其或白淋。則氣虛也。宜烏金丸、烏艾丸。如是以治帶病。寧有或遺哉。
脈法,脈經曰。診婦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又曰。診婦人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大緊實數者死。又曰。婦人帶下脈浮。惡寒者。不治。又曰。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為腸鳴腹滿。緊則為腹中痛。數則為陰中癢痛生瘡。弦則陰中掣痛。李梴曰。腎脈浮遲。主患帶濁。
帶下原由症治,孫思邈曰。諸方說三十六疾者。十二症。九痛。七害。五傷。三痼不通。是也。何謂十二症。是所下之物。一曰狀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曰如膿痂。六曰如豆汁。七曰如葵羹。八曰如凝血。九曰如清血。血似水。十曰如米泔。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卻。十二曰經度不應期也。何謂九痛。一曰陰中傷痛。二曰陰中淋瀝痛。三曰小便即痛。四曰寒冷痛。五曰經來腹中痛。六曰氣滿痛。七曰汁出陰中如有蟲齧痛。八曰脅下分痛。九曰腰胯痛。何謂七害。一曰竅孔痛不利。二曰中寒熱痛。三曰小腹急堅痛。四曰臟不仁。五曰子門不端引背痛。六曰月浣乍多乍少。七曰害吐。何謂五傷。一曰兩腹支滿痛。二曰心痛引脅。三曰氣結不通。四曰邪思泄利。五曰前後痼寒。何謂三痼。一曰羸瘦不生肌膚。二曰絕產乳。三曰經水閉塞。病有異同。方亦不一。又曰三十六種疾。皆由子臟冷熱。勞損而下起於陰內也。陳自明曰。帶下有五因。經行產後。邪入胞門。傳於臟腑而致之。若傷足厥陰肝經。色如青泥。傷手少陰心經。色如紅津。傷手太陰肺經。形如鼻涕。傷足太陰脾經。色如爛瓜。傷足少陰腎經。黑如衃血。人有帶脈橫於腰間。如束帶之狀。病生於此。故名為帶。東垣云。血崩久則亡陽。故白滑之物下流。未必全拘於帶脈。亦有濕痰流注下焦。或腎肝陰淫之濕勝。或因驚恐而木乘土位。或思慕為筋痿。戴人以六脈滑大有力。用宣導之法。此瀉其實也。東垣以脈微細沉緊。或洪大而虛。用補陽調經。乃兼責其虛也。丹溪用海石、南星、椿根皮之類。乃治其濕痰也。竊謂前症皆當壯脾胃升陽氣為主。佐以各經見症之藥。色青屬肝。小柴胡加山梔、防風。濕熱壅滯。小便赤澀。龍膽瀉肝湯。肝血不足。或燥熱風熱。六味丸。色赤屬心。小柴胡加山梔、當歸。思慮過傷。妙香散。色白屬肺。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色黃屬脾。六君子加山梔、柴胡。不應。歸脾湯。色黑屬腎。六味丸。氣血俱虛。八珍湯。氣血下陷。補中益氣湯。濕痰流注。前湯加茯苓、半夏、蒼朮、黃柏。氣虛痰飲下注。四七湯送六味丸。不可拘肥多痰瘦多火。而以燥濕瀉火藥輕治之。張從政曰。聖惠方以帶下由風冷。巢氏內篇。又以為寒則多白。熱則多赤。二家之說皆非也。蓋以衝任督三脈。皆統於篡戶循陰氣。行廷孔溺孔之端。以帶脈束之。因諸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熱者血也。血積多日不流。火則從金之化而為白。乘少腹間冤熱。白物滑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或有痛者。則因壅礙而成痛也。內經曰。少腹冤熱。溲出白液。冤者屈帶也。病非本經。為他經冤抑而成此疾也。猶之赤白痢。赤者新積屬心火。白者舊積從肺金。故赤白痢不可曲分寒熱。又如癰癤。始赤血。次潰白膿。又豈為寒哉。且赤白痢者。是邪熱傳於大腸。下廣腸。出赤白也。帶下者。傳於小腸。入脬經。下赤白也。據此二症。皆可同治濕法以治之。先以導水丸、禹功散瀉訖。次以淡劑降心火。益腎水。下小溲。分水道。則自愈。然有此法。又不可偏執。更宜詳其虛實而用之。內經惟腸澼便血。血溫身熱者死。赤白帶下。白液白物。蠱病腎消。皆不能死。人有死者。藥之過也。室女同。戴思恭曰。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感非一端。大率下白帶多。間有赤者。並宜順氣散吞震靈丹。仍佐艾附丸。或米飲調沙參末。帶下不止成尫羸者。四物加煅牡蠣五分。吞固真丸。多服取效。有帶疾愈後。一二月或再發。半年一發。先血而後下帶。來不可遏。停蓄未幾。又復傾瀉。此名漏帶。最難治者也。下截之血。小腹主之。有因血虛而虛熱陷下小腸。致小便澀痛。色白如泔。或成砂粒。不可作淋治。用冷劑。宜四物五苓各半帖和煎。李梴曰。瘦人多熱。脈數。外症潮熱。乃陰虛火盛也。芩柏樗皮丸不止。用地骨皮一兩、生地五兩、酒十盞煎三盞。分三服。肥人多濕。身黃脈緩。陰戶如冰或痛。白帶。升陽燥濕湯。濕痰流下。滲入膀胱。二陳加二朮、升、柴。因日久淋瀝不已。或崩中暴下。或產後去血過多。以致陰虧陽竭。榮氣不升。經脈凝注。衛氣下陷。精氣累滯於下焦。蘊積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黃耆建中湯。去桂加當歸煎。吞苦楝丸。始因亡血。復亡其陽。陽氣虛極。帶下腥臭。多悲不樂。附桂湯。常用酒煮當歸丸。風邪入胞門。或中經脈。流傳臟腑。俱宜胃風湯。或單地榆散。平時陰陽過多。及產後亡血下虛。風邪乘虛入於胞絡。暖宮丸加薑、附、吳萸。孕婦帶下。全是濕熱。芩術樗皮丸。室女經水初下。一時驚悸。或浴以冷水。或當風取涼。故經水止而即患帶下。琥珀硃砂丸。又有白淫一症。如白精之狀。不可誤作白帶。過服熱藥。王肯堂曰。有濕痰而弱不禁攻者。燥之。熱濕宜涼燥。寒濕宜溫燥。帶下久而枯涸者濡之。常以四物料蜜丸服。以此療年高婦人白帶良驗。為潤劑也。有脈微食少。及久病曾經攻下者。俱非虛治。有熱用涼補。無熱用溫補。有因腸間敗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遂至臍腹更增冷痛。卒無已期者。治須排膿為先。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白芍、枯礬各五錢。蠟丸。空心及飯前。米湯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膿盡。仍別以補藥補之。吳昆曰。白芷性香而升舉。黃荊實性辛而利氣。瓦楞子性燥而勝濕。炒焦則火可生土。土可防水。煅粉則燥可勝濕。濕勝則無以下注而白帶止。此古人於此三物。有單用一物以止之也。又曰。葵花稟草木之陰。涵天地之陽。故能潤燥升陽。使營衛上行。不復陷於帶脈之下而為帶下。故以之治帶病也。又曰。婦人無病容。單下白帶者。責之濕熱下注。婦人久病赤白。並責之氣血下陷。多成瘵也。又曰氣陷下焦。則白帶。血陷下焦。則赤帶。必澀藥止之。將未盡之帶留而不去。以利藥下之。則既損其中。又傷其下。皆非治也。千金用白馬毛散。以白馬則得干之剛。可以利氣。毛得血餘。可以固血。氣利則白愈。血固則赤止。以此意也。龜鱉牡蠣。外剛內柔。離之象也。去其柔而用其剛。故可以化癥。而赤白之成帶者。無復中留。可使營衛之行不復陷下。營不陷則無赤。衛不陷則無白。武之望曰。白淫。謂曰物淫如白精之狀。又有日夜津流如清米泔。或如黏膠者。謂之白崩。與白淫大同。多憂思過度所致。用平補鎮心丹。思傷脾胃者。四七湯下白丸子。痞悶少食者。沉香降氣湯。勞傷腎氣。心腎不交者。金鎖正元丹。
白話文:
這是血熱,應該瀉膀胱之火,服用赤淋丸。如果出現白淋,則氣虛,應該服用烏金丸、烏艾丸。如果用這些方法治療帶病,應該不會再有遺留問題。
《脈法》脈經記載,診斷婦人漏血,下流赤白,每天下血數升,脈搏急促者死,脈搏遲緩者生。又說,診斷婦人漏下赤白不止,脈搏小虛滑者生,脈搏大緊實者死。又說,婦人帶下脈搏浮,惡寒者,不治。又說,婦人帶下,是六極之病。脈搏浮則為腸鳴腹滿,脈搏緊則為腹中痛,脈搏數則為陰中癢痛生瘡,脈搏弦則陰中掣痛。李梴說,腎脈浮遲,主患帶濁。
《帶下原由症治》孫思邈說,諸方說三十六種疾病,包括十二症、九痛、七害、五傷、三痼不通。何謂十二症?就是所下之物。一曰狀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曰如膿痂,六曰如豆汁,七曰如葵羹,八曰如凝血,九曰如清血,血似水,十曰如米泔,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卻,十二曰經度不應期也。何謂九痛?一曰陰中傷痛,二曰陰中淋瀝痛,三曰小便即痛,四曰寒冷痛,五曰經來腹中痛,六曰氣滿痛,七曰汁出陰中如有蟲齧痛,八曰脅下分痛,九曰腰胯痛。何謂七害?一曰竅孔痛不利,二曰中寒熱痛,三曰小腹急堅痛,四曰臟不仁,五曰子門不端引背痛,六曰月浣乍多乍少,七曰害吐。何謂五傷?一曰兩腹支滿痛,二曰心痛引脅,三曰氣結不通,四曰邪思泄利,五曰前後痼寒。何謂三痼?一曰羸瘦不生肌膚,二曰絕產乳,三曰經水閉塞。病有異同,方亦不一。又說三十六種疾病,皆由子臟冷熱、勞損而下起於陰內也。陳自明說,帶下有五因:經行產後,邪入胞門,傳於臟腑而致之。若傷足厥陰肝經,色如青泥;傷手少陰心經,色如紅津;傷手太陰肺經,形如鼻涕;傷足太陰脾經,色如爛瓜;傷足少陰腎經,黑如衃血。人有帶脈橫於腰間,如束帶之狀,病生於此,故名為帶。東垣說,血崩久則亡陽,故白滑之物下流,未必全拘於帶脈,亦有濕痰流注下焦,或腎肝陰淫之濕勝,或因驚恐而木乘土位,或思慕為筋痿。戴人以六脈滑大有力,用宣導之法,此瀉其實也。東垣以脈微細沉緊,或洪大而虛,用補陽調經,乃兼責其虛也。丹溪用海石、南星、椿根皮之類,乃治其濕痰也。竊謂前症皆當壯脾胃升陽氣為主,佐以各經見症之藥。色青屬肝,小柴胡加山梔、防風。濕熱壅滯,小便赤澀,龍膽瀉肝湯。肝血不足,或燥熱風熱,六味丸。色赤屬心,小柴胡加山梔、當歸。思慮過傷,妙香散。色白屬肺,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色黃屬脾,六君子加山梔、柴胡。不應,歸脾湯。色黑屬腎,六味丸。氣血俱虛,八珍湯。氣血下陷,補中益氣湯。濕痰流注,前湯加茯苓、半夏、蒼朮、黃柏。氣虛痰飲下注,四七湯送六味丸。不可拘肥多痰瘦多火,而以燥濕瀉火藥輕治之。張從政說,聖惠方以帶下由風冷,巢氏內篇,又以為寒則多白,熱則多赤,二家之說皆非也。蓋以衝任督三脈,皆統於篡戶循陰氣,行廷孔溺孔之端,以帶脈束之,因諸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熱者血也,血積多日不流,火則從金之化而為白,乘少腹間冤熱,白物滑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或有痛者,則因壅礙而成痛也。內經曰,少腹冤熱,溲出白液,冤者屈帶也,病非本經,為他經冤抑而成此疾也。猶之赤白痢,赤者新積屬心火,白者舊積從肺金,故赤白痢不可曲分寒熱。又如癰癤,始赤血,次潰白膿,又豈為寒哉。且赤白痢者,是邪熱傳於大腸,下廣腸,出赤白也。帶下者,傳於小腸,入脬經,下赤白也。據此二症,皆可同治濕法以治之。先以導水丸、禹功散瀉訖,次以淡劑降心火,益腎水,下小溲,分水道,則自愈。然有此法,又不可偏執,更宜詳其虛實而用之。內經惟腸澼便血,血溫身熱者死。赤白帶下,白液白物,蠱病腎消,皆不能死。人有死者,藥之過也。室女同。戴思恭說,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感非一端,大率下白帶多,間有赤者,並宜順氣散吞震靈丹,仍佐艾附丸。或米飲調沙參末。帶下不止成尫羸者,四物加煅牡蠣五分,吞固真丸。多服取效。有帶疾愈後,一二月或再發,半年一發,先血而後下帶,來不可遏,停蓄未幾,又復傾瀉,此名漏帶,最難治者也。下截之血,小腹主之,有因血虛而虛熱陷下小腸,致小便澀痛,色白如泔,或成砂粒,不可作淋治,用冷劑,宜四物五苓各半帖和煎。李梴曰,瘦人多熱,脈數,外症潮熱,乃陰虛火盛也,芩柏樗皮丸不止,用地骨皮一兩、生地五兩、酒十盞煎三盞,分三服。肥人多濕,身黃脈緩,陰戶如冰或痛,白帶,升陽燥濕湯。濕痰流下,滲入膀胱,二陳加二朮、升、柴。因日久淋瀝不已,或崩中暴下,或產後去血過多,以致陰虧陽竭,榮氣不升,經脈凝注,衛氣下陷,精氣累滯於下焦,蘊積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黃耆建中湯,去桂加當歸煎,吞苦楝丸。始因亡血,復亡其陽,陽氣虛極,帶下腥臭,多悲不樂,附桂湯。常用酒煮當歸丸。風邪入胞門,或中經脈,流傳臟腑,俱宜胃風湯,或單地榆散。平時陰陽過多,及產後亡血下虛,風邪乘虛入於胞絡,暖宮丸加薑、附、吳萸。孕婦帶下,全是濕熱,芩術樗皮丸。室女經水初下,一時驚悸,或浴以冷水,或當風取涼,故經水止而即患帶下,琥珀硃砂丸。又有白淫一症,如白精之狀,不可誤作白帶,過服熱藥。王肯堂說,有濕痰而弱不禁攻者,燥之,熱濕宜涼燥,寒濕宜溫燥。帶下久而枯涸者濡之,常以四物料蜜丸服,以此療年高婦人白帶良驗,為潤劑也。有脈微食少,及久病曾經攻下者,俱非虛治,有熱用涼補,無熱用溫補。有因腸間敗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遂至臍腹更增冷痛,卒無已期者,治須排膿為先,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白芍、枯礬各五錢,蠟丸。空心及飯前,米湯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膿盡,仍別以補藥補之。吳昆說,白芷性香而升舉,黃荊實性辛而利氣,瓦楞子性燥而勝濕,炒焦則火可生土,土可防水,煅粉則燥可勝濕,濕勝則無以下注而白帶止,此古人於此三物,有單用一物以止之也。又說,葵花稟草木之陰,涵天地之陽,故能潤燥升陽,使營衛上行,不復陷於帶脈之下而為帶下,故以之治帶病也。又說,婦人無病容,單下白帶者,責之濕熱下注。婦人久病赤白,並責之氣血下陷,多成瘵也。又說氣陷下焦,則白帶,血陷下焦,則赤帶,必澀藥止之,將未盡之帶留而不去,以利藥下之,則既損其中,又傷其下,皆非治也。千金用白馬毛散,以白馬則得干之剛,可以利氣,毛得血餘,可以固血,氣利則白愈,血固則赤止,以此意也。龜鱉牡蠣,外剛內柔,離之象也,去其柔而用其剛,故可以化癥,而赤白之成帶者,無復中留,可使營衛之行不復陷下,營不陷則無赤,衛不陷則無白。武之望說,白淫,謂曰物淫如白精之狀,又有日夜津流如清米泔,或如黏膠者,謂之白崩,與白淫大同,多憂思過度所致,用平補鎮心丹。思傷脾胃者,四七湯下白丸子。痞悶少食者,沉香降氣湯。勞傷腎氣,心腎不交者,金鎖正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