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玉尺》~ 卷四 (7)
卷四 (7)
1. 產後
鰲按。景岳一書。多偏溫熱。議亦駁雜。無甚特識。獨產後一門。則特闢精旨。能發前人之所未發。其酌方治。亦至當不易。誠婦科之寶籙也。
虛極生風,陳自明曰。產後生風。因去血過多。氣無所主。以致唇青。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須臾。此但虛極生風也。急服濟危上丹。若投風藥。誤甚。
感冒風邪,陳士鐸曰。產後太陽感風。大喘大吐大嘔。不治症也。喘則元陽將絕。況大喘乎。吐則胃氣將亡。況大吐乎。嘔則脾氣將脫。況大嘔乎。方用人參、麥冬、白朮、當歸、川芎、荊芥、桂枝。名轉氣救產湯。大劑與之。喘嘔止。當有生機。否則仍死。若太陽症。口吐膿血。頭痛欲破。心煩不止。腹痛如死。或作結胸。小見症便難救。若齊見必死。方用佛手散。多加人參。佐以肉桂、荊芥。即見功矣。產後少陽感風。譫語煩躁。更加驚悸者死。蓋少陽膽經也。膽無汁不能潤心。心無血不能為養。是以心中恍惚。而譫語煩躁驚悸。相因而生也。夫膽木受邪。不發表。則血無以生。然徒發表。則血更耗散。方以佛手散加人參、棗仁、麥冬、竹茹、硃砂、熟地治之。產後陽明感風。而大喘大汗。亦不治。用麥冬、人參、元參、桑葉、蘇子。名補虛降火湯。若陽明症發狂亡陽。不救也。狂症多實熱。產後則虛熱。實熱可瀉。虛熱不可瀉。然正惟兼亡陽。雖實熱仍屬氣虛。方用人參、桑葉、麥冬、元參、青蒿。名收陽湯。一帖汗止。二帖狂定。不得服三帖。蓋此止可救亡陽急症。不可據以治產後。二帖後。即單用人參、麥冬、當歸、川芎、五味。調理自安。產後忽感少陰症。仲景法用參朮溫之。吾以為倘不應。宜加附子、甘草治之。凡感少陰之邪者。神效。若少陰症三四日至六七日。忽然手足蜷臥。息高氣喘。噁心腹痛。不救。此蓋少陰感寒邪。而在內之真陽逼越於上焦。上假熱而下真寒也。方用人參、麥冬、肉桂、白朮、吳萸。微冷頓服。名平喘祛寒散。若半月後將至滿月。亦患前症。又當用人參、茯苓、附子、白朮、當歸、熟地、山萸、麥冬、牛膝。名護產湯。若少陰症腎水上泛。嘔吐下利。真陽飛越。亦死症。以產後腎火衰微。為寒所祛。水亦隨寒而趨也。方用人參、白朮、熟地、山萸、茯苓、附子、肉桂、車前。名補火引水湯。若產婦手足青。一身黑。不救。此陰寒最重。而毒氣之最酷者。原無回生之法。姑以人參、白朮、當歸、附子、肉桂。大劑與之。如青黑退。庶有生機。否則仍死。名開青散黑湯。若但足純青。心下痛。雖較上症少輕。而寒毒之攻心則一。亦致死。以前方投之。往往多效。蓋此症由下而上。一散其下寒。而上寒即解。所以易於奏功。至產後四五日。忽感風寒發厥。乃陽氣既虛。而陰血又耗。外感寒邪以成之者也。方用人參、附子煎服。名轉厥安產方。產後厥陰感邪。嘔吐。兩脅脹滿者。必便血。不治。方用當歸、麥冬各一兩。川芎五錢。三七末一錢。名平肝救血湯。若厥陰症下利厥逆。躁不得臥。或厥不止。俱是死症。方用人參、當歸、荊芥。名參歸湯。
白話文:
[產後]
鰲按:張景岳的書,大多偏向溫補,議論也雜亂,沒有什麼特別的見解。唯獨產後這一部分,特別闡述了精闢的道理,能夠提出前人沒有提出的觀點,他選擇的方劑和治療方法也恰當不容易改變,實在是婦科的寶典。
**虛弱到極點而生風:**陳自明說,產後生風,是因為失血過多,氣無所依附,導致嘴唇發青,冷汗直流,頭暈眼花,神志不清,性命危在旦夕。這只是因為虛弱到極點而生風,應急服濟危上丹。如果使用治療風邪的藥,那就大錯特錯了。
**感冒風邪:**陳士鐸說,產後感冒太陽經的風邪,出現大喘氣、大吐、大嘔吐,這是不治之症。喘氣說明元陽快要耗盡,何況是大喘氣?吐說明胃氣快要衰亡,何況是大吐?嘔吐說明脾氣快要脫離,何況是大嘔吐?用人參、麥冬、白朮、當歸、川芎、荊芥、桂枝組成的轉氣救產湯,大量服用。如果喘氣和嘔吐停止,就有可能活下來,否則還是會死。如果是太陽經的症狀,口吐膿血,頭痛欲裂,心煩意亂不止,腹痛如絞,或者出現結胸(胸部結塊),剛出現小症狀就難以救治,如果所有症狀都出現,必死無疑。用佛手散,多加人參,輔以肉桂、荊芥,就能見效。產後感冒少陽經的風邪,出現胡言亂語、煩躁不安,如果再加上驚悸,就會死亡。少陽經是膽經,膽汁不足不能滋潤心臟,心血不足不能滋養身體,所以心中恍惚,然後出現胡言亂語、煩躁和驚悸,相繼產生。膽木受邪,如果不疏解,血液就無法生成;但是如果只是疏解,血液就會更加耗散。用佛手散加人參、棗仁、麥冬、竹茹、硃砂、熟地來治療。產後感冒陽明經的風邪,出現大喘氣、大汗,也是不治之症。用麥冬、人參、元參、桑葉、蘇子組成的補虛降火湯。如果陽明經的症狀出現發狂、亡陽,就無法救治。發狂的症狀多為實熱,產後則是虛熱。實熱可以瀉,虛熱不可以瀉。然而,正因為兼有亡陽,即使是實熱也還是屬於氣虛。用人參、桑葉、麥冬、元參、青蒿組成的收陽湯,一劑藥就能止汗,兩劑藥就能平息狂躁。不宜服用第三劑,因為這只能救治亡陽的急症,不能用來治療產後病症。兩劑藥後,就單用人參、麥冬、當歸、川芎、五味子來調理,就能恢復健康。產後突然感冒少陰經的症狀,張仲景的方法是用人參、白朮來溫補。我認為如果效果不好,應該加上附子、甘草來治療,對於感冒少陰經的邪氣非常有效。如果少陰經的症狀持續三四天到六七天,突然手腳蜷縮,呼吸急促,噁心腹痛,就無法救治。這是因為少陰經感冒寒邪,體內的真陽被逼到上焦,上焦呈現假熱而下焦呈現真寒。用人參、麥冬、肉桂、白朮、吳茱萸,稍微冷卻後頓服,名為平喘祛寒散。如果半個月後快到滿月,又出現上述症狀,就用人參、茯苓、附子、白朮、當歸、熟地、山茱萸、麥冬、牛膝組成的護產湯。如果少陰經的症狀導致腎水上泛,嘔吐、腹瀉,真陽外越,也是死症。因為產後腎火衰弱,被寒邪所驅趕,水也隨著寒氣而上涌。用人參、白朮、熟地、山茱萸、茯苓、附子、肉桂、車前子組成的補火引水湯。如果產婦手腳發青,全身發黑,就無法救治,這是陰寒最嚴重,毒氣最厲害的情況,原本沒有起死回生的辦法。姑且用人參、白朮、當歸、附子、肉桂大量服用,如果青黑消退,或許還有生機,否則還是會死,名為開青散黑湯。如果只是腳發青,心下痛,雖然比上面的症狀輕一些,但是寒毒攻心還是一樣,也會導致死亡。用之前的方子服用,往往多能見效,因為這個症狀是由下往上發展,只要散去下焦的寒氣,上焦的寒氣自然就會消解,所以容易見效。產後四五天,突然感冒風寒導致發厥,是因為陽氣虛弱,陰血又耗損,外感寒邪而導致的。用人參、附子煎服,名為轉厥安產方。產後感冒厥陰經的邪氣,出現嘔吐、兩脅脹滿,必然會便血,無法救治。用當歸、麥冬各一兩,川芎五錢,三七粉一錢,名為平肝救血湯。如果厥陰經的症狀導致腹瀉、厥逆,躁動不安不能入睡,或者厥逆不止,都是死症。用人參、當歸、荊芥,名為參歸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