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婦科玉尺》~ 卷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6)

1. 治胎前病方

枳殼(五兩),甘草(一兩),香附(兩半)

每末二錢。湯下。

束胎丸,能縮胎易產。

白朮,枳殼

等分。水浸燒蒸丸。

蘆根湯,治妊娠嘔吐不食。兼吐痰水。

生蘆根(七分),橘紅(四分),生薑(六分),檳榔(二分),枇杷葉(三分)

空心熱服。

蘆根湯,治妊娠惡食。心中煩憒。熱悶嘔吐。

麥冬,竹茹(各三兩),前胡(二兩),橘紅(去白),蘆根(各一兩)

如身熱四肢煩熱。加地骨皮一兩。水煎。分二服。

人參半夏湯,治惡阻醋心。胸腹冷痛。吐逆不食。

人參,半夏,乾薑(各五錢)

以地黃汁浸蒸餅丸。

縮砂散,治妊娠胃虛氣逆。嘔吐不食。

每砂仁末一錢。薑汁調。米湯下。

蔥白湯,治胎上逼心煩悶。亦治胎動困篤。

蔥白二七莖煮汁飲之。若胎未死即安。已死即出。不效再服。此方神效。脈浮滑者宜之。本草云。蔥白通陽氣安胎。

黃龍湯,治妊娠傷寒。得之三五日後。有惡寒發熱。內有煩渴引飲小便赤澀之症。此邪在半表半裡也。此方主之。

柴胡(二錢),黃芩(錢半),人參,甘草(各一錢)

加姜三棗二。如寒熱往來。無汗口乾。加葛根二錢。去棗。入蔥白三莖。頭疼不止。加川芎、白芷各一錢。去棗入蔥。發熱有汗口渴。加白朮、花粉各錢半。脈浮大有力。大熱大渴。本方合人參白虎湯。去薑、棗。心煩不臥。加茯苓、麥冬各一錢。嘔噦。加茯苓、半夏各一錢。

去棗。胸膈滿痛。加炒黑川芎、枳殼、香附各一錢。大便秘。加大黃五分。利則止。不利加一錢。以利為度。

理中湯,治妊娠霍亂腹痛。四肢逆冷。汗出脈虛弱者。

人參,白朮,炮姜,炙草

三黃解毒湯,治妊娠傷寒。五六日後表邪悉去。但煩躁發熱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脈沉實。此為邪在裡也。此方主之。

大黃,黃連,黃柏,黃芩,黑山梔

等分。更隨五臟脈症加減。如得沉弦有力之肝脈。內症煩滿消渴。倍山梔。加當歸錢半。甘草五分。得沉數有力之心脈。內症煩躁心中熱。倍黃連。加麥冬一錢。得沉緩有力之脾脈。內症腹脹滿譫妄。倍大黃。加枳實、厚朴各一錢。得沉滑有力之肺脈。內症喘咳胸滿多嚏。倍黃連。

加桔梗五分。葶藶一錢。得沉石有力之腎脈。內症下重足腫。寒而逆。倍黃柏。加熟地一錢。炮姜五分。

芫花散,治妊娠非娠。是得鬼胎。形如抱甕者。

芫花(醋炒),吳萸,秦艽,白殭蠶,柴胡,川烏,巴戟

共為末。酒下。

補遺方,治小兒在腹中哭。

黃連濃煎汁。母常呷之。即止。

加味逍遙散,治初次產育。產門腫脹。或焮痛不閉。

當歸,柴胡,白朮,白芍,茯苓(各一錢),炙草(五分),薄荷(七葉)

白話文:

治胎前病方

枳殼甘草香附散:用枳殼五兩、甘草一兩、香附二兩半,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湯送服。

束胎丸:這個藥丸可以幫助縮減胎兒大小,使生產更順利。用白朮和枳殼等量,浸泡在水中,然後蒸煮後製成藥丸。

蘆根湯(一):治療懷孕期間的嘔吐、食慾不振,以及吐出痰水。用生蘆根七分、橘紅四分、生薑六分、檳榔二分、枇杷葉三分,空腹時溫熱服用。

蘆根湯(二):治療懷孕期間的厭食、心中煩躁、悶熱、嘔吐。用麥冬、竹茹各三兩,前胡二兩,橘紅(去掉白色部分)和蘆根各一兩。如果身體發熱、四肢煩熱,加入地骨皮一兩。用水煎煮,分兩次服用。

人參半夏湯:治療懷孕時反胃、胃酸過多、胸腹冷痛、嘔吐、食慾不振。用人參、半夏、乾薑各五錢,用地黃汁浸泡蒸熟的餅,再製成藥丸。

縮砂散:治療懷孕時胃虛氣逆、嘔吐、食慾不振。每次服用砂仁粉末一錢,用薑汁調和,再用米湯送服。

蔥白湯:治療胎兒上頂到心口引起的心煩意亂,也治療胎動不安。用蔥白十四根煮汁飲用。如果胎兒還活著,就會安定;如果胎兒已經死亡,就會排出。如果沒效,可以再次服用。這個藥方非常有效。脈象浮滑的人適合服用。本草書籍說,蔥白可以疏通陽氣、安胎。

黃龍湯:治療懷孕期間感染風寒,發病三五天後,出現怕冷、發熱、內心煩渴想喝水、小便赤澀等症狀,這是病邪在半表半裡的情況,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用柴胡二錢、黃芩一錢半、人參和甘草各一錢,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二顆。如果出現寒熱交替、沒有汗、口乾,加入葛根二錢,去掉紅棗,加入蔥白三根。如果頭痛不止,加入川芎和白芷各一錢,去掉紅棗,加入蔥白。如果發熱有汗、口渴,加入白朮和花粉各一錢半。如果脈象浮大有力、大熱大渴,這個藥方可以和人參白虎湯合用,去掉生薑、紅棗。如果心煩難以入睡,加入茯苓和麥冬各一錢。如果嘔吐,加入茯苓和半夏各一錢,去掉紅棗。如果胸膈脹滿疼痛,加入炒黑的川芎、枳殼和香附各一錢。如果大便秘結,加入大黃五分,如果大便通暢就停止服用,如果沒通暢就增加到一錢,以大便通暢為度。

理中湯:治療懷孕期間出現霍亂、腹痛、四肢冰冷、出汗、脈象虛弱等症狀。用人參、白朮、炮薑、炙甘草。

三黃解毒湯:治療懷孕期間感染風寒,發病五六天後,表邪已經解除,但出現煩躁、發熱、口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或拉出紅水、六脈沉實,這是病邪在裡的情況,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用大黃、黃連、黃柏、黃芩、黑山梔等量。再根據五臟脈象症狀加減。如果脈象沉弦有力,屬於肝脈,內症出現煩悶、口渴,將山梔子加倍,加入當歸一錢半、甘草五分。如果脈象沉數有力,屬於心脈,內症出現煩躁、心中發熱,將黃連加倍,加入麥冬一錢。如果脈象沉緩有力,屬於脾脈,內症出現腹脹、胡言亂語,將大黃加倍,加入枳實、厚朴各一錢。如果脈象沉滑有力,屬於肺脈,內症出現喘咳、胸悶、打噴嚏,將黃連加倍,加入桔梗五分、葶藶一錢。如果脈象沉石有力,屬於腎脈,內症出現下墜感、腳腫、怕冷、手腳冰冷,將黃柏加倍,加入熟地一錢、炮薑五分。

芫花散:治療懷孕不是因為懷孕,而是因為「鬼胎」,形狀像抱著甕。用醋炒過的芫花、吳茱萸、秦艽、白殭蠶、柴胡、川烏、巴戟,一起磨成粉末,用酒送服。

補遺方:治療嬰兒在腹中哭鬧。用濃煎的黃連汁,讓母親經常飲用,就能止住哭鬧。

加味逍遙散:治療初次生產,產門腫脹、或發熱疼痛、不能閉合。用當歸、柴胡、白朮、白芍、茯苓各一錢,炙甘草五分,薄荷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