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婦科玉尺》~ 卷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5)

1. 治胎前病方

外症。面黑善恐。其尺寸浮而濡。惡寒。里和。加炮附子一錢。謂腎主寒。是膀胱受病也。

鰲按。附子犯胎禁。須斟酌用之。

麥門冬湯,治妊娠心驚膽怯煩悶。名曰子煩。

麥冬,茯苓,防風(各三錢),人參(一錢半),姜(五片),淡竹葉(十片)

不拘時服。

杜仲丸,治兩三月胎動不安。腰痛防其墮。宜預服之。

杜仲,川斷(各二兩)

棗肉丸。

半夏茯苓湯,治妊娠脾胃虛。飲食不化。嘔吐不止。

半夏,陳皮,砂仁(各一錢),茯苓(二錢),甘草(五分)

加薑、棗、烏梅。

歸脾湯,治妊娠鬱結傷脾。亦治發熱盜汗。健忘怔忡。驚悸少寐。

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當歸,龍眼,遠志,棗仁(各一錢),木香,炙草(各五分)

本方加柴胡、山梔。名加味歸脾湯。

半夏茯苓湯,治惡阻病嘔吐心煩。頭目眩暈。惡聞食氣。飲食不進。多臥少起。百節煩疼。羸瘦痰盛。

半夏(錢半),赤苓,熟地(各一錢),旋覆花,人參,白芍,川芎,桔梗,甘草,橘紅(各七分),姜(七片)

理陰煎,治臟寒惡嘔。胎氣不安。亦治產後脾氣虛寒。嘔吐食少腹痛。又治產後陽虛中寒。或外感寒邪。心腹痛嘔吐厥逆。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炙草(一二三錢),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乾薑(炒黃一二錢)

赤金豆,治鬼胎。一名八仙丹。

巴霜(錢半),皂角(炒微焦二錢),附子(略炒燥),硃砂(各二錢),輕粉(一錢),丁香,木香,天竺黃(各三錢)

醋浸蒸餅丸萊菔子大。硃砂為衣。欲漸去者。每服五七丸。欲驟行者。每服一二十丸。俱開水下。若下多不止。可飲冷水一二口即止。蓋此藥得熱則行。得冷則止也。

芎歸膠艾湯,治妊娠腹痛。胞阻胎漏。半產後下血不絕。及八九月內胎動下血。

川芎,阿膠,炙草(各二兩),艾葉(炒),當歸(各三兩),白芍(四兩),生地(五兩)

水五升。酒三升。煎三升。化膠。分二服。日三。

黃芩湯,治胎孕不安。

黃芩,白朮,當歸(各二錢)

不拘時服。一方有砂仁。

芎歸補中湯,治血氣虛弱。不能衛養。以致胎漏。每四五月而墮。名曰半產。

川芎,阿膠,五味子,炮姜(各一錢),黃耆,酒當歸,白芍,白朮(各錢半),人參,杜仲,木香,炙草(各五分)

不拘時煎服。一方無木香。

加減梔子五物湯,安胎清熱。

葛根,柴胡,香茹,石膏,山梔,前胡,黃芩,蔥白,陳皮,甘草,知母

梔子大青湯,治妊娠熱病。發斑變黑。

黃芩,升麻,山梔(各一錢),大青,杏仁(各五分),蔥白(三莖)

枳殼瘦胎散,孕婦八九月。胎氣壅滿。服之滑胎。易產平安。

白話文:

[治胎前病方]

**外症:**臉色發黑,容易驚恐,把脈時脈象呈現浮而軟弱,怕冷,身體內部沒有不適。可加入一錢的炮附子,這是因為腎主寒,是膀胱生病所致。

**[說明]:**附子是孕婦禁用的藥材,使用時必須謹慎考慮。

**麥門冬湯:**治療懷孕期間心悸膽怯、煩悶不安,這種情況稱為「子煩」。

  • 麥冬、茯苓、防風(各三錢),人參(一錢半),生薑(五片),淡竹葉(十片)

不拘時服用。

**杜仲丸:**治療懷孕兩三個月時胎動不安,腰痛,擔心流產,適合提前服用。

  • 杜仲、川斷(各二兩)

將藥材與棗肉混合製成藥丸。

**半夏茯苓湯:**治療懷孕期間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嘔吐不止。

  • 半夏、陳皮、砂仁(各一錢),茯苓(二錢),甘草(五分)

可加入生薑、紅棗、烏梅。

**歸脾湯:**治療懷孕期間因情緒鬱悶導致脾受傷,也治療發熱盜汗、健忘、心悸、驚嚇、失眠。

  • 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當歸、龍眼肉、遠志、酸棗仁(各一錢),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本方加上柴胡、山梔,則稱為加味歸脾湯。

**半夏茯苓湯:**治療妊娠早期反應,出現嘔吐、心煩、頭暈目眩、厭惡食物氣味、食慾不振、嗜睡、全身關節疼痛、身體消瘦、痰多等症狀。

  • 半夏(一錢半),赤茯苓、熟地(各一錢),旋覆花、人參、白芍、川芎、桔梗、甘草、橘紅(各七分),生薑(七片)

**理陰煎:**治療體內寒冷導致的嘔吐,胎氣不安,也治療產後脾胃虛寒、嘔吐、食慾不振、腹痛。也治療產後陽氣不足、體內寒冷,或外感風寒導致的心腹疼痛、嘔吐、昏厥。

  •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炙甘草(一、二、三錢),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乾薑(炒黃一、二錢)

**赤金豆:**治療「鬼胎」,又名「八仙丹」。

  • 巴豆霜(一錢半),皂角(炒至微焦二錢),附子(略炒乾),朱砂(各二錢),輕粉(一錢),丁香、木香、天竺黃(各三錢)

用醋浸泡蒸餅做成藥丸,大小如萊菔子(蘿蔔子),用朱砂做外衣。想要慢慢消除鬼胎,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想要快速消除鬼胎,每次服用一、二十丸。都用開水送服。如果藥效過強導致腹瀉不止,可以喝一兩口冷水來停止腹瀉。因為這個藥遇熱則發揮作用,遇冷則停止作用。

**芎歸膠艾湯:**治療懷孕期間腹痛、胎盤位置不正、先兆流產、產後出血不止,以及懷孕八九個月時胎動不安、出血。

  • 川芎、阿膠、炙甘草(各二兩),艾葉(炒),當歸(各三兩),白芍(四兩),生地(五兩)

用水五升,酒三升,煎煮至三升。加入阿膠融化後,分兩次服用,一天三次。

**黃芩湯:**治療懷孕期間胎動不安。

  • 黃芩、白朮、當歸(各二錢)

不拘時服用。有的配方會加入砂仁。

**芎歸補中湯:**治療因氣血虛弱導致無法滋養胎兒而引起的先兆流產,通常發生在懷孕四五個月,這種情況稱為「半產」。

  • 川芎、阿膠、五味子、炮姜(各一錢),黃耆、酒當歸、白芍、白朮(各一錢半),人參、杜仲、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不拘時煎服。有的配方沒有木香。

**加減梔子五物湯:**安胎清熱。

  • 葛根,柴胡,香薷,石膏,山梔,前胡,黃芩,蔥白,陳皮,甘草,知母

**梔子大青湯:**治療懷孕期間發熱性疾病,出現發斑且顏色變黑。

  • 黃芩、升麻、山梔(各一錢),大青、杏仁(各五分),蔥白(三根)

**枳殼瘦胎散:**孕婦懷孕八九個月時,胎氣壅滯,服用此藥可以幫助滑胎,使生產順利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