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玉尺》~ 卷二 (14)
卷二 (14)
1. 治胎前病方
黃耆湯,治妊娠漏下黃水。
黃耆(一兩),川芎(一錢),粳米(一合)
伏龍肝散,治妊娠熱病。防胎傷墮。
伏龍肝末。和井泥。調敷肚上。
護胎方,治同上。
白藥子不拘多少。雞子白調塗臍下胎處。如碗大。上用棉紙蓋之。干則以水潤之。
桑皮湯,治妊娠腹脹痛。
桑皮,茯苓,橘紅,白朮,木瓜,秦艽
二香散,治胎動不安。
藿香,香附,甘草,等分
安胎方,治同上。
人參,砂仁,香附,黃芩,黃柏
安胎四物飲,治妊娠諸痛。
四物湯加,肉桂,厚朴,枳殼,檳榔
壯氣四物湯,治臨期腹脅脹滿。心胸刺痛。
四物湯加,木香,青皮,陳皮,枳殼,甘草
安胎飲,治胎氣不安。
人參,白朮,甘草,陳皮,川芎,當歸,白芍,蘇梗,條芩,香附,砂仁
受娠中和湯,治初受娠。養血安胎。健脾理氣。
砂仁,香附,白芍,茯苓,人參,當歸身,藿香,陳皮
鉤藤湯,治八九月胎動不安。心腹疼痛。面目青冷。汗出氣欲絕。此由勞動用力。有傷胎宮。急治之。
桔梗(兩半),桑寄生(五錢),鉤藤鉤,當歸,人參,茯神(各一兩)
每咀片五錢。不拘時煎服。煩熱。加石膏二兩半。忌豬肉菘菜。
如聖湯,治胎動腹痛。或胎漏。
鯉魚皮,酒當歸,白芍,熟地,阿膠,酒川斷,川芎,炙草,等分
每粗末四錢。加苧根少許。姜五片。一方有竹茹。
芎歸湯,治妊娠先患冷氣。忽中心腹痛如刀刺。
川芎,人參,吳萸,茯苓,桔梗,當歸(各三兩),厚朴,白芍(各二兩)
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氣下即安。
安胎飲,治妊娠卒然腰痛。下血不已。
四物湯加,阿膠,艾葉,黃耆(各一錢),地榆,炙草(各五分),加薑棗
白朮散,治妊娠氣不調和。飲食易傷。
焦術,紫蘇(各一兩),人參,白芷(各七錢五分),川芎,訶子皮,青皮(各五錢),甘草(二錢五分)
每末三錢。加姜三煎。
白朮散,治妊娠傷寒熱病。先以此安胎。但覺頭痛發熱。便可服二三劑即瘥。若四肢厥逆屬陰症者。不可服。
黃芩(瓦上炙),白朮
等分。每粗末三錢。加棗、姜。
香蘇散,治妊娠傷寒。勿論日數。但覺惡寒頭疼。以此主之。
香附,紫蘇(各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五分)
加姜三蔥五煎。頭痛。加川芎、白芷各一錢。名芎芷香蘇散。如得肝脈。外症。善潔面青善怒。其三部脈浮而弦。惡寒。里和。謂清便自調也。加羌、防各一錢。謂肝生風。是膽受病也。如得心脈。外症。面赤口乾善笑。其三部脈浮而洪。惡寒。里和。加黃芩、石膏各錢半。
謂心主熱。是小腸受病也。如得脾脈。外症。面黃善噫善思。其尺寸浮而緩。惡寒。里和。加白朮、防己各錢半。謂脾主濕。是陽明受病也。如得肺脈。外症。面白。善嚏善悲。不樂欲哭。其尺寸浮而澀。惡寒。里和。加黃耆、防風各一錢。謂肺主燥。是大腸受病也。如得腎脈。
白話文:
黃耆湯:治療懷孕期間陰道流出黃色液體。 藥材:黃耆(約30克),川芎(約3克),粳米(約60毫升)。
伏龍肝散:治療懷孕期間發熱性疾病,預防胎兒受損或流產。 藥材:伏龍肝粉末,加入井泥混合,塗抹在肚皮上。
護胎方:治療與上述相同的問題。 藥材:白藥子,用量不拘,以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在肚臍下胎兒所在位置,塗抹範圍如碗口大小,上面蓋上棉紙,乾燥後用水潤濕。
桑皮湯:治療懷孕期間腹部脹痛。 藥材:桑皮,茯苓,橘紅,白朮,木瓜,秦艽。
二香散:治療胎動不安。 藥材:藿香,香附,甘草,各等份。
安胎方:治療與上述相同的問題。 藥材:人參,砂仁,香附,黃芩,黃柏。
安胎四物飲:治療懷孕期間各種疼痛。 藥材: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再加入肉桂,厚朴,枳殼,檳榔。
壯氣四物湯:治療臨盆前腹部、脅部脹滿,心胸刺痛。 藥材: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再加入木香,青皮,陳皮,枳殼,甘草。
安胎飲:治療胎氣不安。 藥材:人參,白朮,甘草,陳皮,川芎,當歸,白芍,蘇梗,黃芩,香附,砂仁。
受娠中和湯:治療剛懷孕時,用於養血安胎,健脾理氣。 藥材:砂仁,香附,白芍,茯苓,人參,當歸身,藿香,陳皮。
鉤藤湯:治療懷孕八、九個月時胎動不安,心腹疼痛,面色發青、發冷,出汗,呼吸困難。這是因為勞累用力,傷到胎兒的子宮,必須緊急治療。 藥材:桔梗(約75克),桑寄生(約15克),鉤藤鉤,當歸,人參,茯神(各約30克)。 用法:每次取藥材約15克,不拘時間煎服。若感到煩躁發熱,可加入石膏約75克。忌吃豬肉和菘菜。
如聖湯:治療胎動腹痛,或有出血現象。 藥材:鯉魚皮,酒當歸,白芍,熟地,阿膠,酒川斷,川芎,炙甘草,各等份。 用法:每次取粗末藥材約12克,加入少許苧根,生薑五片煎服。另一個方子有竹茹。
芎歸湯:治療懷孕前有寒氣,突然中心腹部疼痛如刀割。 藥材:川芎,人參,吳茱萸,茯苓,桔梗,當歸(各約90克),厚朴,白芍(各約60克)。 用法:用水約4.5升煮成約1.5升,分三次服用。氣順即會痊癒。
安胎飲:治療懷孕期間突然腰痛,並持續出血不止。 藥材: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再加入阿膠,艾葉,黃耆(各約3克),地榆,炙甘草(各約1.5克),並加入薑棗一起煎服。
白朮散:治療懷孕期間氣血不調,飲食容易受傷。 藥材:炒白朮,紫蘇(各約30克),人參,白芷(各約22克),川芎,訶子皮,青皮(各約15克),甘草(約7.5克)。 用法:每次取藥末約9克,加生薑三片煎服。
白朮散:治療懷孕期間感染風寒發熱疾病,先以此安胎,如果覺得頭痛發熱,可服用兩三次即會痊癒。如果四肢冰冷屬於陰症,則不可服用。 藥材:黃芩(瓦上炙),白朮,等份。 用法:每次取粗末約9克,加紅棗、生薑煎服。
香蘇散:治療懷孕期間感染風寒,無論發病幾天,只要覺得怕冷頭痛,就可用此方。 藥材:香附,紫蘇(各約6克),陳皮(約3克),甘草(約1.5克)。 用法:加生薑三片、蔥白五段煎服。若頭痛,可加入川芎、白芷各約3克,稱為芎芷香蘇散。如果得到肝脈,症狀為面色青黑,容易發怒,三部脈浮而弦,怕冷,但身體其他方面沒有不適,表示清便正常,則加入羌活、防風各約3克,表示肝風內動,是膽受病。如果得到心脈,症狀為面色發紅,口乾,容易發笑,三部脈浮而洪大,怕冷,但身體其他方面沒有不適,則加入黃芩、石膏各約4.5克,表示心火旺盛,是小腸受病。如果得到脾脈,症狀為面色發黃,容易打嗝、思慮過多,脈象浮而緩,怕冷,但身體其他方面沒有不適,則加入白朮、防己各約4.5克,表示脾濕過重,是陽明受病。如果得到肺脈,症狀為面色蒼白,容易打噴嚏、悲傷,不快樂想哭,脈象浮而澀,怕冷,但身體其他方面沒有不適,則加入黃耆、防風各約3克,表示肺燥,是大腸受病。如果得到腎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