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玉尺》~ 卷六 (1)
卷六 (1)
1. 卷六
2. 婦女雜病
婦女者,陰之集;常與濕居者也。男子之為道也以精,婦女之為道也以血。精為陽,此其所以成男子也;血為陰,此其所以為婦女也。
蓋自十四衝任脈通而天癸至,血氣之存,外循經絡,內榮臟腑,不失其度,則月事以時下,而諸疾不生。如不然者,陰氣浮溢,百想經心,內傷五臟,外損姿容,月水去留,前後互異,瘀血停滯,中道斷絕。其間傷損,不可俱論。
聖惠方云:婦女所以別立方者,以其氣血不調,胎妊產生崩傷多異之故。旨哉言乎!可見婦女之不同於男子,婦女之病難治於男子數倍也。蓋以男子之病,多由傷精;婦女之病,多由傷血。然而婦女之欲,每甚於丈夫,故感病亦每易於丈夫。又況嫉妒憂患,繫戀愛憎,入之深,著之固,情不自抑,不知解脫;由陰凝之氣,鬱結專滯,一時不得離散;非若陽氣之偶有所抑,畢竟易於發散,故其為病根深也。
夫,婦女之病,莫有如經,莫有如胎,莫有如產前後,莫有如崩中帶下。此數大端,別自有論。此外有最易作而最難治者:一曰癆瘵,一曰積聚癥瘕,一曰浮腫。
其癆瘵之由,復有數種:或因先天氣血不足,乍寒乍熱,不思飲食,尫羸無力,宜滋陰百補丸。或吐衄,咳唾血,發熱盜汗,痰嗽心惴,因虛勞而經水不調,宜滋陰地黃丸。甚或心肺俱損,血脈虛弱,皮聚毛落,亦因虛勞而致經水不調,宜滋血湯。其有先經水不調而致癆瘵者,則五心煩熱,寒熱如瘧,或煩熱潮熱,盜汗痰嗽,宜逍遙散、加味逍遙散。
至如室女思慮傷心,經閉成癆,則名乾血癆。其候最難調治,只宜益陰血,制虛火,慎勿妄用通經破血之藥。(要法俗人不知)宜柏子仁丸、澤蘭湯。
或因產後早犯房事,勞役過度,將理失宜,皆能致病,名曰產後癆。宜人參鱉甲散、胡氏牡丹散。又或血氣既虧,為風冷所搏,則不能溫於肌膚,使人虛羸憔悴,飲食不消。又或風邪兩感於肺,肺受微寒,喘嗽口乾頭昏,百節痛。又或風邪侵於營衛,流及臟腑,寒熱如瘧,盜汗,背膊煩悶,四肢沉重,名曰蓐癆。俗總謂之產後癆,宜黃耆丸、白茯苓散。當與產後篇參看。
積聚癥瘕者,本男女皆有之病,而婦人患此,大約皆胞胎生產、月水往來、血脈精氣不調、及飲食不節、脾胃虧損、邪正相侵,積於腹中之所生。準繩謂:推之不動為癥,推之動為瘕是也。
試詳言之:癥有二:一、血癥。由臟腑氣虛、風冷相侵、或飲食失節,與血氣相搏,適值月水往來,經絡痞塞,惡血不除,結聚成塊,漸至心腹、兩脅痛苦,害於飲食、肌膚瘦羸。宜桃仁、五靈脂、生地、牛膝、大黃、甘草。二、食癥。亦由月信往來食生冷之物,而臟腑虛弱不能消化,與臟氣搏結,聚而成塊,盤堅不移也。
瘕有八:一、黃瘕。由經來或大小、產後血氣未定、臟腑空虛,或當風便利、陰陽開合、關節四邊,中於風濕,邪從下入於陰中,積留不去所成。其症寒熱身重、淋露不食、左脅下有結氣拒按。宜皂莢散。二、青瘕。由新產起行浣洗太早。
白話文:
婦女的身體屬於陰氣聚集的地方,常常和濕氣相伴。男性的生理功能是以精為主,女性的生理功能則是以血為主。精屬陽,這是男性形成的原因;血屬陰,這是女性形成的原因。大約從十四歲開始,衝脈和任脈暢通,天癸(指女性的生殖機能)到來,血氣開始運行,對外循行於經絡,對內滋養臟腑,如果不失常度,月經就會按時來潮,各種疾病也不會產生。如果不是這樣,陰氣就會過盛而浮溢,思緒紛亂,內傷五臟,外損容貌,月經的來與不來、量多量少、週期前後不一,瘀血停滯,甚至中途斷絕,這些傷害難以一一列舉。《聖惠方》中說,之所以要特別為婦女設立方劑,是因為她們的氣血不調,懷孕生產時容易出現崩漏損傷等各種不同狀況。這句話說得很對,由此可見婦女和男子的不同,婦女的疾病比男子難治數倍。男子的疾病多由傷精引起,而婦女的疾病多由傷血引起。然而,婦女的慾望往往比男子更強烈,所以更容易感染疾病。再加上嫉妒、憂愁、掛念、愛恨等情緒,深入內心且難以釋懷,情感無法自我抑制,也不知如何解脫,導致陰氣凝聚,鬱結難散,一時無法消散,不像陽氣那樣,即使偶爾受到抑制,也很容易發散。因此,婦女的病根往往很深。婦女的疾病,沒有比月經、懷孕、產前產後、崩漏帶下更為重要的,這幾個方面需要另外加以討論。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常見且難治的疾病,一是勞瘵,二是積聚癥瘕,三是浮腫。
勞瘵的成因也有多種,有的是因為先天血氣不足,時而發冷時而發熱,沒有食慾,身體虛弱無力,適合服用滋陰百補丸;有的是因為吐血、咳血、發熱盜汗、咳嗽心悸,因虛勞而導致月經不調,適合服用滋陰地黃丸;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心肺功能損傷、血脈虛弱、皮膚乾燥、毛髮脫落,也是因虛勞而導致月經不調,適合服用滋血湯。有的是因為先出現月經不調而導致勞瘵,則會出現五心煩熱、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或是煩熱潮熱、盜汗咳嗽,適合服用逍遙散或加味逍遙散。至於未婚女子因思慮傷心而導致經閉成勞,則稱為乾血勞,這種情況最難調理,只能滋養陰血、抑制虛火,切勿亂用活血通經的藥物(這是個重要方法,但一般人不知道),適合服用柏子仁丸或澤蘭湯。
有的是因為產後過早發生性行為、過度勞累、調養不當,都會導致疾病,稱為產後勞,適合服用人參鱉甲散或胡氏牡丹散。還有的是因為血氣虧損,受到風寒侵襲,不能溫養肌膚,導致身體虛弱憔悴、食慾不振。有的是因為風邪同時侵襲肺部,導致肺部受寒,出現喘嗽、口乾、頭暈、全身關節疼痛;還有的是風邪侵入營衛,流竄到臟腑,出現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盜汗、背部煩悶、四肢沉重,稱為蓐勞,俗稱產後勞,適合服用黃耆丸或白茯苓散,應與產後篇章參照閱讀。
積聚癥瘕這種疾病,男女都可能罹患,但婦女患此病,多半與胞胎生產、月經來潮、血脈精氣不調,以及飲食不節制、脾胃虛弱、邪氣入侵等因素有關,導致病邪積聚於腹中。準繩中說,可以推動的稱為瘕,不能推動的稱為癥。
詳細來說,癥有兩種,一是血癥,是因為臟腑氣虛,受風寒侵襲,或是飲食不節制,導致氣血相互搏結,又適逢月經來潮,經絡阻塞,惡血不能排除,結聚成塊,逐漸侵入心腹,兩脅疼痛,影響飲食,導致肌膚消瘦,適合服用桃仁、五靈脂、生地、牛膝、大黃、甘草。二是食癥,也是因為月經來潮時吃了生冷食物,導致臟腑虛弱不能消化,與臟氣搏結,聚集成塊,堅硬不移。
瘕有八種,一是黃瘕,是因為月經或多或少、產後血氣未定、臟腑空虛,或是受風、大小便不順暢,陰陽開合之間,關節四邊受到風濕侵襲,邪氣從下陰部侵入,積留不去而形成。症狀為忽冷忽熱、身體沉重、淋漓不斷、食慾不振,左脅下有結塊拒按,適合服用皂莢散。二是青瘕,是因為剛生產完就過早起身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