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玉尺》~ 卷四 (1)
卷四 (1)
1. 卷四
2. 產後
俗云。胎前一團火。產後一盆冰。理固然也。蓋以胎前每多邪熱。易至氣血沸騰。故如火。產後真元大損。氣血空虛。其如冰也必矣。故產後之疾。先以大補氣血為主。縱有他疾。亦以末治之。或欲祛邪。必兼補益。此大較也。其間又當細分氣虛血虛。血悶血脫。症候之別。
以或補或泄之。蓋氣虛者當補氣。血虛者當補血。血悶者嬰兒下盆之後。血上衝心。以致牙關緊閉面色赤。脈洪數。須問產時去血多少。可以行瘀藥導之。血脫者。因兒下之時去血過多。面色白。唇舌色淡。短氣不足以息。脈來或沉或浮。宜用人參。即血脫補氣之說也。然亦有血雖脫而瘀血未盡者。
其腹內痛。必攻補兼施。血脫者但骨節痛。以此為辨耳。夫產後氣血大虧。固多虛症。然有全虛者。或有虛實兼者。間又有全實者。亦不可不辨。概作虛治。其說詳見於後張氏論中。至月內產母。切不可恃健。不自保重。或勞碌以損榮。或多食以傷胃。外感六淫之邪。內傷七情之氣。
倘絲毫犯之。甚至惡露未盡。而作熱作疼。真元難復。而為勞為痿。其為患有不可勝言者。伕力壯易產者。尚不免感疾。況素虛弱。而可不慎乎。蓋產後病最重而難治者。莫如蓐勞。蓐勞之由有二。一由內傷。因產理不順。調養失宜。或憂勞思慮。傷其臟腑。榮衛不宣。令人寒熱如瘧。
頭痛自汗。痰咳氣逆。虛羸喘乏。體倦肢怠。宜補虛湯。一由外感。不滿日月。氣血虛耗。風冷乘之。與氣血相搏。不能溫於肌膚。令人發熱憔悴。飲食不消。肢體煩痛。若風冷之邪。感入於肺。肺受微寒。咳嗽口乾。頭昏體痛。榮衛受於風邪。流注臟腑。發眩盜汗。寒熱如瘧。
背膞煩痛。肢體沉重。此皆蓐勞之所由成也。宜白茯苓散、加味佛手散、人參鱉甲散。其或兼內傷飲食泄瀉。與夫瘀血未盡者。皆有之。不可不別也。產後又有三大病。一病痙。二病鬱冒。三病大便難。仲景云。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
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是也。余每臨症。詳察病情。三者常相因。如新產胃虛。不食。往往昏冒而神不清。或厥。是鬱冒也。宜白薇湯。鬱冒則多汗。必致痙。宜鉤藤湯。且多汗。必液少而大便秘。至五七日七八日之久。宜養榮血。腸自潤矣。宜蘇麻粥。產後血暈。亦險症也。
宜立應四物湯。於產兒下地時。用荊芥炭五分。童便調服。可預防血暈之患。其或血去過多而暈。宜芎歸湯加人參。或為血閉血迷而暈。宜血竭破棺丹。皆宜詳究。產後中風。口噤。牙關緊閉。手足瘛瘲者。以氣血大損。經絡空虛。勞碌太早。風邪從虛而入。宜舉輕古拜散、小續命湯。
故忽然口眼喎斜。痰涎潮壅。或角弓反張。宜大豆子湯。產後傷寒。因氣血大虛。雖有寒邪。不可大發散。宜芎歸湯加參、蘇、葛根微汗之。即或大熱不止。宜芎歸湯加黃連、知母。亦不可妄投峻劑。以耗元氣。苟非正傷寒。不可絕其飲食。二者皆產後重症。不可輕視。產後發寒熱。
白話文:
俗話說,懷孕時身體像一團火,生產後卻像一盆冰,這道理是正確的。因為懷孕時體內多有邪熱,容易導致氣血沸騰,所以像火一樣。生產後,真元之氣大受損傷,氣血空虛,自然就像冰一樣了。因此,產後生病,首先要以大補氣血為主。即使有其他疾病,也把它當作次要的來治療。如果要祛除邪氣,也必須同時補益身體,這是大致的原則。
其中還需要仔細區分是氣虛、血虛、血悶或血脫等不同症狀。氣虛就應該補氣,血虛就應該補血。血悶是指嬰兒出生後,血氣上衝到心臟,導致牙關緊閉、面色發紅、脈搏洪數。需要詢問生產時出血多少,可以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疏導。血脫是指嬰兒出生時出血過多,導致面色蒼白、嘴唇和舌頭顏色淡、呼吸短促、脈象時而沉時而浮。應該用人參來補氣,這就是所謂的「血脫補氣」的道理。然而,也有血雖然脫了,但瘀血沒有完全排乾淨的情況,這時腹部會疼痛,必須攻補兼施。單純血脫則只會出現關節疼痛,這是區分的方法。
產後氣血大虧,大多是虛證,但也有完全虛弱的,也有虛實夾雜的,甚至有完全屬於實證的,都不可不辨明。不能一概當作虛證來治療。詳細的論述在後面的張氏醫論中可以看到。至於坐月子的產婦,千萬不能仗著身體好而不注意保養,或者勞累損耗身體,或者暴飲暴食損傷脾胃。還要避免外感風寒等六淫邪氣,內傷喜怒憂思等七情,只要稍微觸犯,甚至會在惡露還沒排乾淨的時候就發熱疼痛,真元之氣難以恢復,導致身體虛勞或萎弱,造成的危害難以言說。體力強壯、生產順利的人尚且難免生病,何況是原本就虛弱的人呢?更應該謹慎!產後最嚴重且難以治療的疾病,莫過於產後虛勞。
產後虛勞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內傷,因為生產過程不順利、產後調養不當、或者憂愁思慮而損傷內臟,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令人出現寒熱往來像瘧疾一樣,頭痛、自汗、咳嗽氣喘、身體虛弱、疲憊乏力。應該用補虛的藥方來治療。另一種是外感,坐月子未滿月,氣血虛耗,風寒之邪趁虛而入,與氣血相搏,無法溫煦肌膚,導致發熱、憔悴、食慾不振、肢體煩痛。如果風寒之邪侵入肺部,肺受到輕微寒邪侵襲,就會咳嗽口乾、頭昏體痛。風邪侵入營衛,流注臟腑,就會出現眩暈、盜汗、寒熱往來像瘧疾一樣,背部和肩膀煩躁疼痛,肢體沉重。這些都是產後虛勞形成的原因,應該使用白茯苓散、加味佛手散、人參鱉甲散來治療。如果兼有內傷、飲食不當導致腹瀉,或者瘀血未排乾淨的情況,也應該仔細辨別。
產後還有三大疾病:一是痙病,二是昏厥,三是大便困難。《傷寒論》提到,產婦剛生產後,血虛多汗,容易中風,所以會得痙病。失血後又出汗,身體寒冷,所以會導致昏厥。津液不足,胃腸乾燥,所以會大便困難。我每次看診時,都會仔細觀察病情,這三者常常互相影響。例如,產婦剛生產後,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往往會昏厥、神志不清,或者手腳冰涼,這就是昏厥的表現,應該使用白薇湯來治療。昏厥容易導致多汗,多汗又容易導致痙病,應該使用鉤藤湯來治療。而且多汗會導致體液減少,大便秘結,到了五、七天或者七、八天的時候,應該滋養陰血,腸道自然會潤滑,可以使用蘇麻粥來治療。
產後血暈也是危險的病症,應該立即使用四物湯來治療。在嬰兒出生時,可以用荊芥炭五分,用童子小便調服,可以預防血暈的發生。如果因為出血過多而暈厥,應該使用芎歸湯加人參來治療;如果是因為氣血瘀滯、神志不清而暈厥,應該使用血竭破棺丹來治療,這些都需要詳細研究。
產後中風,出現口噤、牙關緊閉、手腳抽搐,是因為氣血大虧、經絡空虛、過早勞累,風邪乘虛而入所致。應該使用舉輕古拜散、小續命湯來治療。如果突然出現口眼歪斜、痰涎壅盛,或者身體弓反,應該使用大豆子湯來治療。產後傷寒,因為氣血大虛,即使有寒邪,也不可以過於發散,應該使用芎歸湯加人參、蘇葉、葛根來微微發汗。如果高熱不退,應該使用芎歸湯加黃連、知母來治療,但也不可以胡亂使用峻猛的藥物來耗損元氣。如果不是真正的傷寒,不可以斷絕飲食。這兩者都是產後重症,不可以輕視。產後發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