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玉尺》~ 卷五 (5)
卷五 (5)
1. 治滯下病方
膠艾四物湯,治婦人赤帶。
四物湯加,阿膠,艾葉
桂附湯,治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
肉桂(一錢),附子(二錢),黃柏,知母(各五分)
如食少常飽。有時似腹脹。加白芍五分。不思飲食。加五味二十粒。煩惱面上麻木如蟲行。乃胃中元氣極虛。加黃耆二錢、人參七分、炙草三分、升麻五分。此方乃補陽氣。極虛用知柏為引。用又升降陰陽藥也。
元戎六合湯,又名元戎四物湯。治赤白帶下。脈沉微腹痛。或陰中痛。
四物湯(各一錢)加,肉桂,附子(各五分)
一方,四物加茴香、肉桂。
東垣固真丸,治白帶大下不止。臍腹寒痛如冰。陰中亦然。目溜火。齒惡熱。
白石脂煅,柴胡(各一錢),酒煮龍骨飛(二錢),酒洗當歸(三錢),乾薑(炮四錢),酒黃柏,白芍(各五分)
糊丸。每三十丸。空心沸湯下。少頃。以粥壓之。是不令熱藥犯胃。忌生冷硬物。
衛生湯,治帶下由於熱者。
白芍,當歸,黃耆(三錢),甘草(一錢)
二黃三白湯,治帶下由於熱者。
酒扁柏,川連,黃柏(各五錢),醋香附,白石脂,白朮,白芍(各一兩),椿白皮(二兩)
白芷散,治赤白帶下。
白芷(一兩),海螵蛸(三錢),胎髮(煅一錢)
每末。二錢。酒下。
補骨脂丸,治年老人久帶。
補骨脂,杜仲,醋牡蠣,五味子(各三兩),車前子(二兩),艾葉(一兩)
老年白帶方,治同上。
黃柏,五味,杜仲(各四錢),萸肉(五錢),補骨脂,牡蠣(煅各三錢),醋香附(八錢),砂仁,川椒,川芎,茯苓,車前子(各二錢),醋炒艾葉(一錢),醋化阿膠(五錢),白芍(六錢)
鹿角膠丸。鹽湯下。
血虛帶下方,治帶下由於血虛者。
四君四物二湯加,陳皮,杜仲,黃耆,香附,砂仁,黃柏,知母
蜜丸。
烏金丸,治赤白帶下。
烏頭,烏附,莪朮,艾葉
共用醋煮爛。搗如泥。再以,熟地,當歸(各四兩),白芍,川芎(各二兩)
為末。和前藥。泥丸。淡醋湯下。
烏艾丸,治同上。
烏藥(二兩半),艾葉(六兩),香附(四兩)
將艾浸醋中十數日。再將香附後一日曬乾。共為末。醋糊丸。酒下。
赤淋丸,治赤淋。
茯苓,生地,知母,黃柏,續斷,杜仲,丹參,甘草,白芍
白馬毛散,治帶下赤白。
白馬毛(二兩),龜甲(四兩),牡蠣(一兩十八銖),鱉甲(十八銖)
為末。空心酒下。方寸匕。日三。加至匕半。如下白。取白馬者。下赤。取赤馬者。
小柴胡湯,治肝膽經症寒熱往來。晡熱潮熱。默默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發熱。脅下作痛。甚者不能展側。兩脅悶痞。或泄利。或吐酸食苦水。皆主之。治帶下亦間用此加減。
白話文:
膠艾四物湯,治療婦女赤帶(紅色分泌物)。 以四物湯為基礎,加入阿膠和艾葉。
桂附湯,治療白帶腥臭、多愁善感、情緒低落、身體發冷的症狀。 配方包含:肉桂(一錢)、附子(二錢)、黃柏、知母(各五分)。
若食量少但常有飽脹感,有時感覺腹脹,可加入白芍五分。若食慾不振,可加入五味子二十粒。若感到煩躁、臉部麻木像蟲子爬,表示胃中元氣極度虛弱,可加入黃耆二錢、人參七分、炙甘草三分、升麻五分。此方是補陽氣的,虛弱至極時用知母、黃柏來引導藥效,同時也具有升降陰陽的功效。
元戎六合湯,又名元戎四物湯,治療赤白帶下(紅、白分泌物交雜),脈象沉微,腹部疼痛,或陰部疼痛。 以四物湯(各一錢)為基礎,加入肉桂、附子(各五分)。 另一配方為,四物湯加入茴香、肉桂。
東垣固真丸,治療白帶量多不止,肚臍腹部寒冷疼痛如冰,陰部也感到寒冷。眼睛容易出現虛火,牙齒怕熱。 配方包含:煅白石脂、柴胡(各一錢)、酒煮龍骨飛(二錢)、酒洗當歸(三錢)、乾薑(炮製四錢)、酒黃柏、白芍(各五分)。 將藥材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開水送服。稍後,用粥壓住藥性。這樣做是為了不讓熱性藥傷胃。忌食生冷堅硬的食物。
衛生湯,治療因熱引起的帶下病。 配方包含:白芍、當歸、黃耆(各三錢)、甘草(一錢)。
二黃三白湯,治療因熱引起的帶下病。 配方包含:酒扁柏、川連、黃柏(各五錢)、醋香附、白石脂、白朮、白芍(各一兩)、椿白皮(二兩)。
白芷散,治療赤白帶下。 配方包含:白芷(一兩)、海螵蛸(三錢)、胎髮(煅製一錢)。 每次服用二錢,用酒送服。
補骨脂丸,治療老年人長期帶下病。 配方包含:補骨脂、杜仲、醋牡蠣、五味子(各三兩)、車前子(二兩)、艾葉(一兩)。
老年白帶方,治療與上述相同的症狀。 配方包含:黃柏、五味子、杜仲(各四錢)、萸肉(五錢)、補骨脂、煅牡蠣(各三錢)、醋香附(八錢)、砂仁、川椒、川芎、茯苓、車前子(各二錢)、醋炒艾葉(一錢)、醋化阿膠(五錢)、白芍(六錢)。 製成鹿角膠丸,用鹽水送服。
血虛帶下方,治療因血虛引起的帶下病。 以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為基礎,加入陳皮、杜仲、黃耆、香附、砂仁、黃柏、知母。 將藥材製成蜜丸。
烏金丸,治療赤白帶下。 配方包含:烏頭、烏附、莪朮、艾葉,共同用醋煮爛,搗成泥狀。再加入熟地、當歸(各四兩)、白芍、川芎(各二兩)磨成粉末,與之前的藥泥混合製成藥丸。用淡醋水送服。
烏艾丸,治療與上述相同的症狀。 配方包含:烏藥(二兩半)、艾葉(六兩)、香附(四兩)。 將艾葉浸泡在醋中數十日,再將香附曬乾一天後,與艾葉一同磨成粉末,用醋糊製成藥丸,用酒送服。
赤淋丸,治療赤淋(小便帶血)。 配方包含:茯苓、生地、知母、黃柏、續斷、杜仲、丹參、甘草、白芍。
白馬毛散,治療赤白帶下。 配方包含:白馬毛(二兩)、龜甲(四兩)、牡蠣(一兩十八銖)、鱉甲(十八銖)。 將藥材磨成粉末。空腹用酒送服一小勺(方寸匕),每日三次。可以逐漸加量至半勺。若排出白色分泌物,則用白馬毛;若排出紅色分泌物,則用赤馬毛。
小柴胡湯,治療肝膽經症狀,如寒熱交替、午後發熱、食慾不振、易怒、口苦、耳鳴、咳嗽發熱、脅肋疼痛、甚至無法翻身、兩脅悶脹、或腹瀉、或吐酸水苦水等。此方有時也用於治療帶下病,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