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玉尺》~ 卷一 (4)
卷一 (4)
1. 月經
經血暴下,成無己曰。婦人年及五十以上。經血暴下者。婦人經血終於七七之數。數外暴下。內經曰。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憂結驚恐之致。切不可作冷病治。用峻熱藥。必死。止可用黃連解毒湯。以清於上。更用蓮殼灰、棕灰以滲於下。然後用四物加延胡索散。涼血和經之藥是也。
來止腹痛,張從政曰。經來腹痛。由風冷客於胞絡衝任。或傷手太陽少陰經。用溫經湯、桂枝桃仁湯。若憂思氣鬱而血滯。桂枝桃仁湯、地黃通經丸。若血結成塊。萬病丸。劉完素曰。氣衝經脈。月事頻並。臍下痛。芍藥六合湯。若經欲來。臍腹絞痛。八物湯。朱震亨曰。經候過而作痛者。乃虛中有熱也。經將來作疼者。血實也。四物加桃仁、黃連、香附。臨行腰疼腹痛。乃鬱滯有瘀血。四物加紅花、桃仁、蓬朮、延胡、木香、香附。發熱加黃芩、柴胡。紫色成塊者熱也。四物加黃連、柴胡。經行微少。或脹或疼。四肢痛。四物加延胡、沒藥、白芷為末。淡醋湯下。經不調。心腹疼痛。只用芎、歸二味。名君臣散。經欲行。臍腹絞痛。四物加延胡、檳榔、苦楝、木香減半。又曰。月候不調之中。有兼疼痛者。或常時痛。或經前痛。血積也。或經後痛。血虛也。有兼發熱者。或常時熱積也。或經來時熱。血虛有熱也。王肯堂曰。仲景治帶下。月水不利。小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此散乃破堅下血之劑。觀此則經不及期。有因瘀血者矣。前論所未及也。然欲知瘀血。須以小腹滿痛為憑。又曰。經水者。行氣血。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或外虧衛氣之充養。內乏榮血之灌溉。血氣不足。經候欲行。身體先痛也。張介賓曰。凡經期有氣逆作痛。全滯而不虛者。須順氣。宜調經飲。甚者。排氣飲。氣血俱滯。失笑散。若寒滯於經。或因外寒所逆。或平日不慎寒涼。致凝聚作痛。而無虛者。須祛寒。宜調經飲加薑、桂、吳萸。或和胃飲。若血熱血燥。滯澀不行作痛。加味四物湯。或保陰煎去續斷、加減。以上諸症。但察其有滯無虛。方是真實。若兼虛不得任行克伐。若痛在經後。多由血虛。八珍湯。然必察其寒熱虛實以為佐使。自效。其有餘滯未行者。決津煎最妙。若但遇經期。則必作痛。或食則嘔吐。肢體困倦。或兼寒熱。是必素稟不足。八珍湯。虛而寒甚者。理陰煎漸加培補。久必愈。有因帶濁多而虛痛者。大營煎。隨寒熱加佐使主之。
血色痛塊,朱震亨曰。經水陰血也。陰必從陽。故其色紅。稟火色也。血為氣配。其成塊者。氣之凝也。將行而痛。氣之滯也。來後作痛。氣血俱虛也。色淡亦虛也。錯經妄行。氣亂也。紫者氣熱也。黑者熱甚也。人但見紫黑痛塊。率為風冷。而用溫熱。必敗。夫熱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熱則紫。甚則黑也。李梴曰。色紫風也。黑者熱甚也。淡白虛也。或挾痰停水混之也。如煙塵水。如屋漏水。如豆汁。或帶黃混濁模糊者。濕痰也。成塊作片。色不變。氣滯也。或風冷乘之也。色紫黑。血熱也。大概紫者。四物加白芷、荊、防。黑者。四物加香附、芩、連。淡白者。古芎歸湯加參、耆、白芍、香附。有痰。二陳加芎、歸。如煙塵。二陳加秦艽、防風、蒼朮。如豆汁。四物加芩連。成塊。四物加香附、延胡、陳皮、枳殼。通用琥珀調經丸。
白話文:
月經
經血大量且突然流出,成無己說:婦女年過五十歲,經血突然大量流出,是因為婦女的經血會在七七四十九歲左右停止。超過這個年紀還大量出血,是因為《內經》說,火氣的特性是快速,也可能是因為過度高興、憤怒、憂慮、驚恐等情緒造成的。絕對不能當作寒症來治療,用過於溫熱的藥物會導致死亡。只能用黃連解毒湯來清除上焦的熱,再用蓮子殼灰、棕櫚灰來收斂下焦。然後用四物湯加上延胡索來活血調經,這屬於涼血和經的藥物。
經期腹痛,張從正認為:經期腹痛,是風寒侵入胞絡和衝任二脈,或者傷到手太陽小腸經和少陰腎經。可以用溫經湯、桂枝桃仁湯來治療。如果是憂思導致氣鬱血瘀,可以用桂枝桃仁湯、地黃通經丸。如果血凝結成塊,可以用萬病丸。劉完素認為,氣衝擊經脈,月經頻繁,臍下疼痛,可以用芍藥六合湯。如果月經將至,臍腹絞痛,可以用八物湯。朱震亨說:經期過了才開始痛,是因為虛中帶熱;經期快來時疼痛,是因為血實。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桃仁、黃連、香附。經期臨來時腰痛腹痛,是因為氣滯血瘀,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紅花、桃仁、蓬朮、延胡索、木香、香附。如果發熱,要加黃芩、柴胡。如果經血顏色紫黑成塊,是熱證,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連、柴胡。如果月經量少,或者腹脹腹痛,四肢疼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延胡索、沒藥、白芷磨成粉,用淡醋湯送服。如果月經不調,心腹疼痛,只用川芎、當歸兩味藥,稱為君臣散。如果月經將至,臍腹絞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延胡索、檳榔、苦楝、木香減半。朱震亨又說:月經不調,常兼有疼痛,可能是平時就痛,或經前痛,這是血瘀;或是經後痛,這是血虛。有的兼有發熱,可能是平時就有熱積,或是經期發熱,這是血虛有熱。王肯堂說:張仲景治療帶下病,月經不順,小腹脹痛,一個月來兩次月經,可以用土瓜根散。這個藥方有破除堅硬、排除瘀血的作用,可見經期提前,也有因為瘀血導致的。之前的論述沒有提到這點,但要判斷是否有瘀血,可以根據小腹脹痛來判斷。王肯堂又說:經水是運行氣血,調和陰陽,滋養身體的。如果外在缺乏衛氣的充養,內在缺乏營血的灌溉,導致氣血不足,在月經將要來的時候,身體會先疼痛。張介賓認為:經期氣逆作痛,完全是氣滯而無虛證的,要順氣,可以用調經飲。嚴重時可以用排氣飲。氣血都停滯時,可以用失笑散。如果是寒邪停滯在經脈,可能是因為外感寒邪,或是平時不注意保暖,導致寒邪凝結作痛,而無虛證的,要祛寒,可以用調經飲加上薑、桂、吳茱萸,或是用和胃飲。如果是血熱血燥,導致血滯澀不行作痛,可以用加味四物湯,或是保陰煎去掉續斷,再做加減。以上這些症狀,只要辨別是否有氣滯而無虛證,才是真實的病因。如果兼有虛證,就不能隨意攻伐。如果疼痛在經期後,多半是因為血虛,可以用八珍湯。但一定要仔細辨別寒熱虛實,才能對症下藥,取得療效。如果還有餘邪未盡,可以用決津煎效果最好。如果只是在經期會痛,或者吃東西就想吐,肢體困倦,或者兼有寒熱,一定是本身體質不足,可以用八珍湯。如果虛寒嚴重的,可以用理陰煎慢慢調理。如果因為帶下過多導致虛痛的,可以用大營煎,並根據寒熱情況加減藥物。
經血的顏色和血塊,朱震亨說:經水是陰血,陰性必隨陽性,所以它的顏色是紅色的,屬於火的顏色。血要靠氣的推動,如果出現血塊,是因為氣凝結了。經期將來時疼痛,是因為氣滯;經期來了之後才痛,是因為氣血都虛了。經血顏色淡,也是虛證。月經錯亂妄行,是因為氣亂了。經血紫黑色,是熱證。黑色是熱到極點。人們只看到紫黑色的血塊,就認為是風寒,而用溫熱的藥物治療,一定會失敗。熱盛必然兼有水化,所以熱則紫,熱到極點就變成黑色。李梴說:經血顏色紫是風邪導致,黑色是熱邪很盛,淡白色是虛證,或者夾雜痰停水導致,像是煙塵水,屋漏水,豆汁,或者帶黃色混濁模糊的,是濕痰。如果經血成塊成片,顏色沒有變化,是氣滯,或是風寒入侵。如果顏色紫黑,是血熱。大概來說,紫色經血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白芷、荊芥、防風。黑色經血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香附、黃芩、黃連。淡白色經血可以用古芎歸湯加上人參、黃耆、白芍、香附。有痰的話,可以用二陳湯加上川芎、當歸。如果經血像煙塵,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秦艽、防風、蒼朮。如果像豆汁,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芩、黃連。如果成塊,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香附、延胡索、陳皮、枳殼。還可以通用琥珀調經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