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婦科玉尺》~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卷三

2. 小產

小產元氣虛損。不能榮養乎胎而自墮。昔人譬之以枝枯則果落。藤萎則花墜是也。然或勞怒傷情。內火發動。亦能墮胎。則猶風撼其木。人折其枝也。夫火能消物。造化自然。說者乃謂風冷傷其子臟。此未得病情者也。大抵屬虛屬熱。當視其輕重而治之耳。是知正產者。正如果中慄熟。

其殼自開。兩無所損。半產者。則猶之採斫新慄。碎其膚殼。損其皮膜。然後取得其實。以其胎臟傷損。胞系斷壞。而後胎至墮落。故小產後須十倍調治。總以補血生肌養臟。生新去瘀為主。世有一種恣情妄為。偷生不正。或多男女。厭於養育。往往以草藥毒之。每至敗血不下。

衝心悶亂。喘汗交作而死者。急須以解毒行血藥救之。宜白扁豆散。或有受孕至三五七陽月。胎必墮者。宜未至應墮之期。先清其熱。宜芩術湯、安胎丸。若氣不足。預行補助。宜八珍湯。明醫雜著云。凡小產多在三五七月。若前次三個月墮。則下胎必如期復然。故須於前次小產後。

多服養氣血固胎元之藥。以補其虛。下次有胎。必於兩個月半後。即服清熱安胎藥數帖。以防三月之墮。至四個半月。再服數帖。防過五月至六個半月。再服數帖。以防七月之墮。至九個月。服達生散數帖。則可保無虞矣。宜千金保胎丸、金匱當歸散、芎歸補中湯、五味安胎丸、安榮湯、和痛湯。

孰謂小產而可忽視哉。凡小產後諸病。與產後參看。

脈法,脈訣曰。半產漏下。革脈主之。弱則血耗。立見傾危。脈經曰。陰脈浮而緊。緊則疝瘕。腹中痛。半產而胎墮。

鰲按。脈訣脈經所言。皆由內因而墮胎者。若由跌撲挫犯及誤服毒藥。則不得拘此。

墮胎,陳自明曰。凡妊婦腰痛。多墮胎。又妊未足月而痛如欲產。或應產而難。或為子煩。用知母一味蜜丸米湯下。或蒲黃末水調錢許亦效。朱震亨曰。有賈氏婦。但孕三月左右。必墮。診其脈。左手大而無力。重取則澀。知其少血也。以其妙年。只補中氣。使血自榮。時正初夏。教以濃煎白朮湯下黃芩未一錢。三四十帖。遂得保全而愈。王綸曰。有數墮胎。胎元損甚者。服藥須多且久。則可以留。方用四物加人參、白朮、陳皮、茯苓、甘草、艾葉、阿膠、條芩。多氣。加砂仁、香附。有痰。少加半夏曲。黃芩為安胎聖藥。清熱故也。暑月尤宜加用。養胎全在脾胃。故白朮補脾。為安胎君藥。若因氣惱致胎不安。宜川芎、陳皮、甘草、茯苓。多加砂仁。少佐木香以行氣。王肯堂曰。袁了凡先生云。受胎在腹。七日一變。展轉相成。各有相生。今婦人墮胎。在三五七月者多。在二四六月者少。臟陰而腑陽。三月屬心。五月屬脾。七月屬肺。當在五臟之脈。陰常易虧。故多墮耳。惟一月墮胎。人皆不知有胎。但謂不孕。不知其受而墮也。一月屬肝。怒則墮。多洗下體。則竅開亦墮。既墮一次。則肝脈受傷。他次亦墮。今之無子者。大半是一月即墮。非盡不孕也。故凡初交之後。最宜將息。切勿交接以擾子宮。勿怒。勿勞。勿舉動。勿洗浴。而又服養肝平氣之藥。胎可固矣。萬全曰。孕而多墮者。男子貪淫縱情。女子好欲性偏。又好食辛熱。暴損衝任故也。其膏粱藜藿不同。欲之多寡故也。有等婦人。有胎似無胎。痰氣疼痛發熱。醫者不明醫理。不知胎宜養。病宜攻。妄施攻耗。豈不誤歟。故養胎者血也。護胎者氣也。或有婦人小產太多。至中年欲保全。設法服藥。但欲心不絕。又百凡上氣。逆損衝任。因而殞命者有之。又曰。脾胃傷則胎易墮。寒熱交雜。子亦多痰。況多食酸傷肝。多食苦傷心。多食甘傷脾。多食辛傷肺。多食鹹傷腎。隨其食物。傷其臟氣。不但胎易墮。即不墮子病亦多。又曰。喜傷心。氣散。怒傷肝。氣上。思傷脾。氣鬱。憂傷肺。氣結。恐傷腎。氣下。母氣既傷。子氣應之。母傷則胎易墮。子傷則臟氣不和。多盲聾喑瘂癡呆癲癇。又曰。孕後行立坐臥若太久。則筋骨肌膚受傷。子在腹中。氣通於母。必有傷者。睡臥處要人護從。恐邪氣侵也。虛險處毋往來。恐墮跌也。張介賓曰。凡墮胎者。或氣虛而提攝不固。或血虛而灌溉不周。故善保胎者專顧血。虛以胎元飲為主。次則芍藥芎歸湯。次則泰山磐石散、千金保孕丸。皆有奪天之功。又胎熱者血易動。血動者胎不安。故墮於內熱。而虛者正多。如脾氣虛而血熱者。四聖散。肝腎虛而血熱者。涼胎飲。肝脾虛而血熱者。固胎煎。此外凡有他症而胎不安者。當於安胎條中酌治。陳士擇曰。小產非正產之症。亦可作產前治。蓋小產之氣血亦大傷。宜急補之。則日後坐胎不致再有崩漏。用人參、當歸、白朮、各五錢。茯苓三錢。熟地一兩。杜仲二錢。炮姜五分。此方乃補氣補血之聖方。胎動而下。必損帶脈。補其氣血。則帶脈損處可以重生。他日受孕。不致有再損之虞。武之望曰。日月未足。胎氣未全而產者。謂之半產。俗呼小產。由妊婦衝任氣虛。不能滋養於胎。胎氣不固。或顛撲閃墮。致氣血損動。或因熱病溫瘧之類。皆令半產。忌黑神散。恐犯熱藥。轉生他疾。宜玉燭散、和經湯之類。薛氏云。小產重於大產。但人輕忽致血者多。治法宜補形氣。生新血。去瘀血。若未足月痛而欲產。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止之。產而血不止。人參黃耆湯。產而心腹痛。當歸川芎湯。胎氣弱而小產。八珍湯。血出過多而發熱。聖愈湯。汗不止。急用獨參湯。發熱煩躁。肉瞤筋惕。八珍湯。大渴面赤。脈洪而虛。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四君加姜附。東垣云。晝發熱而夜安靜。是陽氣自旺於陽分也。晝安靜而夜發熱。是陽氣下陷於陰分也。晝夜俱發熱。重陽無陰也。峻補其陰。王太僕云。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時節而動。是無火也。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陽氣自旺者。四物二連湯。陽氣陷於陰者。補中益氣湯。重陽無陰者。四物湯。無火者。八味丸。無水者。六味丸。

白話文:

小產是因為元氣虛損,無法滋養胎兒而導致胎兒自然滑落。古人比喻就像樹枝枯萎果實就會掉落,藤蔓枯萎花朵就會凋謝一樣。然而,有時候因為勞累、發怒、情緒受傷,導致體內火氣旺盛,也可能造成墮胎,這就像風搖動樹木,人為折斷樹枝一樣。火能消融萬物,這是自然界的道理。有些人認為是風寒傷了子宮,這種說法沒有理解病情的本質。小產的病因大致是屬於虛或熱,應該根據情況的輕重來治療。正產就像果實成熟自然開裂,母子兩方都沒有損傷。而半產就像採摘新生的栗子,破壞它的外殼,損傷它的皮膜,然後才能取出果實,因為胎兒的器官受到損傷,胞衣和胎盤斷裂,胎兒才會滑落。所以小產後需要十倍的調養,總的原則是補血、生肌、養護臟器、生成新血、去除瘀血。現在有些人放縱慾望,私下懷孕,不願養育孩子,常常用草藥來墮胎,導致惡血排不出,胸悶心慌、呼吸急促、汗流不止,甚至死亡。這種情況必須用解毒活血的藥物來救治,可以用白扁豆散。還有一種情況是,懷孕到三、五、七個月時,胎兒必定會滑落,在還沒到容易滑胎的時期,就應該先清除體內的熱氣,可以服用芩術湯或安胎丸。如果氣不足,應該提前補氣,可以服用八珍湯。《明醫雜著》說,小產大多發生在三、五、七個月。如果上次在三個月時滑胎,那麼下次懷孕也容易在同一時期滑胎,所以應該在上次小產後,多服用補氣養血、鞏固胎元的藥物來補充虛弱。下次懷孕,在兩個半月後就應該服用清熱安胎的藥物幾帖,以防止三個月時滑胎。到了四個半月,再服用幾帖,防止五個月時滑胎。到了六個半月,再服用幾帖,防止七個月時滑胎。到了九個月,服用達生散幾帖,就可以保證平安生產了。可以選擇千金保胎丸、金匱當歸散、芎歸補中湯、五味安胎丸、安榮湯、和痛湯等藥方。小產絕對不可以輕視。小產後的各種疾病,可以參考產後的治療方法。

脈象:脈訣說,半產漏血,脈象呈革脈。如果脈象虛弱,說明血氣耗損,情況危急。脈經說,陰脈浮而緊,緊脈主疝氣,腹痛,容易發生半產導致胎兒滑落。

鰲按:脈訣和脈經所說的都是因為身體內在原因導致滑胎的。如果是因為跌倒、撞擊或誤服毒藥而導致滑胎,就不能用這些脈象來判斷。

墮胎:陳自明說,孕婦如果腰痛,大多會滑胎。如果懷孕未滿月就感到疼痛,像要生產一樣,或者臨產卻難產,或者因為胎兒躁動不安,可以用知母一味藥,用蜂蜜調和做成丸子,用米湯送服,或者用蒲黃末用水調和服用,也有效。朱震亨說,有個賈姓婦女,懷孕到三個月左右必定滑胎,診斷她的脈象,左手脈大而無力,重按則脈澀,知道是血虛引起的。因為她還年輕,就只補中氣,讓血自己旺盛起來。當時正值初夏,就讓她用濃煎白朮湯送服黃芩末一錢,服用了三四十帖,就保住了胎兒並痊癒了。王綸說,有多次滑胎,胎元損傷很嚴重的,需要長期大量服藥才能保住胎兒。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陳皮、茯苓、甘草、艾葉、阿膠、黃芩。如果氣虛,可以加砂仁、香附。如果有痰,可以少量加入半夏曲。黃芩是安胎的良藥,因為它可以清熱。在炎熱的夏季尤其適合加入。養胎的關鍵在於脾胃,所以白朮可以補脾,是安胎的重要藥物。如果因為生氣導致胎兒不安,可以用川芎、陳皮、甘草、茯苓,多加砂仁,少量加入木香來行氣。王肯堂說,袁了凡先生說,受孕後,胎兒每七天變化一次,互相促進生長,各有相生關係。現在婦女滑胎,多發生在三、五、七個月,在二、四、六個月的比較少。臟屬陰而腑屬陽,三個月屬心,五個月屬脾,七個月屬肺。這是因為五臟的陰氣容易虧損,所以容易滑胎。只有在一個月時滑胎,人們大多不知道已經懷孕了,只是認為沒有懷孕,不知道其實是懷了又掉了。一個月屬於肝,發怒容易導致滑胎。多洗下身,導致陰道口張開也容易滑胎。如果滑胎一次,肝脈就會受損,下次也容易滑胎。現在不孕的婦女,大多是因為在一個月時就滑胎了,並不是真的不孕。所以,在初次性交之後,最需要調養身體,切勿再次性交擾動子宮,不要發怒,不要勞累,不要劇烈運動,不要洗浴,並且服用養肝平氣的藥物,這樣才能保住胎兒。萬全說,懷孕後容易滑胎的,是因為男子貪戀性慾,女子也性慾旺盛,而且喜歡吃辛辣燥熱的食物,損傷了衝脈和任脈的緣故。她們吃膏粱厚味和粗茶淡飯的不同,導致慾望多少的不同。還有的婦女,懷孕後像沒懷孕一樣,有痰氣、疼痛、發熱,醫生如果不明醫理,不知道胎兒需要保養,疾病需要攻伐,隨便攻伐耗損,豈不是會誤事?所以說,養胎的根本在於血,保護胎兒的根本在於氣。還有的婦女小產太多,到了中年想要保住胎兒,想方設法服藥,但是慾望不斷,又經常生氣,損傷衝脈和任脈,因此喪命的也有。還說,脾胃受傷,胎兒容易滑落,體內寒熱交雜,胎兒也容易多痰。而且多吃酸性食物會傷肝,多吃苦味食物會傷心,多吃甜味食物會傷脾,多吃辛辣食物會傷肺,多吃鹹味食物會傷腎。隨著所吃食物的不同,就會傷害不同的臟器,不僅容易滑胎,即使不滑胎,胎兒也容易生病。還說,喜傷心,使氣散;怒傷肝,使氣上;思傷脾,使氣鬱;憂傷肺,使氣結;恐傷腎,使氣下。母親的氣一旦受傷,胎兒的氣也會受到影響。母親受傷,胎兒容易滑落;胎兒受傷,臟氣就會不和,容易導致胎兒盲、聾、啞、癡呆、癲癇等疾病。還說,懷孕後如果站、立、坐、臥太久,就會損傷筋骨肌肉,胎兒在腹中,氣與母親相通,必然會受到影響。睡覺的地方要有人看護,以防邪氣入侵。不要去危險的地方,以防跌倒。張介賓說,凡是滑胎的,有的是因為氣虛,不能提攝住胎兒;有的是因為血虛,不能充分灌溉胎兒。所以善於保胎的人,注重血的養護,虛弱的可以服用胎元飲為主,其次是芍藥芎歸湯,再次是泰山磐石散、千金保孕丸,這些都有奪天之力。另外,胎熱容易導致血妄動,血動就容易導致胎兒不安,所以會因為體內有熱而滑胎,而虛證的滑胎占大多數。如果是脾氣虛而血熱的,可以服用四聖散;如果是肝腎虛而血熱的,可以服用涼胎飲;如果是肝脾虛而血熱的,可以服用固胎煎。此外,凡是有其他症狀而導致胎兒不安的,應該在安胎條目中酌情治療。陳士擇說,小產不是正產,但也可以當作產前來治療,因為小產也會大傷氣血,應該及時進補,這樣以後懷孕才不會再次出現崩漏。可以用人參、當歸、白朮各五錢,茯苓三錢,熟地一兩,杜仲二錢,炮姜五分。這個方子是補氣補血的良方。如果胎動而下,必定損傷了帶脈,補足氣血,帶脈受損的地方就可以重新生長。以後再懷孕,就不會再次出現損傷的危險。武之望說,胎兒還沒足月,胎氣還不完全就生產的,叫做半產,俗稱小產。是因為孕婦衝脈和任脈的氣虛,不能滋養胎兒,導致胎氣不固,或者因為跌倒、撞擊而導致氣血損傷,或者因為發熱的疾病,都會導致半產。忌用黑神散,因為擔心用熱藥會引起其他疾病,應該用玉燭散、和經湯之類的藥方。薛氏說,小產比正產更嚴重,只是人們輕忽,導致血氣耗損的很多。治療原則是補養形體和氣,生成新血,去除瘀血。如果還沒足月就腹痛想生,可以用芎歸補中湯加倍知母來止痛。如果產後出血不止,可以用人參黃耆湯。如果產後心腹疼痛,可以用當歸川芎湯。如果胎氣虛弱導致小產,可以用八珍湯。如果出血過多而發熱,可以用聖愈湯。如果汗出不止,要趕緊用獨參湯。如果發熱煩躁、肌肉跳動,可以用八珍湯。如果口渴面赤、脈象洪大而虛弱,可以用當歸補血湯。如果身熱面赤、脈象沉細,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姜附。東垣說,白天發熱而晚上安靜,是陽氣在白天旺盛。白天安靜而晚上發熱,是陽氣下陷到陰分。白天晚上都發熱,是重陽無陰。要峻補其陰。王太僕說,如果大寒而發熱,但是熱而不熱,是沒有火氣了。如果熱一會兒來,一會兒又去,白天出現,晚上消失,晚上出現,白天消失,時有時無,也是沒有火氣了。如果大熱而發寒,但是寒而不寒,是沒有水了。如果熱一會來,一會兒又停止,忽然來忽然去,時有時無,也是沒有水了。陽氣在白天旺盛的,可以用四物二連湯。陽氣下陷到陰分的,可以用補中益氣湯。重陽無陰的,可以用四物湯。沒有火氣的,可以用八味丸。沒有水的,可以用六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