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婦科玉尺》~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胎前

而佐以行散之藥。如雄黃丸、芫花散之類。至於保生易產之法。尤不可不講。蓋以生不可催。只可調和氣血。產乃無虞。八九月後。便當服保產達生散。或至九月。服便產方一劑。臨產再服一劑。自無產難之憂。吾邑秦氏。世傳妊娠逐月養胎方。尤為大妙。誠屬百用百效。凡服此者。

從未見有產厄。真寶方也。

脈法,仲景曰。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旋覆花湯主之。王叔和曰。尺中不絕。胎脈方真。太陰洪而女孕。太陽大而男娠。或遇俱洪而常雙產。此法推之。其驗如神。月數斷之。各依其部。假令中衝若動。此乃將及九旬。孫思邈曰。左尺浮大者男。右尺沉細者女。若來而斷絕者。月水不利。陳自明曰。寸微關滑尺帶數。流利往來並雀啄。小兒之脈已見形。數月懷胎猶未覺。左疾為男右為女。流利相通速來去。兩手關脈大相應。胎已成形非漫語。左脈帶縱兩個男。右手帶橫一雙女。左手脈逆生三男。右手脈順還三女。寸關尺部皆相應。一男一女分形症。有時子死母身存。或即母亡存子命。往來三部通流利。滑數相參皆替替。陰實陽虛脈得明。遍滿胸堂皆逆氣。左手太陽浮大男。右手太陰沉細女。諸陽為男諸陰女。指下分明常記取。三部沉正等無疑。尺內不止真胎婦。夫乘妻兮縱氣霧。妻乘夫兮橫氣助。子乘母兮逆氣參。母乘子兮順氣護。小兒日足胎成聚。身熱脈亂無所苦。汗出不食吐逆時。精神結備其中住。滑疾不散三月胎。但疾不散五月母。弦緊牢強滑利安。沉細而微歸泉路。

惡阻,竇漢卿曰。惡阻心下憒悶。吐逆不食。惡聞食氣。頭眩。四肢百節煩疼。多臥少起。旋覆半夏湯。病醋心。胸中冷。腹痛吐逆。不喜飲。人參半夏湯。胃虛氣逆。嘔吐不食。縮砂散。戴思恭曰。惡阻俗謂之病兒。蓋其人宿有痰飲。血壅遏而不行。故飲隨氣上。停滯肝經。肝之味酸。則必喜酸物。金能剋木。以辛勝之。小半夏茯苓湯。甚者二陳湯。有服熱藥攻膈。悶熱成疾。宜荷葉散。李梴曰。或大吐。或時吐清水。惡聞食臭。由子宮經絡絡於胃口。故逢食氣。引動精氣衝上。必食吐盡而後精氣乃安。亦有誤交合而子宮穢甚者。過百日則愈。

胎動不安,陳自明曰。妊娠將養如法。則氣血調和。胎得其所。而產亦易。否則胎動氣逆。臨產亦難。至危矣。此謂胎氣上逼也。又曰。有驚胎者。懷妊將滿。胎神已具。墜撲傷胎。甚至下血不省。若欲驗其子母安否。當參胎動不安方論治之。若鉤藤湯、紫蘇飲、歸脾湯、佛手散。隨症選用。又曰。胎動不安。重者必致傷墜。若面赤舌青。是兒死也。面青舌赤。是母死也。唇口色青。兩邊沫出。子母俱死也。當察而治之。嚴用和曰。兩三月胎動。由子宮久虛。易令墮胎。宜預服杜仲丸以養胎。若胎動腹痛。易變漏胎。宜如聖湯。又曰心神忡悸。睡中多驚。兩脅膨脹。腹滿連臍急痛。坐臥不寧。氣急逼迫。皆由氣悶。或為喧呼。至令胎驚。筋骨傷痛。四肢不安。急服大聖散。朱震亨曰。產婦因火動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條芩、香附之類為末服之。又曰。漏胎屬氣虛有熱。四物加阿膠、白朮、條芩、香附、砂仁、糯米。李梴曰。胎動因七情氣逆。心腹脹滿疼痛。紫蘇飲。因外感發熱。頭痛嘔逆。胸脅脹滿。安胎飲加柴胡、大腹皮。氣血虛。安胎飲倍參、術。下血者。膠艾芎歸湯加砂仁、秦艽、卷柏、杜仲。下血腹痛難忍。或下黃汁如漆如豆汁者。用野苧根金銀花根各五錢酒煎。下血產門痛。黃連末一錢酒下。胎動腹痛。由於寒。理中湯加砂仁、香附。由於熱。黃芩湯。血虛腹痛。四物湯。或平胃散加鹽煎湯吞二宜丸。氣虛痛。四君子湯加白芍、當歸。氣實心腹脹痛。香附、枳殼等分為末白湯下。胎動心痛。因寒。艾葉、小茴、川楝等分煎。因熱。二陳去半夏加山梔、黃芩。又曰。胎動。通用古芩術湯加阿膠。風邪加姜豉。寒加蔥白。熱加花粉。寒熱加柴胡。項強加蔥白。溫熱腹痛加白芍。腹脹加厚朴。下血加艾、地榆。腰痛加杜仲。驚悸加黃連。煩渴加麥冬、烏梅。思慮太過加茯神。痰嘔加旋覆花、貝母。或酌用半夏曲。勞役加黃耆。氣喘去朮加香附。便燥加麻仁。素慣難產加枳殼、蘇葉。素慣墮胎加杜仲。素血虛加芎、歸。此安胎之聖藥也。凡卒有所下。急則一日三五服。緩則五日十日一服。常服安胎易產。所生男女。又無胎毒。

白話文:

為了幫助順產,會搭配一些能使氣散開的藥,像是雄黃丸、芫花散這類的藥。至於確保生產平安順利的方法,更不能不講究。因為生產這件事不能強求催生,只能調和氣血,氣血調順了生產自然就沒問題。懷孕八、九個月後,就應該服用保產達生散,或者到九個月時,服用便產方一劑,等到臨產時再服用一劑,自然就不用擔心難產的問題。我們這裡的秦氏家族,世代相傳一套按月養胎的配方,效果非常顯著,幾乎百分之百有效。凡是服用這個配方的孕婦,從來沒有遇到生產不順的問題,真是個很珍貴的藥方。

脈象:張仲景說,寸口脈呈現弦而大的脈象,弦代表氣血不足,大代表虛弱。氣血不足就會感到寒冷,虛弱就會感到空虛。寒冷和虛弱相互搏動,這種脈象稱為「革脈」。婦女出現這種脈象,就會有小產或持續出血的狀況,可以用旋覆花湯來治療。王叔和說,尺脈跳動不間斷,才是真正的胎脈。太陰脈呈現洪大的脈象,表示懷的是女兒;太陽脈呈現洪大的脈象,表示懷的是男孩。有時如果兩者都呈現洪大的脈象,可能懷的是雙胞胎。用這個方法來推斷,非常靈驗。可以用懷孕的月數來判斷,各自對應不同的脈部。例如,如果中衝穴有跳動的感覺,表示懷孕大概快九個月了。孫思邈說,左手的尺脈浮而且大,表示懷的是男孩;右手的尺脈沉而且細,表示懷的是女孩。如果脈象來的時候斷斷續續,表示月經不順。陳自明說,寸脈稍微細微,關脈滑動,尺脈帶有數脈,脈象來去流利像雀啄一樣,這表示胎兒的脈象已經出現,雖然懷孕幾個月,可能還沒有感覺到。左手脈象較快,表示懷的是男孩;右手脈象較快,表示懷的是女孩。脈象流暢相通,表示胎兒發育快速。兩手關脈的脈象都很大,表示胎兒已經成形,這不是隨便說的。左手脈象呈現直向的,表示懷的是兩個男孩;右手脈象呈現橫向的,表示懷的是兩個女孩。左手脈象逆向,表示懷的是三個男孩;右手脈象順向,表示懷的是三個女孩。寸、關、尺三個脈部脈象都相互對應,表示懷的是一男一女。有時會發生胎死在腹中,母親卻還活著;或者母親過世,胎兒卻能活下來。脈象在三部之間來回流暢,滑脈和數脈相互交替出現。陰氣盛而陽氣虛弱,脈象就很明顯。如果胸口到處都是逆氣,左手太陽脈浮而且大,表示懷的是男孩;右手太陰脈沉而且細,表示懷的是女孩。凡是陽脈都表示懷的是男孩,陰脈都表示懷的是女孩,用手指觸摸就能分辨清楚。三部脈象都沉而正,而且尺內脈跳動不止,表示確實是懷孕的婦女。丈夫的氣過盛,會使妻子的氣像霧一樣模糊不清;妻子的氣過盛,會使丈夫的氣像橫向一樣阻滯。胎兒的氣過盛,會使母親的氣像逆向一樣阻滯;母親的氣過盛,會順利保護胎兒。胎兒日漸足月,胎兒也逐漸成形。母親身體會發熱,脈象會混亂,會感到不適。會流汗、不想吃東西、想吐,精神上會感到疲憊。滑脈疾速而不散,表示懷孕三個月;只是疾速而不散,表示懷孕五個月。弦脈、緊脈、牢脈、強脈、滑脈都表示平安無事;脈象沉細而微弱,表示胎兒會夭折。

妊娠嘔吐:竇漢卿說,妊娠嘔吐會感到心煩意亂、想吐、吃不下東西、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頭暈、四肢和全身都感到煩痛,喜歡躺著,不喜歡起來。可以用旋覆半夏湯來治療。如果是因為胃酸過多而感到不舒服、胸口冰冷、腹痛、想吐、不想喝水,可以用人參半夏湯來治療。如果是因為胃虛氣逆、想吐、吃不下東西,可以用縮砂散來治療。戴思恭說,妊娠嘔吐俗稱「病兒」,是因為這個人本身體內就有痰濕,氣血被阻塞而無法運行,所以痰飲會隨著氣往上衝,停留在肝經。肝屬木,味道是酸的,所以一定會喜歡吃酸的食物。金可以克木,所以可以用辛辣的食物來壓制。可以用小半夏茯苓湯來治療,嚴重的話可以用二陳湯來治療。有些人服用熱性的藥物來攻破膈,反而會導致悶熱成疾,這時候應該用荷葉散來治療。李梴說,有時候會大量嘔吐,有時候只是吐出清水,討厭聞到食物的臭味,這是因為子宮經絡連結到胃口,所以當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引動精氣往上衝。一定要吐乾淨,精氣才會平穩下來。也有可能是因為性交不當,導致子宮污穢不堪,超過一百天就會好轉。

胎動不安:陳自明說,懷孕期間如果好好調養,氣血就會調和,胎兒就能安穩,生產也會比較順利。反之,胎動就會不安,氣逆上行,生產也會比較困難,甚至會有危險,這就是所謂的胎氣上逼。他又說,有驚胎的情況,當懷孕快要滿月時,胎神已經具足,如果跌倒或撞傷,可能會傷到胎兒,甚至會造成出血或昏迷。如果想知道母子是否平安,應該參考「胎動不安」的相關內容來治療。像是鉤藤湯、紫蘇飲、歸脾湯、佛手散,可以根據症狀來選擇使用。他又說,胎動不安,嚴重的話一定會導致流產。如果臉色發紅、舌頭發青,表示胎兒已經死亡;如果臉色發青、舌頭發紅,表示母親即將死亡;如果嘴唇發青、嘴角流沫,表示母子都即將死亡。應該仔細觀察並及時治療。嚴用和說,懷孕兩三個月的時候,胎動是因為子宮太過虛弱,容易導致流產,應該事先服用杜仲丸來養胎。如果胎動又腹痛,很容易會變成漏胎,應該用如聖湯來治療。他又說,如果心神不安、睡覺時容易驚醒、兩脅脹痛、腹部脹滿且連帶肚臍疼痛、坐立難安、呼吸急促,都是因為氣悶或受到驚嚇,導致胎兒受到驚嚇。如果筋骨疼痛、四肢不安,應該趕緊服用大聖散。朱震亨說,產婦因為火氣上升導致胎動,逆氣而上引發喘急的狀況,應該趕緊服用黃芩、香附等藥材磨成的粉末。他又說,漏胎是因為氣虛有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阿膠、白朮、黃芩、香附、砂仁、糯米來治療。李梴說,胎動是因為七情氣逆,導致心腹脹滿疼痛,可以用紫蘇飲來治療。如果因為外感發熱、頭痛、想吐、胸脅脹滿,可以用安胎飲加上柴胡、大腹皮來治療。如果氣血虛弱,可以用安胎飲加倍的人參、白朮來治療。如果出血,可以用膠艾芎歸湯加上砂仁、秦艽、卷柏、杜仲來治療。如果出血且腹痛難耐,或者排出像漆或豆汁一樣的黃色液體,可以用野苧根、金銀花根各五錢煎酒服用。如果出血且產門疼痛,可以用黃連末一錢用酒吞服。如果胎動腹痛是因為寒氣,可以用理中湯加上砂仁、香附來治療;如果因為熱氣,可以用黃芩湯來治療。如果血虛腹痛,可以用四物湯來治療,或者用平胃散加鹽煎湯吞服二宜丸。如果氣虛疼痛,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白芍、當歸來治療。如果氣實心腹脹痛,可以用香附、枳殼等分磨成粉末用白湯吞服。如果胎動心痛是因為寒氣,可以用艾葉、小茴香、川楝等分煎服;如果因為熱氣,可以用二陳湯去掉半夏,加上山梔、黃芩來治療。他又說,胎動可以用通用的古芩術湯加上阿膠來治療。如果是風邪,可以加上薑豉;如果是寒氣,可以加上蔥白;如果是熱氣,可以加上花粉;如果是寒熱交雜,可以加上柴胡;如果是頸部僵硬,可以加上蔥白;如果是溫熱腹痛,可以加上白芍;如果腹脹,可以加上厚朴;如果出血,可以加上艾葉、地榆;如果是腰痛,可以加上杜仲;如果是驚悸,可以加上黃連;如果是煩渴,可以加上麥冬、烏梅;如果是思慮過多,可以加上茯神;如果是痰嘔,可以加上旋覆花、貝母,或酌情使用半夏曲。如果是勞累過度,可以加上黃耆;如果是喘氣,可以去掉白朮加上香附;如果是便秘,可以加上麻仁;如果是習慣性難產,可以加上枳殼、蘇葉;如果是習慣性流產,可以加上杜仲;如果本身血虛,可以加上川芎、當歸。這些都是安胎的聖藥。凡是突然有流產跡象,緊急時可以一天服用三到五次,不緊急時可以五到十天服用一次。經常服用可以安胎易產,生出的孩子又不會有胎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