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婦科玉尺》~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臨產

夫胎前產後。皆為易病之時。皆為易病而難治之時。尤不若臨產時為更危險也。蓋產之易者。諸凡順當。母子俱安。產之難者。生死反掌。必須救治。方能起死回生。稍不急救。多致夭枉。救不得法。藥不應手。亦莫能全生。可不懼哉。蓋有少婦初生。神氣怯弱。子戶未舒。

腰曲不伸。展轉胎側。兒不得出。故難產者。有中年婦人。生育多。氣血虛。而難產者。須胎前服調理之藥。乃易產。有臨產努力太早。兒轉未逮。以致胎落於胯。及兒欲出時。母力已乏。而難產者。先以獨參湯接力。次服藥。宜滑胎散。有將產之際。愚蠢穩婆。不審其偏正。

每腹痛。努力催生。以致橫生逆產者。宜催生四物湯。有體肥脂厚。平素安逸而難產者。有石矮婦人。交骨不開而難產者。蓋交骨不開。乃元氣虛弱。胎前失於調養。以致氣血不能運達而然也。宜加味芎歸湯、交骨不開方。有破胞久。漿水瀝盡。產門風進。產路乾澀而難產者。

俗名瀝胞生。宜神應散。有血先下。或胞漿先下。子逆上衝者。宜子逆湯、黃葵子散。有產不下。橫逆生而欲絕者。宜加味芎歸湯。有臨產腰腹痠疼見紅者。宜催生如意散。有胎死腹中不下者。驗其舌色青黑腹冷是也。宜二陳湯加朴硝五錢。即朴硝一味亦可。若天寒時。須使胎得暖氣才下。

急服藥。宜官桂丸。此方暑天及內熱者皆禁用。其死胎不下。反上衝心而欲絕者。急服藥。宜牛膝二兩。砂仁、丹參各二錢煎。虛加人參。又方。伏龍肝末酒下。有腹中積水。腹大異常。脈細而弱。名曰胞水。臨產必去水斗余方產者。方載胎前。有臨產去血太多。昏不知人。

產下即死。曰血暈者。宜芎歸湯。若產後虛脫。兼防血暈。宜人參、鹿角膠、蘇木煎。入童便服。有火盛血奔上而昏暈者。宜清魂散。如不醒。以韭汁和醋灌之。或醋炭法熏之。又不醒。急掐人中。提頂心頭髮。薑汁童便灌之。即活。有失血過多。虛熱太甚。目暗神昏。手足冷者。

宜川芎、當歸、人參、薑、桂。汗多加黃耆。有才產。忽然噤口。語言顛倒。乍見鬼神。由敗血攻心者。宜妙香散。有臨盆用力太過。氣血暈悶。不省人事者。宜膠珠湯。有將產而痢不止者。宜四君子湯加白芍、杜仲、赤石脂、菟絲子、建蓮、山藥、芡實、砂仁。有子下而胞不下。

由敗血灌入胞中者。宜牛膝歸尾湯、牛膝芒硝酒。或草紙菸熏其鼻。令納氣自下。或胞不下。而臍腹堅。疼脹急。病更甚。宜牛膝湯。有兒胞下後。膀胱落下。名曰茄病。或由臨盆用力太過。或由血氣兩虛。其色紫者可治。白者難治。先用熏洗法。宜急以黃連、狗脊、五倍子、水楊根、枯礬各一錢。

為末煎湯。先熏後洗。乘熱輕輕托進。一二日自愈。急服藥。宜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去耆、苓。加陳皮、枳殼、茱萸。有子宮落下。痛不可忍。名曰瘣疾者。宜鐵粉散。外用托藥或摻藥。有氣血虛而產門不閉。必須大補者。宜加味芎歸湯。一法用石灰炒熱。淬水洗。即閉。

白話文:

婦女懷孕生產前後,都是容易生病的時候,而且這些時候的病都比較難治。但最危險的,莫過於臨產的時候。生產順利的話,一切都順當,母子平安。但如果生產困難,就可能生死一線,必須及時搶救,才能起死回生。稍有耽擱,就會導致母子夭折。如果救治方法不對,藥物不對症,也很難保全性命,這難道不令人害怕嗎?

有些年輕婦女初次生產,身體虛弱,子宮頸沒有張開,腰部彎曲不能伸展,胎兒在肚子裡轉來轉去,無法出來,因此導致難產。有些中年婦女,因為生育次數多,氣血虛弱,也會難產。這類情況,需要在懷孕期間服用調理藥物,才能比較容易生產。還有些產婦,太早用力,導致胎兒位置不正,卡在胯部,或者胎兒要出來時,母親已經沒有力氣,也會難產。這種情況,先要用獨參湯補充體力,再服用滑胎散。

還有些情況,是遇到愚蠢的接生婆,不了解胎位正不正,每次產婦腹痛,就用力催生,導致胎兒橫位或逆位。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催生四物湯。還有一些體型肥胖,平時生活安逸的婦女容易難產,或是身材矮小,骨盆沒有打開的婦女也容易難產。骨盆沒開是因為元氣虛弱,懷孕期間沒有好好調養,導致氣血無法運行。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加味芎歸湯或交骨不開方。

如果羊水破了很久,羊水都流乾了,產門進風,產道乾澀,也會導致難產,俗稱「瀝胞生」。這種情況,適合服用神應散。如果先出血,或是先流羊水,導致胎兒逆位上衝,適合服用子逆湯或黃葵子散。如果胎兒無法產出,橫位或逆位,情況危急,適合服用加味芎歸湯。如果臨產時,腰腹酸痛見紅,適合服用催生如意散。如果胎兒死在腹中無法產出,觀察產婦舌頭顏色發青發黑,腹部發冷,就可確定。這種情況,適合服用二陳湯加朴硝五錢,或是單獨使用朴硝也可以。如果天氣寒冷,必須讓胎兒感到溫暖才能順利產出。這種情況要趕緊服用藥物,適合服用官桂丸,但這個藥方在夏天和體內有熱的人不能使用。

如果死胎無法產出,反而上衝到心臟,情況危急,趕緊服用牛膝二兩,砂仁、丹參各二錢煎服,虛弱可以加人參。或者也可以用伏龍肝末用酒送服。如果腹中有積水,腹部異常腫大,脈搏微弱,稱為「胞水」。臨產時必須先排出很多水才能生產,這個方子記載在懷孕期間的章節。如果臨產時大量出血,昏迷不醒,生產後馬上死亡,稱為「血暈」。適合服用芎歸湯。如果產後虛脫,還要預防血暈,適合服用人參、鹿角膠、蘇木煎服,並加入童子尿一起服用。

如果體內火氣旺盛,血往上衝導致昏迷,適合服用清魂散。如果沒醒來,用韭菜汁和醋灌下去,或者用醋炭熏蒸。還不醒,趕緊掐人中,提起頭頂的頭髮,灌薑汁和童子尿,就能救活。如果失血過多,虛熱嚴重,眼睛昏暗,神志不清,手腳冰冷,適合服用川芎、當歸、人參、薑、桂,汗多加黃耆。

如果剛生產完,突然緊閉嘴巴,胡言亂語,看到鬼神,這是敗血攻心導致的,適合服用妙香散。如果臨盆時用力過度,氣血暈眩,不省人事,適合服用膠珠湯。如果快要生產卻拉肚子不止,適合服用四君子湯加白芍、杜仲、赤石脂、菟絲子、建蓮、山藥、芡實、砂仁。如果胎兒產出後胎盤沒有出來,是因為敗血灌入胎盤中,適合服用牛膝歸尾湯,或者牛膝芒硝酒。也可以用草紙燒成煙熏鼻子,讓它自己順利出來。如果胎盤沒出來,肚臍腹部堅硬,疼痛難耐,病情嚴重,適合服用牛膝湯。

如果胎盤出來後,膀胱下垂,稱為「茄病」,可能是臨盆時太用力,或是氣血兩虛導致的,顏色發紫的可以治療,發白的很難治。先用熏洗的方法,趕緊用黃連、狗脊、五倍子、水楊根、枯礬各一錢,磨成粉煎湯,先熏後洗,趁熱輕輕托回原位,一兩天就會自己好。然後趕緊服用補中益氣湯或十全大補湯,去掉黃耆、茯苓,加入陳皮、枳殼、茱萸。

如果子宮下垂,疼痛難忍,稱為「瘣疾」,適合服用鐵粉散,外用托藥或是摻藥。如果氣血虛弱,導致產門沒有閉合,必須大補,適合服用加味芎歸湯。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石灰炒熱後淬水洗,產門就會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