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不欲食」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不欲食

不欲食是中醫學中的一個症狀,指的是患者沒有食慾,不想吃東西。不欲食可以分為兩類:

  • 食欲不振:患者雖然有食慾,但吃一點就飽了,吃不下多少東西。
  • 食欲全無:患者完全沒有食慾,不想吃東西。

不欲食的病因有很多,包括:

  • 外感:例如風寒、暑熱、濕邪等外邪侵襲人體,會導致不欲食。
  • 內傷:例如脾胃虛弱、肝鬱氣滯、痰濕阻滯等,會導致不欲食。
  • 其他:例如癌症、糖尿病等疾病,也會導致不欲食。

不欲食的治療方法,要根據病因進行辨證施治。如果是外感所致,可以用辛溫解表、清熱解毒等方法治療。如果是內傷所致,可以用健脾益胃、疏肝理氣等方法治療。如果是其他疾病所致,則要根據原發病進行治療。

不欲食的預防方法,包括:

  •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暴飲暴食,不吃生冷油膩的食物。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不欲食的症狀,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梁門

梁門

  • 1.《針灸聚英》:「關門,梁門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銅人。針八分。灸五壯。主善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走。俠臍急痛。身腫。痰瘧振寒。遺溺。
  • 2.《針灸逢源》:「關門,在梁門下一寸。建里旁二寸。(針八分。灸五壯)治積氣腸鳴泄利不欲食俠臍急痛。痎瘧振寒遺溺。
  • 3.《金針秘傳》:「4.關門:二穴在梁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遺溺,善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遊走俠臍急,痰瘧振寒。針入八分,可灸五壯。
  • 4.《普濟方·針灸》:「_關門二穴_,在梁門下一寸。針八分。灸五壯。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治遺弱上滿。及身腹重。主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遊走。夾臍急。痰瘧。振寒。
  • 5.《針灸問答》:「答:關門梁門下一寸,五壯三分何病醫,主治積病腸鳴痛,泄痢不食寒溺遺。(注:關門穴,在梁門下一寸,去胸中行各三寸。五壯,三分。主治善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走,俠臍急痛,身腫痰瘧,振寒,遺溺等症。)

關門

關門

  • 1.《針灸聚英》:「關門,梁門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銅人。針八分。灸五壯。主善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走。俠臍急痛。身腫。痰瘧振寒。遺溺。
  • 2.《針灸逢源》:「關門,在梁門下一寸。建里旁二寸。(針八分。灸五壯)治積氣腸鳴泄利不欲食俠臍急痛。痎瘧振寒遺溺。
  • 3.《金針秘傳》:「4.關門:二穴在梁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遺溺,善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遊走俠臍急,痰瘧振寒。針入八分,可灸五壯。
  • 4.《普濟方·針灸》:「_關門二穴_,在梁門下一寸。針八分。灸五壯。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治遺弱上滿。及身腹重。主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遊走。夾臍急。痰瘧。振寒。
  • 5.《普濟方·針灸》:「治瀉利不欲食。穴關門
  • 6.《針灸問答》:「答:關門梁門下一寸,五壯三分何病醫,主治積病腸鳴痛,泄痢不食寒溺遺。(注:關門穴,在梁門下一寸,去胸中行各三寸。五壯,三分。主治善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走,俠臍急痛,身腫痰瘧,振寒,遺溺等症。)
  • 7.《針方六集》:「關門二穴,主遺溺喘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痰瘧振寒,遺溺。

俞府

俞府

  • 1.《針灸逢源》:「注胸中。(其支自神藏之際。從肺絡心注胸中。以上俞府諸穴。足少陰經止於此。而接手厥陰經也。)是動則病飢不欲食(腎雖陰藏。元陽所居。水中有火。為脾胃之母。陰動則陽衰陽衰則脾困故病雖飢而不欲食。)面如漆柴。(水色黑。陰邪色見於面故如漆。腎藏精。精衰則枯。

神藏

神藏

  • 1.《針灸逢源》:「注胸中。(其支自神藏之際。從肺絡心注胸中。以上俞府諸穴。足少陰經止於此。而接手厥陰經也。)是動則病飢不欲食(腎雖陰藏。元陽所居。水中有火。為脾胃之母。陰動則陽衰陽衰則脾困故病雖飢而不欲食。)面如漆柴。(水色黑。陰邪色見於面故如漆。腎藏精。精衰則枯。
  • 2.《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公孫

公孫

  • 1.《針灸逢源》:「取足少陰膕中血絡。(刺復溜穴。又刺足太陽)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取足太陰。(宜刺公孫穴。)怒而多言。刺足少陰。(復溜穴。滋水以制火也○一作刺足少陽)
  • 2.《針灸資生經》:「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作效。內庭、厲兌、(面腫。)公孫、治寒瘧不嗜食。京骨、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明下同。)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合谷、陽谿、後谿、陽池、陰都、治身寒熱瘧。(明下云痎瘧。)病心下煩滿氣逆。

復溜

復溜

  • 1.《針灸逢源》:「取足少陰膕中血絡。(刺復溜穴。又刺足太陽)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取足太陰。(宜刺公孫穴。)怒而多言。刺足少陰。(復溜穴。滋水以制火也○一作刺足少陽)

建里

建里

  • 1.《針灸逢源》:「關門,在梁門下一寸。建里旁二寸。(針八分。灸五壯)治積氣腸鳴泄利不欲食俠臍急痛。痎瘧振寒遺溺。
  • 2.《金針秘傳》:「5.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治心下痛不欲食,嘔逆上氣,腹脹身腫。針入五分,留十呼,可灸五壯止。
  • 3.《針灸資生經》:「悲恐相引。瘛瘲。建里、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明云。心痛身腫。)章門、主心痛而嘔。大泉、主心痛肺脹。胃氣上逆。鳩尾、主心寒脹滿。不得食。大都、太白、主暴泄心痛。腹脹。心痛尤甚。上管、主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不容、期門、主心切痛。喜噫酸。
  • 4.《普濟方·針灸》:「_建里一穴_,在中腕下一寸。針五分。留十呼。灸五壯。銅人經云。治心下痛。不欲食。嘔逆上氣。腹脹身腫。又云。治腸中疼痛。針入一寸二分。灸亦良。西方子云。在中脘下一寸二分。不可灸。
  • 5.《普濟方·針灸》:「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及身腫。穴建里

大都

大都

  • 1.《針灸甲乙經》:「風眩頭痛,小海主之。氣喘,熱病衄不止,煩心善悲,腹脹,逆息熱氣,足脛中寒,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泄,仰息,足下寒,中悶,嘔吐,不欲食飲,隱白主之。熱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泄,心腹脹痛,心尤痛甚,此胃心痛也,大都主之,並取隱白,腹滿善嘔煩悶,此皆主之。
  • 2.《針灸資生經》:「悲恐相引。瘛瘲。建里、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明云。心痛身腫。)章門、主心痛而嘔。大泉、主心痛肺脹。胃氣上逆。鳩尾、主心寒脹滿。不得食。大都、太白、主暴泄心痛。腹脹。心痛尤甚。上管、主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不容、期門、主心切痛。喜噫酸。

小海

小海

  • 1.《針灸甲乙經》:「風眩頭痛,小海主之。氣喘,熱病衄不止,煩心善悲,腹脹,逆息熱氣,足脛中寒,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泄,仰息,足下寒,中悶,嘔吐,不欲食飲,隱白主之。熱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泄,心腹脹痛,心尤痛甚,此胃心痛也,大都主之,並取隱白,腹滿善嘔煩悶,此皆主之。

隱白

隱白

  • 1.《針灸甲乙經》:「風眩頭痛,小海主之。氣喘,熱病衄不止,煩心善悲,腹脹,逆息熱氣,足脛中寒,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泄,仰息,足下寒,中悶,嘔吐,不欲食飲,隱白主之。熱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泄,心腹脹痛,心尤痛甚,此胃心痛也,大都主之,並取隱白,腹滿善嘔煩悶,此皆主之。
  • 2.《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 3.《普濟方·針灸》:「_隱白_(在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灸三壯。主腹中有寒氣。起則氣喘。熱病衄血不止。煩心喜悲。腹脹逆息。熱氣足脛中寒。不得臥。氣滿胸中。腸熱暴泄。仰息足下寒。膈中悶。嘔吐不欲食飲。屍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飲渴。身體痛。多唾)。
  • 4.《普濟方·針灸》:「治腹中有寒熱起。氣喘衄血不止。腹中脹逆。脛寒熱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泄。膈中嘔吐。不欲食。穴隱白
  • 5.《普濟方·針灸》:「治膈中嘔吐。不欲食。穴隱白

湧泉

湧泉

  • 1.《針灸甲乙經》:「肌寒熱,病肌痛,毛髮焦。唇槁臘,不得汗,取三陽於下以去其血者,補太陰以去其汗。骨寒骨熱,痛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本槁痛,取其少陰於陰股之絡,齒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食,先取湧泉見血,視跗上盛者,盡出血。
  • 2.《普濟方·針灸》:「治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食。有此病者。宜用此法治之驗。穴湧泉,陰谷

中封

中封

  • 1.《針灸甲乙經》:「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商丘主之。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搜白,便難,中封主之。心如懸,哀而亂,善恐,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𬌺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飲不欲食,照海主之。

商丘

商丘

  • 1.《針灸甲乙經》:「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商丘主之。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搜白,便難,中封主之。心如懸,哀而亂,善恐,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𬌺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飲不欲食,照海主之。
  • 2.《針灸甲乙經》:「小兒驚癇不得息,顱息主之。小兒驚癇如有見者,列缺主之,並取陽明絡。小兒口中腥臭,胸脅榰滿,勞宮主之。小兒咳而泄,不欲食者,商丘主之。小兒癇瘈,手足擾,目昏口噤,溺黃,商丘主之。小兒癇痓,遺精溺,虛則病諸癇癲,實則閉癃,少腹中熱,善寐,大敦主之。
  • 3.《普濟方·針灸》:「治咳而泄不欲食。穴商丘

然谷

然谷

  • 1.《針灸甲乙經》:「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商丘主之。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搜白,便難,中封主之。心如懸,哀而亂,善恐,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𬌺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飲不欲食,照海主之。

照海

照海

  • 1.《針灸甲乙經》:「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商丘主之。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搜白,便難,中封主之。心如懸,哀而亂,善恐,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𬌺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飲不欲食,照海主之。
  • 2.《針方六集》:「病人飢不欲食,面如漆紫,咳吐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口苦舌乾咽腫,上氣嗌痛,煩心,心痛,黃疸,腸癖,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此足少陰受病也。凡此四經受病,不拘外感諸邪,內傷六慾,揆之八法,宜刺列缺、照海。

大敦

大敦

  • 1.《針灸甲乙經》:「小兒驚癇不得息,顱息主之。小兒驚癇如有見者,列缺主之,並取陽明絡。小兒口中腥臭,胸脅榰滿,勞宮主之。小兒咳而泄,不欲食者,商丘主之。小兒癇瘈,手足擾,目昏口噤,溺黃,商丘主之。小兒癇痓,遺精溺,虛則病諸癇癲,實則閉癃,少腹中熱,善寐,大敦主之。

列缺

列缺

  • 1.《針灸甲乙經》:「小兒驚癇不得息,顱息主之。小兒驚癇如有見者,列缺主之,並取陽明絡。小兒口中腥臭,胸脅榰滿,勞宮主之。小兒咳而泄,不欲食者,商丘主之。小兒癇瘈,手足擾,目昏口噤,溺黃,商丘主之。小兒癇痓,遺精溺,虛則病諸癇癲,實則閉癃,少腹中熱,善寐,大敦主之。
  • 2.《針方六集》:「病人飢不欲食,面如漆紫,咳吐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口苦舌乾咽腫,上氣嗌痛,煩心,心痛,黃疸,腸癖,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此足少陰受病也。凡此四經受病,不拘外感諸邪,內傷六慾,揆之八法,宜刺列缺、照海。

勞宮

勞宮

  • 1.《針灸甲乙經》:「小兒驚癇不得息,顱息主之。小兒驚癇如有見者,列缺主之,並取陽明絡。小兒口中腥臭,胸脅榰滿,勞宮主之。小兒咳而泄,不欲食者,商丘主之。小兒癇瘈,手足擾,目昏口噤,溺黃,商丘主之。小兒癇痓,遺精溺,虛則病諸癇癲,實則閉癃,少腹中熱,善寐,大敦主之。
  • 2.《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顱息

顱息

  • 1.《針灸甲乙經》:「小兒驚癇不得息,顱息主之。小兒驚癇如有見者,列缺主之,並取陽明絡。小兒口中腥臭,胸脅榰滿,勞宮主之。小兒咳而泄,不欲食者,商丘主之。小兒癇瘈,手足擾,目昏口噤,溺黃,商丘主之。小兒癇痓,遺精溺,虛則病諸癇癲,實則閉癃,少腹中熱,善寐,大敦主之。

太白

太白

  • 1.《刺灸心法要訣》:「_【注】_,脾經里之原穴太白,胃經表之絡穴豐隆,二穴應刺之證即:身重,倦怠,面黃,舌強而疼,腹滿時時作痛。或吐、或瀉,善飢而不欲食。皆脾胃經病也。
  • 2.《針灸資生經》:「(明)腹哀、(銅同。)太白、(見瀉。)主食不化。(千)凡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天樞、厲兌、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夾臍痛。章門、主食飲不化。(見不嗜食。)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庭、治胸脅滿。
  • 3.《針灸資生經》:「悲恐相引。瘛瘲。建里、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明云。心痛身腫。)章門、主心痛而嘔。大泉、主心痛肺脹。胃氣上逆。鳩尾、主心寒脹滿。不得食。大都、太白、主暴泄心痛。腹脹。心痛尤甚。上管、主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不容、期門、主心切痛。喜噫酸。

豐隆

豐隆

  • 1.《刺灸心法要訣》:「_【注】_,脾經里之原穴太白,胃經表之絡穴豐隆,二穴應刺之證即:身重,倦怠,面黃,舌強而疼,腹滿時時作痛。或吐、或瀉,善飢而不欲食。皆脾胃經病也。

中脘

中脘

  • 1.《金針秘傳》:「5.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治心下痛不欲食,嘔逆上氣,腹脹身腫。針入五分,留十呼,可灸五壯止。
  • 2.《普濟方·針灸》:「_建里一穴_,在中腕下一寸。針五分。留十呼。灸五壯。銅人經云。治心下痛。不欲食。嘔逆上氣。腹脹身腫。又云。治腸中疼痛。針入一寸二分。灸亦良。西方子云。在中脘下一寸二分。不可灸。

中庭

中庭

  • 1.《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 2.《針灸資生經》:「(明)腹哀、(銅同。)太白、(見瀉。)主食不化。(千)凡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天樞、厲兌、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夾臍痛。章門、主食飲不化。(見不嗜食。)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庭、治胸脅滿。

少商

少商

  • 1.《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巨闕

巨闕

  • 1.《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 2.《針方六集》:「肓俞二穴,主善飢不欲食,心如懸,腹大時切痛,寒疝,大便燥,心下有寒,目赤痛從內眥始。

石門

石門

  • 1.《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 2.《針灸資生經》:「(明)腹哀、(銅同。)太白、(見瀉。)主食不化。(千)凡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天樞、厲兌、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夾臍痛。章門、主食飲不化。(見不嗜食。)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庭、治胸脅滿。
  • 3.《普濟方·針灸》:「治不欲食。谷入食不化。穴石門
  • 4.《普濟方·針灸》:「治不欲食。谷入不化。穴石門

胃俞

胃俞

  • 1.《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率谷

率谷

  • 1.《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章門

章門

  • 1.《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 2.《針灸資生經》:「(明)腹哀、(銅同。)太白、(見瀉。)主食不化。(千)凡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天樞、厲兌、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夾臍痛。章門、主食飲不化。(見不嗜食。)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庭、治胸脅滿。
  • 3.《針灸資生經》:「悲恐相引。瘛瘲。建里、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明云。心痛身腫。)章門、主心痛而嘔。大泉、主心痛肺脹。胃氣上逆。鳩尾、主心寒脹滿。不得食。大都、太白、主暴泄心痛。腹脹。心痛尤甚。上管、主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不容、期門、主心切痛。喜噫酸。

魚際

魚際

  • 1.《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腎俞

腎俞

  • 1.《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魂門

魂門

  • 1.《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靈墟

靈墟

  • 1.《針灸資生經》:「)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內庭

內庭

  • 1.《針灸資生經》:「(明)腹哀、(銅同。)太白、(見瀉。)主食不化。(千)凡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天樞、厲兌、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夾臍痛。章門、主食飲不化。(見不嗜食。)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庭、治胸脅滿。
  • 2.《針灸資生經》:「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作效。內庭、厲兌、(面腫。)公孫、治寒瘧不嗜食。京骨、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明下同。)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合谷、陽谿、後谿、陽池、陰都、治身寒熱瘧。(明下云痎瘧。)病心下煩滿氣逆。

天樞

天樞

  • 1.《針灸資生經》:「(明)腹哀、(銅同。)太白、(見瀉。)主食不化。(千)凡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天樞、厲兌、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夾臍痛。章門、主食飲不化。(見不嗜食。)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庭、治胸脅滿。
  • 2.《針方六集》:「關門二穴,主遺溺喘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痰瘧振寒,遺溺。

腹哀

腹哀

  • 1.《針灸資生經》:「(明)腹哀、(銅同。)太白、(見瀉。)主食不化。(千)凡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天樞、厲兌、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夾臍痛。章門、主食飲不化。(見不嗜食。)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庭、治胸脅滿。

厲兌

厲兌

  • 1.《針灸資生經》:「(明)腹哀、(銅同。)太白、(見瀉。)主食不化。(千)凡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天樞、厲兌、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夾臍痛。章門、主食飲不化。(見不嗜食。)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庭、治胸脅滿。
  • 2.《針灸資生經》:「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作效。內庭、厲兌、(面腫。)公孫、治寒瘧不嗜食。京骨、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明下同。)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合谷、陽谿、後谿、陽池、陰都、治身寒熱瘧。(明下云痎瘧。)病心下煩滿氣逆。

合谷

合谷

  • 1.《針灸資生經》:「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作效。內庭、厲兌、(面腫。)公孫、治寒瘧不嗜食。京骨、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明下同。)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合谷、陽谿、後谿、陽池、陰都、治身寒熱瘧。(明下云痎瘧。)病心下煩滿氣逆。

京骨

京骨

  • 1.《針灸資生經》:「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作效。內庭、厲兌、(面腫。)公孫、治寒瘧不嗜食。京骨、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明下同。)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合谷、陽谿、後谿、陽池、陰都、治身寒熱瘧。(明下云痎瘧。)病心下煩滿氣逆。
  • 2.《黃帝明堂灸經》:「_京骨_,二穴,在足外側大骨下,白肉際陷者中。灸五壯。主寒瘧寒熱,善驚悸,不欲食,腿膝脛痿,腳攣不得伸,癲病狂走,善自齧,及膝脛寒也。
  • 3.《普濟方·針灸》:「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穴京骨
  • 4.《針方六集》:「京骨二穴,主目眥赤爛,鼻衄不止,腰脊痛不可俯仰,身後側痛,腳氣紅腫燥裂,痎瘧寒熱,喜驚,不欲食,筋攣,傴僂,心痛。

神門

神門

  • 1.《針灸資生經》:「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作效。內庭、厲兌、(面腫。)公孫、治寒瘧不嗜食。京骨、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明下同。)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合谷、陽谿、後谿、陽池、陰都、治身寒熱瘧。(明下云痎瘧。)病心下煩滿氣逆。

陰都

陰都

  • 1.《針灸資生經》:「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作效。內庭、厲兌、(面腫。)公孫、治寒瘧不嗜食。京骨、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明下同。)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合谷、陽谿、後谿、陽池、陰都、治身寒熱瘧。(明下云痎瘧。)病心下煩滿氣逆。

脾俞

脾俞

  • 1.《針灸資生經》:「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作效。內庭、厲兌、(面腫。)公孫、治寒瘧不嗜食。京骨、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明下同。)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合谷、陽谿、後谿、陽池、陰都、治身寒熱瘧。(明下云痎瘧。)病心下煩滿氣逆。

陽池

陽池

  • 1.《針灸資生經》:「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作效。內庭、厲兌、(面腫。)公孫、治寒瘧不嗜食。京骨、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明下同。)神門、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合谷、陽谿、後谿、陽池、陰都、治身寒熱瘧。(明下云痎瘧。)病心下煩滿氣逆。

不容

不容

  • 1.《針灸資生經》:「悲恐相引。瘛瘲。建里、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明云。心痛身腫。)章門、主心痛而嘔。大泉、主心痛肺脹。胃氣上逆。鳩尾、主心寒脹滿。不得食。大都、太白、主暴泄心痛。腹脹。心痛尤甚。上管、主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不容、期門、主心切痛。喜噫酸。
  • 2.《針方六集》:「關門二穴,主遺溺喘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痰瘧振寒,遺溺。

期門

期門

  • 1.《針灸資生經》:「悲恐相引。瘛瘲。建里、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明云。心痛身腫。)章門、主心痛而嘔。大泉、主心痛肺脹。胃氣上逆。鳩尾、主心寒脹滿。不得食。大都、太白、主暴泄心痛。腹脹。心痛尤甚。上管、主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不容、期門、主心切痛。喜噫酸。

鳩尾

鳩尾

  • 1.《針灸資生經》:「悲恐相引。瘛瘲。建里、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明云。心痛身腫。)章門、主心痛而嘔。大泉、主心痛肺脹。胃氣上逆。鳩尾、主心寒脹滿。不得食。大都、太白、主暴泄心痛。腹脹。心痛尤甚。上管、主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不容、期門、主心切痛。喜噫酸。

下廉

下廉

  • 1.《普濟方·針灸》:「_懸釐二穴_,在曲周上(足少陽穴無上字)。腦空下廉。針三分。灸三壯。銅人經云。手足少陽陽明之交會。治熱病汗不出。頭偏痛。煩心。不欲食。目銳眥赤痛。西方子云。二穴在曲周顳顬下廉。主麵皮赤痛。癲疾。互引善驚。羊鳴。
  • 2.《針灸問答》:「答:懸釐顳顬下廉看,三壯三分何病探,頭面痛腫不欲食,中焦熱病銳眥黃。(注:懸釐穴,在顳顬下廉。三壯,三分。主治麵皮赤腫,偏頭痛,煩心,不欲食,中焦客熱,熱病汗不出,目銳眥赤痛等症。)

腦空

腦空

  • 1.《普濟方·針灸》:「_懸釐二穴_,在曲周上(足少陽穴無上字)。腦空下廉。針三分。灸三壯。銅人經云。手足少陽陽明之交會。治熱病汗不出。頭偏痛。煩心。不欲食。目銳眥赤痛。西方子云。二穴在曲周顳顬下廉。主麵皮赤痛。癲疾。互引善驚。羊鳴。

懸釐

懸釐

  • 1.《普濟方·針灸》:「_懸釐二穴_,在曲周上(足少陽穴無上字)。腦空下廉。針三分。灸三壯。銅人經云。手足少陽陽明之交會。治熱病汗不出。頭偏痛。煩心。不欲食。目銳眥赤痛。西方子云。二穴在曲周顳顬下廉。主麵皮赤痛。癲疾。互引善驚。羊鳴。
  • 2.《針灸問答》:「答:懸釐顳顬下廉看,三壯三分何病探,頭面痛腫不欲食,中焦熱病銳眥黃。(注:懸釐穴,在顳顬下廉。三壯,三分。主治麵皮赤腫,偏頭痛,煩心,不欲食,中焦客熱,熱病汗不出,目銳眥赤痛等症。)
  • 3.《針方六集》:「懸釐二穴,主麵皮赤腫,頭偏痛,目銳眥赤痛,煩心,不欲食,中焦客熱,熱病汗不出。

懸顱

懸顱

  • 1.《普濟方·針灸》:「治熱病煩滿汗不出。頭偏痛。煩心不欲食。穴懸顱

陰交

陰交


幽門

幽門

  • 1.《普濟方·針灸》:「治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遊走。夾臍急。穴幽門
  • 2.《針方六集》:「肓俞二穴,主善飢不欲食,心如懸,腹大時切痛,寒疝,大便燥,心下有寒,目赤痛從內眥始。
  • 3.《針方六集》:「關門二穴,主遺溺喘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痰瘧振寒,遺溺。

陰谷

陰谷

  • 1.《普濟方·針灸》:「治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食。有此病者。宜用此法治之驗。穴湧泉,陰谷

肓俞

肓俞

  • 1.《針方六集》:「肓俞二穴,主善飢不欲食,心如懸,腹大時切痛,寒疝,大便燥,心下有寒,目赤痛從內眥始。

橫骨

橫骨

  • 1.《針方六集》:「肓俞二穴,主善飢不欲食,心如懸,腹大時切痛,寒疝,大便燥,心下有寒,目赤痛從內眥始。

氣衝

氣衝

  • 1.《針方六集》:「關門二穴,主遺溺喘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痰瘧振寒,遺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