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1、腹哀。腹,腹部也,脾土也。哀,悲哀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脾土受水之害。本穴物質為大橫穴傳來的天部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化雨降之於地部,脾土受濕而無生氣之力,因而悲哀,哀其子金氣不生也,故名。
2、腸哀、腸屈。腸,大腸也,此指大腸所主的金氣。哀,悲哀也。屈,虧缺也。腸哀、腸屈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氣虛少,脾土生髮之氣不足。理同腹哀名解。
3、足太陰陰維之會。本穴的地部經水為滿溢之狀並散流脾經之外,表現出陰維脈的氣血特性,故為足太陰陰維之會。
解剖位置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8肋間動、靜脈;布有第8肋間神經。
針刺方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性厭食症
- 嗜眠症(嗜睡症)
神經系統疾病
- 嗜眠症(嗜睡症)
消化系統疾病
- 大便秘結
- 消化不良
- 腹中有鳴叫聲
- 胃潰瘍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胃腸出血
- 大腸激擾綜合症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嗜眠症(嗜睡症)
- 下腹部痛(小腹痛)
- 腹痛
- 噯氣
- 腹瀉
- 肚臍周圍痛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腹中有鳴叫聲
- 噯氣
- 多痰
- 大便膿血
- 大便溏(稀薄)
- 肚臍周圍痛
相關標籤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