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腹哀。腹,腹部也,脾土也。哀,悲哀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脾土受水之害。本穴物質為大橫穴傳來的天部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化雨降之於地部,脾土受濕而無生氣之力,因而悲哀,哀其子金氣不生也,故名。 此穴為足太陰陰維之會。
解剖位置
- 此穴位於腹部肌肉層中,具體來說是在腹內外斜肌和腹橫肌的區域;
- 在血管方面,此處有第8肋間的動脈和靜脈通過;
- 神經分布上,則是由第8肋間神經負責。
針刺方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
穴道介紹
腹哀穴功效「健脾消食,通降腑氣」,主治飲食不振、繞臍痛、便秘、痢疾、胃痙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或減少,細菌性痢疾。
現代研究發現,針刺腹哀穴治療精索靜脈術後,腹膜刺激症狀,取雙側腹哀、大橫、中脘、關元等穴,針刺得氣後施平補平瀉法,刺激10分鐘,再留針10分鐘。治療1例,腹痛等症狀即刻緩解,進少許飲食後欣然下床。
穴道配伍
1. 腹哀穴配氣海穴治腸鳴:
- 原理: 腹哀穴擅理脾胃氣機,氣海穴為氣之大海,元氣充足之處。腸鳴多因脾胃氣虛,升降失調所致。此配伍,一則疏通脾經氣滯,改善腸道蠕動;二則補充元氣,調節腸胃功能,從根本上解決腸鳴問題。氣海穴補氣,腹哀穴理氣,一補一瀉,協同作用,效果更佳。
2. 腹哀穴配梁丘穴、足三里穴、中脘穴治急性腹痛:
- 原理: 此配伍針對急性腹痛,取穴兼顧多個方面。梁丘穴屬足陽明胃經,為胃經之募穴,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足三里穴為胃經強壯要穴,具有健脾和胃、補益正氣的作用;中脘穴為胃之募穴,與胃的關係密切。 腹哀穴則直接作用於脾經,調理脾胃氣機。此配伍,多個穴位協同作用,快速止痛,並調理脾胃,預防復發。
3. 腹哀穴配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內關穴、足三里穴治消化不良:
- 原理: 消化不良多因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常。此配伍從多個方面入手:脾俞穴、胃俞穴補益脾胃之氣;中脘穴調理胃部;內關穴寧心安神,調理脾胃;足三里穴健脾和胃、補益正氣;腹哀穴則疏通脾經氣機,促進消化吸收。整體配伍,補瀉兼顧,標本兼治,全面提升脾胃功能,從而改善消化不良症狀。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性厭食症
- 嗜眠症(嗜睡症)
神經系統疾病
- 嗜眠症(嗜睡症)
消化系統疾病
- 大便秘結
- 消化不良
- 腹中有鳴叫聲
- 胃潰瘍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胃腸出血
- 大腸激擾綜合症
艾灸刮痧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腹哀穴」的方法
艾灸:
- 準備材料: 艾條、艾灸盒、艾灸針、酒精、棉花等。
- 消毒: 用酒精棉球消毒艾灸盒、艾灸針。
- 點燃艾條: 將艾條點燃,並用艾灸盒固定艾條,使艾條距離皮膚約2-3釐米。
- 施灸: 將艾灸盒置於腹哀穴位置,並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灼傷皮膚。
- 灸感: 施灸過程中,應感到溫熱舒適,若有灼痛感,應立即停止。
- 時間: 每次灸10-15分鐘,每天1-2次。
- 注意事項:
- 艾灸時應注意通風,避免煙霧過濃。
- 艾灸後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 孕婦、經期婦女、皮膚敏感者慎用。
遠紅外線加熱(神燈):
- 準備材料: 遠紅外線神燈、毛巾。
- 調整距離: 將神燈距離腹哀穴位置約20-30釐米,並保持一定的角度,使光線集中照射穴位。
- 加熱時間: 每次加熱15-20分鐘,每天1-2次。
- 感受溫度: 加熱過程中,應感到溫熱舒適,若有灼痛感,應立即停止。
- 注意事項:
- 加熱時,應注意通風,避免室內溫度過高。
- 加熱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皮膚,避免灼傷。
- 如有皮膚不適,應立即停止加熱。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具體操作應根據個人體質和情況調整。
按摩推拿
腹哀穴按摩方法:
1. 姿勢準備:
- 取坐位或仰臥位,放鬆全身。
2. 定位:
- 找到臍中位置,向上3寸(約四指寬)處為「建裏」穴。
- 從「建裏」穴旁開前正線4寸處(約五指寬)即為「腹哀」穴。
3. 按摩手法:
- 指壓法: 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腹哀」穴,力度以感到酸脹為宜,保持1-2分鐘。
- 揉按法: 用拇指指腹以旋轉的方式按揉「腹哀」穴,力度輕柔,持續1-2分鐘。
- 推拿法: 用拇指指腹沿著「腹哀」穴方向,由下向上推拿,力度適中,重複5-10次。
4. 按摩時間:
- 每次按摩時間約3-5分鐘,每天可按摩1-2次。
5. 注意事項:
- 按摩時應避免用力過猛,以免造成不適。
- 孕婦、月經期間、腸胃不適者應慎用。
- 如有任何不適,應停止按摩並諮詢專業醫師。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