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靈樞逆順

氣之逆順者。所以應天地陰陽四時五行也。脈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氣之虛實有餘不足也。刺之大約者。必明知病之可刺。與其未可刺。與其已。不可刺也。(已者言病既已也。)

2. 賊風篇

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令人病焉。嘗有所傷於濕氣。藏於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

3. 靈樞衛氣失常篇

衛氣之留於腹中蓄積不行菀蘊不得常所。使人肢脅胃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衛氣者。水穀之悍氣也。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此衛氣之常也。失其常則隨邪內陷留於腹中。蓄積不行而菀蘊為病)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積於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旁取之(俱如下文)積於上瀉大迎(足陽明經)天突(任脈)喉中。(即廉泉穴積於胸中病喘呼逆息。

故常瀉之於上)積於下者瀉三里氣街(積於腹中。病胃中滿故當瀉其下。)上下皆滿者。上下取之與季脅之下一寸。重者雞足取之。(上下皆病胸中與腹中俱滿。當取上五穴又旁取季脅之章門穴。其積重者。即積針以刺之如雞足之狀)診視其脈大而弦急及絕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

不可刺也。

何以知皮肉氣血筋骨之病也。色起兩眉薄澤者。病在皮。(其應主肺)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脾氣通於唇)營氣濡然者。病在血氣。(營本無形。若膚腠之汗。肌肉之脹。二便之泄利。皆濡然之謂。其病在營則氣血也。)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目為肝竅肝主筋也。)耳焦枯受塵垢病在骨。(耳為腎竅腎主骨也)

人年五十以上為老。二十以上為壯。十八以下為少。六歲以下為小。(此言人之老壯少小以年而別○以下之下。舊本上。)

膏者。多氣多氣者熱。熱者耐寒。(膏者。油也。人有多膏者。其肉淖。粗理者身寒細理者身熱。故能耐寒而多氣皮緩故能縱腹垂腴也)肉者多血。多血則充形。充形則平。(人有多肉者。皮肉不相離。身體容大而寒熱和平也)脂者。其血清。氣滑少。故不能大此別於眾人者也(脂者。

骨中髓也多脂者肉堅。其血必清。氣滑且少。故身形不大。而必能耐寒也。此言人之有膏有肉有脂其氣血各有多少。若眾人皮肉脂膏之不加多。各自稱其身也。)

4. 靈樞玉版篇

病之生時。有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營氣不行。乃發為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夫癰疽之生。膿血之成也積微之所生也(由微而積)

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膿血者。其惟砭石鈹鋒之所取也。(言治癰膿。小針不適用。大針即可用砭與鈹針鋒針)諸病皆有逆順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邪正盛。)腹鳴而滿四肢清(冷也)泄其脈大。是二逆也(此陰證得陽脈。)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

(亦陰證得陽脈)咳。且溲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正氣已衰。)咳。脫形。身熱。(正衰火盛。)脈小以疾(邪亦未衰)是謂五逆也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矣,其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脹便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也(以陰證得陽脈。時絕者死脈也)咳溲血形肉脫。

脈搏是三逆也(火盛水虧。)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脈小帶疾虛而火盛也)咳嘔腹脹且飧泄(病已虛)其脈絕。是五逆也如是者。不過一時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謂逆治。

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穀氣血之海也海之所行雲氣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氣血者。經隧也經隧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迎而奪之而已矣上下有數乎。(問手足經也)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臟之氣盡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輸矣此所謂奪其天氣者也(五里手陽明經穴。

陰氣之所在也若迎而奪之則臟氣敗絕。必致中道而止且一臟之氣。大約五至而已。針凡五往以奪之則一臟之氣已盡。若奪至二十五至。則五臟之輸氣皆竭此所謂奪其天真之氣也。)

5. 靈樞五禁

刺有五禁禁其不可刺也甲乙日自乘無刺頭無發朦於耳內丙丁日自乘。無振埃於肩喉廉泉戊己日自乘四季。(戊己為手足四肢。合辰戌丑未之四季)無刺腹去爪瀉水庚辛日自乘無刺關節與股膝。壬癸日自乘無刺足脛。是為五禁(此言天干應於人身。故凡天干目乘之日。皆無刺之發朦等名。見刺節真邪篇。)

6.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篇

(本篇云。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別。而陰陽和平之人不與。金木水火土。別其五色五形之人。各有其五。故名篇)

形勝色色勝形者至其勝時年。加感則病行。失則憂矣。形色相得者。富貴大樂(形與色必有相得。如木形人蒼色。火形人赤色。土形人黃色。金形人白色。水形人黑色也。人有形勝色者。如得木形而黃色現也。色勝形者如得木形而白色現也但此等之人。不以本形本色相見而有他色來見至其形色相勝之時。

值有年忌相加。此感則病行。失則憂也)凡年忌下上之人犬忌常加(年忌者忌有常數也○下上義詳全篇五行之人中)七歲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年忌始於七歲。七為陽之少。九為陽之老。陽數極於九而極必變故自七歲以後凡遇九年皆為年忌)

按其寸口人迎以調陰陽切(深也)循(察也)其經絡之凝澀結而不通者。此於身皆為痛痹。甚則不行。故凝澀凝澀者。致氣以溫之(留針)血和乃止。其結絡者。脈結血不行決之乃行(開泄之謂)故曰。氣有餘於上者導而下之(刺其在下之穴。以引而下之。)氣不足於上者。

推而休之(刺其在上之穴。推轉其針久留以待氣)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因氣未來。當引之而使其必來。)必明於經隧。(經脈之道路)乃能持之寒與熱爭者。導而行之其宛陳血不結者。則而予之。(則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