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奪命神效膏:中醫古方,神奇功效

奪命神效膏,顧名思義,具有起死回生之效,為中醫古方之一,主要成分包括:大黃、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麻黃、細辛、白芷、荊芥、防風、蒼朮、羌活、烏頭、甘草、五靈脂、白芍、虎骨、防己、甘遂、海藻、大戟、芫花、鳳仙花、白蘞、附子、烏藥、天南星、半夏、香附、肉桂、蒼耳子、艾葉、皁刺、枳殼、三稜、蓬莪朮、萊菔子、巴豆、五倍子、獨活、桃仁、紅花、蘇木、續斷、連翹、梔子、苦參、乾薑、全蠍、白僵蠶、露蜂房、山奈、甘松、皁莢、玄參、紫金皮、蜈蚣、蝦蟆、血餘炭、大蒜、蔥白、生薑、阿魏、木香、丁香、乳香、沒藥、血竭、麝香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肝退黃之功。
  •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
  •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脾、心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
  • **赤芍:**味酸、甘,性涼,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之功。
  •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益精養血之功。
  • **麻黃:**味辛、苦,性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 **細辛:**味辛,性溫,歸肺、腎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瀉之功。
  • **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散寒止痛、消腫排膿之功。
  • **荊芥:**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解表散寒、疏風散熱之功。
  • **防風:**味辛,性微溫,歸膀胱、肺經,具有祛風解表、利水消腫之功。
  • **蒼朮:**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化痰散結之功。
  • **羌活:**味辛,性溫,歸膀胱、肺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痙之功。
  • **烏頭:**味辛、熱,性大熱,歸心、腎經,具有溫經散寒、回陽救逆之功。
  •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之功。
  • **五靈脂:**味辛,性溫,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活血止痛之功。
  •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之功。
  • **虎骨:**味甘、鹹,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之功。
  • **防己:**味苦、辛,性寒,歸膀胱、脾經,具有利水滲濕、祛風濕之功。
  • **甘遂:**味苦,性寒,歸大腸經,具有瀉下攻積、逐水消腫之功。
  • **海藻:**味鹹,性寒,歸肺、腎經,具有軟堅散結、化痰平喘之功。
  • **大戟:**味辛、苦,性大熱,歸肺、大腸經,具有逐水消腫、瀉下攻積之功。
  • **芫花:**味辛、苦,性大熱,歸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化痰止咳之功。
  • **鳳仙花:**味辛,性涼,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
  • **白蘞:**味甘,性微寒,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之功。
  • **附子:**味辛、熱,性大熱,歸心、腎經,具有溫經散寒、回陽救逆之功。
  • **烏藥:**味辛、苦,性溫,歸脾、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行氣止痛之功。
  •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消積止痛之功。
  • **半夏:**味辛、苦,性微寒,歸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咳之功。
  • **香附:**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之功。
  • **肉桂:**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經,具有溫補腎陽、散寒止痛之功。
  • **蒼耳子:**味苦、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清熱解毒之功。
  • **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脾、肝、腎經,具有溫經止血、安胎止崩之功。
  • **皁刺:**味苦,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 **枳殼:**味苦、酸,性微寒,歸肺、大腸經,具有行氣寬中、降逆止嘔之功。
  • **三稜:**味辛、苦,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活血、消積止痛之功。
  • **蓬莪朮:**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化痰散結之功。
  • **萊菔子:**味辛,性微溫,歸肺、胃經,具有化痰止咳、消食除脹之功。
  • **巴豆:**味辛、苦,性大熱,歸大腸經,具有瀉下攻積、逐水消腫之功。
  • **五倍子:**味酸、澀,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止血止瀉、澀腸固精之功。
  • **獨活:**味苦、辛,性溫,歸肝、脾經,具有祛風濕、止痛散寒之功。
  • **桃仁:**味苦、辛,性微溫,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功。
  • **紅花:**味辛、苦,性溫,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功。
  • **蘇木:**味酸、澀,性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之功。
  • **續斷:**味甘、苦,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強腰、活血止痛之功。
  • **連翹:**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 **梔子:**味苦、寒,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
  • **苦參:**味苦,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功。
  • **乾薑:**味辛、辣,性熱,歸肺、脾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
  • **全蠍:**味鹹、辛,性溫,歸心、肝經,具有息風鎮痙、通絡止痛之功。
  • **白僵蠶:**味甘、鹹,性平,歸肺、肝經,具有化痰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士鱉子1兩,當歸1兩,川芎1兩,赤芍1兩,生地1兩,麻黃1兩,細辛1兩,白芷1兩,荊芥1兩,防風1兩,蒼朮1兩,羌活1兩,川烏1兩,草烏1兩,甘草1兩,五靈脂1兩,白芍1兩,虎骨1兩,防已1兩,甘遂1兩,海藻1兩,大戟1兩,芫花1兩,白鳳仙根1兩,白蘞1兩,附子1兩,烏藥1兩,南星1兩,半夏1兩,香附1兩,肉桂1兩,蒼耳子1兩,申薑1兩,艾葉1兩,角刺1兩,枳殼1兩,三稜1兩,蓬朮1兩,卜子1兩,巴豆1兩,五倍子1兩,獨活1兩,桃仁1兩,紅花1兩,蘇木1兩,川斷1兩,連翹1兩,梔子1兩,苦參1兩,乾薑1兩,蓖麻1兩,甲片1兩,全蠍1兩,僵蠶1兩,蜂房1兩,山柰1兩,甘松1兩,皂莢1兩,半支蓮1兩,過山龍1兩,水紅花子1兩,玄參1兩,紫金皮1兩,蛇衣1條,蜈蚣十4條,蛤蟆3只,血余1團,大蒜3兩,蔥頭3兩,生薑3兩,桃頭3兩,柳頭3兩,槐頭3兩,桑頭3兩,阿魏6兩,木香2兩,丁香2兩,乳香2兩,沒藥2兩,血竭2兩,潮腦4兩,麝香6錢(後8味共研末,收入膏內)。
前七15味,用麻油18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煎枯去滓,再熬至滴水成珠,每淨油1斤下炒血丹7兩攪勻,入阿魏化盡,次入細藥,稍溫再下麝香攪勻,乘熱收貯。
臨用燉化攤貼。

方劑組成解釋


奪命神效膏由大黃、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麻黃、細辛、白芷、荊芥、防風、蒼朮、羌活、烏頭、甘草、五靈脂、白芍、虎骨、防己、甘遂、海藻、大戟、芫花、鳳仙花、白蘞、附子、烏藥、天南星、半夏、香附、肉桂、蒼耳子、艾葉、皂刺、枳殼、三稜、蓬莪朮、萊蔊子、巴豆、五倍子、獨活、桃仁、紅花、蘇木、續斷、連翹、梔子、苦參、乾薑、全蠍、白僵蠶、露蜂房、山奈、甘松、皂莢、玄參、紫金皮、蜈蚣、蝦蟆、血餘炭、大蒜、蔥白、生薑、阿魏、木香、丁香、乳香、沒藥、血竭、麝香等多種中藥組成。

這些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各種內外部的疾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奪命神效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要遵醫囑。

相同名稱方劑


奪命神效膏, 出處:《外科集腋》卷一。 組成:大黃1兩,士鱉子1兩,當歸1兩,川芎1兩,赤芍1兩,生地1兩,麻黃1兩,細辛1兩,白芷1兩,荊芥1兩,防風1兩,蒼朮1兩,羌活1兩,川烏1兩,草烏1兩,甘草1兩,五靈脂1兩,白芍1兩,虎骨1兩,防已1兩,甘遂1兩,海藻1兩,大戟1兩,芫花1兩,白鳳仙根1兩,白蘞1兩,附子1兩,烏藥1兩,南星1兩,半夏1兩,香附1兩,肉桂1兩,蒼耳子1兩,申薑1兩,艾葉1兩,角刺1兩,枳殼1兩,三棱1兩,蓬朮1兩,蔔子1兩,巴豆1兩,五倍子1兩,獨活1兩,桃仁1兩,紅花1兩,蘇木1兩,川斷1兩,連翹1兩,梔子1兩,苦參1兩,乾薑1兩,蓖麻1兩,甲片1兩,全蠍1兩,僵蠶1兩,蜂房1兩,山柰1兩,甘松1兩,皂莢1兩,半支蓮1兩,過山龍1兩,水紅花子1兩,玄參1兩,紫金皮1兩,蛇衣1條,蜈蚣14條,蛤蟆3隻,血餘1團,大蒜3兩,蔥頭3兩,生薑3兩,桃頭3兩,柳頭3兩,槐頭3兩,桑頭3兩,阿魏6兩,木香2兩,丁香2兩,乳香2兩,沒藥2兩,血竭2兩,潮腦4兩,麝香6錢(後8味共研末,收入膏內)。 主治:內外一切惡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