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結核」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結核,是中醫古代病名,是指由於肺部感染結核桿菌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其主要症狀為發熱、咳嗽、咯血、胸痛、盜汗、消瘦、乏力等。

結核在中醫屬於「癆病」範疇,其病因主要為「正氣虛弱,外邪侵襲」,而「正氣虛弱」又可分為「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三種。

肺氣虛者,症見咳嗽、痰多、咯血、胸痛、氣短、乏力等;脾氣虛者,症見食欲不振、腹脹、便溏、乏力等;腎氣虛者,症見腰膝酸軟、耳鳴、健忘、遺精等。

結核的治療,以扶正祛邪為大法。扶正以補益肺脾腎三焦之氣為主,祛邪以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為主。常用方藥有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五味子散、浙貝母湯等。

結核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2.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結核病人。

  3. 定期進行胸部X光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4. 接種結核菌素,預防結核病的發生。

結核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我們提高警惕,積極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完全可以治癒的。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小柴胡湯

  • 1.《皇漢醫學》:「求真按:「肺結核多盜汗,為小柴胡或小柴胡加石膏湯證也,不可誤用黃耆劑。」
  • 2.《皇漢醫學》:「求真按:「此證恐係結核性腹膜炎之重證。余雖未曾遇此篤疾,但其初期及中期者,以小陷胸湯及四逆散之合方,兼用大黃蟅蟲丸或起廢丸;其肺及淋巴腺兼結核者,用小柴胡湯(或加石膏)、小陷胸湯、四逆散(或排膿散)之合方,兼用前之丸方,或兼用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屢得全效。」
  • 3.《瘍科心得集》:「(仲景),小柴胡湯,治肝膽風熱,瘰癧結核;或腫痛色赤;或寒熱往來;或怒火,口苦,耳聾,耳癰,乳癰,乳疽等證。

四逆散

  • 1.《皇漢醫學》:「求真按:「依余之經驗,結核性之脊椎炎、股關節炎等證,因瘀血存在者甚多。故此病宜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之合方,兼用大陷胸丸治之。」
  • 2.《皇漢醫學》:「求真按:「此證恐係結核性腹膜炎之重證。余雖未曾遇此篤疾,但其初期及中期者,以小陷胸湯及四逆散之合方,兼用大黃蟅蟲丸或起廢丸;其肺及淋巴腺兼結核者,用小柴胡湯(或加石膏)、小陷胸湯、四逆散(或排膿散)之合方,兼用前之丸方,或兼用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屢得全效。」

小陷胸湯

  • 1.《皇漢醫學》:「求真按:「此證恐係結核性腹膜炎之重證。余雖未曾遇此篤疾,但其初期及中期者,以小陷胸湯及四逆散之合方,兼用大黃蟅蟲丸或起廢丸;其肺及淋巴腺兼結核者,用小柴胡湯(或加石膏)、小陷胸湯、四逆散(或排膿散)之合方,兼用前之丸方,或兼用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屢得全效。」

三妙散

  • 1.《串雅內外編》:「治結核瘰癧遍滿脖項。此方雖平易,神效異常,屢試屢驗。
  • 2.《古方彙精》:「(治結核瘰癧。遍滿脖項。神效。)

十全大補湯

  • 1.《景岳全書》:「一婦人,左臂結核,年餘方潰,膿清不斂,一男子患貼骨癰,腿細短軟,瘡口不合,俱用十全大補湯,外以附子餅及貼補藥膏,調護得宜,百劑而愈。大凡不足證,宜大補之劑,兼灸以補接陽氣,祛散寒邪為上。
  • 2.《景岳全書》:「一弱人,莖根結核如大豆許,勞則腫痛,先以十全大補湯去桂加車前、麥冬、酒製黃柏、知母少愈,更服制甘草漸愈,仍以四物車前之類而消。

五苓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陰莖作癢,小便頻數,此屬肝火之症,反服五苓散,頸間結核,余用柴胡梔子散、四味肥兒丸,諸症稍愈,又用蝦蟆丸而痊。

四物湯

  • 1.《外科樞要》:「若肝火血虛而結核者,四物湯加參、朮、柴胡、升麻。若肝脾氣血虛而結核者,四君子加芎、歸、柴胡、升麻。鬱結傷脾而結核者,歸脾湯兼栝蔞散。若鬱怒傷肝脾而結核,不癢不痛者,名曰乳岩,最難治療。苟能戒七情,遠厚味,解鬱結,養氣血,亦可保全。
  • 2.《舊德堂醫案》:「江右李太宰諱日宣有如夫人自耳至脅忽結核成塊偏延瘍科均以瘦愈治之反增發熱體瘦口燥唇乾飲食少進迎家君往診脈左關芤而無力此肝血枯竭不能榮養諸筋故筋脈攣縮有似瘰癧而實非也若以敗毒清火消痰化堅之劑投之則胃氣轉傷變症百出矣當滋養肝血以濡潤筋脈為要方用四物湯加丹皮玉竹秦艽麥冬等劑不數服而痊

平胃散

  • 1.《保幼新編》:「小兒眼胞猝浮大如拳,眼睛亦凸然突出者,乃脾胃濕熱上升,結核之致,平胃散加石膏、草決明各七、八分或人參三分服之。
  • 2.《保幼新編》:「有一兒左上唇上結核,一宿核移左腮,又一宿核移左目,上胞因疼痛大浮如拳,目睛以此突然突出如瘤症,大如木瓜塊,余命以石膏平胃散加草決明一錢,人參、青皮各五分,服十餘帖而愈,人皆異之。

逍遙散

  • 1.《何氏虛勞心傳》:「)脅肋作痛,(肝脈布脅肋也。)肢體盡疼,(血不能榮筋也。)嗜臥少食,(子病及母,故嗜臥,肝木乘胃,故食少。)月水不調,(血熱相搏故也。)或小腹重墜,水道澀痛,或腫痛出膿,(亦有陰中癢者,皆肝火所致,以肝脈繞陰器,抵小腹也。)或遍身瘙癢,赤白遊風,或瘰癧結核等症。
  • 2.《續名醫類案》:「一婦人因怒傷,不思飲食,發熱倦怠,骨肉痠疼,羸瘦而黃,經水積漸不行,頸間結核,以逍遙散、八珍湯治之,少可。彼自誤服水蛭等藥,血氣愈虛,遂致不起。良甫云: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逆竭,血逆竭則神色先散,而月水閉。火既受病,不能榮養其子,故不嗜食。

歸脾湯

  • 1.《外科大成》:「立應紺珠丹(見首卷),歸脾湯(見瘰癧門),紺珠膏(見首卷),五香流氣飲(見結核)
  • 2.《外科樞要》:「若肝火血虛而結核者,四物湯加參、朮、柴胡、升麻。若肝脾氣血虛而結核者,四君子加芎、歸、柴胡、升麻。鬱結傷脾而結核者,歸脾湯兼栝蔞散。若鬱怒傷肝脾而結核,不癢不痛者,名曰乳岩,最難治療。苟能戒七情,遠厚味,解鬱結,養氣血,亦可保全。

消風散

  • 1.《馮氏錦囊秘錄》:「雷頭風者,結核塊於頭上而痛者是也,用茶調散吐之,次用神芎丸之下,後服消風散熱。又曰:雷頭風者,痰結核塊,先有於頭上,隨遇而發,或勞役酒色,及食煿炙動風發毒之物,或紅或腫,而痛作矣。憎寒壯熱,狀如傷寒,急則治其標,針而血出,風散火滅,痛因減去。

清心蓮子飲

  • 1.《續名醫類案》:「立齋治王上舍,遺精,勞苦愈甚,坳中結核,服清心蓮子飲、連翹消毒散不應。以八珍湯加山藥、萸肉、遠志,十餘劑漸愈。更以茯苓丸治之,遂不復作。葉巡檢患此,云諸藥不應,盧丹谷與八味丸治之而愈。

薏苡仁湯

  • 1.《濟世全書》:「_薏苡仁湯_,治風腫在脾,唇口、咽動或生結核或為浮腫。
  • 2.《簡明醫彀》:「_薏苡仁湯_,治風熱唇口潤動,或結核,或浮腫。
  • 3.《古今醫統大全》:「_薏苡仁湯_,治風熱在脾,唇瞤動,或結核,或浮腫。
  • 4.《醫燈續焰》:「_薏苡仁湯_,治風熱在脾,唇口瞤動,或結核。
  • 5.《世醫得效方》:「治風腫在脾,唇口瞤動,或生結核,或為浮腫。
▼ 展開更多

加味逍遙散

  • 1.《赤水玄珠》:「一寡婦耳內外作痛,不時寒熱,脈上魚際,此血盛之症,用小柴胡加生地,以抑其血而愈。又項間結核如貫珠,寒熱晡熱,用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調補肝脾而愈。
  • 2.《校註婦人良方》:「一寡婦耳內外作痛,不時寒熱,脈上魚際。此血盛之症,用小柴胡加生地以抑其血而愈。又項間結核如貫珠,寒熱晡熱,用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調補肝脾而愈。
  • 3.《女科撮要》:「一婦人項結核,寒熱頭痛,脅乳脹痛,內熱口苦,小便頻數,症屬肝火血虛,用四物加柴胡、山梔、膽草而愈,又用加味逍遙散而安。
  • 4.《保嬰撮要》:「一小兒頸間耳下各結核,三歲,久服消毒之劑,患處益甚,元氣益虛,診乳母素鬱怒,致肝脾血虛而有熱,用加味歸脾湯為主,佐以加味逍遙散,母熱漸退;卻與兒日各數匙,兩月餘而愈。
  • 5.《保嬰撮要》:「一小兒項腋結核,潰而體瘦發熱,小便不止,此稟肝膽之精血氣虛熱而然也,先用加味逍遙散、五味異功散為主,以地黃丸為佐;月餘以地黃丸為主,五味異功散加當歸、柴胡為佐,諸症漸愈;又以四味肥兒丸,間服而愈。
▼ 展開更多

補中益氣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項間及四肢結核,久潰不斂,形體骨立,大便不調,小便頻數,此肝脾疳症,用九味蘆薈丸、補中益氣湯而愈。

龍膽瀉肝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不時患之,兼頰側結核,此肝疳之症,先用龍膽瀉肝湯二劑,以治肝火;又用四味肥兒丸、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消疳健脾而愈。

六味地黃丸

  • 1.《成方切用》:「加黃柏知母各二兩,名知柏八味丸。治陰虛火動,骨痿髓枯,(因下焦濕火,)尺脈旺者宜之。加桂一兩,名七味地黃丸。引無根之火,降而歸元。治肝經氣虛,筋無所養,變為寒證,以致筋骨疼痛,腳軟懶行。及傷寒服涼藥過多,木中無火,手足牽引。肝經血虛,以致火燥筋攣,變為結核瘰癧等證。

雞鳴散

  • 1.《奇效良方》:「治氣癧疼痛,及熱毒結核,或多煩悶,熱而不寒者。

排膿散

  • 1.《皇漢醫學》:「求真按:「此證恐係結核性腹膜炎之重證。余雖未曾遇此篤疾,但其初期及中期者,以小陷胸湯及四逆散之合方,兼用大黃蟅蟲丸或起廢丸;其肺及淋巴腺兼結核者,用小柴胡湯(或加石膏)、小陷胸湯、四逆散(或排膿散)之合方,兼用前之丸方,或兼用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屢得全效。」
  • 2.《皇漢醫學》:「產後惡露壅滯,發為小腹癰,臀癰等,腹部拘攣而痛,大便泄利,心下痞塞,不欲飲食,而有嘔、有咳者,亦宜此方,兼用伯州散。咽喉結毒,腐爛疼痛,頸項生結核者,宜兼用鼴鼠丸。用鼴鼠丸者,則咽喉更加腐爛,而後漸漸平復,結核亦隨而消卻。」

十棗湯

  • 1.《本草從新》:「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並用者。(胡洽百病方、治痰癖、十棗湯加甘草、東垣治結核、與海藻同用、丹溪治勞瘵、與芫花同行、非妙達精微者、不知此理。)

桂枝加黃耆湯

  • 1.《皇漢醫學》:「余往年誤認關於桂枝加黃耆湯以下仲景之意及此等諸方之諸家學說,用黃耆及建中劑於肺結核而致失敗。當時學尚淺陋,不知其故,後讀《蘭臺軌範》等書,乃始得解。余恐後世或有蹈余之故轍者,故將此等諸說,特書大書於下,以為鑒戒。

八珍湯

  • 1.《續名醫類案》:「一婦人因怒傷,不思飲食,發熱倦怠,骨肉痠疼,羸瘦而黃,經水積漸不行,頸間結核,以逍遙散、八珍湯治之,少可。彼自誤服水蛭等藥,血氣愈虛,遂致不起。良甫云: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逆竭,血逆竭則神色先散,而月水閉。火既受病,不能榮養其子,故不嗜食。
  • 2.《古今醫統大全》:「一婦郁久,左乳內結核如杏許,三月不消,心脈澀,脾脈大,按之多力,以八珍湯加貝母、遠志、香附、柴胡、青皮、桔梗,五十餘劑而潰,又三十餘劑而愈。

五味異功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項腋結核,潰而體瘦發熱,小便不止,此稟肝膽之精血氣虛熱而然也,先用加味逍遙散、五味異功散為主,以地黃丸為佐;月餘以地黃丸為主,五味異功散加當歸、柴胡為佐,諸症漸愈;又以四味肥兒丸,間服而愈。
  • 2.《續名醫類案》:「一小兒遍身生瘡,頭髮成穗,眉毛脫落,肌肉消瘦,大便酸臭,小便不調,頸間結核,肚大青筋,先用五味異功散。月餘後,用四味肥兒丸,又用大蕪荑湯、異功散而痊。

肥兒丸

  • 1.《保嬰撮要》:「一小兒耳中流膿,項中結核,眼目或札或赤痛,小便或癢或赤澀,皆肝膽經風熱之症也,用四味肥兒丸悉愈。
  • 2.《保嬰撮要》:「一小兒陰莖作癢,小便頻數,此屬肝火之症,反服五苓散,頸間結核,余用柴胡梔子散、四味肥兒丸,諸症稍愈,又用蝦蟆丸而痊。
  • 3.《保嬰撮要》:「一小兒自汗盜汗,頸間結核,兩目連札,此兼肝脾疳症也,用四味肥兒丸及大蕪荑湯而痊。後每傷食發熱,便血自汗,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漸愈,又用六味地黃丸而痊。
  • 4.《保嬰撮要》:「一小兒齒齦蝕爛,年餘不愈,用大蕪荑湯,治其疳邪;五味異功散,健其脾氣尋愈。後復作,兼項間結核,另服敗毒藥,口舌生瘡,余用四味肥兒丸而愈。
  • 5.《保嬰撮要》:「一小兒先頦間腫痛,用敗毒之藥,耳中流膿,項間結核,兩目或連札,或赤痛,小便或作癢,或赤澀,皆肝膽二經風熱,用四味肥兒丸悉愈。
▼ 展開更多

四君子湯

  • 1.《醫通祖方》:「治瘰癧、結核、流注,一切鬱熱毒氣。

滾痰丸

  • 1.《雜病源流犀燭》:「此外,又有相火咳血痰(宜滋陰清化丸)。胃熱鬱結臭痰(宜清胃湯加減用)。鬱氣凝聚成塊痰(宜清氣化痰丸)。脾氣不運柔痰(宜參朮健脾丸)。骨節空處結核痰(宜滾痰丸)。風氣發湧所生白沫潮痰(宜生鐵落湯)。鬱火凝結,久成痰毒(宜先服舟車神佑丸,次服尋痰湯)。
  • 2.《雜病源流犀燭》:「_滾痰丸_,〔結核〕大黃,黃芩,青礞石,沉香,百藥煎,水丸,空心,白湯下三錢。此藥但取痰積自腸中次第而下,並不刮腸大瀉,為痰家聖藥。

復元通氣散

  • 1.《秘傳外科方》:「乳癰、乳疽二證,在內結核不散,急服復元通氣散,以前敷藥及化毒拔毒敷藥、奪命湯,汗出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