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三 (2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23)

1. 痛痹

若熱病反劇,諸汗法古方亦多有之,惟以吐發汗者,世罕知之。故嘗曰:吐法兼汗,良以此夫。

常仲明病濕痹,五七年矣。張令上湧之後,可瀉五七次,其藥則舟車、浚川、通經、神祐、益腎,自春及秋,必十餘次方能愈。公之疾不必針灸,與令嗣皆宜湧,但臘月非其時也。欲俟春時,恐余東邁。今姑屏病之大勢,至春和時,人氣在上,可再湧之以去其根。卒如所論而愈。

繆仲淳治高存之長郎,兩年腹痛,服參、地、歸、芍、陳皮、白朮等藥而愈。愈後又患臂痛,每發一處,輒於手臂指屈伸之間,腫痛不可忍,三四日方愈。痛時在手即不能動,曰:此即前病之餘,虛火移走為害也。立丸方,凡四五更,定服至此方全愈。

生地一斤,丹皮蒸六兩,萸肉八兩,茯苓人乳拌蒸六兩,山藥八兩,澤瀉六兩,天冬六兩,麥冬八兩,五味八兩,牛膝酒蒸八兩,黃柏蜜炒八兩,枸杞八兩,砂仁二兩,甘菊花八兩,何首烏一斤,虎前脛骨二對酥炙,蒺藜炒去刺十兩,菟絲三兩,蜜丸,每服五錢,空心白湯下。

一婦人臂痛肢攣,不能伸屈,遇寒則劇,脈緊細,正陳良甫所謂肝氣虛,為風寒所中,流於血脈經絡,搏於筋,筋不榮則乾急而為痛。先以舒筋湯,更以四物湯加丹皮、澤蘭、白朮,治之而痊。亦有臂痛不能舉,或轉左右作痛,由中脘伏痰,脾氣滯而不行,宜茯苓丸,或控涎丹治之。

胡縣丞遍身走痛,兩月後左腳面結腫,未幾腿股又患一塊,脈輕診則浮,重診遲緩,此血氣不足,腠理不密,寒邪襲虛而然。以加減小續命湯四劑,及獨活寄生湯數劑,疼痛頓去。更以托裡裹,倍加參、耆、歸、朮、百帖而愈。

施沛然治許戶部贊勿患痛痹,不能步履者浹旬矣,遍治無效。診之曰:病得之暮不收拒,數見風露,立而使內,擾其筋骨。許曰:然,然未有語其因者。疇昔之夏,祝融肆虐,竹筐幾床,如焚如炙,移榻露處,涼飈拂拂,越女揮扇,齊姬薦席,行女坐臥,匪朝伊夕,豈以斯故,乃攖厥疾。曰:無難也,當為起之。

乃飲以丹參虎骨酒,萆薢蠲痹湯,不一月而病若失,步履如常矣。

蔣仲芳治張蒔官,年十九,春來遍身筋骨疼痛,漸生小骨,久藥不效。視其身,累累如龍眼,蓋筋非骨也。因濕邪氣入筋,縮結而然,譬之頸癧結核而硬,豈真骨乎?遂針委中、大椎以治其後,內關、三里以治其前,內服當歸、生地、白朮、秦艽、桂枝、桑枝、炙草、羌活、米仁、牛膝、生薑,入酒三分以助藥力,數日其骨漸小,一月盡消。

劉云密治一女子,年三十外,病冬月怯寒,並頭痛背重墜而痛,下引腰腿及腿肚痛甚,右臂痛不能舉。醫以五積散為主,加羌活、烏藥,以散凝寒而行滯,似亦近之。然但除怯寒與腰痛,而頭、腿肚及右臂之痛,只小愈耳,至背之重墜而痛,毫未減。蓋止知散寒,而不知達陽,止知行胃、腎之氣,而不知達胸中之陽也。

白話文:

痛痹

若熱病加重,許多古方汗法也多有記載,但以吐瀉發汗的方法,世人卻很少知道。所以常說:吐法配合汗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常仲明患濕痺五年七個月了。張令建議他採用上湧法,可以瀉五七次,所用的藥物有舟車、浚川、通經、神祐、益腎等,從春天到秋天,必須十多次才能痊癒。他的病不必針灸,他和兒子都適合用上湧法,只是臘月不是合適的時機。想等到春天,恐怕我會東去。現在姑且先控制病情的大勢,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人體陽氣上升,可以再用上湧法去除病根。結果如所預料的一樣痊癒了。

繆仲淳治療高存的長子,兩年來腹痛,服用人參、生地、當歸、白芍、陳皮、白朮等藥物而痊癒。痊癒後又患臂痛,每次發病一處,都在手臂手指屈伸之間腫痛難忍,三四天才能痊癒。疼痛時手都不能動,說:這是以前疾病的餘毒,虛火移走而造成的傷害。立刻制定丸藥方劑,服用四五劑之後,就完全痊癒了。

藥方:生地一斤,丹皮蒸六兩,吳茱萸肉八兩,茯苓用人乳拌蒸六兩,山藥八兩,澤瀉六兩,天冬六兩,麥冬八兩,五味子八兩,牛膝酒蒸八兩,黃柏蜜炒八兩,枸杞八兩,砂仁二兩,甘菊花八兩,何首烏一斤,虎骨前脛骨二對酥炙,蒺藜炒去刺十兩,菟絲子三兩,製成蜜丸,每次服用五錢,空腹用白湯送服。

一位婦女患臂痛肢體攣縮,不能伸屈,遇冷則加重,脈象緊細,正是陳良甫所說的肝氣虛弱,受風寒侵襲,流於血脈經絡,阻塞於筋脈,筋脈失養則乾枯急縮而疼痛。先用舒筋湯,再用四物湯加丹皮、澤蘭、白朮治療,痊癒了。也有一些臂痛抬不起來,或轉動時疼痛,是由於中脘積痰,脾氣受阻不通暢引起的,宜用茯苓丸或控涎丹治療。

胡縣丞全身遊走性疼痛,兩個月後左腳踝腫脹,不久大腿也出現一塊腫塊,脈象輕按浮,重按遲緩,這是氣血不足,肌膚疏鬆,寒邪乘虛而入造成的。用加減小續命湯四劑,以及獨活寄生湯幾劑,疼痛立刻消失。再用托裡法外敷,加倍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白芷等藥物,痊癒了。

施沛然治療許戶部贊善患痛痹,一個多月不能行走,遍治無效。診斷後說:疾病是因晚上不注意保暖,經常受風寒侵襲,長時間站立,影響了筋骨。許說:是的,是的,以前沒有人告訴我原因。過去夏天,天氣酷熱,睡在竹席上,像火烤一樣,將床搬到通風處,涼風吹拂,還有侍女扇風、鋪席,日夜如此,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患上這種疾病?施沛然說:沒問題,一定能治好您。

於是給他服用丹參虎骨酒和萆薢蠲痹湯,不到一個月,病就好了,可以像平常一樣行走。

蔣仲芳治療張蒔官,十九歲,春天以來全身筋骨疼痛,逐漸長出一些小骨頭,長期服藥無效。觀察他的身體,疙疙瘩瘩像龍眼一樣,其實是筋而不是骨。這是因為濕邪之氣侵入筋脈,收縮凝聚而造成的,就像頸項上的腫塊一樣堅硬,怎麼可能是真正的骨頭呢?於是用針灸治療,針刺委中、大椎穴治療下半身,內關、三里穴治療上半身,內服當歸、生地、白朮、秦艽、桂枝、桑枝、炙甘草、羌活、薏苡仁、牛膝、生薑,加入酒三分之一以增強藥力,幾天后小骨頭逐漸變小,一個月後完全消失。

劉云密治療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子,冬天怕冷,並伴有頭痛、背部沉重墜痛,向下牽引到腰腿,小腿肚疼痛厲害,右臂疼痛抬不起來。醫生用五積散為主藥,加羌活、烏藥,以散寒行滯,好像也比較接近。但是只除去了怕冷和腰痛,而頭、小腿肚和右臂的疼痛只是稍微好轉,背部的沉重墜痛一點也沒有減輕。這是只知道散寒,而不知道溫通陽氣,只知道疏通胃、腎之氣,而不知道溫通胸中之陽氣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