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三 (2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24)

1. 痛痹

夫陽氣受於胸中,而背固胸之府也。因簡方書,有以薑黃為君,而用羌活、白朮、甘草四分之一,乃加入附子三分,服頭飲,則諸痛去其三。再如前劑,用其三分之一,與前渣同煎,服竟而諸症霍然。此以薑黃達上焦之陽,為其能不混於治血,且不等於治氣之味也。

徐靈胎曰:天下有治法不誤,而始終無效者,此乃病氣深痼,非泛然之方藥所能愈也。凡病在皮毛榮衛之間,即使病勢極重,而所感之位甚淺,邪氣易出。至於臟腑筋骨之痼疾,如勞怯痞膈,風痹痿厥之類,其感非一日,其邪在臟腑筋骨,如油之入面,與正氣相併,病家不知,屢易醫家。

醫者見其不效,雜藥亂投,病日深而元氣日敗,遂至不救,不知此病非一二尋常之方所能愈也。今之集方書者,如風痹大症之類,前錄古方數首,後附以通治之方數首,如此而已。此等治法,豈有愈期?必當遍考此病之種類,與夫致病之根原,及變遷之情狀。並詢其歷來服藥之誤否,然後廣求古今以來治此症之方,選擇其內外種種治法,次第施之。

又時時消息其效否,而神明變通之,則痼疾或有可愈之理。若使執數首通治之方,屢試不效,其計遂窮,未有不誤者也。故治大症必學問深博,心思精敏,又專深久治乃能奏效。世又有極重極久之病,諸藥罔效,忽服極輕淡之方而愈者。此乃其病本有專治之方,從前皆系誤治,忽遇對症之藥,自然應手而痊也。

大活絡丹,治一切中風癱瘓,痿痹痰厥,拘攣疼痛,癰疽流注,跌撲損傷,小兒驚癇,婦人停經。白花蛇、烏梢蛇、威靈仙、兩頭尖俱酒浸,草烏、天麻、煨全蠍去毒、首烏黑豆水浸、龜板炙、麻黃、貫眾、炙草、羌活、官桂、藿香、烏藥、黃連、熟地、大黃蒸、木香、沉香,以上各二兩,細辛、赤芍、沒藥去油另研、丁香、乳香去油另研、殭蠶、天南星薑製、青皮、骨碎補、白蔻、安息香酒熬、製附子、黃芩、蒸茯苓、香附酒洗浸焙、元參、白朮,以上各一兩,防風二兩半,葛根、虎脛骨炙、當歸各一兩半,血蠍另研七錢,地龍炙、犀角、麝香另研、松脂各五錢,牛黃另研、冰片另研,各一錢五分,人參三兩,共五十味為末,蜜丸如桂圓核大,金箔為衣,陳酒送下。徐靈胎曰:頑痰惡風,熱毒瘀血,入於經絡,非此方不能透達。

凡肢體大症,必備之藥也。方書亦有活絡丹,只用地龍、乳香等四五味,此乃治藜藿人實邪之方,不堪用也。

葉天士治吳某,脈弦小數,形體日瘦,口舌糜碎,肩背掣痛,肢節麻木,膚膝瘙癢,目眩暈耳鳴,已有數年。此操持積勞,陽升內動,旅動爍筋損液,古謂壯火食氣,皆陽氣之化。先擬清血分中熱,繼當養血熄其內風,安靜勿勞,不致痿厥。生地、元參、天冬、丹參、犀角、羚羊角、連翹、竹葉心。

白話文:

痛痹

人體陽氣源於胸中,而背部是胸部的屏障。有一簡方,以薑黃為主藥,配伍羌活、白朮、甘草各四分之一,再加附子三分,做成湯藥服用,就能使各種疼痛減輕三分之二。然後,再用之前的藥方三分之一,與之前的藥渣一起煎煮服用,所有的症狀就會立刻痊癒。這是因為薑黃可以通達上焦的陽氣,它既不會混淆治血的藥物,也不同於治療氣虛的藥物。

徐靈胎說:天下有一些治療方法本身不錯,但始終無效,這是因為病情深重久治不愈,不是普通的藥物所能治癒的。凡是病邪停留在皮膚、肌肉、經絡之間的病症,即使病情很重,但病邪侵犯的部位較淺,邪氣容易排出。至於臟腑、筋骨的頑固疾病,例如勞累引起的脾胃虛弱、胸悶、風濕痹痛、肢體痿弱等,這些病邪的侵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造成的,邪氣已經深入臟腑、筋骨,就像油滲入面粉一樣,與正氣糾纏在一起,病人自己不知道,屢次換醫生治療。

醫生見治療無效,就胡亂投藥,病情一天天加重,元氣一天天衰敗,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局面,卻不知道這種病症不是一兩副普通的藥方就能治癒的。現在那些編寫醫方書籍的人,對於像風濕痹痛這種大病,前面記載幾個古代的藥方,後面又附上幾個通治的藥方,就這樣而已。這種治療方法,怎麼會有治癒的希望呢?必須要全面考察這種疾病的種類、致病的根源以及病情的變化情況,並且詢問病人以往服藥是否正確,然後廣泛參考古今以來治療這種病症的藥方,選擇內外各種治療方法,依次施治。

還要時時觀察治療效果,靈活變通,這樣頑固的疾病或許就能治癒。如果只用幾個通治的藥方,屢試無效,就束手無策,那肯定會誤診誤治。所以治療大病,一定要醫術精湛、心思敏銳,並且專注深入地長期治療才能奏效。世上也有一些病情非常嚴重、持續時間很長的疾病,各種藥物都無效,卻忽然服用非常輕淡的藥方而痊癒的。這是因為這種疾病本來就有專門治療的藥方,以前都是誤治,偶然遇到對症的藥物,自然就會藥到病除。

大活絡丹,可以治療各種中風、癱瘓、肢體痿弱、痰厥、肢體拘攣疼痛、癰疽、流注、跌打損傷、小兒驚癇、婦女停經等症。藥物組成:白花蛇、烏梢蛇、威靈仙、兩頭尖(都用酒浸泡),草烏、天麻、煨全蠍(去毒)、首烏(黑豆水浸泡)、龜板(炙)、麻黃、貫眾、炙甘草、羌活、官桂、藿香、烏藥、黃連、熟地黃(蒸)、木香、沉香,以上各二兩;細辛、赤芍、沒藥(去油另研)、丁香、乳香(去油另研)、殭蠶、天南星(薑製)、青皮、骨碎補、白蔻、安息香(酒熬)、製附子、黃芩、蒸茯苓、香附(酒洗浸焙)、元參、白朮,以上各一兩;防風二兩半;葛根、虎脛骨(炙)、當歸各一兩半;血蠍(另研)七錢;地龍(炙)、犀角、麝香(另研)、松脂各五錢;牛黃(另研)、冰片(另研)各一錢五分;人參三兩;共五十味藥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像桂圓核一樣大的藥丸,再用金箔包裹,用陳酒送服。徐靈胎說:頑固的痰飲、惡性風寒、熱毒瘀血侵入經絡,只有這個藥方才能有效滲透。

凡是肢體的大病,都必須用這個藥方。有些醫書上也有活絡丹的方子,只用地龍、乳香等四五味藥,這是治療普通人因飲食不節引起的實邪的方子,不能用於治療大病。

葉天士治療吳某,脈象弦細而數,身體日漸消瘦,口舌糜爛,肩背掣痛,肢節麻木,皮膚膝蓋瘙癢,頭暈目眩耳鳴,已經持續好幾年了。這是因為操勞過度,陽氣上升內動,經常活動損傷筋脈、耗損津液,古人稱為「壯火食氣」,都是陽氣轉化的結果。葉天士先是用藥物來清除血分中的熱邪,然後再滋養血液,熄滅內風,囑咐病人要安靜休息,避免勞累,以免導致肢體痿弱。所用藥物為:生地黃、元參、天冬、丹參、犀角、羚羊角、連翹、竹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