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從新》~ 卷一 草部 (9)
卷一 草部 (9)
1. 黃芩
瀉火除濕。
苦入心。寒勝熱。瀉中焦實火。除脾家濕熱。治澼痢腹痛。(寒痛忌用、凡腹痛、有寒熱、虛實、食積、瘀血、痰濕之不同、寒宜溫、熱宜清、虛宜補、實宜攻、食宜消導、瘀血宜行散、濕痰宜化痰利濕、痛時手不可按者、為實痛、按之痛止者、為虛痛。)寒熱往來。(邪在少陽。
白話文:
苦味入心臟,寒性勝於熱性,清瀉中焦的鬱熱,排除脾胃的濕熱,治療痢疾、腹痛。(有寒性疼痛時忌用,腹痛有寒熱、虛實、食積、瘀血、痰濕等不同症狀,寒症宜溫熱,熱症宜清涼,虛症宜補養,實症宜攻下,食積宜消導,瘀血宜活血化瘀,濕痰宜化痰利濕,疼痛時按壓疼痛不減者為實痛,按壓後疼痛緩解者為虛痛。)寒熱交替出現。(邪氣在少陽經,介於陽明和太陽經之間。)
)黃疸五淋血閉。(實熱在血分。)氣逆癰疽瘡瘍。及諸失血。降痰。(丹溪曰:黃芩降痰、假其降火也、痰因火動、當先降火。)解渴安胎。(胎孕宜清熱涼血、血不妄行、則胎安。)
白話文:
黃疸五淋血閉(體內實熱在血液系統中)
氣逆癰疽瘡瘍 (氣血逆亂形成的膿腫和瘡瘍)
及諸失血 (各種出血)
降痰 (丹溪說:黃芩具有降痰作用,是因為它能降火。痰由火動而生,所以應先降火。)
解渴安胎 (懷孕應當清熱涼血,血液不會亂動,胎兒才會安穩。)
酒炒則上行。瀉肺火。利胸中氣。(肺主氣、熱傷氣、瀉熱所以利氣。)治上焦之風熱濕熱。(丹溪曰:黃芩、上中二焦藥。)火嗽喉腥。(五臭、肺為腥。)目赤腫痛。(黃芩得柴胡、退寒熱、得芍藥、治痢、得厚朴黃連、止腹痛、得桑皮、瀉肺火、得白朮、安胎之聖藥、時珍曰:仲景治少陽證、小柴胡湯、太陽少陽合病下痢、黃芩湯、少陽證下後心滿、瀉心湯並用之、蓋黃芩苦寒入心、瀉熱、除脾家濕熱、使胃火不流入肺、不致刑金、即所以保肺也、肺虛不宜者、苦寒傷土、損其母也、少陽證雖在半表半裡、而心膈痞滿、實兼心肺上焦之邪、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食、又兼脾胃中焦之證、故用黃芩以治手足少陽相火、黃芩亦少陽藥也、楊士瀛直指方曰:柴胡退熱、不及黃芩、時珍曰:柴胡乃苦以發之、散火之標也、黃芩乃寒能勝熱、折火之本也、東垣治肺熱、身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黃芩一兩、煎服、本事方、治崩中暴下。)苦寒傷胃。
白話文:
- 炒製黃芩後,藥性會趨於升浮。能夠清肺熱,通順胸中氣息。(肺主氣,熱能損傷氣,祛除肺熱就能通利氣息。)
- 治療上焦的風熱濕熱。(朱丹溪說:黃岑是上、中焦的常用藥。)
- 火氣引致的咳嗽喉嚨有腥味。(五種臭味對應五臟,腥味對應肺。)
- 眼睛紅腫疼痛。(黃岑配柴胡,可以退熱清寒;配芍藥,可以治療痢疾;配厚朴黃連,可以止腹痛;配桑皮,可以清肺熱;配白朮,是安胎聖藥。李時珍說:仲景用黃岑來治療少陽證,使用小柴胡湯治療太陽少陽合病下痢,用黃岑湯治療少陽證下痢後心滿,用瀉心湯治療少陽證下後心滿,這些方劑都用到了黃岑。這是因為黃岑性寒苦,入心,能夠清熱,清除脾胃中的濕熱,防止胃火蔓延到肺,從而保護肺。肺虛的人不宜使用黃岑,因為它的寒苦性質會損傷脾胃,傷及肺的母臟。少陽證雖然介於表證和裡證之間,但心膈痞滿,實際上是心肺上焦的邪氣夾雜在一起,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食,還伴隨脾胃中焦的症狀,所以用黃岑來治療手足少陽相火,因為黃岑也是少陽藥。楊士瀛在《直指方》中說:柴胡退熱不及黃岑。李時珍說:柴胡屬苦能發散,發散火氣;黃岑屬寒能勝熱,撲滅火源。劉河間用黃岑治療肺熱,症狀是身如火燎、煩躁引飲,白天症狀加重,宜用一味黃岑湯,以清除肺經氣分中的熱氣,方中只有黃岑一味,煎服。出自《本事方》,治療崩中暴下。)
- 黃岑性寒苦,會傷胃。
虛寒者。均宜戒。胎前若非實熱而服之。陰損胎元矣。中虛者名枯芩。即片芩。瀉肺火。清肌表之熱。(輕飄者上行。)內實者名條芩。即子芩。瀉大腸火。(堅重者下降。)上行酒炒。瀉肝膽火豬膽汁炒。山茱、龍骨為使。畏丹皮、丹砂。
白話文:
虛寒體質者都應該避免使用芩。如果懷孕前沒有實熱的情況就服用芩,會損傷胎兒的根本。
肺氣虛弱者稱為「枯芩」,也就是黃芩。具有瀉肺火,清肌表之熱的作用。(輕飄者上行)
身體內有實熱者稱為「條芩」,也就是麻芩。具有瀉大腸火的作用。(堅重者下降)
上行酒炒,瀉肝膽火豬膽汁炒。使用山茱萸、龍骨作為引子。忌用丹皮、丹砂。
2. 紫草
瀉血熱、滑腸。
甘鹹氣寒。入厥陰血分。(心包、肝。)涼血活血。利九竅。通二便。(鹹寒性滑。)治心腹邪氣。(即熱也。)及痘瘡血熱毒盛。二便閉澀者。(血熱則毒閉、得紫草涼之、則血行而毒出、曾世榮活幼心書云:紫草性寒、小兒脾實者可用、脾虛者能作瀉、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陽氣、以類觸類、用發痘瘡、今人不達此理、一概用之、誤矣。)便滑者勿用。
去頭須。酒洗。
白話文:
紫草味道甘鹹,性寒,入厥陰血脈(與心包、肝相通)。具有涼血活血、利九竅、通二便的作用(因鹹寒性質滑)。用於治療心腹熱邪(即熱性疾病)以及痘瘡因血熱而毒盛,導致二便不通的情況(血熱會使毒邪閉塞,使用紫草的涼性可以讓血行通暢,毒邪排出。曾世榮在《活幼心書》中提到:紫草性寒,小兒脾實者可以使用,脾虛者會引起腹瀉。古方中只使用嫩紫草,因為它剛吸收陽氣,藥性溫和,可以促進痘瘡發出。但現在的人不瞭解這個道理,一概使用,是錯誤的)。如果是大便溏滑者,不要使用紫草。
3. 知母
瀉火補水、潤燥滑腸。
白話文:
清熱補水、潤腸通便。
辛苦寒滑。瀉腎家有餘之火。(膀胱邪熱、服此亦清。)因而上清肺金。(兼瀉胃熱。)入二經氣分。(黃柏入腎經血分、故二藥每相須而行。)潤腎滋陰。消痰定嗽。止渴除煩。(火入於肺則煩、瀉腎家有餘之火、是其本功、至於清金諸效、良由相火不炎、自當馴至也。)安胎。
白話文:
苦寒而滑利。瀉除腎臟裡多餘的火氣(膀胱有熱邪,服用此藥也能清熱)。從而上升清淨肺中的金氣(兼能瀉除胃熱)。此藥能進入腎和肺兩條經絡氣分。(黃柏能進入腎經血分,因此此兩藥常常搭配使用。)滋潤腎臟,補充陰液。消除痰液,止咳。止渴除煩(火氣侵入肺部會引起煩躁,瀉除腎臟裡多餘的火氣,是本來的作用,至於清肺等其他功效,都是由於下焦相火不旺,自然能讓肺部逐漸得到調和)。安胎。
(能去胎前之熱。)治傷寒煩熱。蓐勞骨蒸。(退有汗之骨蒸。)利二便。消浮腫。(小便利則腫消、東垣曰:熱在上焦氣分、結秘而渴、乃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宜用滲濕之藥、瀉火清金、滋水之化源、熱在下焦血分、便秘而不渴、乃真水不足、膀胱乾涸、無陰則陽無以化、宜用黃柏知母、大苦寒之藥、滋腎與膀胱之陰、而陽自化、小便自通、丹溪曰:小便不通、有熱有濕有氣結於下、宜清宜燥宜升、又有隔二隔三之治、如肺不燥、但膀胱熱、宜瀉膀胱、此正治、如因肺熱不能生水、則清肺、此隔二之治、如因脾濕不運、而精不上升、故肺不能生水、則燥胃健脾。)此隔三之治、(瀉膀胱、黃柏知母之類、清肺、車前茯苓之類、燥脾、二術之類。
白話文:
(可以清除胎兒出生前的熱氣。)治療傷寒引起的發熱煩躁,以及婦女產後骨蒸潮熱。(退去有汗的骨蒸潮熱。)促進大、小便排泄。消除水腫。(小便順暢,腫脹就會消退。東垣說:熱氣在上焦氣分,造成便祕和口渴,是因為肺中有潛伏的熱氣,無法產生津液,導致膀胱失去轉化尿液的來源,應使用利尿清熱的金銀花等藥物,滋養肺金,清除水氣的化源。熱氣在下焦血分,造成便祕但不口渴,是因為真正津液不足,膀胱乾涸,沒有陰液,陽氣無法轉化,應使用黃柏、知母等大苦寒的藥物,滋養腎臟與膀胱的陰液,陽氣自然會自行轉化,小便也會通暢。丹溪說:小便不通,可能是因為熱、濕、氣鬱結在下焦,應清火、燥濕、升陽。還有一種隔二隔三的治療方法,例如肺部不燥,但膀胱有熱,應瀉膀胱熱,這是正治。若因為肺熱無法產生津液,則清肺生津,這是隔二之治。若因為脾虛濕盛,精氣無法上升,導致肺部無法產生津液,則燥胃健脾,這是隔三之治。瀉膀胱的藥物有黃柏、知母等;清肺的藥物有車前、茯苓等;燥脾的藥物有二術等。
凡病皆有隔二隔三之治、不獨便閟也。)傷胃滑腸。令人作瀉。(李士材本草通元藥性解曰:苦寒肅殺、非長養萬物者也、世以其滋陰、用治虛損、則如水益深矣。)得酒良。上行酒浸,下行鹽水拌。忌鐵。
白話文:
所有疾病皆有隔二隔三的治療方法,不只限於便祕。
傷胃滑腸。讓人腹瀉。(李士材的《本草通元藥性解》說:大黃味苦寒,有肅殺之性,不是用來滋養萬物的,世人用它滋養陰分,治療虛損,就像水越補越多一樣。)
大黃加酒效果好。用酒浸泡後向上喝,用鹽水攪拌後向下喝。忌鐵。
4. 貝母
宣、散結清火、潤肺、化燥痰。
白話文:
宣發、散解結塊、清除熱火、滋潤肺部、化解乾燥的痰。
甘微寒。瀉心火。辛散肺郁。(入肺經氣分、心火降則肺氣寧、詩曰:言採其虻、虻、即貝母也、取其解鬱。)潤心肺。化燥痰。治虛勞煩熱。咳嗽上氣。吐血咯血。肺痿肺癰。喉痹目眩。(火熱上攻。)淋瀝。(小腸邪熱、心與小腸相為表裡、肺為氣化之源。)癭瘤。(化痰。
白話文:
貝母性味甘微寒,具有清心火的作用。辛味藥性散發,可以疏散肺部的鬱熱。(貝母入肺經氣分,當心火下降時,肺氣就能安寧。古人說:「採其虻」,「虻」指的就是貝母,取其化解肺部鬱熱的作用。)貝母還能滋潤心肺,化解燥痰,治療虛勞潮熱,咳嗽氣促,吐血咯血,肺結核肺膿瘍,喉嚨腫痛,眼睛眩暈。(都是因為心火上炎引起的。)貝母還能治療小便淋瀝。(小腸有熱邪,而心與小腸互表裡,肺又是氣化之源。)此外,貝母還能化痰消腫,治療癭瘤。
)乳閉。產難。功專散結除熱。敷惡瘡。斂瘡口。(火降邪散、瘡口自斂、非貝母性斂也。)能入肺治燥。非脾家所喜。汪機曰:俗以半夏燥毒、代以貝母、不知貝母寒潤、主肺家燥痰、半夏溫燥、主脾家濕痰、何可代也、故凡風寒濕熱諸痰、貝母非所宜也、宜用半夏南星。)川產最佳。
白話文:
貝母具有疏通乳腺、緩解分娩困難的功效,擅長化解結塊、清熱解毒。可用於敷治惡性瘡瘍,收斂瘡口。(貝母的收斂作用來自於清熱解毒的降火化邪作用,而非固澀收斂的性質。)貝母還能入肺止咳化痰,但脾胃不喜。
汪機說:民間習慣用貝母代替半夏來治療痰症,但這是錯誤的。貝母性寒潤,主治肺部燥痰;半夏性溫燥,主治脾胃濕痰。兩者性質不同,不能互相代替。對於各種風寒濕熱引起的痰症,都不適合使用貝母,應當使用半夏或南星。川產的貝母品質最佳。
圓正底平。開瓣味甘。象山貝母。體堅味苦。去時感風痰。土貝母。形大味苦。治外科證痰毒。俱去心搗用。厚朴、白薇為使。畏秦艽。反烏頭。
白話文:
圓形且底部平坦,花瓣張開,味道甘甜,形似山貝母。
體質堅硬,味道苦澀,容易受風寒引起痰。稱為土貝母。
形狀較大,味道苦澀,用於治療外科疾病中的痰毒。
以上所有種類都去除中心,搗碎後使用。
輔助藥物包括厚朴和白薇。
忌諱與秦艽同用,與烏頭相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