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本草從新》~ 原序

回本書目錄

原序

1. 原序

余先世藏書最夥。凡有益於民用者。購之尤亟。以故岐黃家言。亦多海內希見之本。余自髫年。習制舉業時。即旁覽及焉。遇有會意。輒覺神情開滌。於是盡發所藏而精繹之。迄今四十年矣。夫醫學之要。莫先於明理。其次則在辨證。其次則在用藥。理不明。證於何辨。證不辨。

白話文:

我家世代藏書豐富。凡是有益於人民生活的事物,我必定立即購買。因此,醫學方面的書籍,也有很多是國內少見的版本。我從小就練習考科舉的功課時,就把醫學書籍當作副業來閱讀。如果遇到理解的地方,往往感覺心胸開闊,精神愉快。從那時起,我就把所有收藏的醫書拿出來仔細研究。到現在已經四十年了。學習醫學最重要的,就是先弄清道理。其次是辨別病情。再其次纔是使用藥物。道理不明,怎麼能辨別病情?病情不分,怎麼能用藥?

藥於何用。故拙著醫學十種。其一曰:一源必徹。其二曰:四診須詳。於經義病情。必斟酌群言。而期於至當也。而又念天之生藥。凡以濟斯人之疾苦者也。有一病,必有一藥。病千變。藥亦千變。能精悉其氣味。則千百藥中。任舉一二種用之且通神。不然。則歧多而用眩。

白話文:

藥物有什麼用呢?因此我拙劣地寫了十種醫學著作。第一個著作是《一源必徹》,探討疾病的根源一定要徹底清楚。第二個著作是《四診須詳》,強調四診(望、聞、問、切)必須詳細。在理解經文義理和病情時,一定要仔細參考各家的說法,並追求最符合實際的結論。另外,還要記得上天創造藥物的時候,目的是為了拯救人的疾病痛苦。每一種疾病必定有一種對應的藥物。疾病變化多端,藥物也千變萬化。如果能精通各種藥物的氣味,那麼在成千上百種藥物中,隨便拿出一兩種使用都能立竿見影。不然的話,藥物種類繁多,使用不當反而會迷惑。

凡藥皆可傷人。況於性最偏駁者乎。自來注本草者。古經以下。代有增訂。而李氏綱目為集大成。其徵據該洽。良足補爾雅詩疏之缺。而以備醫學之用。或病其稍繁。踵之者、有繆氏之經疏。不特著藥性之功能。且兼言其過劣。其中多所發明。而西昌喻嘉言。頗有異議。最後新安汪氏。

白話文:

所有藥物都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更何況是藥性最偏激的藥物呢?自古以來注釋本草經的人很多,古經以下,各朝代都有增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集大成之作,其徵據豐富詳盡,足夠彌補《爾雅》和《詩經》疏解的不足,可以作為醫學的參考。有人嫌它過於繁雜,後來繆聘也編撰了《藥性論》,不只說明藥物的功效,還兼及缺點和不足。書中有很多新的發現。但西昌人喻嘉言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見。最後是新安人汪昂。

祖述二書。著備要一編。卷帙不繁。而採輯甚廣。宜其為近今膾炙之書也。獨惜其本非岐黃家。不臨證而專信前人。雜採諸說。無所折衷。未免有承誤之失。余不揣固陋。取其書重訂之。因仍者半。增改者半。旁掇舊文。參以涉歷。以擴未盡之旨。書成。名曰本草從新。付之剞劂。

白話文:

根據《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編寫了一部精要的《本草從新》。雖然內容簡潔,但蒐集十分豐富,難怪成為當代讀者傳誦的書籍。只可惜原本的作者並非中醫,沒有臨牀經驗,過於依賴前人,雜採各種說法,沒有進行取捨。難免有傳承錯誤的疏失。我不揣摩自己的淺薄,拿他的書重訂了一遍。一半沿用原著,一半增刪修改。並廣泛蒐集舊文獻,參照自己的經歷,來拓展書中不夠深入的內容。書完成後,取名為《本草從新》,付印出版。

庶幾切於時用。而堪羽翼古人矣乎。其餘數種。將次第刊布。與有識者商之。

乾隆丁丑歲三月上巳日澉水吳儀洛遵程書於硤川之利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