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本草從新》~ 藥性總義 (3)

回本書目錄

藥性總義 (3)

1. 藥性總義

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以咸瀉之。(腎主閉藏、氣貴周密、故腎欲堅、宜食苦以堅之也、苦能堅、故為補、咸能耎堅、故為瀉。)此五臟補瀉之義也。

酸傷筋。(酸走筋、過則傷筋而拘攣。)辛勝酸。(辛為金味、故勝木之酸、)苦傷氣。(苦從火化、故傷肺氣、火剋金也、又如陽氣性升、苦味性降、氣為苦遏、則不能舒伸、故苦傷氣、)咸勝苦。

(咸為水味、故勝火之苦、按氣為苦傷、而用鹹勝之、此自五行相制之理、若以辛助金而以甘泄苦、亦是捷法、蓋氣味以辛甘為陽、酸苦鹹為陰、陰勝者制之以陽、陽勝者制之以陰、何非勝復之妙、而其中宜否、則在乎用之權變爾。)甘傷肉。酸勝甘。(酸為木味、故勝土之甘。

)辛傷皮毛。(辛能散氣、故傷皮毛。)苦勝辛。(苦為火味、故勝金之辛。)咸傷血。(咸從水化、故傷心血、水勝火也、食鹹則渴、傷血可知。)甘勝咸。(甘為土味、故勝水之咸。)此五行相剋之義也。

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五味論曰:多食之、令人洞心、洞心、透心若空也。)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血得咸、則凝結而不流、五味論曰:多食之、令人渴。)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苦性沉降、陰也、骨屬腎、亦陰也、骨得苦則沉陰欲盛、骨重難舉矣、五味論曰: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

肉病無多食甘。(甘能緩中、善生脹滿、五味論曰:多食之、令人悗心,悗心、心悶也。)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酸能收縮、筋得酸則縮、五味論曰:多食之、令人癃,癃、小便不利也。)此五病之所禁也。

多食鹹。則脈凝泣(澀同)而變色。(水能剋火、故病在心之脈與色也、五味篇曰:心病禁咸。)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火能剋金、故病在肺之皮毛也、五味篇曰:肺病禁苦。)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金能剋木、故病在肝之筋爪也、五味篇曰:肝病禁辛。)多食酸。

則肉胝(音支)䐢(音縐)而唇揭。(胝、皮厚也;手足胼胝之謂、木能剋土、故病在脾之肉與唇也;五味篇曰:脾病禁酸。)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土能剋水,故病在腎之骨與發也。五味篇曰:腎病禁甘。)此五味之所傷也。

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風為木氣、金能勝之、故治以辛涼。過於辛、恐反傷其氣、故佐以苦甘、苦勝辛、甘益氣也、木性急、故以甘緩之、風邪勝、故以辛散之。)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熱為火氣、水能勝之、故治以鹹寒、佐以甘苦、甘勝咸、所以防咸之過也、苦能泄、所以去熱之實也。熱盛於經而不斂者、以酸收之、熱鬱於內而不解者、以苦發之。

白話文:

藥性總義

緊急情況下,服用苦味藥物可以鞏固體質。用苦味藥物來補充(身體所需)。用鹹味藥物來瀉去(多餘之物)。(腎臟主導閉藏,氣需要周密運行,所以腎臟需要鞏固,應該食用苦味食物以鞏固它;苦味能鞏固,所以用來補;鹹味能軟化堅硬之物,所以用來瀉。)這就是五臟的補瀉原則。

酸味傷筋。(酸味會進入筋脈,過量則會傷及筋脈而導致拘攣。)辛辣味勝過酸味。(辛辣味屬金,所以能克制木的酸味。)苦味傷氣。(苦味從火中產生,所以會傷肺氣,火克金。)鹹味勝過苦味。(鹹味屬水,所以能克制火的苦味。氣被苦味所傷,就用鹹味來克制,這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如果用辛辣味來助金,用甘味來瀉去苦味,也是快速有效的辦法。因為氣味中辛辣和甘甜屬陽,酸、苦、鹹屬陰;陰盛則用陽來制,陽盛則用陰來制,這都是相生相剋的妙用,其中是否適用,則在於運用時的權變。)甘味傷肉。酸味勝過甘味。(酸味屬木,所以能克制土的甘味。)辛辣味傷皮毛。(辛辣味能散氣,所以會傷及皮毛。)苦味勝過辛辣味。(苦味屬火,所以能克制金的辛辣味。)鹹味傷血。(鹹味從水產生,所以會傷及心血,水克火。)甘味勝過鹹味。(甘味屬土,所以能克制水的鹹味。)這就是五行相剋的道理。

辛辣味走氣。氣有病症者,不要多食辛辣味。(《五味論》說:多吃辛辣之物,會讓人心胸空虛。)鹹味走血。血有病症者,不要多食鹹味。(血液遇到鹹味,就會凝結而不流動,《五味論》說:多吃鹹味,會讓人口渴。)苦味走骨。骨有病症者,不要多食苦味。(苦味性質沉降,屬陰;骨屬腎,也屬陰;骨遇到苦味,陰氣就會過盛,骨頭沉重難以活動,《五味論》說:多吃苦味,會讓人嘔吐。)甘味走肉。肉有病症者,不要多食甘味。(甘味能緩和腸胃,容易產生脹滿,《五味論》說:多吃甘味,會讓人心悶。)酸味走筋。筋有病症者,不要多食酸味。(酸味能收縮,筋脈遇到酸味就會收縮,《五味論》說:多吃酸味,會讓人小便不利。)這就是五種病症的禁忌。

多食鹹味,則脈絡凝滯而顏色改變。(水能克火,所以會影響心臟的脈絡和顏色,《五味篇》說:心臟病忌鹹。)多食苦味,則皮膚乾燥而毛髮脫落。(火能克金,所以會影響肺部的皮膚和毛髮,《五味篇》說:肺病忌苦。)多食辛辣味,則筋脈緊張而指甲枯萎。(金能克木,所以會影響肝臟的筋脈和指甲,《五味篇》說:肝病忌辛。)多食酸味,則肌肉粗厚而嘴唇乾裂。(木能克土,所以會影響脾臟的肌肉和嘴唇,《五味篇》說:脾病忌酸。)多食甘味,則骨頭疼痛而頭髮脫落。(土能克水,所以會影響腎臟的骨骼和頭髮,《五味篇》說:腎病忌甘。)這就是五種味道的傷害。

內有風邪,用辛涼之物治療,輔以苦甘之味。用甘味緩和,用辛辣味散邪。(風屬木,金能克制它,所以用辛涼之物治療。過於辛辣,恐怕反而會傷及氣,所以輔以苦甘,苦味克辛辣,甘味益氣;木性急,所以用甘味來緩和;風邪盛行,所以用辛辣味來驅散。)內有熱邪,用鹹寒之物治療,輔以甘苦之味。用酸味收斂,用苦味宣洩。(熱屬火,水能克制它,所以用鹹寒之物治療,輔以甘苦,甘味克鹹味,用來防止鹹味過度;苦味能瀉,用來去除熱邪的實症。熱邪盛於經絡而不收斂者,用酸味來收斂;熱邪鬱結於內而不通者,用苦味來宣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