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本草從新》~ 藥性總義 (4)

回本書目錄

藥性總義 (4)

1. 藥性總義

)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為土氣、燥能除之、故治以苦熱、酸從木化、制土者也、故佐以酸淡、以苦燥之者、苦從火化也、以淡泄之者、淡能利竅也。)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相火、畏火也、故宜治以鹹冷、苦能泄火、辛能散火、故用以為佐、酸收苦發、義與上文熱淫同治。)燥淫於內。

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燥為金氣、火能勝之、治以苦溫、苦從火化也、佐以甘辛、木受金傷、以甘緩之、金之正味、以辛瀉之也、燥結不通、則邪實於內、故當以苦下之。)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寒為水氣、土能制水、熱能勝寒、故治以甘熱、甘從土化、熱從火化也、佐以苦辛等義、如藏氣法時論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也。)此六淫主治。各有所宜也。

凡藥須俟制焙畢。然後秤用。不得生秤。濕潤藥皆先增分兩。燥乃秤之。

凡酒製升提。薑製溫散。入鹽走腎而軟堅。用醋注肝而收斂。童便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去燥性而和中。乳潤枯生血。蜜甘緩益元。陳壁土藉土氣以補中州。麵煨曲制。抑酷性、勿傷上膈。黑豆甘草湯漬。並解毒、致令平和。羊酥豬脂塗燒。咸滲骨。容易脆斷。去穰者免脹。去心者除煩。

此制治各有所宜也。(本草所謂黑豆烏豆、皆黑大豆也、蘇頌曰:緊小者為雄、入藥尤佳、宗奭曰:小者力更佳、皆謂黑大豆中之較小者、非世俗所稱馬料豆也、世俗所謂馬料豆、即穭豆也、穭豆性溫熱、味澀劣、乃豆中最下之品、以其野生、價最賤、北方甚多、故餵馬用之、蓋凡豆皆可作馬料、而莫有如此豆之價廉也、今藥肆中煮何首烏、不用黑大豆而用穭豆、甚謬、並有將煮過首烏之穭豆、偽充淡豆豉、尤屬可笑。

市醫每有以穭豆皮加入煎劑者、不知黑大豆之皮有可用、穭豆之皮無可用也、因時珍混注穭豆即小黑豆、以致後人多誤。)

用藥有宜陳久者。(收藏高燥處、又必時常開看、不令黴蛀。)有宜精新者。如南星、半夏、麻黃、大黃、木賊、棕櫚、芫花、槐花、荊芥、枳實、枳殼、橘皮、香欒、佛手柑、山茱萸、吳茱萸、燕窩、蛤蚧、沙糖、壁土、秋石、金汁、石灰、米、麥、酒、醬、醋、茶、薑、芥、艾、墨、蒸餅、諸曲、諸膠之類。皆以陳久者為佳。

或取其烈性減。或取其火氣脫也。(凡煎阿膠、鹿膠等、止宜微火、令小沸、不得過七日、若日數多、火氣太重、雖陳之至久、火氣終不能脫、服之不惟無益、反致助火傷陰也。煎膏子亦宜微火、並不可久煎。陰虛有火之人、一應藥餌食物、最忌煎炒、修合丸子、宜將藥切絕薄片子、蒸爛熟、搗為丸、若用火制焙、不但不能治病、反致發火傷陰、舊疾必更作也。)余則俱宜精新。

白話文:

藥性總義

濕邪入侵體內,應以苦寒之藥為主治,輔以酸甘之藥,用苦味藥燥濕,用甘味藥泄濕。(濕屬土氣,燥能克制它,故用苦寒之藥;酸味從木氣化生,能制土,故輔以酸甘;苦味從火氣化生,能燥濕;甘味能利竅,故用以泄濕。)

火邪入侵體內,應以鹹寒之藥為主治,輔以苦辛之藥,用酸味藥收斂,用苦味藥瀉火。(相火畏火,故宜用鹹寒之藥;苦味能瀉火,辛味能散火,故輔以苦辛;酸味收斂、苦味瀉火,其治法與上文熱邪相同。)

燥邪入侵體內,應以苦溫之藥為主治,輔以甘辛之藥,用苦味藥瀉下。(燥屬金氣,火能克金,故用苦溫之藥;甘味能緩解金傷木,辛味是金的正味,能瀉金氣;燥邪導致氣機阻滯,邪氣內盛,故應以苦味藥瀉下。)

寒邪入侵體內,應以甘溫之藥為主治,輔以苦辛之藥,用鹹味藥瀉寒,用辛味藥溫潤,用苦味藥固腎。(寒屬水氣,土能克水,溫能勝寒,故用甘溫之藥;甘味從土氣化生,溫味從火氣化生;輔以苦辛的道理,如同《藏氣法時論》所說:腎臟怕乾燥,應迅速服用辛味藥溫潤;腎臟需要堅固,應迅速服用苦味藥固腎,用苦味藥補益,鹹味藥瀉寒。)

以上是六淫的治療原則,各有其適宜的藥物。

所有藥物都必須在炮製烘焙完成後再稱重使用,不可生用。潮濕的藥材需要先增加重量,乾燥後再稱重。

酒能升提藥力,薑能溫散寒邪,鹽能入腎軟堅,醋能入肝收斂,童便能去除藥物不良性質並通便,米泔水能去除藥物燥性並調和脾胃,乳汁能滋潤枯竭的血液,蜂蜜能緩和藥性並益氣,陳壁土能藉助土氣來補益脾胃,麵粉或糊精能抑制藥物的峻烈之性,避免傷及上焦。黑豆、甘草湯劑能解毒,使藥性平和。羊脂豬油塗抹燒傷部位,能滲入骨骼,容易使傷口癒合。去除藥物中的穰能避免脹氣,去除藥物中的心能消除煩躁。

這些炮製方法各有其適宜的藥物。

(本草書中所說的黑豆、烏豆,都是黑大豆。蘇頌說:緊小的黑豆為雄性,入藥效果最佳;寇宗奭說:小的黑豆藥效更好。這些都指黑大豆中較小的那些,而不是市面上俗稱的馬料豆。市面上俗稱的馬料豆,就是穭豆。穭豆性溫熱,味澀而劣,是豆類中最差的。因為它野生,價格最便宜,北方很多,所以用來餵馬。其實所有豆類都可以作馬料,但沒有像穭豆這樣價格便宜的。現在藥店煮何首烏,不用黑大豆而用穭豆,是很大的錯誤;甚至還有用煮過何首烏的穭豆冒充淡豆豉,更是可笑。

有些醫生常用穭豆皮加入煎劑,卻不知道黑大豆的皮可以用,穭豆的皮卻沒用。這是因為李時珍混淆了穭豆和小黑豆,導致後人多有誤用。)

有些藥物宜用陳久者。(應儲存在乾燥通風處,並經常檢查,防止發霉蟲蛀。)有些藥物宜用新鮮者。例如南星、半夏、麻黃、大黃、木賊、棕櫚、芫花、槐花、荊芥、枳實、枳殼、橘皮、香欒、佛手柑、山茱萸、吳茱萸、燕窩、蛤蚧、砂糖、壁土、秋石、金汁、石灰、米、麥、酒、醬、醋、茶、薑、芥、艾、墨、蒸餅、各種酒曲、各種膠類等等,這些都以陳久者為佳。

有的藥物取其烈性減弱,有的藥物取其火氣已去。(凡是煎熬阿膠、鹿膠等,只宜用小火,微微沸騰,不可超過七天。如果煎熬時間過長,火氣過重,即使是陳久藥材,火氣也去不掉,服用不僅無益,反而會助長火氣,損傷陰液。煎熬膏藥也宜用小火,不可久煎。陰虛有火的人,所有藥物、飲食都最忌煎炒。製作丸劑,宜將藥材切成薄片,蒸熟爛,再搗成丸藥。如果用火炮製烘焙,不僅不能治病,反而會助長火氣,損傷陰液,舊病也必定復發。)其餘藥物都宜用新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