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四 (2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3)

1. 熱病

次日再診,脈見浮洪,舌上焦燥黃苔盡脫,而其色反黑如炭。問曰:症減而舌反黑,何也?曰:曏者食滯便秘,上下竅不通,火悶不舒,其焰不能上達,今與以純陰之劑,使便得通,則壅塞之火,隨便泄去。而餘火未盡者,復炎而上行,故舌反黑耳。前方加棗仁、當歸、山梔,以滋水清肝。

舌黑退,再以生金滋水,及六君子加當歸、白芍,全愈。

朱氏媼患熱證,痞悶,眼赤羞明,遍身瘡腫,大便燥結,小水痛澀,聞聲則惕然而驚。醫與解毒清火導赤,十餘劑,火益甚,不食不眠。脈之,浮分鼓指,沉則緩大,兩關洪軟而遲,知其外症悉假火也。與參附養榮湯,不敢服。楊曰:此症本為憂慮所傷,致三陰虧損,又為寒涼所迫,致虛火遊行。

衝於上則兩目赤澀,流於下則二便艱難,乘於外則遍身瘡腫,寒於中則胸膈痞悶。故其標則似實熱,其本則甚虛寒也。若果系實熱,何以聞響則驚,寒涼頻進,而反甚耶?藥下咽即臥,至五更,大叫餓甚。自寅及巳,連進粥三次,大便潤而小水長,諸症悉退。原方去附子,十餘劑全瘳。

張飛疇治一婦人,寡居,五月間,忽壯熱,多汗煩渴,耳聾脅痛。醫用柴葛桂枝等劑,其熱彌甚,汗出不止,胸滿昏沉,時時噫氣。診之,右脈數大,左脈少神,舌苔微黑,此伏氣自少陽發出,故耳聾脅痛。法當用白虎清解,反行發表,升越其邪,是以熱渴轉甚。汗出多,故左脈無神;胃液耗,故昏悶胸滿。

其噫氣者,平素多郁之故。今元氣已虛,伏邪未解,與涼膈去硝、黃,易栝蔞根、丹皮、竹葉。一服,熱減得睡。但汗不止,倦難轉側,或時欲嘔,此虛也,以生脈加棗仁、茯神、白芍,扶元斂陰。兼進飲粥,以扶胃氣。渴止汗斂,而脈轉虛微欲絕,此正氣得補,而虛火漸息之真脈也。

復與四君歸地而痊。

柴嶼青治陳勾山輿人梁大患疹,身熱譫語,口渴遺尿。服藥增劇,求治。兩脈沉伏,意其疹尚未透,擬用消毒飲子。不信,勢已瀕危,復求診,脈尚如故,探其舌,燥裂生刺,且面垢唇焦,始信為伏暑(即伏氣也,發於陽明,故現以上諸症。)實熱之症。急投白虎湯二劑,病解而脈始洪矣。故臨症者,脈既難憑,尤當察其舌也。

王節齋常治一僕人,病熱口渴,唇乾譫語。診其脈,細而遲,用四君子湯,加黃耆、當歸、白芍、熟附子。進一服,熱愈甚,狂言狂走。或曰:附子差矣。診其脈如舊,仍增附子,進一大服,遂汗出而熱退,脈還四至矣。

陳三農治一人,身大熱,兩目出火,口舌乾燥,手足欲以水浸,狂詈不避親疏,脈豁大,服黃連解毒湯益甚。此心之脾胃病,而心氣耗散故耳。遂用炒黑乾薑一兩,人參三錢,白朮一錢。不用甘草者,恐生者瀉心氣,炙者緩中,致脾胃中火邪不得發散也。三味煎服,不逾時引被自蓋,戰汗出而愈。夫乾薑微炒溫中,炒黑涼腎止瀉。

白話文:

熱病

第二天複診,脈象浮大有力,舌頭上焦燥的黃苔都脫落了,但舌頭顏色卻變黑如炭。我問道:症狀減輕了,為何舌頭反而變黑?他說:之前因為飲食積滯便秘,上下竅道不通暢,內火鬱悶不舒,火氣無法向上發散,我之前給他用了純陰的藥方,使大便通暢了,所以阻塞的火氣隨著大便排出。但餘下的火氣未盡,又再次向上蔓延,所以舌頭才會變黑。之前的藥方我加了棗仁、當歸、山梔子,以滋陰清肝。

舌頭變黑的情況退了之後,我又用生石膏滋陰清熱,以及六君子湯加當歸、白芍,病人就痊癒了。

朱氏老婦患熱症,胸腹痞悶,眼睛紅赤怕光,全身瘡腫,大便秘結,小便疼痛澀滯,聽到聲音就會嚇一跳。醫生給她用了解毒清火導赤的藥方,服用了十幾劑,火毒卻更盛,不吃不睡。我診脈,發現脈象浮而有力,按下去則脈象緩慢有力,兩關脈洪大而遲緩,知道她的外在症狀都是虛火造成的。我給她開了參附養榮湯,但她不敢服用。我說:這個病症本是憂慮所傷,導致三陰虧損,又因為服用寒涼藥物,導致虛火遊走。

虛火上衝則兩眼紅赤澀痛,下注則大小便困難,外現則全身瘡腫,內傷則胸膈痞悶。所以表面症狀看起來像是實熱,但本質卻是虛寒。如果真是實熱,為何聽到聲音就害怕,服用寒涼藥物後症狀反而加重呢?藥物下咽後她就睡著了,到五更天,她大叫著非常餓。從寅時到巳時,她連續吃了三次粥,大便通暢,小便量增多,所有症狀都消失了。我將原方中的附子去掉,服用了十幾劑藥後就痊癒了。

張飛疇治療一位寡婦,五月間突然發高熱,多汗煩渴,耳聾脅肋疼痛。醫生用柴胡桂枝等藥方治療,她的熱症反而加重,汗出不止,胸悶昏沉,經常打嗝。我診脈,發現右脈數大有力,左脈脈象微弱,舌苔略微發黑,這是伏氣從少陽經發出的,所以耳聾脅肋疼痛。應該用白虎湯清熱解毒,卻反而用了發汗的藥物,使邪氣上行,所以熱渴加重。汗出很多,所以左脈無力;胃液耗損,所以昏悶胸滿。

她打嗝是因為平時鬱悶造成的。現在元氣已經虛弱,伏邪未解,我將涼膈散中的硝石、黃連去掉,換成栝樓根、丹皮、竹葉。一劑藥後,熱退了,她可以睡覺了。但是汗出不止,倦怠難以翻身,有時想嘔吐,這是虛證,我用生脈散加棗仁、茯神、白芍,扶助元氣斂陰。同時讓她吃粥,以扶助胃氣。渴止汗斂,脈象轉為虛弱,將要斷絕,這是正氣得到補充,虛火逐漸消退的真實脈象。

我又用四君子湯加熟地黃,她便痊癒了。

柴嶼青治療陳勾山輿人梁大患疹子病,身體發熱神志不清,口渴遺尿。服用藥物後症狀加重,他又來求治。兩脈沉伏,我認為疹子還沒有透發,打算用消毒飲子。他不相信,病情已經危急,再次求診,脈象仍然如故,我查看他的舌頭,發現舌頭乾燥裂開,生出刺狀物,而且臉色晦暗,嘴唇焦乾,他才相信是伏暑(就是伏氣,發於陽明經,所以出現以上症狀)引起的實熱症。我立即給他服用白虎湯兩劑,病情好轉,脈象也開始洪大了。所以臨症時,脈象難以完全依靠,更應該仔細觀察舌象。

王節齋經常治療一位僕人,患熱症,口渴,嘴唇乾燥,神志不清。診脈,脈象細而遲,我用四君子湯,加黃耆、當歸、白芍、熟附子。服藥一劑後,熱症更重,狂言亂語。有人說:附子用錯了。我診脈,脈象如舊,仍然增加附子用量,服藥一劑後,就開始出汗,熱退了,脈象恢復到正常了。

陳三農治療一人,全身發熱,兩眼冒火,口舌乾燥,手腳想泡在水裡,胡言亂語,不分親疏,脈象洪大有力,服用黃連解毒湯後症狀加重。這是心脾胃的病,心氣耗散造成的。於是用炒黑乾薑一兩,人參三錢,白朮一錢。不用甘草是因為生甘草瀉心氣,炙甘草緩中,會導致脾胃中的火邪無法發散。三味藥煎服,不久他就自己蓋上被子,出汗而痊癒了。乾薑微炒溫中,炒黑則涼腎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