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4)

1. 交腸

(交腸症男子亦有。)

張路玉治詹石匠妻,產後五六日,惡露不行,腹脹喘滿,大便從前陰而出。省其故,平日酷嗜菸酒。所產之兒,身軟無骨,因而驚駭,遂患此症。以芎歸湯加莪朮、肉桂、炒黑山楂,一服惡露通,而二便如常。

白話文:

張路玉醫生治療詹石匠的妻子,產後五、六天,惡露未排乾淨,腹部脹氣、呼吸困難,大便從陰道排出。檢查原因,發現她平時菸酒成癮。所生下的孩子身體軟弱無力,因而受到驚嚇,便得了這種疾病。使用芎歸湯加上莪朮、肉桂、炒黑山楂,服用一劑後,惡露通暢,大小便恢復正常。

陸聖祥之女,方四歲,新秋患血痢,而稀糞出於前陰。作冷熱不調食積治,與五苓散,服香連丸,二劑而愈。

白話文:

陸聖祥的女兒,才四歲,剛入秋時得了血痢,從小便道裡排泄出稀糞。醫生診斷為飲食過量導致的寒熱不調,開了五苓散和香連丸給她服用,吃了兩服藥就好了。

錢吉甫女,年十三,體肥痰盛。因鄰家被盜,發熱頭痛,嘔逆面青,六脈弦促,而便溺易位,此因驚而氣亂,痰襲竅端所致也。與四七湯,下礞石滾痰丸,開通痰氣而安。

白話文:

錢吉甫,13歲女性,體質肥胖,痰多。因為鄰居被盜,她受到了驚嚇,導致發燒、頭痛、嘔吐、噁心、臉色發青,脈搏細而快,大小便失禁。這是因為驚嚇導致氣機紊亂,痰液侵襲頭部竅道所引起的。服用了四七湯,吞服滾痰丸,以疏通痰氣,使病情得以安穩。

喻嘉言治姜宜人得奇症。簡《本草經疏》治交腸用五苓散之說,以為神秘,喻曰:交腸一症,大小二便易位而出,若交腸然。古用五苓治之,專為通前陰而設也。若此症閉在後陰,二便俱從前陰而出,擬之交腸,誠有似是而非者。況交腸乃暴病,驟然而氣亂於中。此症乃久病,以漸而血枯於內,有毫釐千里之別。

白話文:

喻嘉言醫師治療姜宜人得的罕見疾病。他從《本草經疏》中找到治療「交腸」的偏方使用五苓散,認為這是很神奇的方法,但喻嘉言認為:「交腸」這種病症,大小便的位置發生異常,就像腸子打結一樣。古書上用五苓散來治療,是因為五苓散可以通暢小腹下的部位。如果這種病症是因為後腹阻塞,大小便都從小腹前排出,跟「交腸」的症狀相類似,但其實是似是而非。況且「交腸」是急症,氣血突然於體內混亂。而姜宜人的病症是慢性病,隨著時間血氣逐漸耗盡,兩者之間有微妙的差異。

原夫疾之所始,始於憂思傷脾,脾傷則不能統血,而錯出下行,有若崩漏,實名脫營,宜大補急固。乃誤以涼血清火為治,脫出轉多,於是手陽明之血,亦漸消亡。故血盡然後氣亂,氣亂然後水穀舍故趨新,並歸一路,大腸枯槁,幽門驟閉,飲食至此無庸泌別,遂清濁並走前陰。勢必大腸復通,令渣滓率由故道,斯為得耳。

白話文:

疾病的根源,起始於憂思傷脾。脾臟受損,無法統治血液,導致血液錯亂而下行,如同崩漏。正確的名稱是脫營,需要緊急地大補固攝。然而,錯誤地使用清涼降火之法治療,導致脫出的狀況更加嚴重。陽明脈的血氣也逐漸虛耗。因此,血液耗盡後氣機失調,氣機失調後水穀會捨棄舊道而走新道,匯流於一條通路。大腸失去滋養而枯乾,幽門急劇閉合。食物至此無法被分解,清濁之物一起流向陰部。此時,必須設法使大腸恢復通暢,讓廢物沿著原有路線排出,纔是治病的正途。

與五苓一方,有何干涉?況五苓之劫陰,又為亡血家所深戒乎。向診時嘗問病中多哭泣否?答曰:時時泣下。乃知臟燥者多泣,大腸方廢而不用也,交腸云乎哉!今大腸之脈累累而現於指,可虞之時,其來春棗葉生乎,棗葉生而言果驗。(按:此仍是交腸症,惟與驟然氣亂者不同耳。

白話文:

用五苓散來治病有什麼意義呢?況且五苓散有劫奪陰液的作用,這也是失血患者需要謹慎的。診察時曾問病人是否經常哭泣?答曰:「時常流淚。」這是臟燥症的特徵,說明大腸功能衰弱而無法正常運作。現在大腸的脈象在手指上顯現,預測春天棗葉長出時,病情可能會有所改善。(這仍是交腸症,但與突然的氣亂不同。)

薛立齋治一產婦,小便出糞,名大小腸交,乃氣血俱虛,失行故道。先用六君子湯二劑,又用五苓散二劑而痊。(《婦人良方》作先用五苓散二劑而愈,又用補中益氣湯而安。)

白話文:

薛立齋曾經醫治一位產婦,小便中排出糞便,稱之為「大小腸交」,這是因為氣血兩虛,正常運行失調所致。一開始使用了六君子湯兩劑,接著又使用了五苓散兩劑後,患者便痊癒了。(《婦人良方》中記載,一開始使用五苓散兩劑後就康復了,接著又使用了補中益氣湯才穩定病情。)

沈明生治葉惟和室,月夜探親,其母留之食,時春寒猶峭,歸途即覺肌寒懍懍。次早復當窗梳櫛,重感於邪,無熱惡寒,胸膈䐜悶。一醫見其肌表無熱,竟作食傷太陰主治,遽用大黃下之,不特不更衣,反致水道閉澀。尤可異者,白物腥穢如膏淋之狀,從大腸來,綿錦不絕,漸至肌體萎弱,骨立難支。

白話文:

沈明生到葉惟和家裡做客,月夜回程時,他的母親留他吃飯。當時春寒料峭,沈明生歸途中便覺得寒意刺骨。第二天早上,他對著窗戶梳洗時,再次受了風寒,沒有發熱卻怕冷,胸膈發悶。一位醫生見他肌膚沒有發熱,就診斷為食傷脾胃虛寒,於是用大黃藥下瀉。不僅症狀沒有好轉,反而大便不通暢。更奇怪的是,大腸裡流出像膏油一樣腥臭的白色物質,綿延不斷,導致沈明生的身體逐漸虛弱,骨瘦嶙峋,無法支撐。

診之,脈沉而澀,虛寒可知,計惟有溫中益元之法。然慮大便尚結,小水未行,或有增滿之患。遂先用五苓散倍加肉桂,一服而水道果通,再服而宿垢並下。嗣用附子理中湯三四劑,後白物漸止。更以十全大補,調理一月而安。

白話文:

檢查了病人的脈象,脈沉而澀,顯然是虛寒導致,治療方法只有溫暖中焦、益氣補元的方法。但是考慮到大便仍未通暢,小便也不通暢,可能會造成腹脹以及腹水的情況。於是先使用了五苓散,並加倍了肉桂的劑量。服用一劑後,小便果然通暢了。再服一劑,宿便也排出了。接著用了附子理中湯三四劑,白帶漸漸止住了。最後用十全大補湯調理了一個月的時間,病人就痊癒了。

夫白淫白沃,載在靈蘭之典,皆指前竅中來,今乃轉移於後,何也?蓋此病始終是一寒症,初因食在胃脘之上,火衰不能熟腐,而反下之太早,則有形之物不能即降,而無形之寒抑遏於闌門之際,遂致清濁混淆,涓涓不息,似乎淋帶,而實非淋帶也。今先以五苓分利陰陽,而倍肉桂,使寒隨溺泄,上下宣通。

白話文:

中醫典籍《靈樞·淫熱病》中記載的「白淫」和「白沃」,指的是從前面輸出的液體,現在卻轉移到後面流出,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種疾病從頭到尾都是寒症,一開始是因為食物停留在胃部上端,內熱不足,無法正常消化,反而過早向下運送,導致有形物質無法及時降下,而無形的寒邪在闌門(小腸和大腸交接處)阻滯,於是清液和濁液混在一起,源源不斷地流出,看起來像是淋病,但實際上並非淋病。現在我們先用「五苓散」利水利尿,分清陰陽,並加倍用肉桂,讓寒邪隨小便排出,上下氣機暢通。

繼以理中之劑,撤其餘邪,鼓其陽氣,令脾土濕燥,而濁流有制,宜其效如桴鼓也。夫始用行大便之藥,大便不行,並致小便赤澀。今用利小便之藥,小便即利,並致大便亦通,其得失為何如哉。

白話文:

接著使用理中的藥方,除去其餘邪氣,提振陽氣,使脾胃濕度適宜,而濁氣流動得到控制,它的效果自然像敲鼓一樣快。過去使用瀉大便的藥物,大便不通,反而導致小便赤黃刺痛。現在使用利小便的藥物,小便立即通暢,大便也跟著通暢,它的利弊如何呢?

董魏如曰: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下口則通乎宗筋,宗筋本為精道,而溺亦同出乎此,則宗筋雖一口,其內實精道溺道之兩口也。故膀胱雖繫於腸旁,而與腸不相通。乃論交腸症者,俱謂闌門不清,以致清濁混亂,故大小便易位而出。夫闌門為大小腸交接之門戶,雖曰不清,而二便各有所出之道路,又焉能遽易其位而出?竊謂交腸一症,乃屎出前陰,溺出後孔之候。溺出後孔者,水氣併入大腸,自闌門不能泌別清濁,可以闌門不清為論。

白話文:

董魏如說:膀胱有下口而沒有上口,下口通往精道,而尿液也從此排出,所以精道和尿道雖然共用一個出口,但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通道。因此,膀胱雖然與腸子相鄰,但它們並不相通。

談到「交腸症」的說法,普遍認為是賁門不清,導致清濁混淆,因此大小便才會易位而出。賁門是小腸和大腸相接的門戶,雖然可能不清,但二便各有自己的排出通路,怎麼能輕易地互換位置呢?

我認為,「交腸症」這個病症,應該是屎從陰道排出,尿從肛門排出的現象。尿從肛門排出,是因為水液進入大腸,賁門無法分辨清濁,可以說是賁門不清所致。

若屎出前陰者,乃腸膀並破之候,非腸穿則屎從何竇而出?膀胱不破,則屎從何竇而入?要必腸穿膀破,而後屎溺得以易位而出。又必破損之處,其竇貼連,而後得出入不爽也。嘗驗諸獸之膀胱,皆附於大腸之募,與廣腸下連。故腸膀一通,而便可易位,否則難乎其為交矣。

白話文:

糞便通過膀胱排出,水通過膀胱流出,進出膀胱,就像動物的膀胱一樣。

余治交腸症四五人,皆得於險產之後,其為腸膀破損,不言可喻。余輿人朱姓者,年三十餘,素患血疝,年發二三次,遇寒則發,服溫降藥隨已。其發必攻痛腹肋,甚則攻胸,乃嘔血三兩口,此手足厥陰之候,習以為常。忽冬月遇寒陡發,囊腫如石,時屆歲終,服藥一二劑,歸家度歲。

白話文:

我治療過四五個患有腸道穿孔症的人,她們都是因為難產而造成的。腸膀破損,這是不言而喻的。我認識的人中,有一個姓朱的,三十歲左右,長期患有血疝,每年發作二三次,遇寒就會發作,服用溫降的藥物就會好。發作時一定要攻痛腹肋,厲害的話會攻胸,就會嘔出三兩口血,這是手足厥陰的症候,他已經習以為常了。忽然在冬天遇到了寒氣就突然發作,囊腫就像石頭一樣,正好到了年底,他服用了一兩劑藥物,就回家過年了。

正月初疝症愈,而囊癰竟成,不數日大潰,囊中流糞,大便不行,肚腹兩角連串腫赤,覆成肚角癰,三五日而潰,亦屎膿並出。一囊一腹連串洞穿者六,人雖羸瘦,而語言自若,飲食如常。夫睪囊之系,上連廣腸,系損而及腸,膜破而屎出,此方書所已載也。若腹癰潰而屎出,是必大小二腸,先結癰而內潰,故復由外癰而出。

白話文:

正月初,疝氣剛癒合,卻出現了囊腫,沒過幾天就潰爛了,囊中流出糞便,大便不能排出,肚子兩側腫脹、發紅,連成一片,成為一個肚角癰,三四天後潰爛,也流出糞便和膿液。一個囊腫和肚子六處連串穿孔,人雖然消瘦無力,但言語正常,飲食如常。睪丸的筋脈,向上連接大腸,筋脈受損而影響到腸子,腸膜破裂而糞便流出,這在醫書上有所記載。如果肚子上出現潰瘍並流出糞便,那一定是大小腸先化膿潰爛,後從外部破潰而出。

否則腹癰雖穿,而腸不破,屎亦何從而出乎?此症之潰,在正月七日,至三月十七日始不食,十八日屎從口出,三日乃死。始知腸斷即死,腸破未即死也。故交腸囊癰二證,多有愈者。

白話文:

如果腹部的膿瘡穿透,但腸子沒有破裂,那麼糞便如何能從中排出?這種病的化膿時間是在正月初七,到三月十七日才停止進食,十八日糞便從口中排出,三天後就死亡了。這才知道腸子斷裂就會立即死亡,但腸子穿透不一定會立即死亡。因此,交腸囊癰這兩種病症,有很多人都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