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2)
卷十一 奇經八脈門 (2)
1. 衝脈病源流
【奇經八脈總說】瀕湖曰:凡人身有經脈絡脈,直行曰經,旁支曰絡。經凡十二,手三陽、三陰,足三陽、三陰是也。絡凡十五,十二經各有別絡,而脾又有大絡,並任督二絡為十五也。共二十七氣。相隨上下,如泉之流,不得休息,故陽脈營於五臟,陰脈營於六腑,陰陽相貫,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輸,內溫臟腑,外濡腠理。
奇經凡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配合,故謂之奇。蓋正經猶溝渠,奇經猶湖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於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流湖澤。此發《靈素》未發之秘也。八脈散在群書者,可考而悉也。
【衝脈經行諸穴】《內經》曰:沖為經脈之海,又名血海。其脈與任脈皆起於少腹之內胞中,其浮而外者起於氣衝(一名氣街,在少腹毛中兩旁各二寸,橫骨兩端動脈宛宛中,足陽明穴也),並足陽明、少陰二經之間,循腹上行,到橫骨(足陽明去中行二寸,少陰去腹中行五分,衝脈行於二經間,橫骨在陰上橫骨中,宛如半月,去腹中行一寸半),夾臍左右,各五分,上行歷太赫(橫骨上一寸)、氣穴(即胞門,太赫上一寸,少陰衝脈之會)、四滿(氣穴上一寸)、中注(四滿上一寸)、盲俞(中註上一寸)、商曲(肓俞上一寸)、石關(商曲上一寸)、陰都(石關上一寸)、通谷(陰都上一寸)、幽門(通谷上一寸),凡二十四穴。
【脈法】《脈經》曰:兩手脈浮之俱有陽,沉之俱有陰,陰陽皆盛,此沖督之脈也。沖督之脈為十二經之道路也,沖督用事,則十二經不復朝於寸口,其人苦恍惚狂癡。又曰:脈來中央堅實,徑至關者,衝脈也。又曰:尺寸俱牢,直上直下,此乃衝脈,胸中有寒疝也。
【衝脈經行原委】《靈樞》曰:衝任皆起胞中,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滲灌皮膚,生毫毛。婦人有餘於氣,不足於血月下,數脫血,任沖並傷,脈不榮其唇口,故髭鬚不生。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衝脈,血寫不復,皮膚內結,唇口不榮,故須亦不生。
天宦不脫於血,而任沖不盛,宗筋不強,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亦不生。又曰:衝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注於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斜入膕中,伏行骭骨內廉,並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
其別者,並於少陰,滲三陰,斜入踝,伏行出屬跗,下循跗上入大指之間,滲諸絡而溫足脛肌肉,故其脈常動。別絡結,則跗上不動,不動則厥,厥則寒矣。《內經》曰: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踝上各一行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衝。王啟玄曰:腎脈與衝脈並下行,循足行而盛大,故曰太衝。
白話文:
【奇經八脈總論】
李時珍說:人身上有經脈和絡脈,直行的叫做經脈,分支的叫做絡脈。經脈共有十二條,分別是手三條陽經、手三條陰經、足三條陽經、足三條陰經。絡脈共有十五條,十二經脈各有一條別絡,脾臟還有一條大絡,加上任脈和督脈兩條絡脈,總共是十五條。總共有二十七種氣在體內運行,像泉水一樣不停地流動,所以陽經的氣運行於五臟,陰經的氣運行於六腑,陰陽互相貫通,沒有起始也沒有終止,循環往復。它們流溢的氣進入奇經,互相灌輸,在內部溫養臟腑,在外部滋潤皮膚。
奇經共有八條脈,不受十二正經的限制,沒有表裡配合的關係,所以稱為「奇」。可以把正經比作溝渠,奇經比作湖泊,正經的脈氣旺盛時,就會溢入奇經。就像秦越人比喻的,天上下雨,溝渠水滿,就會流入湖泊。這揭示了《靈樞》、《素問》尚未闡明的秘密。關於八脈的資料散見於各種醫學書籍中,可以考證得知。
【衝脈經脈循行途徑和穴位】
《內經》說:衝脈是經脈之海,又名血海。它的脈絡與任脈都起始於小腹內的胞宮,從體表可以感覺到脈動的地方起於氣衝(也叫氣街,位於小腹毛髮兩旁各二寸,在恥骨兩端動脈搏動的地方,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它在足陽明胃經和足少陰腎經之間循行,沿著腹部向上,到達橫骨(足陽明胃經距離腹部中線二寸,足少陰腎經距離腹部中線五分,衝脈在兩者之間循行,橫骨位於陰部上方的橫骨中間,像半個月亮,距離腹部中線一寸半),然後在肚臍左右各五分處向上走,經過太赫(橫骨上一寸)、氣穴(就是胞門,太赫上一寸,是足少陰腎經與衝脈交會的穴位)、四滿(氣穴上一寸)、中注(四滿上一寸)、盲俞(中注上一寸)、商曲(盲俞上一寸)、石關(商曲上一寸)、陰都(石關上一寸)、通谷(陰都上一寸)、幽門(通谷上一寸),總共二十四個穴位。
【脈象診斷】
《脈經》說:兩手寸口脈都浮取時感覺有陽,都沉取時感覺有陰,陰陽都很旺盛,這是衝脈和督脈的脈象。衝脈和督脈是十二經脈的道路,當衝脈和督脈主導人體功能時,十二經脈的氣血就不會再在寸口脈搏動顯現出來,這個人就會精神恍惚,胡言亂語,甚至瘋狂。還說:脈搏來時,中間堅實,直接到關脈的,這是衝脈的脈象。又說:寸脈和尺脈都堅牢,而且直上直下的,這是衝脈的脈象,表明胸中有寒疝的疾病。
【衝脈經脈循行起始和功能】
《靈樞》說:衝脈和任脈都起始於胞宮,然後沿著背部的內側向上走,是經絡之海。從體表可以感覺到的脈絡則沿著腹部右側向上走,匯聚於咽喉,然後分支連接著嘴唇。如果血氣旺盛,那麼皮膚肌肉就會充實而溫熱;如果只是血特別旺盛,就會滲入皮膚,長出汗毛。婦女的氣有餘而血不足,每個月月經期間都會大量失血,導致任脈和衝脈都受到損傷,脈搏不能滋養嘴唇,所以不長鬍鬚。太監被割去了生殖器,損傷了衝脈,血液流失不能恢復,皮膚內結,嘴唇失去滋養,所以也不長鬍鬚。
天生的太監雖然不會失血,但是任脈和衝脈不旺盛,生殖器筋脈也不強壯,只有氣而沒有血,嘴唇失去滋養,所以也不長鬍鬚。又說:衝脈是五臟六腑之海,它向上可以到達額頭,滲入陽氣,灌注精氣。向下可以注入足少陰腎經的大絡,起始於腎臟下方,從氣街出來,沿著大腿內側斜入膝蓋窩中,然後潛伏在脛骨內側,與足少陰腎經一起向下,進入內踝後方,再進入足底。
它的一個分支,與足少陰腎經一起,滲入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斜向進入腳踝,然後潛伏在足背,出來屬於足背,沿著足背上部進入大拇趾之間,滲入各個絡脈,溫暖足部和腿部的肌肉,所以它的脈搏經常跳動。如果它的分支絡脈結滯,那麼足背上的脈搏就不跳動了,不跳動就會發生厥逆,厥逆就會寒冷。《內經》說:三條陰經在腳踝交會的地方,腳踝上方各有走向下的一條脈絡,這是腎經向下走的脈絡,叫做太衝。王啟玄說:腎脈和衝脈一起向下行走,沿著足部行走而且更加強大,所以叫做太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