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41)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41)

1. 柴胡桂枝乾薑湯之腹證

又水腫證,心下不和,築築動悸者,因水氣合時病之積聚,聚於心下者,宜此方加茯苓(求真按:「此證宜本方合用苓桂朮甘湯」)。又此方證由左脅下刺痛難緩者,或有澼飲證者,加用吳茱萸、茯苓(求真按:「是祖述和田氏之說,其非已述於前矣」)。又婦人之積聚兼水飲,時時衝逆,肩背強急者,有驗(求真按:「此非肩背強急,是頸項強也」)。」

《橘窗書影》曰:「一婦人產後惡露盡後,時時惡寒面熱,舌上赤爛,但頭汗出,心下微結,腹滿,小便不利,腰以下有微腫。醫或為蓐勞,或為黃胖,眾治不驗。余診為血熱挾蓄飲證,與柴胡薑桂湯加吳茱萸、茯苓。自秋至明年春,舊疴已愈逾半矣。仍守前方,遂得全治。於是沉疴痼疾,皆乞診而至矣。」

一婦人年四十餘,臍旁有塊已數年矣。時時衝逆,心下動悸,不能行步,腰以下有水氣,面色萎黃,經水不調治宜先行其水,並利其血,與柴胡薑桂湯加吳茱萸、茯苓,兼用鐵砂丸。服數日,小便夜中快利五六行,臍旁之塊次第減小。數旬,諸證痊愈。

求真按:「上二證,宜處以柴胡薑桂湯、當歸芍藥散之合方。」

一婦人年二十七八,產後發頭痛目眩。一西醫治之,反甚。胸脅微結,小便不利,腹中有動悸,飲食不進,時發寒熱,或身振振而搖,每每頭眩,不能閉目,夜間驚惕不得眠,或如身坐舟中,不得片刻安,每使二人抱持之。眾醫雜投滋血、鎮痙、抑肝等藥,凡二年,依然無寸效。

余診曰:「病沉痼,不當急治,宜先利其胸脅,鎮定動悸,使心氣得旺,則上下之氣得以交通,頭眩身搖自安矣。」主人深以為然。因與柴胡薑桂湯加吳茱萸、茯苓,夜間使服朱砂安心丸。時正嚴寒,其證雖有動靜,但使主人確守前方而服之,至翌年春而愈。

一婦人產後患頭眩,身體不能動搖,即蓐臥亦如坐舟中,若欲維持其身,須使人扶持,且心下動悸,足心冷汗濈濈然出而浸蓐上。診之,為貧血之候,飲食如故,脈亦和平,經事亦不失期,因與柴胡薑桂湯加吳茱萸、茯苓,兼用妙香散。數月後,雖頭汗止,心下動收,但目眩未止,惟起居可以無需扶持矣。

然身體血氣枯瘦,頭重如戴百斤之石,與聯珠飲,間服長靈散,頭眩日減。一日,右足股間腫起,逐逐如流注狀。余以為頭中之瘀濁下流,為腫瘍,必佳兆也。因貼膏以俟膿期,使瘍醫刺之,瘡口收後,頭眩隨止。前後歷七年而全治。

求真按:「上二證,當處以本方與苓桂朮甘湯(茯桂朮甘湯)、當歸芍藥散之合方,或兼用黃解丸及第二黃解丸也。因前治驗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腹中有動悸,時發寒熱者,本方證也。身體振振動搖,每因頭眩不能開目者,茯桂朮甘湯證也。身如坐舟中,不得片刻安,每使二人抱持者,即澤瀉湯證之冒眩也。

白話文:

柴胡桂枝乾薑湯的腹部症狀表現:

如果出現水腫,同時心胸部位不舒服,感覺心臟跳動得很厲害,這是因為體內水氣和原本就有的積聚病邪結合,聚集在心胸下方所致,適合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可以再加茯苓。(求真認為:這種情況應該用柴胡桂枝乾薑湯和苓桂朮甘湯合用)。如果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卻出現左脅肋部刺痛難以緩解,或者有停留在體內的痰飲,可以加用吳茱萸和茯苓(求真認為:這是沿用和田氏的說法,他之前已經說過這是不對的)。另外,婦女的體內積聚病邪又夾雜水飲,時常感到氣逆向上衝,導致肩背僵硬,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也會有效(求真認為:這裡說的不是肩背僵硬,而是頸項僵硬)。

《橘窗書影》記載:「一位婦人生產後惡露排乾淨後,時常感到怕冷,臉上發熱,舌頭紅爛,但只有頭部出汗,心胸下方有點鬱結,腹部脹滿,小便不順暢,腰部以下有輕微腫脹。醫生有的認為是產後勞損,有的認為是黃胖,都治療無效。我診斷認為是血熱夾雜停留在體內的水飲,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加吳茱萸、茯苓。從秋天到第二年春天,舊病已經好了一半以上,繼續使用原方,最終完全治癒。因此,許多久病難治的人都來找我看診。」

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肚臍旁邊有一個腫塊,已經好幾年了。她時常感到氣逆向上衝,心悸,不能走路,腰部以下有水氣,臉色蠟黃,月經也不正常。治療原則應該先排除體內的水分,並疏通氣血,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加吳茱萸、茯苓,同時服用鐵砂丸。服用幾天後,夜間小便會順暢地排出五六次,肚臍旁邊的腫塊也逐漸變小。幾週後,各種症狀都痊癒了。

求真認為:「以上兩個案例,應該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和當歸芍藥散的合方。」

一位二十七八歲的婦女,產後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一位西醫治療後,反而更加嚴重。她感到胸脅部有點鬱結,小便不順暢,腹部有跳動感,吃不下飯,時常發冷發熱,或者身體顫抖,經常頭暈,不能閉上眼睛,晚上驚恐難眠,或者感覺身體像坐在船上一樣,無法安穩片刻,需要兩個人攙扶著。許多醫生用滋陰養血、鎮靜止痙、平息肝火等藥物治療,兩年都沒有效果。

我診斷認為:「這個病很頑固,不應該急於治療,應該先疏通胸脅部位,鎮定心悸,使心氣旺盛,這樣上下氣機才能順暢,頭暈和身體搖晃自然就會好轉。」病人的家人很贊同我的看法。於是,我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加吳茱萸、茯苓,晚上服用朱砂安心丸。當時正值嚴寒,她的病情雖然時好時壞,但是家人堅持讓她服用原方,到第二年春天就痊癒了。

一位婦女生產後患有頭暈,身體不能動搖,即使躺在床上也像坐在船上一樣,需要別人攙扶才能保持身體穩定,而且心悸,腳心冷汗不斷湧出,浸濕了床鋪。我診斷認為是貧血的表現,她吃飯正常,脈搏平和,月經也沒有不正常,於是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加吳茱萸、茯苓,同時服用妙香散。幾個月後,雖然頭汗停止了,心悸也平靜了,但是頭暈還沒有完全消失,只是可以不用別人攙扶就可以起床活動了。

後來,她的身體血氣枯竭,頭部感覺像戴著百斤重的石頭一樣,我用聯珠飲,間歇服用長靈散,頭暈逐漸減輕。有一天,她的右腳大腿根部腫起,像流注一樣蔓延。我認為是頭部的瘀濁之氣向下流動,形成的腫瘤,這是好轉的徵兆。於是貼上膏藥等待腫膿成熟,讓外科醫生切開排膿,瘡口癒合後,頭暈就隨之停止了。前後經過七年的治療,才完全痊癒。

求真認為:「以上兩個案例,應該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苓桂朮甘湯(或茯桂朮甘湯)、當歸芍藥散的合方,或者同時服用黃解丸和第二黃解丸。因為之前治療驗證了胸脅部脹滿微結、小便不順暢、腹部有跳動感、時常發冷發熱等情況,屬於柴胡桂枝乾薑湯的症狀。身體顫抖、經常因頭暈而無法睜開眼睛,屬於苓桂朮甘湯的症狀。身體像坐在船上一樣,無法安穩片刻,需要兩個人攙扶著,屬於澤瀉湯證的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