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11)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11)
1. 痘疹
多者可少,少者可無,大有神效。一方無紫草茸,仍有經霜老絲瓜一個,連藤蒂五寸燒存性同用。
洗肝明目散(百六),治痘後目疾。
當歸,羌活,柴胡,密蒙花,川芎,防風,木賊,山梔仁,龍膽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淡沙糖水調服。
洗肝散(百七),翳膜遮睛暫用。
歸尾(錢二分),防風(八分),大黃(八分),羌活,川芎,薄荷(各四分),梔子(錢半),甘草(三分),
水一鍾,姜一片,煎服。熱盛便秘加芩、檗。
羊肝散(百八),治痘毒入眼,或無辜疳氣入眼。
密蒙花(二錢),青葙子,決明子,車前子(炒,各一錢),
上為末,用羊肝一大葉,薄批摻上,濕紙裹煨熟。空心食之。
蒺藜散(百九),治痘瘡入眼腫痛。
白蒺藜,穀精草,防風,羌活,生蛤粉(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水調服即退。
蟬菊散(百十)治痘疹入目,或病後生翳障。
蟬蛻(去土淨),白菊花(等分)
每服一二三錢,水八分,加蜜少許,煎四分。食後溫服。
秦皮散(百十一)治大人小兒風毒赤眼,痛癢澀皺,眵淚羞明。
秦皮,滑石,黃連(等分),
湯泡熱洗,日二三次。
通神散(百十二),治痘瘡入眼,生翳膜。
白菊花,穀精草,綠豆皮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柿餅一個,米泔水一盞同煎,候水乾。只吃柿餅,每日三五次不拘,至七日效。
(錢氏)黃柏膏(百十三),用此護眼,可免痘毒入目。
黃柏(一兩),綠豆末(二兩),生甘草(三兩),
上為細末,以麻油調成膏,用塗耳前、眼角、目下四五遍,若早塗之,痘出必稀,若既患眼,塗之必減。
痘疔散(百十四)
雄黃(一錢),紫草(三錢),
上為細末,胭脂汁調、用銀簪腳挑破黑痘,入藥在內。此下二方皆治痘疔之良方也。
四聖丹(百十五)治黑疔。
牛黃(錢二分),兒茶(錢七分),硃砂(八分),珍珠(二分),
上為極細末,以棉胭脂汁或油胭脂調勻。先用銀針挑破黑疔,拭去惡血,乃點藥疔上。
(萬氏)四聖散(百十六),治痘不起發,變黑而痛者,痘疔也。亦名鬼痘。
綠豆(四十九粒),豌豆(四十九粒,各燒存性),珍珠(一分),油頭髮(燒存性,一分),
上為細末,用胭脂水調,先以簪腳撥開黑痘,以此塗之。
神效隔蒜灸法(百十七),治痘疔毒氣熾盛,使諸痘不能起發,已起發者不能灌膿,已灌膿者不能收靨,或大痛,或麻木,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其法用大蒜頭切三分厚,安痘疔上,用小艾炷於蒜上灸之,每五壯易蒜再灸,若紫血出後,腫痛不止,尤當用灸,治者審之。愚在京師,嘗見治痘疔者,即以線針挑破出毒血,諸痘隨即灌膿。若挑破不痛,不出血者難治,若用此法灸之,即知痛,更用針挑破,紫血隨出,諸痘隨灌,亦有生者。
白話文:
痘疹
痘疹多的可以變少,少的可以沒有,效果非常神奇。有一個偏方,如果沒有紫草茸,就用經過霜打的老絲瓜一個,連著藤蔓和蒂五寸一起燒成灰,和紫草茸有相同的功效。
洗肝明目散(出自《百六方》),治療痘疹之後的眼睛疾病。
藥材包含:當歸、羌活、柴胡、密蒙花、川芎、防風、木賊、山梔仁、龍膽草(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淡砂糖水調服。
洗肝散(出自《百七方》),用於暫時治療眼翳遮擋視線的情況。
藥材包含:當歸尾(二分)、防風(八分)、大黃(八分)、羌活、川芎、薄荷(各四分)、梔子(一錢半)、甘草(三分)。
用水一碗,加薑一片,煎煮後服用。如果熱氣旺盛、便秘,可以加入黃芩、黃柏。
羊肝散(出自《百八方》),治療痘毒進入眼睛,或者不明原因的疳氣進入眼睛。
藥材包含:密蒙花(二錢)、青葙子、決明子、車前子(炒過,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新鮮羊肝一大片,切薄片,將藥粉撒在上面,用濕紙包裹後煨熟,空腹食用。
蒺藜散(出自《百九方》),治療痘瘡侵入眼睛導致腫痛。
藥材包含:白蒺藜、穀精草、防風、羌活、生蛤粉(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水調服即可消腫止痛。
蟬菊散(出自《百十方》),治療痘疹侵入眼睛,或病後產生眼翳。
藥材包含:蟬蛻(去除泥土)、白菊花(各等量)。
每次服用一、二或三錢,加水八分,加入少量蜂蜜,煎煮至四分後,飯後溫服。
秦皮散(出自《百十一》),治療成人或小孩因風熱引起的紅眼病,伴隨疼痛、搔癢、乾澀、分泌物多、怕光等症狀。
藥材包含:秦皮、滑石、黃連(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用熱水浸泡後,用來清洗眼睛,每天二到三次。
通神散(出自《百十二方》),治療痘瘡侵入眼睛,產生眼翳。
藥材包含:白菊花、穀精草、綠豆皮(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柿餅一個,和米泔水一碗一同煎煮,直到水份煮乾,只吃柿餅,每天吃三到五次,持續七天有效。
黃柏膏(出自《百十三方》,錢氏所傳),用此藥膏保護眼睛,可以避免痘毒侵入眼睛。
藥材包含:黃柏(一兩)、綠豆粉(二兩)、生甘草(三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麻油調成膏狀,塗抹在耳朵前方、眼角、眼睛下方四到五次,如果及早塗抹,痘疹就會出得比較少,如果已經眼睛發病,塗抹後也會減輕症狀。
痘疔散(出自《百十四方》)
藥材包含:雄黃(一錢)、紫草(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胭脂汁調勻,用銀簪腳挑破黑痘,將藥粉敷在裡面。以下兩個藥方,都是治療痘疔的良方。
四聖丹(出自《百十五方》),治療黑疔。
藥材包含:牛黃(二分)、兒茶(七分)、硃砂(八分)、珍珠(二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棉花沾取胭脂汁或油胭脂調勻。先用銀針挑破黑疔,擦去惡血,然後將藥粉點在疔上。
四聖散(出自《百十六方》,萬氏所傳),治療痘疹無法順利發出,變成黑色且疼痛的情況,這種痘疹稱為痘疔,也叫做鬼痘。
藥材包含:綠豆(四十九粒)、豌豆(四十九粒,分別燒成灰)、珍珠(一分)、油頭髮(燒成灰,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胭脂水調勻。先用簪腳撥開黑痘,然後將藥粉塗抹在上面。
神效隔蒜灸法(出自《百十七方》),治療痘疔毒氣旺盛,導致痘疹無法順利發出,已經發出的無法化膿,已經化膿的無法結痂,或感到劇烈疼痛或麻木。如果感覺疼痛,就灸到不痛;如果不痛,就灸到感到疼痛。毒氣會隨著灸火而消散。方法是,將大蒜頭切成三分厚,放在痘疔上,用小艾炷在蒜片上灸,每灸五壯換一次蒜片再灸。如果出現紫血後,腫痛不止,更要用艾灸。治療的人要仔細觀察。我曾經在北京,看見治療痘疔的人,用針挑破痘疔放出毒血,其他痘疹隨即開始化膿。如果挑破後不痛,不出血,就難以治療。如果用這種方法艾灸後,知道疼痛,再用針挑破,紫血隨即流出,其他痘疹也隨即化膿,也有人因此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