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一長集·婦人規古方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一長集·婦人規古方 (4)

1. 以下通用方

竹葉黃耆湯(三七四)方在寒陣七。

治癰疽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

滋腎丸(三七五)方在寒陣一六三。

治瘡瘍腎經陰虛發熱,作渴便赤,足熱腿軟等證。凡不渴而小便秘,熱在下焦血分也,最宜此藥。經云:無陰則陽無以化,若脾肺燥熱所移,此當清其化源。

瀉青丸(三七六),方在寒陣百五一。

治肝經實熱,瘰癧腫痛寒熱,或脅乳作痛,大便秘結。

大蘆薈丸(三七七)方在小兒百十五。

治肝火下疳潰爛,或焮腫作痛,或治小兒疳膨食積,口鼻生瘡,牙齦蝕爛等瘡,並蟲蝕肛門癢痛。

五苓散(三七八)方在和陣一八二。

治瘡毒下部濕熱,小便短少。

五淋散(三七九)方在寒陣百十七。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如膏油,或熱沸便血。

八正散(三百八十)方在寒陣百十五。

治下疳便毒,小便淋漓,脈證俱實者。

清肺飲三月(八一),方在和陣三五一。

治瘡瘍渴而小便不利,乃肺經有熱,是絕寒水生化之源,宜用此藥以清化源,其水自生而便自利。

益元散(三八二),方在寒陣百十二。

治瘡瘍小水不利,內生煩熱作渴。

四順清涼飲(三八二)方在攻陣二五。

治瘡瘍煩躁飲冷,焮痛脈實,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玉燭散(三八四)方在攻陣二四。

治便癰初起,腫痛發熱,大小便秘,宜用此行散之。若邪實毒甚者,宜桃仁承氣湯。

人參平肺散(三八五)方在寒陣三七。

治火克肺金,傳為疽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利。

葶藶大棗瀉肺湯(三八六)方在和陣百四十。

治肺證胸膈脹痛,上氣喘急,或身面浮腫,鼻塞聲重。

枳殼散(三八七)方在寒陣百一。

治煩熱便血。

失笑散(三八八)方在婦人百四。

治跌撲,產後心腹絞痛,或不知人事,或經行瘀血作痛成癃。

槐角丸(三八九)方在寒陣一七五。

治痔漏腫痛,便血脫肛。

紫金錠(三百九十)方在因陣二百二。

治癰疽諸毒。

(《良方》)通關散(三九一)方在古因九八。

搐鼻,開牙關。

白話文:

以下通用方

竹葉黃耆湯(配方在寒症類別的第七項)。 治療癰疽這種氣血虛弱,同時因為胃火旺盛而感到口渴的病症。

滋腎丸(配方在寒症類別的第一百六十三項)。 治療瘡瘍因為腎經陰虛而發熱,口渴、小便赤黃,以及足部發熱、腿部無力的症狀。凡是不口渴但小便不暢的,代表熱在下焦的血分,最適合用此藥。醫書說:「沒有陰液,陽氣就無法化生。」如果是脾肺燥熱引起的,應該要清除其源頭。

瀉青丸(配方在寒症類別的第一百五十一項)。 治療肝經實熱,引起的瘰癧(淋巴結腫大)腫痛、忽冷忽熱,或是脅肋、乳房疼痛,大便乾結。

大蘆薈丸(配方在小兒科類別的第一百十五項)。 治療肝火引起的下疳潰爛,或是紅腫熱痛;或是治療小兒疳積導致腹部腫脹,食積不消化,口鼻生瘡,牙齦腐爛等瘡症,以及蟲蝕肛門引起的搔癢疼痛。

五苓散(配方在和解類別的第一百八十二項)。 治療瘡毒引起的下部濕熱,小便量少。

五淋散(配方在寒症類別的第一百十七項)。 治療膀胱有熱,小便不暢,或是小便像豆汁、砂石、膏油一樣,或是尿液灼熱帶血。

八正散(配方在寒症類別的第一百十五項)。 治療下疳、便毒,小便淋漓不盡,脈象和症狀都屬於實證的。

清肺飲三月(配方在和解類別的第三百五十一項)。 治療瘡瘍口渴卻小便不利,這是因為肺經有熱,阻斷了寒水的化生之源。應該用此藥來清除熱源,水液自然就能產生,小便也會順暢。

益元散(配方在寒症類別的第一百十二項)。 治療瘡瘍小便不順暢,體內產生煩躁發熱、口渴的症狀。

四順清涼飲(配方在攻下類別的第二十五項)。 治療瘡瘍引起的煩躁、喜歡喝冷飲、紅腫熱痛、脈象強盛、大便乾結、小便赤澀的症狀。

玉燭散(配方在攻下類別的第二十四項)。 治療便癰初期,腫痛發熱,大小便不暢,適合用此藥來疏散。如果邪氣強盛,毒性很強,就應該用桃仁承氣湯。

人參平肺散(配方在寒症類別的第三十七項)。 治療火邪剋制肺金,導致肌肉萎縮,咳嗽喘氣、嘔吐、痰液很多、胸悶、喉嚨不舒服的病症。

葶藶大棗瀉肺湯(配方在和解類別的第一百四十項)。 治療肺部疾病引起的胸膈脹痛、呼吸急促、或是身體面部浮腫、鼻塞、說話聲音變重的症狀。

枳殼散(配方在寒症類別的第一百零一項)。 治療煩躁發熱、便血的症狀。

失笑散(配方在婦科類別的第一百零四項)。 治療跌打損傷、產後腹部絞痛,或是昏迷不省人事、或是月經期間瘀血疼痛,導致小便不暢的症狀。

槐角丸(配方在寒症類別的第一百七十五項)。 治療痔瘡腫痛、便血、脫肛的症狀。

紫金錠(配方在其他類別的第二百零二項)。 治療癰疽等各種毒瘡。

通關散(配方在其他類別的第九十八項)。 用於吹入鼻孔,使牙關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