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中醫古代典籍: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作者:唐宗海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基礎理論著作。又名《中西醫判》、《中西醫解》、《中西醫學入門》。二卷。清·唐宗海撰。刊於1892年。本書將《內經》中的醫學理論歸納為陰陽、臟腑、營衛、經脈、全體總論、諸病、望形、問察、診脈、氣味陰陽、七方十劑等20餘類,予以撮要和註釋。書中除引中醫理論外,兼採西醫生理解剖圖說加以發揮,內容雖有附會之論,但在溝通中西醫學方面,做了大膽嘗試。其篳路藍縷之功具一定影響。現有《中西匯通醫書五種》本。

內容:

本書是清代醫家唐宗海所著,是一部中西醫匯通的醫學著作。全書分為兩卷,第一卷主要講述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包括陰陽、臟腑、營衛、經脈等內容;第二卷主要講述了西醫學的基本理論,包括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內容。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唐宗海廣泛吸收了西方醫學的知識,並將其與中醫學的理論相結合,形成了一種中西醫匯通的醫學思想。這在當時是比較新穎的,對後世的中西醫結合研究具有一定的影響。

本書雖然在內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在溝通中西醫學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嘗試,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以下是本書中關於中西醫匯通的部分內容:

「中西醫之學,本同源而異流。蓋人之生理,無非陰陽五行之變化,而陰陽五行之變化,無非氣血津液之運行。中醫之學,以陰陽五行為綱,以氣血津液為目,而治病則以調和陰陽、和調氣血、滋養津液為主。西醫之學,以解剖生理為綱,以病理治療為目,而治病則以手術、藥物、針灸、按摩等為主。二者雖有不同,但其根本原理是一致的。」

「中西醫之學,各有其長處和短處。中醫之學,重視整體觀念,注重辨證論治,臨床療效較好。西醫之學,重視科學實證,注重分類診斷,臨床療效也較好。二者相輔相成,可以取長補短。」

「中西醫之學,應該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共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本書的出版,對中西醫匯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它為後世的中西醫結合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