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上卷 (21)
上卷 (21)
1. 五藏九竅
前五臟所屬內只七竅,此條備論九竅,乃無遺漏。
肝開竅於目。
注見前五臟所屬條。
心開竅於耳。
耳系腎竅,此言心竅者,心與腎相交,聽音者腎精也,而辨語者心神也。心小腸之脈入聽宮,陳修園以此為司聽之主,而不知耳通於腦髓,腦氣筋下通於心,西醫言之甚詳,故耳為腎竅,又為心竅,均由腦通,從可識矣。三焦為腎腑,耳內為腎竅,故耳外則三焦之脈繞之;耳又為心竅,故耳外之小腸經脈亦注於聽宮,以見腑之應臟有如是者,不得指小腸之脈,為耳竅通心之路也。修園之說,猶差一黍。
脾開竅於口。
注見五臟所屬條。
肺開竅於鼻。
同前。
腎開竅於二陰。
前陰是膀胱下口,主出溺,膀胱者腎之腑也。腎主水,化氣化水,從前陰而出,故前陰為腎之竅。又前陰有精竅,與溺竅相附,而各不同,溺竅內通於膀胱,精竅則內通於胞室,女子受胎,男子藏精之所,尤為腎之所司,故前陰有病,溺竅者有病,精竅者不可不詳辨也。後陰是大腸下口,宜屬於脾胃,然其體在下,以部位言之,凡在下者,皆腎所司。腎液充腴,則肛門不結;腎氣充攝,則不脫肛。惟其二陰皆屬腎竅,故經言腎為胃關,以飲食之質,皆從二陰出也。西醫圖畫二陰甚悉,然不知二陰究屬何臟,所以治法不精。
余按:腎開竅於二陰,而前陰之病,多出心肝;後陰之病,多由脾胃。又以耳為心竅,與心開竅於舌之義不同,總見五臟錯綜,互相通貫,學者宜詳參焉。
白話文:
前面提到五臟的歸屬,只講了七個孔竅。這裡討論九竅,是為了沒有遺漏。
肝的孔竅是眼睛。(註解見前面五臟歸屬條)
心的孔竅是耳朵。
耳朵本來是腎的孔竅,這裡說心竅,是因為心和腎之間相互影響。聽聲音是靠腎精,而辨別語言是靠心神。心和小腸的經脈進入聽宮。陳修園認為這裡是主管聽力的主要地方,卻不知道耳朵通向腦髓,腦的氣機經由筋脈下通於心。西醫對此有詳細說明。所以耳朵既是腎的孔竅,也是心的孔竅,都通過腦相通,由此可見。三焦是腎的附屬器官,耳內是腎的孔竅,所以耳朵外面有三焦的經脈環繞。耳朵又是心的孔竅,所以耳朵外面的小腸經脈也連通到聽宮,由此可見附屬器官和本臟之間有這種聯繫。不能因此就說小腸的經脈是耳朵通向心的通道。陳修園的說法還是有點偏差。
脾的孔竅是嘴巴。(註解見五臟歸屬條)
肺的孔竅是鼻子。(同前)
腎的孔竅是前陰和後陰。
前陰是膀胱的下口,主管排尿。膀胱是腎的附屬器官。腎主管水液,將水液化為氣並排出,通過前陰排出,所以前陰是腎的孔竅。另外,前陰還有精竅,與尿竅相鄰,但各不相同。尿竅內通膀胱,精竅內通胞室,女子孕育胎兒,男子儲藏精液的地方,都由腎主管。所以前陰有疾病,無論是尿竅還是精竅有病,都不能不仔細辨別。後陰是大腸的下口,應該歸屬脾胃。但是它位於身體下方,從部位來說,凡是在下方的都由腎主管。腎液充足,肛門就不會乾燥;腎氣充足,就不會脫肛。由於前後二陰都屬於腎竅,所以經書說腎是胃的關卡,因為飲食的精華都從二陰排出。西醫對二陰的解剖描述很詳細,但不知道二陰究竟屬於哪個臟器,所以治療方法不夠精確。
我認為,腎的孔竅是二陰,但前陰的疾病多半是心肝的問題引起的,後陰的疾病多半是脾胃的問題引起的。另外,把耳朵看作心竅,和心開竅於舌的說法不同,總的來說,五臟相互錯綜,互相連通。學者應該詳細參考研究。
2. 男女天癸
世謂女子之經血為天癸,非也。內經明言男子亦有天癸,而注內經者又不能實指為何物。王冰舊注,知其所至之地,而於天癸究未明言。吾嘗細考經文,參證西法,旁及丹經別錄,於陰陽水火血氣數端,頗能分析。因詳註之。又此章元微,西洋醫法所不能知。故西人於女子之經水、男子之精氣,皆不能洞悉源委。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七為陽數,八為陰數;離為女,坎為男;皆陰陽互換之道。故男陽而得陰數,女陰而得陽數。女子七歲更齒,二七而天癸至。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癸水,乃腎中一陽之氣,化而為液也。至者,謂腎氣化水,至於胞中也。
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
人身總統陰陽者,只是任督兩脈。任居前面,屬胃屬心,主後天。督居背脊,屬腎,主先天。二脈交會,則在胞中。胞居大腸之前、膀胱之後,乃是油膜中一個夾室。此胞之膜,上連網油,又上則歸結於背脊中間,是為腎中之系,即命門也。督脈貫之,為先天陽氣之根源。氣即水也。西法於水中取氣。
凡人口鼻之氣,著物皆化為水。而腎中天一陽氣所生之水,則為癸。水至者,癸水發於腎系之中、下八網油,而至於胞中也。此是督脈所司,先天腎中之陽交於胞中,是水非血也,屬先天之氣分;其屬後天血分者,則為衝任兩脈。衝任麗於陽明,屬後天,主奉心化血。陽明飲食所化之精汁,上歸於肺,奉心火之化,則色赤為血;既化成血,則由衝任兩脈導引而下行,以入胞宮,與天癸之水會合。所謂任脈通者,蓋任脈起於胞中。天一陽氣所化之癸水既從督脈下入胞中,則後天任脈感陽氣而通暢;其麗於任脈者為太衝脈,亦得天癸之陽而所化之陰血更加盛滿。於是陰血循衝任,亦下入胞中,與癸水會合,則為經血,年月一行,是為月事。故曰「月事以時下」。女子屬陰,以血為主;天癸之水氣亦從血化,皆為赤色;其實中有水液也。督脈癸水之陽不足,則經遲經滯;衝任之陰血不足,則經淡經枯。
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
男女雖有不同,而其先天皆主腎,後天皆主胃。男子二八,先天腎中生陽之氣所化癸水亦至胞中。女子之胞名血海,名子宮,以其行經孕子也。男子之胞名丹田,名氣海,名精室,以其為呼吸之根、藏精之所也。胞乃先後天交會之所。先天督脈腎陽所化之水既至胞中,則後天衝任奉心所化之血與水相應,而衝任通暢,亦下胞中,為陰,與陽應;氣與血交。女子以血為主,則水從血化而為經;男子以氣為主,則血從水化而為精。精清者血不足,精不射者氣不足,精少者氣血均不足。
精氣溢瀉。
血從水氣之化,而非清水,必稠濁者,以其水中有血質故也。惟其血與水合化,而後精氣溢滿,得瀉出矣。西醫言精是外腎睪丸所生,不知睪丸只是發精之器,非生精之所。西醫因剖視,只見睪丸內有精,而別處無精;不知精生則運行不見。既死之人,而求其化生所在,決不得矣。睪丸中之精亦死精耳,安可據此以為生精處哉?詳全體總論篇。
白話文:
世俗所說的女子月經,稱為「天癸」,這是不對的。《黃帝內經》明確指出男子也有天癸,但註解《內經》的人,又無法確實指出天癸是什麼東西。王冰的舊註,雖然知道天癸到達的地方,但對於天癸究竟是什麼,也沒有明確說明。我曾經仔細研究經文,並參考西方的醫學,旁及道家經典等其他文獻,對於陰陽、水火、血氣等概念,做了仔細的分析,因此詳細地註解。這章節的道理非常深奧,西方的醫學無法理解,所以西方人對於女子的月經和男子的精液,都不能徹底了解它們的來源。
女子十四歲時,天癸就會來臨。
七是陽數,八是陰數,離卦代表女性,坎卦代表男性,這都是陰陽互相轉換的道理。所以男性是陽性,卻得到陰數,女性是陰性,卻得到陽數。女子七歲換牙,十四歲時天癸就會來臨。天癸,是天一所生的癸水,是腎中陽氣化生的液體。所謂「至」,是指腎氣所化的水,到達胞中。
任脈暢通,太衝脈旺盛,月經就能按時來潮。
人體統管陰陽的是任脈和督脈。任脈在前面,屬胃和心,主導後天;督脈在背部,屬腎,主導先天。這兩條經脈交會的地方在胞中。胞,位於大腸之前、膀胱之後,是油膜中的一個夾層。胞的膜向上連接網油,再向上歸結到背脊的中間,就是腎中的繫帶,也稱命門。督脈貫穿其中,是先天陽氣的根源,氣就是水。西醫從水中提取氣。
凡是人從口鼻呼出的氣,接觸到物體都會化為水。而腎中,由天一陽氣所生的水,則稱為癸水。水到之處,癸水從腎系中,向下經過網油,到達胞中。這是督脈所掌管的,先天腎中的陽氣,交於胞中,這水不是血,而是屬於先天的氣分。而屬於後天血分的,則是衝脈和任脈。衝脈和任脈依附於陽明經,屬於後天,主要負責奉心化血。陽明經從飲食中吸收的精華,向上歸於肺,再奉心火轉化,顏色變為紅色,成為血。血液生成後,就會由衝脈和任脈引導向下運行,進入胞宮,與天癸之水會合。所謂「任脈通」,指的是,任脈起於胞中,天一陽氣所化的癸水,從督脈下行進入胞中後,後天的任脈感受到陽氣而暢通。而依附於任脈的太衝脈,也得到天癸的陽氣,使得所化的陰血更加旺盛。於是陰血循著衝脈和任脈,也向下進入胞中,與癸水會合,就形成了月經,按月來潮。所以說,月經會按時來潮。女子屬陰,以血為主,天癸的水氣也從血化,都呈紅色,其實其中有液體。督脈的癸水陽氣不足,就會導致經期延遲或經血滯澀;衝脈和任脈的陰血不足,就會導致經血稀薄或乾枯。
男子十六歲時,腎氣旺盛,天癸就會來臨。
男女雖然有所不同,但他們的先天都以腎為主,後天都以胃為主。男子十六歲時,先天腎中所生的陽氣,所化的癸水也會到達胞中。女子的胞,稱為血海、子宮,因為它會來月經、孕育孩子。男子的胞,稱為丹田、氣海、精室,因為它是呼吸的根源、儲藏精氣的地方。胞是先天和後天交會的地方。先天的督脈腎陽所化的水,到達胞中後,後天的衝脈和任脈所奉的心所化生的血,會與水相互應和,衝脈和任脈也會暢通,也向下進入胞中,屬於陰。與陽相應,氣與血交合。女子以血為主,所以水從血化,成為月經;男子以氣為主,所以血從水化,成為精。精液清澈的,是血不足;精液無法射出的,是氣不足;精液少的,是氣血都不足。
精氣滿溢,就會射出。
血是由水氣所化,並非清水,一定會呈現濃稠混濁,是因為水中含有血質。只有血與水合化,精氣才會滿溢,才能夠射出。西醫認為精液是外腎睪丸所產生,不知道睪丸只是發射精液的器官,並非產生精液的地方。西醫因為解剖時,只見睪丸內有精液,其他地方沒有,就不知道精液產生後會運行,無法在死人身上找到其化生的所在。睪丸中的精液也是死精,怎麼能以此作為產生精液的依據呢?詳情請見「全體總論篇」。
陰陽調和,才能夠生育子女。
這句話是男女一同而言。天癸水屬於陽,衝脈和任脈的血屬於陰。所謂的「和」,是指在胞中會合,混合轉化。女子陰陽調和,就會來月經;男子陰陽調和,就會射精。所以能夠生育子女。現在的人不懂得這個道理,就妄自服用藥物來求子,怎麼會沒有錯誤呢?
這一段是說明血氣交會,轉化為月經,再轉化為腎精的詳細過程,是非常重要的道理。轉化為精氣的,會向上沿著督脈進入脊椎,到達腦部,產生骨髓;沿著任脈向上,繞過臉頰和嘴唇,長出鬍鬚。在皮膚上生長的毛髮也比女子更濃密。這是因為男子的血不下行,而是轉化為精氣向上外達,所以鬍鬚毛髮較多。血主陰,主下行,女子的水從血化為月經,所以內行下達,每個月排出一次。其餘的血氣既然下行,所以上面就沒有鬍鬚,體外毛髮也少。而且女子的骨骼比較脆弱,也是因為月經下行,向上產生骨髓的較少。西醫談論骨髓,卻不知道骨髓是什麼,只原原本本的描述,不懂得氣血變化的道理。詳情請見後續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