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上卷 (26)

回本書目錄

上卷 (26)

1. 六經六氣

天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以運行不息。名曰五運。人秉之而生五臟。所以應五運也。義詳卷首。茲不再贅。天有風寒濕燥火熱之六氣。以充塞萬物。人秉之而有六經。臟腑各有一經。合為六經。所以應天六氣也。名太陽者。因天有此太陽之氣。名太陰者。因天有此太陰之氣。

六經之名。皆本於天非由人強名之也。必知經氣之所主。而後病情可識矣。此等氣化。乃生人所以然之理。見病之原委。皆盡於此。西醫全不能知。其治病多誤。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中見之下。氣之標也。本標不同。氣應異象。

天有六氣。人秉之而有六經。六經出於臟腑。臟腑各有一經脈。遊行出入。以布其化而經脈中所。絡之處。名為中見也。足少陽膽經。由膽走足。中絡厥陰肝臟。手少陽三焦經。由三焦走手。中絡厥陰包絡。故少陽經中見厥陰。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同司相火。是相火者。

少陽之本氣也。故曰少陽之上火氣治之。謂二經之臟腑。以火為主是本氣也。中見厥陰。是其中有風。氣居之也。而其標為少陽經。則又主陽氣之初動也。足陽明胃經。屬燥土。手陽明大腸經。屬燥金。此雨經。皆燥氣主治。(手陽明大腸經脈。循行絡太陰肺。而後走手足陽明胃經脈。

循行絡太陰脾而後走足。故陽明經。中見為太陰。)也。足太陽膀胱經。屬寒水。手太陽小腸經。屬君火。手從足化。以寒水為主。故太陽之上。統稱寒水治之。手太陽經脈。循行絡少陰心。而後走手。足太陽經脈。循行絡少陰腎。而後走足。故二經中見少陰也。足厥陰肝經。

屬風木。手厥陰包絡經。屬相火。子從母化。以風為主。故厥陰之上風氣治之。手厥陰經中絡少陽三焦。足厥陰經。中絡少陽膽。故二經中見少陽也。足少陰腎經屬水陰。手少陰心經屬火熱。心為君主腎從其化故少陰兩經。統是熱。氣主治手少陰心經中絡太陽小腸。足少陰腎經。

中絡太陽膀胱。故曰中見太陽足太陰脾經。屬濕土。手太陰肺經。屬清金。二經子母。同氣故太陰之上。濕氣治之。手太陰肺經絡手陽明大腸足。太陰脾經。絡足陽明胃。故曰中見陽明。所謂本也。句總結上文。謂六經之上。其主治者。皆其本。氣也本氣根於臟腑。是本氣居經脈之上也。

由本氣循經下行。其中絡者。中之見也。由中見之下。而經脈外走手足。以成六經。又各有太少陽明厥陰之不同。則又系六氣之末。故曰氣之標也。或標同於本。或標同於中。標本各有不同。而氣化之應。亦異象矣。故六經各有病情好惡之不一。仲景傷寒論。全根於此。不可不詳究焉。

白話文:

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它們不斷運行,叫做五運。人稟受這五種元素而產生五臟,這是為了對應五運。具體的道理在第一卷詳細說明,這裡不再重複。

自然界還有風、寒、濕、燥、火、熱這六種氣,它們充滿萬物。人稟受這六種氣而有六經,每個臟腑都有一條經脈,合起來就是六經,這是為了對應自然的六氣。之所以稱為太陽,是因為天上有太陽之氣;稱為太陰,是因為天上有太陰之氣。

六經的名稱,都是根據自然界的氣而來的,不是人隨意取的。必須了解經脈之氣所主管的,才能辨識病情。這些氣化的道理,是人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病情的來龍去脈,都包含在這裡。西醫完全不了解這些,所以治療疾病常常出錯。

少陽的上面,由火氣主導;中間可以見到厥陰。陽明的上面,由燥氣主導;中間可以見到太陰。太陽的上面,由寒氣主導;中間可以見到少陰。厥陰的上面,由風氣主導;中間可以見到少陽。少陰的上面,由熱氣主導;中間可以見到太陽。太陰的上面,由濕氣主導;中間可以見到陽明。這就是所謂的「本」。在「本」的下面,就是「中之見」。在「中之見」的下面,就是「氣之標」。本、標不同,氣的表現也會不同。

自然界有六氣,人稟受這六氣而有六經。六經出自於臟腑,臟腑各有經脈,經脈運行出入,以此來發揮它的作用。經脈所經過和聯絡的地方,就稱為「中見」。足少陽膽經,從膽走到足,中間聯絡厥陰肝臟;手少陽三焦經,從三焦走到手,中間聯絡厥陰包絡。所以少陽經中間可以見到厥陰。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共同主管相火,這相火就是少陽的本氣。

因此說「少陽的上面由火氣主導」,指的是這兩條經脈所屬的臟腑,以火為主,這是本氣。「中見厥陰」指的是其中有風氣存在。而它的標,也就是少陽經,則又主導陽氣的初動。足陽明胃經,屬於燥土;手陽明大腸經,屬於燥金。這兩條經脈,都由燥氣主導。(手陽明大腸經脈,循行聯絡太陰肺,然後走向手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脈,循行聯絡太陰脾,然後走向足。所以陽明經中間可以見到太陰。)足太陽膀胱經,屬於寒水;手太陽小腸經,屬於君火。手從足變化而來,以寒水為主,所以太陽的上面,統稱為寒水主導。手太陽經脈,循行聯絡少陰心,然後走向手;足太陽經脈,循行聯絡少陰腎,然後走向足。所以這兩條經脈中間可以見到少陰。足厥陰肝經,屬於風木;手厥陰包絡經,屬於相火。子從母變化而來,以風為主,所以厥陰的上面由風氣主導。手厥陰經聯絡少陽三焦;足厥陰經聯絡少陽膽。所以這兩條經脈中間可以見到少陽。

足少陰腎經屬於水陰;手少陰心經屬於火熱。心為君主,腎聽從心的調和,所以少陰兩條經脈,統稱為熱氣主導。手少陰心經中間聯絡太陽小腸;足少陰腎經中間聯絡太陽膀胱。所以說中間見到太陽。足太陰脾經,屬於濕土;手太陰肺經,屬於清金。這兩條經脈如同母子,同氣相連,所以太陰的上面由濕氣主導。手太陰肺經聯絡手陽明大腸;足太陰脾經聯絡足陽明胃。所以說中間見到陽明。

上面所說的「本」,是總結上文,指的是六經的上面,它們所主導的,都是經脈的本氣。本氣根源於臟腑,是本氣位於經脈之上。本氣沿著經脈向下運行,其中所聯絡的,就是「中之見」。從「中之見」再向下,經脈向外走到手足,形成六經,又各有太陽、少陽、陽明、厥陰的不同,這又屬於六氣的末端,所以稱為「氣之標」。有的標和本相同,有的標和中相同。標本各有不同,氣化的反應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所以六經各有不同的病情和喜惡。張仲景的《傷寒論》完全以此為基礎,不可不仔細研究。

再說六經的名稱,「太」指的是陰陽之氣達到極盛,「少」指的是陰陽之氣剛剛產生,「明」指的是陽氣達到極盛,「厥」指的是陰氣耗盡。先了解五行作為根本,再了解六氣的運用,然後才能讀懂《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才能治療男女各種疾病。西醫對於六經的名稱,從來沒有了解過,對於氣化又怎麼能想像得到呢?他們說人是由鐵、碳等十四種物質組合而成。他們所說的十四種物質,都是經過解剖和鍛鍊才得到的,而活著的人,難道只有這些物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