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上卷 (27)

回本書目錄

上卷 (27)

1. 六經六氣

再按六經之名。太者陰陽之至大。少者陰陽之初生。明者陽氣之極盛。厥者陰氣之竭盡也。先知五行以為體。又知六氣以為用。然後可以讀傷寒金匱然後可以治男女百疾。西醫於六經名目。從未得知。於氣化安能夢見。乃云人是錪鐵養炭等。共十四質。湊合而成。夫彼所謂十四質。皆經剖割鍛鍊。然後取得其質。而人之未死者。豈止此塊然之質哉。

白話文:

接著再來說六經的名稱。所謂「太」,是指陰陽之氣達到極盛的狀態;所謂「少」,是指陰陽之氣剛開始萌生的狀態;所謂「明」,是指陽氣最為旺盛的狀態;所謂「厥」,是指陰氣耗竭殆盡的狀態。首先要了解五行是身體的基礎,又要了解六氣的運化作用,然後才能讀懂《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進而能夠治療男女各種疾病。西醫對於六經的名稱從來沒有了解過,對於氣的變化又怎麼可能有所認識呢?他們竟然說人是由像碘、鐵、碳等十四種物質組合而成的。他們所說的這十四種物質,都是經過剖割、鍛鍊後才取得的,而活著的人難道僅僅是這些物質的堆砌嗎?

2. 經氣主治

六經六氣,各有所從所主之不同,必明,此而後知氣化之理。若西洋醫,既不知此,則亦不必與辦也。

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

此言六經氣化,或以臟腑本氣之陰陽,為主;或以經脈標氣之陰陽為主;或以中見之氣化為主,各有性情之不同也。陳修園傷寒論注,引張景岳之論曰:少陽太陰從本者,以少陽本火而標陽,太陰本濕而標陰,標本同氣,故當從本。然少陽太陰,亦有中氣,而不從中者,以少陽之中,

厥陰木也,木火同氣,木從火化矣。太陰之中陽明金也,土金相生,燥從濕化矣,故不從中也。少陰太陽從本從標者,以少陰本熱而標陰,太陽本寒而標陽,標本異氣,故或從本,或從標,而主治須審也。然少陰太陽,亦有中氣,而不從者,以少陰之中,太陽水也,太陽之中,少陰火也。

同於本則異於標,同於標則異於本,故皆不從中氣也。至若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者,以陽明之中,太陰濕土也,亦以燥從濕化矣。厥陰之中,少陽相火也,亦以木從火化矣。故陽明厥陰不從標本而從中氣也。要之,五行之氣,以木遇火,則從火化,以金遇土,則從濕化,總不離乎水,

流濕火就燥,同氣相求之義耳。此注甚明,知此,而後知邪正之盛負,表裡之傳變也。

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開之過,陽明胃經,主納水穀,化精汁,灑行五臟六俯,化糟粕,傳入大腸小腸,其氣化主於內行,下達,故陽明主闔。凡是嘔逆自汗等,皆陽明不能主闔之過。少陽三焦,內主膈膜,外主腠理,內外出入之氣,均從腠理往來,故有邪在腠理,則寒熱往來,太陽之氣不得外達諸證。

上下往來之氣,均從膈膜行走,故有結胸陷胸,邪欲入胃則嘔,甚則嘔吐不止諸證。凡此皆少陽不能司其轉樞之過也。太陰為開者,手太陰肺,主布散,足太陰脾,主運行。凡血脈之周流,津液之四達,皆太陰司之,故曰太陰為開也。厥陰為闔者,足厥陰肝經,主藏下焦之陰氣,

使血脈潛而精不泄,手厥陰心包絡,主藏上焦之陰氣,使陰血斂,而火不作,故曰厥陰為闔也。少陰為樞者,手少陰心經,內合包絡,下生脾土,故能為二經之轉樞;足少陰腎經,上濟肺金,下生肝木,亦能為二經之轉樞也。此數者,為審證施治之大關鍵,不可不詳究也。

內經此數條,言人身氣化最精。中國注傷寒者,尚有人知。西洋醫法,從無論者,故論形雖精,而論治轉粗耳。張隱菴陳修園注傷寒,全本於此,讀者詳之。

白話文:

經脈之氣各有其主導和依循的方向,必須要了解清楚,才能明白氣化的道理。西醫不了解這個,就不需要和他們討論了。

少陽和太陰的氣機主要從其根本屬性出發,少陰和太陽的氣機則有時從根本屬性,有時從表面的屬性出發,陽明和厥陰的氣機不從表面的屬性或根本的屬性,而是從中部的氣機出發。

這是說六條經脈的氣化,有的是以臟腑本身的陰陽之氣為主導,有的是以經脈表面所表現的陰陽之氣為主導,有的是以中部的氣機變化為主導,各有不同的特性。陳修園在註解《傷寒論》時引用張景岳的觀點說:少陽和太陰以根本屬性為主的,因為少陽的根本屬性是火而表面屬性是陽,太陰的根本屬性是濕而表面屬性是陰,表裡屬性相通,所以要從根本屬性出發。但少陽和太陰也有中部的氣機,但它們不從中部的氣機出發,因為少陽的中部是厥陰木,木和火的屬性相近,木會依從火的氣化;太陰的中部是陽明金,土和金相生,燥會依從濕的氣化,所以不從中部的氣機出發。少陰和太陽有時從根本屬性,有時從表面的屬性出發,是因為少陰的根本屬性是熱而表面屬性是陰,太陽的根本屬性是寒而表面屬性是陽,表裡屬性相反,所以有時從根本屬性,有時從表面的屬性出發,治療時必須仔細辨別。但少陰和太陽也有中部的氣機,但它們也不從中部的氣機出發,因為少陰的中部是太陽水,太陽的中部是少陰火,和根本屬性相同的,就和表面的屬性不同,和表面的屬性相同的,就和根本屬性不同,所以都不從中部的氣機出發。至於陽明和厥陰,它們不從表面的屬性或根本的屬性出發,而是從中部的氣機出發,因為陽明的中部是太陰濕土,燥會依從濕的氣化;厥陰的中部是少陽相火,木會依從火的氣化。所以陽明和厥陰不從表面的屬性或根本的屬性出發,而是從中部的氣機出發。總之,五行的氣機,木遇到火就依從火的氣化,金遇到土就依從濕的氣化,總不離水,水流向潮濕的地方,火趨向乾燥的地方,都是同類氣機互相吸引的道理。這個註解很明白,了解了這個,才能知道邪氣和正氣的盛衰,以及疾病在表裡之間的傳變。

太陽主開,陽明主闔,少陽主樞,太陰主開,厥陰主闔,少陰主樞。

開的過度,會出現問題。陽明胃經,主要負責納受水穀,化生精微,輸送到五臟六腑,將糟粕傳送到大腸和小腸,它的氣化主要在體內運行,向下通行,所以陽明主闔。凡是出現嘔吐、自汗等症狀,都是陽明不能主闔的過錯。少陽三焦,對內主管膈膜,對外主管皮膚腠理,體內外氣機的出入都從腠理往來,所以有邪氣在腠理,就會出現寒熱往來,太陽的氣機無法向外發散等症狀。上下往來的氣機都從膈膜運行,所以有結胸、陷胸等症狀,邪氣想進入胃部就會嘔吐,嚴重時會嘔吐不止。凡此種種,都是少陽不能主持樞機的過錯。太陰主開,手太陰肺經主要負責布散,足太陰脾經主要負責運行。凡是血液的運行,津液的輸送,都是由太陰主管,所以說太陰主開。厥陰主闔,足厥陰肝經主要負責收藏下焦的陰氣,使血脈潛藏而不外泄,手厥陰心包絡主要負責收藏上焦的陰氣,使陰血收斂,火氣不妄動,所以說厥陰主闔。少陰主樞,手少陰心經對內與心包絡相合,向下滋生脾土,所以能作為兩條經脈的樞機;足少陰腎經,向上滋養肺金,向下滋生肝木,也能作為兩條經脈的樞機。以上這些,是診斷疾病、實施治療的關鍵所在,不可不詳細研究。

《內經》中這幾條,說的是人體氣化最精髓的部分。中國註解《傷寒論》的醫家,還有人明白這個道理。西醫的方法,從來沒有討論過這些,所以他們討論形體雖然精細,但論治方面就顯得粗糙了。張隱庵和陳修園註解《傷寒論》,都以這些為基礎,讀者要詳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