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下卷 (7)

回本書目錄

下卷 (7)

1. 全體總論

諸筋皆屬於節。

節者,骨節也。骨屬腎水,筋屬肝木。水生木,故骨節之間亦生筋,而筋又為骨之使也。凡病骨節,皆責於筋。西醫詳骨與髓,而於筋甚略,因彼但以運動屬之腦氣,不以為筋所主也。然使無筋,則骨不聯屬,又烏能運動哉?

諸血皆屬於心。

血有肝藏脾統之說,然運行在脾,斂戢在肝,而生復周迴均在於心。觀西醫血管圖,可知諸血皆屬於心。詳心生血條。

諸氣皆屬於肺。

氣之源在腎,詳膀胱天癸營衛條。而此云屬肺者,以氣之總管在肺故。肺主制節,司腎氣之出納,而又制節肝氣,使不得逆;制節脾氣,使不得泄;制節心氣,使不得越。肺之氣治,而各臟之氣皆治矣。

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性命者也。

人之知覺性也,人之生死命也。性在心,故字從心;命在腎,故腎系曰命門。有此性命,人乃得生。其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之間者,則又賴乎精神。神藏於心,性之所在也;精藏於腎,命之所在也。究精所由生,則是氣之變化;究神所由生,則是血之功用。故先言血氣,從言精神,而推極於性命。中國注家,尚多囫囵,何況西醫之泥於跡者哉?詳心腎各條。

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榮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內經名脈,西醫名管,其實一也。西醫詳繪管竅,然不能分出經名,不知十二經與奇經八脈達於周身,以行血氣,使內陰外陽、筋骨關節無所不周。病則按經施治,自然得效。經脈以行氣血,則不得單指血管言也。按西醫有脈鞘,是連膜或筋膜包裹脈管,回管腦筋不等。內經所謂經脈,亦非西醫所能盡見,比如督脈是,行氣者也;比如任脈是,行血者也。二脈已顯然不同,安得執西說之死法以衡之?

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

衛氣已詳營衛條。分肉,即在內之赤肉與外之白肉,有分別者也。衛氣由內達外,先從分肉而出,以溫分肉;後及皮膚,最外一層,陽氣由內充於外,以衛皮毛,此為衛氣之能事也。詳膀胱營衛條。腠理,乃分肉之外、皮膚之內,油膜是也,有縐紋,故曰腠理,內發於三焦,乃衛氣所行之道路,故氣足則肥。

衛氣晝行於陽,則目張而寤,氣達於外,不畏風寒;夜行於陰,則目閉而寐,氣斂於內,故必擁被以衛陽,入里則畏外寒也。此皆衛氣司開闔之驗,詳營衛太陽各條,西醫不知也。

此西醫汗管汗核圖也。言汗管,或藏腠中,或隱腠下,纏如螺絲,透至皮膚外,而汗出焉。然西醫不知汗所從生,實在膀胱化氣,由三焦連網,以達於皮毛也。凡人暑時,飲水多,出汗亦多,而小便反少,是水從皮毛而瀉,則不下走膀胱,足見汗之根源,生於膀胱,為衛氣之所發泄。

此西人用顯鏡託大毛皮之形。毛根附近有油核,是血脈散於膜中而成者也。又有汗核、汗管,附毛而生。蓋毛皆為血之餘,而非血所生也。血從氣化,隨衛氣達於腠理,然後發出。故拔視毛根,只見油與水,而不見血也。

白話文:

所有的筋都歸屬於關節。

所謂的關節,就是骨頭與骨頭相接的地方。骨頭屬性為腎水,筋的屬性為肝木,水能生木,所以骨頭關節之間也會長出筋,而筋又是骨頭活動的使者。所有關節的病痛,都應該從筋的方面去尋找原因。西醫詳細研究骨頭和骨髓,卻對筋的研究很簡略,因為他們認為運動只是大腦氣的作用,不認為是筋所主導的。但如果沒有筋,骨頭就無法連接,又怎麼能活動呢?

所有的血都歸屬於心。

關於血,有肝臟儲藏、脾臟統攝的說法,但血的運行在脾臟,斂藏在肝臟,而其產生和循環都依靠心臟。觀察西醫的血管圖,就可以知道所有的血都歸屬於心臟。具體可以參考心臟產生血的相關條目。

所有的氣都歸屬於肺。

氣的源頭在腎臟,詳情可參考膀胱、天癸、營衛等相關條目。這裡說氣歸屬於肺,是因為肺是氣的總管,所以肺主導氣的調節,掌管腎氣的輸出和輸入,又調節肝氣,使之不逆亂;調節脾氣,使之不洩散;調節心氣,使之不逾越。肺氣順暢了,各個臟腑的氣也就順暢了。

人的血、氣、精神,是維繫生命和性命的根本。

人的知覺是天性,人的生死是命運。天性在心,所以「性」字從心;命運在腎,所以腎連接的地方稱為命門。有了天性和命運,人才能存活。而維繫天性和命運的,則依靠精神。神儲藏於心,是天性所在;精儲藏於腎,是命運所在。探究精的來源,是氣的變化;探究神的來源,是血的功能。所以先說血和氣,再說精神,最後推到天性和命運。中國的注釋家,大多含糊不清,更何況是拘泥於表象的西醫呢?詳細可以參考心臟和腎臟的相關條目。

經脈,是運行血氣,滋養陰陽,潤澤筋骨,通利關節的通道。

《內經》稱之為脈,西醫稱之為管,其實是一樣的。西醫詳細描繪了管道和孔竅,卻不能區分經絡的名稱,不知道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遍布全身,用來運行血氣,使內在的陰和外在的陽,以及筋骨關節都能得到滋養。如果生病了,就要按照經脈來治療,自然就能見效。經脈是運行氣血的通道,不能單純理解為血管。按照西醫的說法,脈管外有脈鞘,是由包覆脈管的結締組織或筋膜組成,有的還通向大腦,這些都不盡相同。《內經》所說的經脈,也不是西醫所能完全看到的,例如督脈是運行氣的,任脈是運行血的,兩者明顯不同,怎麼能執著於西醫死板的方法來衡量呢?

衛氣,是用來溫養肌肉,充實皮膚,潤澤毛孔,掌管開合的。

關於衛氣,已在營衛條中詳細說明。肌肉,指的是內部的赤肉和外部的白肉,兩者是有區別的。衛氣由內而外,先從肌肉發出,溫養肌肉,然後到達皮膚最外層。陽氣由內充實於外,用以保衛皮膚毛髮,這是衛氣的功能。毛孔是肌肉之外、皮膚之內的一層油膜,有皺紋,所以稱為毛孔。衛氣發於三焦,是衛氣運行的通道,所以氣充足則毛孔潤澤。

衛氣白天在陽氣中運行,所以眼睛睜開而清醒,氣到達體表,不畏懼風寒;夜晚在陰氣中運行,所以眼睛閉合而入睡,氣斂藏於體內,所以必須蓋上被子來保護陽氣,進入體內則會害怕外來的寒冷。這些都是衛氣掌管開合的表現,詳細可參考營衛、太陽等相關條目,西醫並不了解這些。

這是西醫繪製的汗管和汗核圖。汗管,有的隱藏在毛孔中,有的隱藏在毛孔下,彎曲如螺絲,一直延伸到皮膚外,汗液由此排出。但西醫不知道汗液從何而來,實際上是由膀胱的氣化功能,通過三焦連網,到達皮膚毛髮。一般來說,人在夏天飲水多,出汗也多,而小便反而少,這是因為水從皮膚毛髮排出,所以不下走膀胱。由此可見,汗的根源來自膀胱,是衛氣所發散的。

這是西醫用顯微鏡放大的毛皮形狀。毛根附近有油核,是血液散在膜中形成的。還有汗核和汗管,依附毛髮而生。毛髮都是血液的餘氣所生,而不是血液直接產生。血液從氣化而來,隨著衛氣到達毛孔,然後發散出來。所以拔出毛髮,只能看到油和水,而看不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