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下卷 (6)
下卷 (6)
1. 全體總論
余見啞人。皆無齶上帝丁。蓋會厭大張。無關閉則氣不收束。氣散而不能成音也。俗名咽舌。謂食入則掩其喉。不令水穀入內也。然啞人無帝丁。水穀亦不得入氣管中。則帝丁者。實主音聲而為之關鍵也。居氣管之口。當屬於肺。
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
頏顙即上齶。氣從此分出於口為唾。分出於鼻為涕。故曰分氣之所泄也。
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
橫骨在舌本。心存神而開竅於舌。故橫骨為其所使。以為發舌之機。此數節詳論咽喉口舌發音之道。可以得治法矣。
此西醫所圖。名環韌骨。在會厭之下。當會厭。又有半邊韌骨。名為會厭韌骨。與舌根相連。主發舌者也。韌骨以膜相連。又有筋牽之。最靈動。以供心神肺氣之所使神與氣當分論。
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
前言肝開竅於目。言其大要也。此言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則分析更微矣。夫肝脈入腦。通於目系。故開竅於目。至五臟六腑。所以通於目者。西醫云腦氣筋。通各臟腑。據此則各臟腑之精。循腦筋而上注於目也。骨之精為瞳子。瞳神屬腎。故其色極黑。腎主骨故曰骨之梢為瞳子。凡病瞳子多是腎虛。
筋之精為黑眼。
肝主筋。肝之精汁。上注為眼黑珠。眼科書謂之風輪。亦以肝主風也。治黑珠。當以肝為主。
血之精為絡。
白珠外有紅肉裹之。而結於大眼角內者。即絡也。乃血之精。屬之於心。凡起血翳均當治心血。
氣之精為白眼。
氣屬於肺白眼生病。多是肺受濕熱。
肌肉之精為約束。
約束即眼皮。乃陽明。胃脈所繞。為脾經肌肉之精所結聚。凡是腫爛澀癢。皆脾經風濕熱也。
裹結筋骨氣血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此又總言目系入於腦中。而通於腦後。以見五臟之精。全由腦入目可以知治目之路徑矣。大指治氣輪血輪肉輪。藥氣可由喉嚨頑顙。而上通於腦。其路最捷易治。治黑珠必循肝脈而上入於腦其路略深。治瞳子必由腎督。脈而上入。於腦其路更深未。易治也。
西醫有衣筋肌折之辨。亦云詳矣。然不能分出臟腑所屬。則不得其治法惟內經五層眼。皮為肉輪。紅筋絡之為血輪。白珠為氣輪黑珠為風輪。瞳子為水輪分此五臟則義有所歸再者目系入腦而貫項後。所以瞳人反背。腦後可針雖西醫未究到此。
諸脈皆屬於目。
太陽脈終目內眥。少陽脈終目外眥。陽明脈繞眼。終目下承淚穴。厥陰脈入腦而交於目系。腎之督脈。入腦通於目系。手少陰心之脈。其支者。上挾咽系目系。惟太陰之脈。不上於目故曰諸脈皆屬於目。
諸髓皆屬於腦。
西醫言手足骨中之髓。與腦髓不同。不知實發源於腦髓。散走諸骨。每骨節有筋脈油膜相連。故諸骨中之髓。雜有油膜血絲。其實諸髓。皆屬於腦。而腦髓又生於腎也。
白話文:
我看到啞巴的人,都是因為上顎沒有像小丁狀的突出物。那是因為他們的會厭軟骨張得太大,沒有辦法關閉,所以氣體無法收束,散掉了就發不出聲音。一般人說的「咽舌」,是指吃東西時會蓋住喉嚨,不讓食物和水跑到氣管裡。但是啞巴的人雖然沒有這個像小丁狀的突出物,水和食物也不會跑到氣管裡。所以說,那個小丁狀的突出物,實際上是控制聲音發出的關鍵。它位於氣管的開口,應該是屬於肺的。
喉嚨的「頏顙」這個地方,是氣體分散排出的地方。
「頏顙」就是指上顎,氣體從這裡分開,從嘴巴出來就變成口水,從鼻子出來就變成鼻涕,所以說是氣體分散排出的地方。
「橫骨」是神經和氣息控制的地方,主管舌頭的活動。
「橫骨」在舌頭的根部,心神存在於這裡,並在舌頭開竅。所以橫骨是受心神控制的,是舌頭活動的機制。上面這些內容詳細地討論了咽喉、嘴巴、舌頭發出聲音的道理,可以從中找到治療方法。
西醫圖示的這塊骨頭,叫做環狀軟骨,它在會厭軟骨的下方。在會厭軟骨旁邊,還有一半邊的韌帶,叫做會厭韌帶,它和舌根相連,主要控制舌頭的活動。韌帶之間用薄膜相連,還有筋牽引著,非常靈活,可以讓心神和肺氣來控制。這裡說的「神」和「氣」,應該分開來討論。
五臟六腑的精華,都會向上注入到眼睛。
之前說肝在眼睛開竅,是說它的大概作用。這裡說五臟六腑的精華都會注入眼睛,分析得更細緻了。肝脈進入腦部,通到眼睛的脈絡,所以說在眼睛開竅。至於五臟六腑是如何通到眼睛的,西醫認為是腦氣筋連接各個臟腑。照這樣說,各臟腑的精華,是沿著腦筋向上注入到眼睛的。骨的精華表現為瞳孔,瞳孔屬於腎,所以顏色非常黑。因為腎主骨,所以說骨的末梢是瞳孔。凡是瞳孔出現疾病,多半是腎虛引起的。
筋的精華表現為黑眼珠。
肝主管筋,肝的精華液,向上注入到眼睛就變成黑眼珠。眼科書上說它是「風輪」,也是因為肝主風。治療黑眼珠的疾病,應該以肝為主。
血的精華表現為眼部的血絡。
眼白外側,有一層紅色的肉包裹著,並在內眼角交匯,這個就是血絡,是血的精華。它屬於心。凡是出現血絲遮蔽眼睛的疾病,都應該治療心血。
氣的精華表現為眼白。
氣屬於肺,眼白出現疾病,多半是肺受到濕熱影響。
肌肉的精華表現為眼皮的約束力。
眼皮就是「約束」,屬於陽明經,胃脈環繞著眼皮,是脾經肌肉的精華聚集而成。凡是出現腫脹、潰爛、澀癢等症狀,都是脾經受到風濕熱影響。
包裹、連結筋、骨、氣、血的精華,與脈絡結合形成眼系,向上連接到腦後,再從脖子後面出來。
這段是再次強調眼睛的脈絡深入到腦部,並與腦後相連,說明五臟的精華都是從腦部進入眼睛的,可以藉此找到治療眼睛疾病的途徑。大體來說,治療眼白的疾病,藥氣可以透過喉嚨、上顎,向上通到腦部,這是最快、最容易的方法。治療黑眼珠,必須沿著肝脈向上進入腦部,路徑比較深。治療瞳孔,必須通過腎經的督脈向上進入腦部,路徑更深,更不容易治療。
西醫對肌肉的紋理、筋的分布有詳細的說明,但也無法區分它們所屬的臟腑,所以就無法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內經》把眼睛分為五層,眼皮是肉輪,紅色的血絡是血輪,眼白是氣輪,黑眼珠是風輪,瞳孔是水輪。這樣區分五臟,就有了明確的歸屬。此外,眼睛的脈絡進入腦部,貫穿到脖子後面,這就是為什麼瞳孔會向後翻。可以在後腦勺針灸,雖然西醫還沒有研究到這個地步。
所有的脈絡都與眼睛有關。
太陽脈終止於內眼角,少陽脈終止於外眼角,陽明脈環繞眼睛,終止於眼下承泣穴,厥陰脈進入腦部,與眼睛的脈絡相交,腎的督脈進入腦部,與眼睛的脈絡相通,手少陰心經的分支,向上挾持咽喉,聯繫眼睛的脈絡,只有太陰脈不向上與眼睛聯繫,所以說所有的脈絡都與眼睛有關。
所有的骨髓都屬於腦。
西醫認為手腳骨頭裡的骨髓和腦髓不一樣,不知道它們其實都發源於腦髓,分散到各個骨頭。每個骨節都有筋脈和油膜相連,所以骨頭裡的骨髓,混雜著油膜和血絲。實際上,所有的骨髓都屬於腦,而腦髓又是由腎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