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下卷 (3)
下卷 (3)
1. 全體總論
則以腎系貫脊。而生脊髓。由脊髓上循入腦。於是而為腦髓。是腦非生髓之所。乃聚髓之所。譬猶海非生水之所。乃聚水之所。故名髓海。既聚於此。而又散走臟腑肢體。以供使用。如聚錢者庫也。而用錢者人也。人能用錢。而錢不能用人。臟腑肢體能用腦髓。非腦髓用冬處也。
再者髓之生由於腎。欲補髓者。即從腎治。肝脈入腦交顛目系貫髓。凡神魂暈迷風狂。皆從肝治之。即是治髓。腦又通鼻。可從肺治髓筋入心。可從心治。髓筋聚於胃。又可從胃以治之。西醫論髓特詳。而無治法。不抑謬哉。胞為血海。已詳天癸條。蓋血生於胃之水穀。化液上肺。
奉心化血。循衝任脈。下入胞中。既聚於胞中。化精化血達於周身。皆在於此。參看天癸條自明。膻中為氣海。此有兩說。一說丹田為氣海。即胞宮也。呼吸歸根之地。名之為氣海亦宜。詳膀胱三焦天癸營衛條。此云膻中為氣海者。蓋指氣之出納。在乎肺也。膻乃胸前大膜膈也。
膻之中即胸中。只有心胞絡與肺。故前云膻中者。君主之官。是指胞絡言。此云膻中為氣海。是指肺言以胞絡與肺。均在膈內。故均可名膻中也。膻膈之與胞絡相通。已詳十二官條。此言與肺相通。其道路又須詳言。氣之根在臍下丹田。即網油中一夾室也。由網油走臍旁。上生膈膜。
是為膻。由胸膈循腔子。上連肺系。氣之出路即由此通於肺管。故凡咳嗽。則胸前癢滯。皆膻膈間氣。不得利也。欲知膻之治法。當參看肺腎三焦包絡條。胃為水穀之海。水主化氣生津。谷主化液生血。一則糟粕入大腸。一則餘瀝入膀胱。另詳腸胃膀胱各條。脾與胃互為功用。
又須看脾之作用。
胸腹者。臟腑之郭也。
胸內最上為肺。肺下為心。為包絡。包絡上連肺系。肺系連腔內之薄膜。其膜循腔子而下。是為膻膈大膜。繞肋骨一周。連於肝。附於脊。肝體半在膈上。半在膈下。膈附於脊。下行為板油。連於腎系。又下為網油。網油上行而連於小腸。胃下行而連於大腸膀胱。是為腹中也。
脾在胃後。貼胃。居網油上。網油即三焦也。上胸下腹。均從網油連。及以為臟腑之道路。故曰胸腹者。臟腑之宮城也。以部位言之。胸上屬肺。胸膺之間屬心。胸膺之下屬胃。大腹與臍屬脾。臍又屬小腸。臍下屬腎。膀胱亦當臍下。故臍下又屬膀胱。大腸在膀胱之後。故臍下又屬大腸。
宜詳其層次也。血室乃肝所司。血室大於膀胱。故小腹兩旁。謂之少腹。乃血室之邊際也。屬之於肝。少腹上連季脅。亦屬肝。季脅上連肋骨屬膽。分別部居。各從其位。
腹與胸分三停。上停名胸在膈上心肺包絡居之。心與包絡。從著脊處油膜中。下通肝腎。肺有薄衣。連及胸內。前面之膜為肺。通中下焦之路。肺繫上連包絡。後著脊。前連胸膈。肝體半在膈上。半在膈下。胃附肺系。透下膈。橫曲如袋。胃下為小腸。為大腸。為肝膽。是為中停。
白話文:
全體總論
腎臟的系統貫穿脊椎,產生脊髓。脊髓向上進入大腦,形成腦髓。大腦並非產生髓的地方,而是匯聚髓的地方,就像大海不是產生水的地方,而是匯聚水的地方一樣,所以稱為「髓海」。髓匯聚於此後,又會散佈到各個臟腑和肢體,以供使用,如同聚集錢財的倉庫,而使用錢財的人。人可以使用錢財,但錢財不能使用人。臟腑肢體可以使用腦髓,但並非腦髓使用它們。
髓的產生源於腎臟,想要補充髓,就應從治療腎臟著手。肝經脈絡進入大腦,交會於頭頂,眼脈絡貫穿腦髓。凡是精神恍惚、暈眩迷亂、癲狂等症狀,都應從治療肝臟著手,這也是治療髓的方法。大腦又與鼻子相通,可以從治療肺臟來調理髓。筋脈進入心臟,可以從治療心臟來調理。髓筋聚集於胃,又可以從治療胃來調理。西醫對於髓的論述非常詳細,卻沒有治療方法,豈不是荒謬嗎?胞宮是血的海洋,已在「天癸」篇中詳細說明。血液產生於胃所消化吸收的水穀精微,轉化為液體上升至肺,然後在心臟的作用下化為血液,沿著衝任脈下行進入胞宮。血液匯聚於胞宮後,再轉化為精液或血液,送達全身。這些都在「天癸」篇中說明得很清楚。
膻中是氣的海洋,關於氣海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丹田(即胞宮)是氣海,是呼吸歸根的地方,稱之為氣海也適宜。詳情可參看「膀胱」、「三焦」、「天癸」、「營衛」等篇。這裡說膻中是氣海,是指氣的輸出與納入,與肺臟有關。膻是指胸前的大膜(膈膜)。膻中即胸腔之中,只有心包絡和肺臟。所以前面說「膻中是君主之官」,指的是心包絡。這裡說「膻中是氣海」,指的是肺臟。由於心包絡和肺臟都在膈膜之內,因此都可稱之為膻中。膻膈與心包絡相通,已在「十二官」篇中詳細說明。這裡說它與肺相通,其途徑需要詳細說明。氣的根源在肚臍下方的丹田,也就是網油中的一個夾室。氣從網油沿著肚臍旁向上走,產生膈膜,這就是膻。氣從胸膈沿著腔隙向上連通肺系,氣的輸出途徑由此通向肺管。所以凡是咳嗽,胸前會有癢或滯礙的感覺,都是因為膻膈間的氣運行不暢所致。要了解膻的治療方法,應參看「肺」、「腎」、「三焦」、「包絡」等篇。
胃是水穀的海洋,水主要負責化生氣和津液,穀主要負責化生液和血液。一部分糟粕進入大腸,一部分剩餘的液體進入膀胱。詳情可參看「腸」、「胃」、「膀胱」等篇。脾與胃互相配合運作,還需要了解脾的作用。
胸腹是臟腑的外郭(城牆)。
胸腔內最上方是肺,肺的下方是心,還有心包絡。心包絡向上連接著肺系,肺系連接著腔內的薄膜。這個薄膜沿著腔隙向下,就是膻膈大膜,它繞著肋骨一周,連接肝臟,附著在脊椎上。肝臟一半在膈膜之上,一半在膈膜之下。膈膜附著在脊椎上,向下延伸為板油,連接腎臟系統。再向下是網油。網油向上連接小腸,胃向下連接大腸和膀胱,這就是腹部的結構。
脾臟在胃的後方,緊貼著胃,位於網油之上。網油即三焦,上接胸腔,下接腹腔,都通過網油相連,也作為臟腑的通道。所以說「胸腹是臟腑的宮城」。從部位來看,胸腔上方屬於肺,胸部正中屬於心,胸部正中下方屬於胃,腹部與肚臍屬於脾,肚臍屬於小腸,肚臍下方屬於腎,膀胱也在肚臍下方,所以肚臍下方又屬於膀胱。大腸在膀胱的後方,所以肚臍下方又屬於大腸。應當詳細了解這些層次結構。血室是肝臟所主管,血室大於膀胱,所以小腹兩旁稱為少腹,是血室的邊緣,屬於肝臟。少腹向上連接季脅,也屬於肝臟。季脅向上連接肋骨,屬於膽。這些部位各自分屬不同,各安其位。
腹部和胸部可分為三部分。上部稱為胸部,位於膈膜之上,心、肺、心包絡都位於此處。心臟和心包絡,從附著在脊椎處的油膜中,向下連接肝臟和腎臟。肺臟有一層薄膜,連接到胸腔內,前面的膜是肺膜,是通往中下焦的通道。肺系向上連接心包絡,向後附著在脊椎上,向前連接胸膈。肝臟一半在膈膜之上,一半在膈膜之下。胃附著在肺系,穿過膈膜向下,彎曲如袋。胃的下方是小腸,再下方是大腸,肝膽也在此處,這是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