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上卷 (4)

回本書目錄

上卷 (4)

1. 五臟所屬

五臟秉於五行。凡秉五行之氣而生者。皆以類相屬推其類。可盡天地之物。知所屬。乃明形氣所歸。而病之原委。藥之宜忌。從可識矣。

舊說七葉。居左脅下。非也。西醫云。四葉。後靠脊。前連膈膜。膽附於肝之短葉間。膈即附脊連肝。從肝中生出。前連胸膛。肝體半在膈上。半在膈下。實不偏居於左。謂肝居左者。不過應震本東方位自當配在左耳。

醫林改錯。言肝系。後著脊。前連胃。名為總提。上有胰子。總提內有行水管為胃行水西醫言肝無所事。只以回血生出膽汁入腸化物。二說言肝。行水化食。不過內經。肝主疏泄之義而已。至肝系之理。尚未詳言。按肝繫上連心包絡。故同稱厥陰。經繫著脊處則為肝。俞穴系循腔子。

一片。遮盡是為膈膜肝系下行前連腹中。統膜而後連腎系。為肝之根通身之膜內連外裹。包肉生筋皆從肝。系而發舊說言肝居左。西說言肝居右。然其系實居。脊間正中。至診脈分部左右。亦從其氣化而分。非以形而分也。

在天為風。

震巽主氣。在天為風。人秉天之風氣而生肝臟以司周身之風。故凡風病以肝為主。

在地為木。

本天無形之風氣。生有形之木。肝實秉風木之氣所生。解得二字。便知肝之氣化。

在體為筋。

筋連於骨。蓋骨屬腎水。筋屬肝木。乃水生木之義。以應天甲乙之象。究肝生筋之跡。實由肝膈連及周身之膜由膜而連及於筋也。西醫剖視見白膜包裹瘦肉。而兩頭即生筋也。然彼但言筋之體。未言筋之根。惟內經以筋屬肝。是從肝膈而發出膜網。然後生筋。若不尋出筋之源頭則筋病不知治法。

在色為蒼。

微青微黃。皮色老潤。乃蒼正色。其肝無病。若青勝黃則肝寒。若黃勝青則肝熱。西人不講五行。故不知氣色相應之理。

在音為角。

角為木音。和而長知肝無病。西洋聲學言弦管甚詳。然不能分出五音六律。則察理未精。

在聲為呼。

叫呼也。肝氣太勝。和長之音變為叫呼。狂譫之類是也。宜抑其肝。

在變動為握。

支節運動。皆筋所主。而手尤顯然。故筋之變動。則發為握。寒則拘急熱則縮攣。風火閉結則握拳。透爪搐搦瘈瘲。皆筋之變。

在竅為目。

肝脈交顛入腦。由腦而通於目故肝開竅於目。肝藏魂。晝則魂遊於目而為視夜寐則目閉魂復。返於肝。西醫剖割眼珠。極贊重疊細絡之妙。受光照察之神。然試問醒開寐閉。黑子瞳子之所由生。則不知也。又使無神水。而欲其受。外光能乎。惟心火腎水交會於腦。合肝脈注目中。

肝者心之母。腎之子故並二臟之精而開竅於目。西醫之精。能將斜目修削使正。然不久仍斜不知病源。剖割何益哉。

在味為酸。

木之本味也。木得寒濕之氣。則化而為酸。如菜入壇醃則酸是矣。木得濕熱之氣。則變而為酸。如麩得糟曲。則酸是矣。吐酸亦分寒熱二證。寒酸吐清冷。熱酸帶腐臭。

白話文:

五臟所屬

五臟受到五行之氣的影響而產生。凡是受到五行之氣影響而產生的東西,都可以根據其類推測其屬性,可以窮盡天地間萬物,了解它們各自的歸屬,就能明白形體和氣機的歸宿,以及疾病的根源、藥物的宜忌,從而都能了解了。

古書記載肝有七葉,位於左脅下,這是錯誤的。西醫認為肝有四葉,後面靠著脊椎,前面連接著膈膜。膽囊附著在肝臟的短葉之間。膈膜連接著脊椎和肝臟,從肝臟生出,前面連接著胸膛。肝臟一半在膈膜上方,一半在膈膜下方,實際上並非偏居左側。說肝臟位於左側,只是因為它對應震卦(東方),所以應該位於左側而已。

《醫林改錯》中提到,肝的系統(肝系)後面連接著脊椎,前面連接著胃,稱為「總提」,上面有胰腺。「總提」內有輸送水分的管道,是胃輸送水分的管道。西醫認為肝臟的功能僅僅是回流血液,產生膽汁進入腸道消化食物。這兩種說法關於肝臟行水化食的功能,只是《內經》中「肝主疏泄」的另一種說法而已。至於肝系的原理,還沒有詳細的說明。按:肝系向上連接著心包絡,所以同稱為厥陰。經絡連接著脊椎的地方就是肝臟,俞穴則循著腔子(血管)而行。

一片遮住的便是膈膜,肝系向下延伸,前面連接著腹部,統管全身的膜,然後連接著腎臟的系統,是肝臟的根。全身的膜,內連外裹,包肉生筋都從肝系而來。古書說肝臟位於左側,西醫說肝臟位於右側,但是實際上,肝系確實位於脊椎中間。至於診脈時左右的區分,也是根據氣機的變化而區分,而不是根據形狀來區分。

在天上為風,震巽主氣,在天為風。人體吸收天地的風氣而產生肝臟,肝臟負責調節全身的風氣,所以凡是風病都以肝臟為主。

在地上為木,本於天上無形的風氣,產生有形的木。肝臟確實是由風木之氣所產生。理解這兩個字,就能了解肝臟的氣化作用。

在體內為筋,筋連接著骨骼,因為骨骼屬腎水,筋屬肝木,是水生木的道理,以應天干甲乙的象徵。仔細研究肝臟產生筋的過程,實際上是由肝臟和膈膜連接著全身的膜,由膜連接著筋。西醫解剖發現,白色的膜包裹著瘦肉,兩頭就生出筋。但是他們只講筋的形體,沒有講筋的根源。只有《內經》認為筋屬肝,是從肝臟和膈膜發出的膜網,然後產生筋。如果不探究筋的根源,那麼筋的疾病就不知道如何治療。

在顏色為青,微青微黃,皮膚顏色潤澤,是青色的正色,說明肝臟沒有疾病。如果青色過於黃色,則說明肝寒;如果黃色過於青色,則說明肝熱。西方人不懂五行,所以不知道氣色相互應的道理。

在聲音為角,角是木的聲音,聲音和諧而長,說明肝臟沒有疾病。西方的聲學對弦樂器管樂器講解很詳細,但是不能區分五音六律,則說明其對道理的研究還不夠精細。

在聲音為呼,叫喊的聲音。肝氣過盛,和諧長久的聲音變成叫喊,狂亂的症狀就是這樣。應該抑制肝氣。

在動作為握,肢體的運動,都是筋負責的,而手最明顯,所以筋的動作表現為握。寒則拘急,熱則縮攣,風火閉結則握拳,手指抽搐、痙攣,都是筋的病變。

在竅穴為目,肝經脈絡交錯進入腦部,由腦部通向眼睛,所以肝臟的竅穴在眼睛。肝藏魂,白天魂魄遊走在眼睛而產生視覺,晚上睡覺時眼睛閉上,魂魄返回肝臟。西醫解剖眼球,極其讚賞其重疊細密的血管網絡以及感受光線的神奇功能,但是試問清醒時眼睛睜開,睡眠時眼睛閉合,瞳孔黑子的產生原因,他們卻不知道。又讓眼睛沒有神水,卻想讓它接受外界的的光線,能行嗎?只有心火和腎水在腦中交匯,結合肝經脈絡,才能使人看見東西。

肝是心的母親,腎的兒子,所以結合這兩個臟器的精氣,才能使眼睛開竅。西醫的技術,能夠將斜視的眼睛矯正過來,但是不久又會斜視,不知道病根,解剖有什麼益處呢?

在味道為酸,是木的本味。木受到寒濕之氣的影響,就會變成酸,例如蔬菜腌製就會變酸。木受到濕熱之氣的影響,也會變成酸,例如麩皮遇到酒曲就會變酸。吐酸也分寒熱兩種證候,寒酸吐出的是清冷的液體,熱酸則帶有腐臭味。